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我国物流发展的国际物流及供应链贸易市场研究

2017-03-29 16:03周慧敏
中国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

周慧敏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国际物流供应链已经成为实现国际间商业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当然也是必要手段。由于我国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因此研究国际物流供应链就变得十分必要。文章在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加强国际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贸易格局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9.167

1 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国际物流,主要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展开的贸易活动中,与商品移动有关的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及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活動,使得商品在国际之间进行合理的流动。

供应链管理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因致力于降低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成本而产生的一种管理办法。这种办法就是将供应商、制造商、仓库、渠道商以及配送中心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以便于进行产品的生产、转运、分销和销售。简单来说,供应链管理就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的主要职能是计划和控制产品或服务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

2 我国国际物流的基本情况

第一,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环境有了一定改善。近些年来,我国各级有关部门,从各个方面不同程度地关注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动向,并且各相关部门积极研究并主动制定相关政策,并统筹规划其制定的各种政策。此外,由于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努力运作,加上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鼎力支持与大力推动,目前我国不仅设立了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和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而且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设立了秘书处,并在其相互合作下,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另外,我国还在科技部的领导下完成了关于物流标准化课题的重要研究,这不仅是我国在物流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实现的重大突破,而且其对于实现我国国际物流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接轨有着重大意义。

第二,我国国际物流需求增长迅速。国内外物流发展的长期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物流发展程度和其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总量越大,则其物流发展水平也就越高。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全社会物流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长速度,物流增加值平均每年增长也保持在11%以上。我们这里所提到的社会物流总值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物流服务送达最终用户的所有商品的价值之和,物流服务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就是通过这一指标反映出来的;而物流增加值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物流服务的总成果,它仅反映了物流的需求水平。通过有关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近些年,由于社会物流总值与物流增加值的不断增长,我国物流需求市场也处在不断扩张中。

第三,我国国际物流基础设施开始形成一定规模。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了大量资本建设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以保证我国物流业的发展,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成效显著,我国的物流业不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且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统计结果显示,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的国有物流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民用航空线、铁路货车拥有量等都有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在近几年里,我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量,也在以平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这表明了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业的基础设施和装备都在不断完善中,这为我国国际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3 加强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措施

第一,把握市场需求,共享需求信息。鉴于采用供应链管理,企业只有快速并且准确地把握真实的用户需求以及需求量,才能够在真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上建立产品或服务的供应活动,进而才能够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供应链管理在企业活动中的地位,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有效地解决大量的相关问题。供应链管理不仅要保证以较低的总成本提供给客户更多的增值服务,还要协调和管理公司内部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及客户间的各种关系,尽可能地避免市场需求信息在一层层传递过程中由于信息滞后和信息偏差而给企业造成的不必要的库存浪费现象,要将从前的单独搜集需求信息改变为合作伙伴之间的共享需求信息。

第二,不断建立并完善物流网络,使国际物流更加合理化。要想建立并完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促进国际物流的合理化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筹划物流网络内的全部仓库数量、仓库所在地及其仓库规模的时候,不仅要围绕商品交易的需要,还要结合国家对国际贸易的总体规划;其次,要清晰划分每级仓库的供应范围、每级仓库的分层关系以及仓库供应或收购数量,尽可能地做到各级仓库间有机衔接;最后,在规划国际物流的网点时,不能忽略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情形,要做到留有一定的余地,为将来的扩建做准备。

第三,加快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步伐。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不仅是促进物流业和供应链发展的基石,也是必备工具,其对于现代物流的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此外,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点。供应链管理的实施就要在供应链管理中进行POS系统、EOS 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共享、EDI和VMI的应用,以增加Internet、Intranet 、Extranet 的商务发展速度,从而为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提速。

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的产生和发展是互相关联和一致的,它们共同产生于现代经济,是一种新的学科领域。供应链促进了国际物流配送的发展,要求更专业化的物流。由于从原来的企业管理转到供应链的管理,需要更高水平的物流配送服务来支撑,所以就要求更专业化的物流配送。这样一来,就导致了物流方式的改变和发展,从而出现了新的物流形式,即所谓的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提高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速度,是开展供应链管理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其中,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问题是供应链管理中必须解决的瓶颈。

第四,整合现有的供应链。实际上,供应链并不是什么新颖产品,它在制造业与流通业中早就存在。但是,怎样进一步认识它的重要性,以及优化整合现有的供应链,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才是目前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整合供应链,其实主要就是一个优化企业的业务流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它的核心业务,将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外包,从而使企业内部供应链外化,尤其是物流的外包,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进行供应链整合还要对供应商和分销商进行优化选择和动态管理,使整个供应链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具有更快的反应能力,通过整合来提高效率和效益。

第五,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和强化增值服务。鉴于国外物流业的发展经验,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取得更大发展,除了要提供基本的物流服务之外,还要能够掌握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以扩大物流业务的范围,尽可能地发展一些增值物流服务,并广泛开展加工、配送货代理等其他相关业务,致力于用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提高服务质量,用更好的服务来求取更高的企业效益;同时,物流业要通过更加全面的服务方式,与大客户加强业务联系,提高相互间的依赖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发展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4 结 论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物流业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已成为必然。本文通过对物流以及供应链基本知识的回顾和梳理,提出了几点加强和完善我国国际物流供应链的建议,希望对促进我国物流业和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调节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0)[G].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1):3.

[2]刘韩云.我国国际物流现状及发展探悉[J].现代商贸工业,2008(5).

[3]吴爱东.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猜你喜欢
国际物流供应链管理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协同分析
北京市国际物流业发展现状浅谈
刍议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互动
浅析大数据环境下的企业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导向下电力企业物资供应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