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招收学历来华留学生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29 09:26邵林
中国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国际化高职院校

邵林

[摘 要]为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内涵,国内许多高职院校积极尝试开展学历来华留学生教育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出现的问题,旨在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学历留学生招收培养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国际化;学历留学生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9.130

1 高职院校招收学历来华留学生的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近年来,我国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生事业方兴未艾。据统计,2015年我国共接纳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9.8万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其中学历来华留学生约为18.5万人,同比增长12.41%,继续保持2008年以来高于来华生总人数增速的态势。长久以来,本科院校一直是招收与培养来华留学生的主力军。近几年,为响应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在2020年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助力实现我国50万人次来华留学生的发展计划,积极配合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抓住高职教育国际化难得的发展机遇,许多高职院校审时度势,纷纷涉足招收培养学历留学生这一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高职院校由于其固有短板,在招收和培养学历留学生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而如何抓住发展契机,摸索行之有效的对策,打破发展的瓶颈,是高职院校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2 高职院校招收学历来华留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历层次较低,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学历层次低,无学位授予是高职院校招收学历来华留学生不可逾越的障碍,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学历层次和培养模式,是几乎所有学生在择校时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外国留学生也不例外。而处于高职教育国际化起步阶段的院校,为了实现来华学历留学生规模上的突破或发展,应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很多院校在招生过程中放低准入条件,尤其是对语言要求的降低,导致学历留学生在后续培养中问题层出不穷,影响了教育质量,也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国际化办学体制机制尚未建成、办学理念仍有待提高

随着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的领导层面普遍具有较高国际化办学理念,但总体而言,仍有许多人对于学校招收培养学历来华留学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他们或妄自菲薄,认为高职院校在吸引招收学历留学生方面先天不足,后期发展困难重重,因而缺乏信心;或对此不以为意,认为对中国学生教育培养才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历留学生的培养不过是锦上添花,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目前,国内许多优质高职院校仍尚未形成国际化的体制机制,国际化部门搭台唱“独角戏”的状况仍未有所改变。

2.3 国际化专业师资不足,国际化品牌专业匮乏

不同于短期来华留学生,学历来华留学生的培养须以专业为依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建立起一支专业素质过硬、英语驾驭能力强的优质涉外师资队伍。而纵观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目前办学状况,除了一些本科名校外,我国大部分高校师资的国际化程度不高,专职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而高职院校这一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大制约了来华留学生的培养。与此同时,国内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还尚未开设能够承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品牌专业。

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大纲、评价标准还未能与国际接轨,与高职院校以职业为导向相匹配的国际资格通用证书体系尚未建立。

2.4 留学生管理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留学生管理人员具有雙重身份。一方面,作为管理者,留学生管理员须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另一方面,作为教师,他们又应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留学生管理人员普遍国际化水平不高,留学生管理人员在跨文化学生事务处理方面,经验略显不足。

3 解决高职院校招收学历来华留学生工作难题的对策

3.1 多措并举优化学历来华留学生培养方式

专科学历培养模式在吸引留学生方面固然是高职院校无法回避的“短板”,但这一障碍也并非无法逾越。高职院校可与其他本科兄弟院校合作,开启“3+2”或者“2.5+2”的高本相继的培养模式,将优秀的学历留学生推荐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打通学历留学生的的升学通道。再者,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核心的,相较于知识而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更易于获得普遍认同和广泛的交流。高职院校大多有产教园并与企业保持合作密切,留学生在校学习三年间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可以获得充足的实践机会和较好的职业发展前景,这对有意成为专业技术人才的留学生而言,是一个本科院校无法比拟的优势,也是招生时的亮点。在这个方面,高职院校发展学历来华留学生也有其自身优势。

3.2 形成顶层牵头、全校联动的学历来华留学生管理体系

招收学历来华留学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外事部门或者国教院所能完成的事业,需要学校顶层牵头、设计方案,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协同配合,打好“统战”。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各职能部门和以二级学院正职领导为组员,国教院正职领导为秘书的来华留学生领导小组;以及分别按照教学、学工等条件建立起来的,以分管副校长为组长,各二级学院分管副职领导为组员,国教院分管副职领导为秘书的来华留学生教学、学工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招收培养来华留学生事宜、探究提升国际化办学内涵的途径。在这样一个自上而下的框架中,外事部门在推动学校国际化过程中,慢慢由“独舞”发展到“领舞”和“伴舞”的状态,大大提升了留学生工作效率,深化了全校上下对国际化办学理念的认识。

3.3 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升级、提高专业国际化水平

高职院校应以国家留学项目、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和地方省、市出台的优秀教师境外研修计划项目为引领,加大投入建立起符合本校校情的学校骨干教师长期访学与短期交流相结合的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人才派出格局,增加教师海内外学习和实践经历,提升教师的国际视野,不仅有利于学校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也为培养学历留学生提供人才支撑。另外,高职院校应着力打造品牌专业的国际化升级,并逐步实现更多专业的“双语授课”模式。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应及时调整,尽量与国际接轨,并努力完成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以满足留学生的教育、职业发展要求。同时,突出中国文化的优势,开设与高职院校专业相符的茶道、刺绣、陶塑、武术等相适应的职业特色课程,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也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进程。

3.4 加强留学生管理人员素质建设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展学历留学生教育事业,就要培养一批外语好、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留管干部队伍。高职院校应积极鼓励留管干部能够参加各级各类相关会和培训班,创造机会让留管干部多走出去与行业内优秀人员接触和交流,或以部门为单位,深入调研留学生管理工作做得好的学校。作为留管干部,在充分掌握留学生日常的外事、教务、学生管理的基本核心业务的同时,还要加强外语、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学习。与此同时,留管干部还应多了解学生生源国的国情、帮助留学生顺利度过“文化休克”,尽量降低文化差异方面给留学生带来的不适。

4 结 论

恰逢高职教育国际化大发展的难得契机,高职院校在招收学历来华留学生方面,虽任重而道远、面临着诸多难题,但从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以及留学生教育带来长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来看,高职院校仍应结合国情、省情和校情,努力拿出解决方案,推进学历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文清.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高校教育管理,2010,4(4).

[2]李艳.地方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J].学术探索,2006(5).

[3]白瑛.高校来华留学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山东社会科学,2015(S1).

猜你喜欢
国际化高职院校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
陌陌唐岩:以新品提速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