闫冰竹:求索金融新路

2017-03-28 14:34何佳艳
投资北京 2017年3期
关键词:国际化金融银行

何佳艳

20年前,闫冰竹参与组建北京银行,将90家一盘散沙、资不抵债的城市信用社打造成全球百强银行,为中国中小银行树立了一个标杆、一面旗帜。

20年来,闫冰竹领导下的北京银行在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上屡开先河,其与国际金融巨头的“联姻”被誉为“中欧金融合作的成功典范”。闫冰竹在中国金融界率先提出的全力服务中小微企业战略定位,让北京银行在差异化的错位竞争中探索出一条金融新路,而他本人,则被誉为中国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代言人”。

“火坑”里创办北京银行

上世纪90年代,国务院决定在全国5大中心城市,首批试点设立城市合作银行,以化解城市信用社积累的金融风险,北京银行由此应运而生。

成立于1996年1月8日的北京银行(当时名为“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整合了北京市原90家城市信用社。90家分散的信用社就是90个完全独立的利益团体,而且很多信用社风险隐患突出,严重资不抵债,发展困难可想而知。刚过不惑之年的闫冰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放弃在工商银行的优越条件和良好基础,临危受命参与这家新银行的组建工作,并担任党组书记和首任行长。

“很多企业创业,可以用‘平地起高楼来形容,北京银行只能说是在一个‘火坑里浴火重生,经历了从死到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难忘历程。”闫冰竹回忆,当时90家信用社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管理机制的转轨过渡非常艰难。特别在组建初期,需要实行一级法人体制,统一财务管理,上收贷款权力,触动到个别人的利益,北京银行的多名中高层管理人员遭受暴力攻击和生命威胁。

为了实现平稳过渡,闫冰竹和其他领导班子成员提出一个口号:第二次创业;提出一个目标:全行抓存款;提出一项政策:既往不咎。同时坚决按照一级法人治理的要求,把牢人员进口和资金出口“两个关口”,坚定不移推进机制变革,在最短时间里实现了从多级法人体制向一级法人体制转轨,确保了机构、队伍的平稳过渡和业务的稳定发展,迈出了改革发展的第一步。

就在事业开始起步时,北京银行又面临一大棘手难题:原城市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相继暴露。1998年,原中关村城市信用社爆发了高达229亿元的严重违法账外经营案件,造成实际损失67亿元,直接将当时资本金只有10亿元、总资产只有200多亿元的北京银行,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这一案件震惊了当时中国金融界。

闫冰竹亲赴前线、全程把控,动用全行力量,不遗余力地抢救资产。为清收巨额不良资产,他数十次拜会市政府、政法委、法院、工商部门,表明北京银行收回资产的决心,寻求帮助和支持。他带领工作组数十次赴海南、深圳、山东、大连,调查与“中关村案件”有关的公司资金、财产、人员情况。他们车上常备一台复印机,走到哪里印到哪里,遇到不配合的单位,还要磨破嘴皮说明利害。

经过长达近十年的不懈努力,闫冰竹带领北京银行用自身发展创造的真金白银,彻底化解核销了近百亿元历史遗留不良资产,填平了这个“大火坑”,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奇迹”。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评价,北京银行化解历史遗留不良资产,没有依靠政府注资和资产剥离,完全依靠自身积累和体制机制的完善,这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开创性,至今仍对中国金融风险的化解具有借鉴意义。

回顾创业历程,闫冰竹深有感触:“风险案件暴露的巨大压力、维护金融安全的艰辛努力,将永远铭刻在北京银行发展的里程碑上,铭刻在每一个北京银行人心中。”

让国际化从“形似”到“神似”

2003年,时任北京市市长的王岐山对北京银行提出了“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明确要求,为北京银行指明了“市场化、股权结构多元化、区域化、资本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正是积极贯彻落实更名、引资、改制、上市的重要指示,北京银行一步一个台阶,走出了成长的困境,实现了一系列发展突破,迎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这一成长路径后来被誉为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引领北京银行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闫冰竹说。

2004年,北京银行实现成功更名,拥有了更加简洁响亮的企业标识,并在2006年迁入位于金融街核心区域的标志性建筑——北京银行大厦,为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品牌基础。

2005年,北京银行成功引入国际知名的荷兰ING集团和国际金融公司作为境外投资者。在与ING进行资本层面合作的基础上,双方在多个层面都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合作。公司治理、风险管理、业务创新、人才培训、技术援助……全面而深入的融合贯通,让北京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通过与ING的合作,北京银行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家引入社区银行模式、第一家实施风险压力测试、第一家推出直销银行,这些国际先进的模式和理念在北京银行生根发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了中外融合。

如今,中国经济挥别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阶段,大量海外机构在最近几年清空了持有的中国金融机构股份,坚决放弃了资本层面的合作,北京银行的国际化反而迎来了深化时期。十余年来,北京银行与ING共同经历理念碰撞、沟通包容的磨合阶段,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完美局面,双方的合作被荷兰首相誉为“中荷乃至中欧金融合作的典范”。2014年3月和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与荷兰国王两次见证了北京银行与ING续签新的战略合作协议,在此前中小银行基本上很少受到这样的关注,这也是北京银行推进国际化进程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

一位金融行業的专家评价,北京银行与ING的引资合作在过去十年间,实现了引资、引智、引技、引制的全方位融合,使一家银行的经营管理国际化,真正实现了从“形似”到“神似”,这在金融开放合作中具有标本意义,对新形势下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引入外资增强了北京银行的资本实力,规范了经营管理,有力推进了公司的上市进程。2007年,北京银行启动发行上市工程,实现了一个月完成3万名股东股权清理、两个月完成尽职调查、4天完成138家机构的路演推介、6个月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等创举,经受住了监管部门、投资者和资本市场的重重考验,创造了股权清理最难、上市进程最快、融资效率最高、冻结资金最多等多项记录。

自2007年成功上市以来,北京银行不断加大转型的力度,高效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集约化发展的探索。目前,已与境内外超过1300家银行建立了代理行關系,遍布全球五大洲、122个国家和地区。还与法国巴黎银行、加拿大丰业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集团等国际金融巨头,建立起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可以说,北京银行的国际化探索,成为中国中小银行融入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进程的一份见证。

“两小”代言人

如今,北京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年利润总额超过200亿元、年人均创利超过140万元的优质上市银行,与20年前相比,表内外总资产从200亿元增长到近3万亿元,净资产从10亿元增长到近1500亿元,不良率从50%降到现在已经是我国金融业最低的1.13%,全球千家大银行年度最新排名第77位,位居首都金融业第一,在全国数百家中小银行中遥遥领先。

2015年,中国银行产业整体利润增速继续下滑,全年数值为2.4%,北京银行则实现利润增长8%,大幅度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而差异定位和特色服务,正是闫冰竹对北京银行20年持续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

闫冰竹认为,中国缺少真正有特色、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银行,因此成立之初,北京银行就确立了“服务首都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的鲜明市场定位,以差异化定位、特色化经营,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夹缝中开辟出一片广阔空间,打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惠民金融”等特色品牌,成为市场的开拓者和领先者。

“在首都,每4家中小微企业中,就有1家是北京银行客户。”闫冰竹介绍,北京银行在国内银行业首家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创新打造“信贷工厂”模式和“小巨人”服务品牌。累计投放近2万亿元,支持近12万家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数百万人,成为“两小叠加,成就大美事业”的精彩缩影。

而在民生、医疗、科技、文创等业务上的深耕,也为北京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回报。例如在科技金融领域,目前中关村60%的上市企业都是北京银行的客户。

由于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有着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作为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闫冰竹始终把为“两小”发展建言献策,作为自己的一项神圣使命,被媒体誉为“两小委员”。

2008年,闫冰竹作为全国数百家中小银行的唯一代表,成为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2013年获得连任,并当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9年来,闫冰竹共提出83项政协提案,两次在全国政协全体大会发言,两次在总理参加的联组讨论会上发言,传递中小银行心声,表达中小企业诉求。

2010年,闫冰竹在政协大会上作了题为《关于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几点建议》的发言,集中展示了我国中小银行激发行业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稳定金融体系的重要作用,说出了从巩固30年银行业改革成果和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战略高度,消除传统歧视观念,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支持中小银行增强实力、健康发展的心声。由此,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小银行的广泛关注。

2011年3月7日,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的全国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会上,闫冰竹作了题为《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的战略高度,更加关注和重视中小银行发展》的发言,汇报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情况,从给予区别对待、创新监管方式、加大政策扶持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2014年3月,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加的全国政协经济、农业界联组讨论会上,闫冰竹作为代表发言,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构建公正公平的市场化竞争环境,推进科学动态的市场化分类监管,打造充满活力的市场化企业制度。

闫冰竹还建言从国家战略层面,把大力发展中小银行,作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的战略举措,让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社区金融、消费金融、绿色金融百花齐放,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渗透率和可获得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金融的力量。

作为中国金融改革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闫冰竹不仅在用他的探索和实践,也在用他的思考和呼吁,对完善中国金融体系、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深化中国金融改革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国际化金融银行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银监会再批三家民营银行
第三家互联网银行创立 四川新网银行于近期开业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