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美、想象美、表现美、创造美

2017-03-29 07:21张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傣族青蛙想象力

张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小学音乐课堂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教设备,如,电子白板、投影、计算机等。它们的进入使音乐教学朝现代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丰富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但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果过多地使用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反而对其产生一种依赖性,相反,如果注意恰当选择、灵活运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地谈几点看法。

一、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体验为核心。这一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而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作用,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感受知识的真实、形象、有趣和实用,激發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美。例如《金孔雀轻轻跳》一课,经过对教材的简单分析,我发现这是一首具有傣族音乐风格的创作歌曲。整首歌曲的曲调清新、优美,如同一幅秀丽的画卷,向人们展示了傣家别致的竹楼、清新的小溪、美丽的孔雀,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遐想与回味。歌曲难点在于:(1)对于傣族的风土人情,学生几乎没接触过;(2)歌曲中涉及的内容学生同样是知道得很少。这样一首歌曲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针对这些情况,我充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首先在网上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傣族风土人情的图片和资料,并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成视频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对傣族这个少数民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结合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傣族竹楼图片资料、傣族孔雀舞图片、傣族泼水节视频等,让学生体会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和喜悦的心情。通过这些课例证明:教师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所带来的美的感受。

二、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思维中,培养学生想象美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中最基本的特质,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艺术的想象力,对发展学生性格和智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麦考莱也曾说过:“在所有人当中,儿童的想象力最丰富的。”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造出有声有形的“音乐世界”,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更能有效地发展学生想象美的能力。例如,《青蛙合唱》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乐曲。这首乐曲用钢琴描绘了大青蛙和小青蛙不同的叫声。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比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利用Powerpoint软件,插入一副表现美丽池塘的图片,再加上之前编辑组合的青蛙图片,配以乐曲,创设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课堂上,让学生先观赏大小青蛙的图片,猜一猜它们的声音会有怎样的不同;接着聆听悠扬的乐曲,寻找不同青蛙的叫声,然后请学生模仿大青蛙和小青蛙。(大青蛙的叫声比较低沉,用四分音符表示;小青蛙的叫声比较清脆,用八分音符表示;)最后,通过站立(听到表现大青蛙叫声的旋律)和蹲下(听到表现小青蛙叫声的旋律)的游戏,让学生充分感受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不同。这样上欣赏课,学生兴趣很浓厚。本来他们就很喜欢小动物,再加上特定的音乐,更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不但轻松掌握了应知应会的音乐知识,而且做到了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

三、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表演中,激发学生表现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平时教学中,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促进学生表现美。例如,《雁儿飞》是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学唱之后还要求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些相关的舞蹈视频片断,学生高兴地跟着模仿,之后,我又出示了几张适合表现雁儿飞的舞蹈动作图片,他们选择了几个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自编队形,很快就创编出来了。其实,如果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跳,学生是可以学会的,但是这样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潜能,也不能更充分地让他们表现自己。因此,音乐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特定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表演潜能,不但能让他们喜欢上音乐课,而且能让他们在充分表现美的同时让音乐课变成他们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天地。

四、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创新中,发展学生创作美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学科,作为一种陶冶情操、激发想象力的高雅艺术,它的价值在于激发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因此,音乐教学要在启发学生欣赏美、培养学生想象美的同时,还要注重鼓励学生勇敢地创造美,一旦能够有所创造,那么学生的审美能力自然就会有所提高了。比如,歌曲《蒲公英》,教学目标设定的是能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体验春天的美景及给人带来的无穷的想象。我在课件中出示相应的不带音乐的蒲公英随风飘荡的片段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出示几段不同情绪的音乐让学生来选择,可以哼出来,之后再唱一唱。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由此可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氛围,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教学手段。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给小学音乐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应注意到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课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如何恰当地应用多媒体,课前一定要认真研究,灵活掌握,决不能让课堂出现使用多媒体的随意性和依赖性现象。

猜你喜欢
傣族青蛙想象力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小青蛙捉虫
构树与傣族传统造纸的保护和开发
谁能叫醒小青蛙?
傣族民俗文化的英译对其民族发展的作用
青蛙便签夹
《谷魂》与傣族的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