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VA原理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2017-03-29 16:39叶浪
中国市场 2017年9期
关键词: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叶浪

[摘 要]在企业管理中,内部审计起到了制衡和监督的作用,同时也扮演着提议者与咨询者的角色,是企业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其运作效率会影响企业信息披露以及运营效果。基于此,文章对EVA原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内容,并研究了EVA原理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关键词]EVA原理;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9.222

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许多业绩评价工具,如EVA、BSC等,为研究内部审计绩效的评价开拓出新的道路。EVA可将管理价值的各个方面都反映出来,通过新业绩评价工具,有效地将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内部审计绩效两者相连接。现阶段,国内外已有许多企业应用了EVA,如西门子、可口可乐、索尼等。由于我国的市场环境、上市企业会计信息无法满足精准计量的需求,而应用EVA可将上述缺陷弥补,通过信息优势、独特视角充分发挥EVA在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作用。

1 EVA原理

EVA即经济增加值,它是指公司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公司所有的投入资金成本之后所剩余额。其核心思想为:只有在公司总资本成本低于其盈利的情况下,才会为股东创造额外的价值,达成资本增值。[1]从算术角度分析,每年公司所创造的EVA等于其税后纯利润减去所有的资本成本,其中资本成本中包含了股本资本和债务资本。EVA是对公司经营者为股东创造价值、资本有效使用能力进行评价,体现公司经营利润的考核工具。

EVA充分体现出企业创造价值的经营管理理念,克服企业仅考量会计利润所具有的局限性,降低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对公司的资本成本进行了全面的考虑,有利于合理地配置资源和提高资本使用率。EVA度量是资本利润,而不是企业利润。

2 绩效评价分析

绩效一词释义众多,如执行、成绩、表现、业绩等,其主要指的是为实现某一目标,个人或组织所采取的各行为的结果。以公式表示如下:

绩效=结果+行为

绩效完成的过程是行为所重视的,适宜用在以程序化、简单方式来实现绩效目标;而结果重视的是实现绩效目标的程度或者绩效结果。

绩效评价主要由评价主体(评价者)、评价客体(对象)、评价指标体系(标准、方法)、评价目标、激励机制等构成。评价者在绩效评价中是行为主体,既可为自然人,也可为特定的组织机构;评价对象在绩效评价中是行为对象,按照评价目标的不同来选取;评价目标是整个评价体系需要达到的效果和方向;评价指标体系为绩效评价的中心,以评价标准为评价参照物,以评价指标为评价依据,以评价方法为评价实施规范;而激励机制则起到反馈、延伸评价行为的作用,以便于改善评价对象行为。

内部审计的作用是提高组织价值,预防组织风险,而绩效评价可以促进内部审计工作更有效率地开展。高层管理者、外部组织机构、内部审计员三者均可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主体,现阶段,在外部评价机制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需要积极开展内部审计绩效评估工作[2],让内部审计的良好成果被高层管理者看到。绩效评价可以提高组织价值,可将物资采购活动、基建工程、成本管理、经营活动等作为评价的对象。而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方法、标准)则由内部审计人员依照所评价的对象来适当选取,其中包括EVA。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展开,便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量化,是对内部审计人员业绩进行考核的基础。

3 EVA原理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应用EVA 的原理在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内,应要明确如下两个概念:①内部审计工作自身所产生的成本,体现在审计培训费用、人员工资福利、部门办公经费等方面;②内部审计工作为企业所带来的经济收益,体现在新增投资收益、核减工程造价、减少成本、节省开支等方面。[3]其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内部审计绩效=审计后新增效益-审计成本公式①

在公式①中,考虑得不够全面,缺少了内部审计工作对资金机会成本的占用。若是考虑到资金机会成本方面,则在公式①为基础上改造出公式②,如下所示:

内部审计绩效=(审计后新增效益-审计成本)-(审计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公式②

在公式②中,从根本上让股东、经营管理者、内部审计人员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不但有助于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还可提高企业实施经营计划的准确性。 [4]

公式计算结果,若是大于零,则表示内部审计工作具有显著效果,反之,则无任何效果。

内部审计绩效通常可以解释为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侧重点是通过内部审计工作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以現有资源成本来完成年度审计计划的目标,比较常见的绩效指标如下:①已完成预计审计项目数量;②未完成预计审计项目数量;③提议数量;④已被采取的审计建议数量;⑤审计之后所节约的资金数量;⑥审计工作所消耗的时间;⑦审计工作总成本数。

但上述绩效指标缺少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评价,例如能否达成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发挥作用如何等。

现以实例来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运用EVA原理进行分析。具体分析如下。

某公司需要采购一批物资,采购总金额原计划为3.5万元,经过审计将金额确定为3.3万元,此项目审计成本(办公费、人工成本、差旅费)为0.18万元,而资金成本率为10%。

按照公式①得出:

(3.5-3.3)-0.18=0.02(万元)

依照公式②得出:

[(3.5-3.3)-0.18]-(0.18×10%)=0.002(万元)

从两式中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绩效不一样,公式②能更好地反映内部审计对企业的实际贡献,因而企业高层管理者、股东,应更多地以公式②为依据进行内部审计绩效的考评。

在内部审计绩效的评价中,可以在众多方面合理应用EVA原理,例如工程造价审计、成本管理审计、物资采购审计等。然而在运用此方法前,需要量化内部审计工作所需成本,做到有据可查,充分表明经济效益是由内部审计工作带来的[5]。但此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绩效评估以财务数据指标作为唯一的标准,可能导致内部审计人员过度重视短期结果,而没有考虑企业长远目标,乃至和企业发展战略完全相反;②财务数据以收益作为基础,只能对当下的内部审计工作成果进行衡量,不能评价内部审计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效益。同时,该评价并未涉及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素质的发展,无法体现出未来内部审计部门的持续发展能力、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审计保质技术、高层管理者满意程度、审计建议的执行比例、审计单位投诉、审计时间的节约和使用等绩效;③内部审计工作的隐性价值未能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绩效主要包括了隐性价值、显性价值,其中显性价值指的是能够被直接计量、直接确认的价值,一般表现为审计结果降低成本与节约资金、审计预防风险扭转不利局面、审计检查出错弊金额并加以修正等方面;隐性价值是指价值具有非直接性,通常表现为内部控制措施的完善带来的避免损失与管理成本降低、审计建议对程序缺陷加以弥补,隐性价值主要体现在业务部门的成本降低、增加经济收益,量化困难程度较高。

4 结 论

总之,基于EVA原理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虽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此方法对内部审计工作占用并使用资金机会成本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强调了可以接受投资报酬最低的理念。在这一理念带领下,企业的全部运营活动都可以在相同的基本点上出发,加强了各部门的相互协调能力,内部审计工作也归纳到了各项管理工作内容里,让内部审计部门、高层管理者和股东三者的利益没有分歧。

参考文献:

[1]施金龙,马旭歌.基于EVA的新能源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6(1):82-86.

[2]吴镇启,李淳惠.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初探[J].商业会计,2015(5):76-78.

[3]郑金洲.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0):8-9.

[4]林享.基于EVA指标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以中石油为例[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38-39.

[5]周颜.基于EVA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8):131-132.

猜你喜欢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
翻转课堂下学习绩效评价模型的构建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