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余的东西(二)

2017-03-28 19:55姚丽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2期
关键词:穷游磨难化作

姚丽

最近几年,“流浪”、“穷游”、“远方”等词风靡。人们写着去远方的诗歌,哼唱着:去远方吧,在远方流浪。于是,好动的人们开始效仿。

当遭遇到生活中的偶尔不怀好意时,在遇到不想面对的困难时,或努力得不到回报时,你便觉得这些挫折啊、难过啊,都是“多余的东西”,于是你想抛下它们,背上行囊,远走高飞,去到一个沒有烦恼的地方去流浪。但转念一想,这又何妨不是一种逃避呢?

古时的陶渊明看透了官场黑暗,他毅然决然的扔掉“惊堂木”,拿起“锄头把”,隐居于世。于他,官场名利,是“多余的东西”,但当他衣衫沾着露珠行走于荒瘠的田地,当他抱着空空的酒坛醉卧山径的蓬草时,他心中是否会有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憾呢?更何况,在当今世界里,你真能做到放下一切“多余的东西”?

到最后,“穷游”的孩子总得回家,“多余的东西”又得重新拾起。

什么是多余?别里科夫的套子是多余的,它包裹了我们的灵魂;小公务员伊凡的恐惧是多余的,一个喷嚏,竟要了他的命;求剑刻舟,舟是运动的,剑是静止的,刻之徒劳;画蛇添足,蛇本无足,酒杯被别人夺去,空留遗憾。凡此种种,实属多余。而清兵卫的葫芦,是清兵卫天性与天赋的见证;斯特林堡《半张纸》中的半张纸,记录了“他”一段人生事迹,刻骨铭心。上天予,人自作,这不多余。我在这里并不是想批判那些背包穷游的人,也不是反对那些去远方洗涤心灵、磨炼意志的行为。我只是对同龄人在学业或生活中碰了“灰”后,就想着逃避的行为质疑。

有人会说:我在这个浮华的世界里自作自受,心灵已变得苍老疲惫。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三毛,三毛当初义无反顾地选择去沙漠流浪,在那里,她见识了沙漠、战争,磨炼了意志,丰富了阅历,从而使她的文学生涯攀上了高峰。沙漠是她的梦想,写作是她的梦想。她并没有放下一切去流浪,她带着梦与信念。有一句话写得好: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一些人高唱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我还有诗和远方”,而逃避着现实的磨难。但是,磨难是一碗排骨汤,我们只有过好眼下的生活,活好当下,有骨气,才会有更坚强的心境去品味诗与远方。

所以亲爱的朋友啊,挫折不顺,其实都是人生的常态,我们何不将那些所谓的多余的东西化作人生坚实的基石?我们何不把这些多余的东西化作营养与价值,使自己的内心丰盈起来,使自己的生命圆润鲜活起来呢?

学校:湖北省宣恩县一中

导师:赵 信 侯 诚

猜你喜欢
穷游磨难化作
我愿化作白云一片
路上
人生路上磨难多
让更多的感恩之情化作践诺之行
“穷游”可视为大学生的一场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