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过知行合一的道德生活

2017-03-29 08:43赵庭
中国德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袁月道德德育

赵庭

:袁书记,您好!我们说“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可是在德育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您觉得当前德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袁月:我认为当前德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脱离儿童生活。学校、教师和家长对“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个德育的基本理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在德育过程中,没有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实际,以成人认为的正确的内容和方式教育儿童,导致德育的针对性不强。二是“知行不一”。造成这种结果的因素不少,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学校德育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一种现象是“重知轻行”。有些老师往往过分重视道德知识的灌输,他们用各种说教方式让学生“知道”,把“知道”作为施教的终点。比如,德育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局限于教材,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的识记完成了,教学也就结束了,却忽视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实践对品德形成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只提升了道德认知,德行并未得到发展。在很多事情上,他们知道某件事该怎么做,但并没有付诸实践,也没有意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重行轻知”。有人片面认为德育就是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过分强调德育活动的作用,以杂乱无序的活动代替道德教育,弱化甚至有意规避德育课程的实施,导致学校德育缺失核心与灵魂,造成学生的道德行为因为缺少科学的认知而失去了根基。

:贵区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是什么?

袁月:我们明确提出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实现“知行一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借鉴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精髓,强调学生应在知行统一中修养品德。我们深刻认识到,“知行”并非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紧密关联、相互作用的有机组成部分。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在《品德发展心理学》中明确提出“道德行为是整体的、统一的、持续的、一致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彼此联系、不可割裂的整体”。要解決德育“脱离儿童生活”“知行不一”两大突出问题,根本在于抓住德育的主渠道——德育课程。只有科学地设置和实施课程,才能实现“道德内容和道德形式的统一”,才能使道德行为的培养变得“整体、统一、持续、一致”,让道德的“知、情、意、行”成为一个整体。

综合以上考虑,我们区提出了建设“知行德育”体系的构想,通过整合实施德育课程,进行课程的科学规划、整体设计,真正将德育置于“知行合一”的环境下,让德育回归真实生活,让学生过一种知行合一的道德生活。

:为什么要整合实施德育课程?

袁月:从目前我区的德育课程设置与总体实施情况现状看,德育课程的问题还是比较大,国家德育课程、地方德育课程、少先队活动课程之间有重复交叉,德育课程与德育活动又各自为政,导致德育“知”无序、“行”无据。要实现“知行合一”的德育目标,我们需要进行德育课程整合实施,整合相关德育课程,避免重复交叉;整合教学与活动,避免知行脱节,重构“知行德育课程”体系,打通课程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我们不仅要通过整合厘清德育课程的认知性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还要开发、拓展实践性课程,弥合“知”与“行”之间的鸿沟,促进学生的道德体验,让道德意志得到磨炼,道德行为得以形成。

:德育课程整合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这一点贵区是如何做的?

袁月:“知行德育”的落脚点在德育课程。德育课程是实现德育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决定德育工作质量的首要因素。因此,在德育课程整合实施的探索中,我们区确立了以德育学科课程为主体,以“主题”为核心,以“模块”为架构,以“综合”为取向,将德育背景、内容、形式等信息中的“相似块”整合在一起,将各个分立的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强化课堂教学价值,凸显“知行合一”,构建指向学生道德成长的德育课程体系。从顶层设计来说,在小学阶段我们编制出台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全面推进小学德育课程整合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突出了课程整合的总目标,就是构建科学系统的知行德育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过知行合一的道德生活。目标明确之后,学校的整合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从小学先开始,要求全区的小学以这个目标为导向,以“德育课程整合”为核心,编制德育课程规划。

:德育课程整合过程中,贵区采取了哪些策略?

袁月:德育课程整合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地实施。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最重要的就是要重新审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回归学生品德发展的阶段特点,从“目标、内容和实施模式”三方面探索整合策略。关于目标的整合,要体现“化虚为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德育课程整合目标的上位目标,其中“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劳动意识”等大部分要点与德育课程的目标紧密相关。课程整合过程中,核心素养是方向,也是基点,它们统领着德育目标。因此,我们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点为基点,以品德课程标准为指导,融合相关德育课程目标,全面梳理研制小学各年段德育课程目标。关于内容的整合,要突出“化繁为简”。国家德育课程是重要的基础性课程,是学校德育的“母本”。我们区在推动德育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以国家课程《道德与法治》教材目标与内容体系为主轴,确立符合学生年龄阶段和道德成长需要的学习主题,将相关德育课程和专题德育内容予以围拢规整,并有机链接与主题相适应的道德实践活动,构建“主题式模块化系统性”的教学体系。关于实施模式,要推行“化二归一”。道德知识、道德行为并非简单的独立个体,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课程整合的重要目标在于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与提升,让实施过程从“知行脱节”走向“知行合一”。德育课程整合应当以“知行”为线索,打通传统课堂与生活实践之间的通道,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园与社会之间的连接,构建一个“知行合一”的道德学习模式。我们区所推行的每个德育主题,都有机融合了课堂学习与道德实践的系统化内容,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设计相应的生活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区域德育课程整合的推进,不但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还需要一定的管理机制做保障,贵区在这一方面是如何做的呢?

袁月:德育要发展,管理机制保障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作为管理部门切实要做好的工作。“构建协同管理系统”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我们成立了区德育课程与活动指导小组,由分管局长任组长,团工委、教研室等科室相关人员参与。团工委牵头建立区德育指导中心和区德育专家资源库,提升区级德育工作的指导协调能力。教研室依托德育工作坊,吸收骨干力量开展区级德育课程整合研究与指导。学校成立由校长挂帅、分管副校长牵头,德育、教学两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德育课程整合实施项目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德育教研负责人、德育活动负责人、品德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骨干班主任等组成的德育课程整合实施项目工作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同步推进、发挥合力。

“强势固化德育课程时间”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举措。依据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与课时安排,根据学生发展及课程实施的需要,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积极探索长短课以及周课表、月课表、阶段性课表等,科学、灵活地安排课时。通过前期调研和研讨,基本确立全区小学每周德育课程的时间安排:道德与法治2节,省(市)地方德育课程1节,班(队)课1节,综合实践活动课1节(三至六年级)。在德育主题经过提炼优化、德育内容经过统筹规整的前提下,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即可进行一个科学灵活的调整,实现“2+1+1+1>5”的效果。

:德育课程整合要注意哪些问题?

袁月:德育课程的整合实施,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了整体性的变化。但是我们在深入推进整合实施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有目标意识。不少学校教师在上德育整合课时,缺乏目标意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要相关的就 “收入囊中”,最后端出的是一个“五味杂陈的大拼盘”,这样的教学就变得庞杂无序了。现行德育教材中,有些主题在多册教材中都有出现,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教师必须认真研读全套教材、课标,把握好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精心设计相应的行为实践活动,让课堂认知性学习得以延伸与践行。另一个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学思维的转变。课程整合实施后对教师素养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转变思维,不拘泥于自身所任教的学科,要具有全息思维,熟悉课程标准和各类相关教材内容,主动了解德育处、少先队等相关德育活动,吸取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最后一个就是懂得“借力”。向相关学科老师、大队辅导员、家长以及社区工作人员借力,这些都是可以整合的重要资源。

:德育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课程整合能力?

袁月:提高教师的课程整合能力是德育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一环,也是最大挑战。这需要在德育教师培养机制上下功夫。随着德育课程整合实施意见的出台,我们区相应成立了“德育课程与活动指导中心”“德育专家库”“德育名师工作坊”等机构。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为宗旨,以德育学科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围绕课程整合专题,践行知行合一理念,着力提升团队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和活动设计实施能力。

我们主要的做法有三点:第一点,要围绕课程整合,做好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解读、研究“整合”的内涵特质,转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立足课堂教学与实际德育工作开展课题研究。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优化教学与活动。将德育课程整合实施作为德育研训工作的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研讨,为区域课程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示范。我们推出一批德育優秀课例在全区内资源共享,指导校内骨干教师、种子教师积极开展校内教学研讨,带头优化德育课堂教学和德育实践活动。第三点,抓学习培训,历练专业基本功。我们引导教师阅读《品德发展心理学》《生活德育论》等专业书籍。开展 “走进名校”活动,借鉴先行学校的探索经验,开展专题德育学术交流活动,拓展教师的理论视野。

:您的教育愿景是什么?

袁月:作为杭州东部的魅力副城,我们开发区对教育有着高位的发展愿景。首先是全面建成更为均衡优质、领先一流的和谐教育生态。未来几年,我们将继续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加大投入,除了建设数十个课改示范校、精品课程等项目之外,我们会特别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大力深化德育课程的整合实施,争取建成的“知行德育课程”体系学校达90%以上。为提升教育品质,我们将全面实施“美丽校园”加速提质工程,提升学校的校园文化品质,力争让开发区每所学校都成为“美丽校园”。其次是全力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生态开放的优质教育供给。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等权威部门进行合作,自主开发包含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指标、教师专业能力评价指标、学校创新指数等重要指标在内的《开发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最后,全方位打造更为出类拔萃、质量上乘的教育人才队伍。我们区有着得天独厚的高校资源、名优企业,利用这些专业人才组成教育人才志愿者库;继续落实“教育人才领先”政策,全面助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总之,我最大的愿景就是开发区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生活、成长,开发区的老师能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幸福地生活、工作!

责任编辑︱李 敏

猜你喜欢
袁月道德德育
“赎罪列车”在行驶:诈骗32万后亲情回归
跟踪导练(五)(2)
指数震荡加剧关注补涨股的机会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道德
短期炒作未变 中线白马可投
短期游资谨慎博弈 静待高镍炒作契机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