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从问答走向对话

2017-03-29 07:55顾海峰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圆周率课本交流

顾海峰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具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且时刻考验着小学生的理解性。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在课堂上,基本上都是老师在讲,学生在听,学生思考得少,老师和学生的课堂交流也少,老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缺少了很多探索过程,也让他们难以发展自己的个性。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把“从问答走向对话”这种基本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得更自由,同时老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创新,给予他们启迪、激励和力量,引导他们自主地学习,在给学生带来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注重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话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因此,在课堂中引入对话教学很有必要,接下来,我就以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从问答走向对话展开讨论。

一、从课本问答走向与课本的对话

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数学课本,数学课本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让学生能了解到方方面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多种能力。然而,课本上的知识主要以问题的形式为主,学生学习课本就是单纯地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学习方式往往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只会答问题而不会自己从中创造问题。因此,学生要善于与课本教材进行“对话”,从对话的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的知识,进而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提倡学生先自学课本,让他们从课本中寻找出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深入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此来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在“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本的自主学习,学生经过自己的测量、分析和计算对圆周率的概念有了理解,并能得到圆周率的值,对基础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再与课本教材进行对话,接下来学生在与课本知识进行交流时,会发现圆周率那一长串数字很神奇,同时也对我国数学家祖冲之心生崇拜之情。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圆周率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有好几种,他们会产生这样的疑惑:“祖冲之也是用这几种方法计算出圆周率的吗?”老师应该这样回答:“我也弄不清这个问题,那么让我们一起回归课本,与课本进行对话,共同探讨这一问题,可以吗?”在这一过程中,很好地实现了学生与课本的对话,同时通过对话与教材反思更好地理解知识内容。

二、从学生间问答走向学生间的对话

学生之间进行对话就是为了要相互学习,从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由此看来,进行学生与学生间的对话很有必要。学生的共同语言会有很多,通过彼此间的交流与学习会让他们产生共鸣,找到乐趣。并且,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也能更容易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在课堂上,可以实施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等形式,要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交流不仅是给老师听,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自己能够通过对话来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例如,在“升与毫升”这节课的教学中,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交流应该怎样理解升与毫升的概念。把学生分组后,小组间进行讨论,他们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有关升与毫升的瓶瓶罐罐,可以利用这些瓶罐的容量来进行测量产生“升与毫升”的认识观念。然后学生又经过交流发现问题:“升与毫升间有什么关系呢?”这时有的学生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记录下家里这些瓶罐的容量,然后再测量去掉一部分液體的容量。”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把操作、交流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把数学知识从抽象变具体,同时在对话中,小组间进行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除此之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并且学会利用多种方法去探索知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从师生间的问答走向师生间的对话

师生间的对话是数学教学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基本上都以老师为主要支配者,老师问学生答,学生总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难以冲破老师的思想牢笼,因此,我们应该转变传统的“提问应答式”教学模式,提倡老师与学生间多进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态度要亲切,注意使用商量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接触,构建和谐的朋友关系,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例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节课的教学时,老师可以先这些开始对话:“大家对四边形感兴趣吗?你们都知道的都有哪些四边形呢?”这时学生兴奋起来,全身投入并且积极思考。然后老师让他们去思考怎么样去计算这些四边形的面积,随后学生会细心地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没有学过,这时,他们会疑惑问老师:“怎么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在这样的对话交流下,老师很顺利地引入了新课的教学,在对话中构建他们的知识,同时也让他们对旧知识加强了巩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老师要注重对话教学,为学生创造交流的空间,养成他们进行对话的习惯,让他们在与课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老师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新忠.让“对话”走进小学数学课堂[J].新课程学习,2014.

[2]徐泼.从提问走向对话[M].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圆周率课本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说说圆周率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好玩”的圆周率的好伙伴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