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2017-03-29 07:38刘惠玲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阅读习惯积累赏析

刘惠玲

摘 要:现在的小学生读书少,自主阅读能力差,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一名教师,引导学生在各个阶段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低年级注重“兴趣”的培养,中年级注重“积累”的养成,高年级注重“赏析”的指导。

关键词:阅读习惯;兴趣;积累;赏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小学生正处于渐长阶段,读书方法、读书兴趣、读书习惯还都尚不成熟,激发学生乐于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低年级(1~2年级)注重“兴趣”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小,自主读书的能力较弱,这就需要教师朗读给他们听。教师入情入境地朗读,不仅能吸引学生专心致志地听,还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情镜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产生读书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这样就能调动学生读书的热情,使他们喜欢阅读,感受读书的乐趣。

其次,指导学生读书要一丝不苟,多问几个为什么。当学生能绘声绘色地朗读时,我要求学生不论是读课内外书籍,还是听他人读书,都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要学会质疑,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在阅读的过程中,有不同意见要提出来和同学认真探讨,弄个明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主动地深入阅读,使阅读更加有效,兴趣更加浓厚。

在阅读《狐假虎威》这篇文章时,有学生请教老师,课文第二小节中“狡猾的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对老虎说:‘你敢吃我?”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时,我没有立刻发表我的意见,而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一个学生说:“狡猾的狐狸想把老虎吓住,所以他把嗓门放得很大,声音很响。”另一个学生说:“要读得响一点、重一点,因为狐狸是扯着嗓子说的。”还有一学生说:“我不同意他们的意见。因为狐狸是怕老虎的,他扯着嗓子装着很凶的样子吓吓老虎,而它心里是怕老虎的。因而读得时候要响一些,还要轻一些。”他的意思是要把狐狸那种色厉内荏的心情读出来。于是,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请他们用不同的语气试着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性很高。

有了阅读的基础,我就每天布置一名学生读一个小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把听到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每周评选故事大王等。这样,使学生把读到的内容吸收后再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外化出来,不仅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还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二、中年级(3~4年级)注重“积累”的养成

阅读是表层,积累运用才能达到更深层次的学习。学习语言,重在积累。一本书读完了,很多学生只是雨过地皮湿,根本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学会积累。有了积累,才能把读到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为我所用,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任务,把预习的内容写到预习本上。预习的内容包括:本课出现的生字,生词,近义词,反义词,多音字,文章的主要内容,你认为较好的语句或感动你的语句,你的疑问有哪些等。每天老师进行检查,学生交流。其次,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课文时,要学会做笔记,写简单的批注,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来。这样,学生每学习一篇课文都有所得,有所收获。讀书就动笔的好习惯为今后终身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每读完一本课外书或一篇文章,我就指导他们制作读书卡。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及作者简介、主要内容、好词佳句、精彩片段、读书心得以及教师、家长、同学的评价和留言等。还利用每周诵读时间指导学生完成积累本。把从课内或课外阅读到的语言材料写到积累本上。好词佳句、古诗、精彩的段落、文学常识、科学知识等都进行分类积累。除了语言的积累,学生还精心地装饰每一页,有的画上画,有的贴上人物的图片,还有的粘上小星星、小笑脸。学生看着自己阅读的成果,阅读的积极性更高了,阅读兴趣更浓厚了。除此之外,我还定期组织学生传阅积累本,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推荐好书佳作,共同进步。

三、高年级(5~6年级)注重“赏析”的指导

学生升入高年级,开始广泛涉猎。但是,由于学生毕竟年龄小,辨别能力差,面对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书籍和文章,如何去甄别它的好与坏;面对经典著作,名家名篇如何去赏析,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也就需要教师耐心的指导。

1.我在班内建立了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籍一部分是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学校图书馆精心挑选的。还有的是学生把自己的书带到学校来。只要是内容健康,有教育意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好处的,具有良好影响的文学作品,都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学生利用课间或午休的时间来阅读,在班内形成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课内拓展课外延伸。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课内,那么学生所得就会非常有限,就得不到多方面的滋养和熏陶。课内拓展,课外延伸,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使阅读走出课堂,为学生开辟了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如,六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鲁迅一单元,通过学习,学生只是知道鲁迅是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被誉为“民族魂”,深受人们的爱戴。究竟为什么深受人们的爱戴,为什么他的文章被我们称颂,为什么他被称为“民族魂”?学生还不能更好地理解。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鲁迅生平以及他的作品,并且推荐鲁迅的相关书籍,让学生课后去阅读,感受他的民族精神,感受作品的魅力。这样,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的兴趣高涨,很快拿来鲁迅的书籍去阅读,并在读后和老师同学交流他们的读书心得,老师也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3.教师要交给学生“赏析”的方法。一篇文章,一本好书,一部名著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能历经时间的洗涤传为佳作,不论是从思想内涵还是写作手法,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做好榜样,博览群书,用自己的言行和独特的见解影响学生,使学生受到熏陶,感受阅读的魅力。同时,我们也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学生学会赏析文学作品,通过品析作品,感悟作品的精妙之处,体会语言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文章是通过对王熙凤的外貌、穿着、语言的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通过这个片段的学习,我指导学生去读,去赏析《红楼梦》,体会名著的魅力所在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总之,阅读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指导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从一字一句开始。只有长期的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徐闻翊.小学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策略研究:以苏教版为例[D].苏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阅读习惯积累赏析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