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乐行教育从生活开始,与生命同行

2017-03-29 20:34梁丽君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特色学校特色学校

梁丽君

广辉小学一直在实践和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具有“个性”的文化体系,适逢《广州市教育局关于以学校特色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通知》下达,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意见的通知》中关于促进民办学校规范和特色办学的要求,以“启智养德,乐行天下”的办学理念为指引,以乐行文化为基础,以特色课程为载体,以创建“乐行教育”特色学校为目标,走“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之路,进一步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学校品牌,发扬学生的个性,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享受更加优质的民办教育资源。我们认真定位角色,坚持本色,形成特色,扎实有效推进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

一、创建主题

“乐行文化,启智养德”,学校聚焦“乐行文化”,引导孩子们快乐地学习和实践,從而达到启迪智慧和涵养德行的目的。

二、创建背景

广辉小学位于白云山脚、南湖水畔,掩映于绿荫之中,创办于2004年,迄今为止走过了9个年头。现在拥有教学班15个,学生690人,在职教师36人。学校占地面积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拥有二十余间课室和必备的功能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实施素质教育,以生为本”的基本方针,以教学活动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实践活动为突破口,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逐步形成。我校的管理团队和老师自信、自强,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在同和街及周边地段树立了良好的办学形象,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区的肯定。让一所原先要满大街找生源的普通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发展到今天的生源基本饱和。当白云区吹响课改号角的时候,我们义无反顾地加入到课改的行列,执著前行,并且明确了“质量立校,课改兴校,文化强校”的方针。在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这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的课改模式已基本成形,课改带来的成效已经在教学质量和招生形式上显现。2011年,学校在传承原有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色和自身发展需要,创建了“乐行教育”文化理念系统,并全力打造“乐行教育”全景。学校自创建“乐行教育”课程文化体系后,一直以“启智养德,乐行天下”为办学理念,以课程、课堂改革为先导,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对学校课程进行全面规划,创新国家地方课程,创建特色课程,打造学校“乐行教育”品牌。以“做专家型教师,打造学术型团队”为工作目标,竭力打造一支“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自主发展创新”的师资队伍,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通过课程建设,形成师生、生生、师师间民主、和谐、尊重、互信、合作的伙伴关系,促进学生高品质的自主乐学,全力打造学校品牌课程,让学校课程建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开辟出一片畅行、快乐的天空。

三、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托“乐行教育”文化理念,通过乐行课堂、乐行课程、乐行活动等特色项目,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快乐自主、涵养德行,成为更好的自己,打造“乐行教育”特色学校。

(二)分期目标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8月)用一年的时间梳理学校文化理念系统,以“乐行文化”为顶层设计,搭建课堂、课程、活动三方面并驾齐驱的特色架构。在课堂方面初步形成“四乐”课堂模式和“四乐”小组评价机制的特色;在课程方面突出特色课程的设置,如快乐社团、书香清韵(阅读课)、乐此不疲(自编操)、不亦乐乎(器乐课);在活动方面开展“其乐无穷”大课间、秀我风采主题中队活动、自得其乐系列合唱节、读书节、体育节、科技节、英语节、“一站到底”数学竞赛活动等。

第二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编写“书香清韵”特色教育校本教材,分年级实施校本课程计划,建立评价制度;经常开展个性鲜明的多个特色项目教育活动,带动学生转变学习和生活方式,形成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完善文化氛围,结合“乐行教育”主题,打造文化长廊,在特色场室营造鲜明、浓厚的氛围,对特色作品进行及时展示和更换。

第三阶段:(2015年9月—2016年8月)形成成熟的“四乐”课堂模式和“四乐”小组评价机制;形成完整的校本课程体系;特色项目凸显成效;形成丰富而自主的系列活动;总结特色学校创建经验,形成理论性资料进行归档,开展围绕特色学校评估的各种奖励活动,关注创建特色学校中盲点,通过深入研究,寻找解决方式;准备好各种过程性资料接受评估。

四、创建策略和措施

(一)确立“乐行文化”特色,确保创建特色主题化

学校在传承原有文化理念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特色和自身发展需要,确立以“乐行文化”为主题以及“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体现乐行、自主发展”的学校建设总体思路,全力打造“乐行文化”全景以及规范化、系统化、人文化、特色化的教育品牌。

(二)创设“乐行文化”氛围,实现特色文化物象化

完善“乐行文化”长廊内容,将办学理念、校训、校风、学风、教风放在显眼的位置,做到人人会唱校歌《让世界因我而美丽》。以“乐行文化”为主旨给学校的建筑命名。各特色场室布置得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充分利用空间展示学生特色成果。

(三)完善课程设置,使课程结构化

1.完善“四乐”课堂模式和“四乐”小组评价机制。

2.完善校本课程的研究,分年级实施校本课程计划。

3.创建一支能促进特色迅速发展的专业的师资队伍,通过行动教研,推进校本课程的实施。

(四)发展“乐行文化”下的多个特色项目,促使特色个性化

1.“四乐”课堂模式是我校自主开发的特色项目,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其自身特色,通过“乐学、乐秀、乐练、乐行”四个模块,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老师的陪伴和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

2.根据“四乐”课堂模式的特点形成的四乐评价机制,分别用四种笑脸代表四级奖励,即“乐悠悠,乐滋滋,乐呵呵,乐哈哈”四级评价。由“每课一评—每周一评—每月一评—每期一评”递进式的激励机制,让孩子们能持续地在激励中积极学习,让小组合作在激励中保持生命力。

3.继续开展“快乐社团”活动,注重成果的收集和展示。

4.开展“其乐无穷”大课间活动、“秀我风采”中队主题活动以及自得其乐系列活动(英语节、合唱节、体育节、科技节、读书节、一站到底数学活动)。

5.坚持开设“国学诵读”(阅读课)“乐此不疲”(跳绳课)“乐在其中”(书法课)等校本课程。

(五)美化校园环境,营造“诗意化”育人氛围

围绕“乐行文化”,美化校园,创设优雅的人文气息,浓厚的书香意蕴。

(六)开展特色项目四个一,彰显学校乐行特色

学校从学科拓展项目、社团活动项目、社会实践项目等方面内化乐行教育课程。一重境界兴趣先导:兴趣是媒介、是平台。二重境界技能驱动,技能是保障、是动力。三重境界技能共进,技养趣,趣养技。

1.培养一些文雅气质

《国学诵读》开展经典誦读特色活动,精选儿歌、诗、词、曲、对句、名句、名段、名篇等连缀成书,共三册,分别供低、中、高年级同学使用。学校保证每天中午(20分钟)为诵读时间。培养了64名“小书童”考官进行监督考核,每个学期进行考级发证书。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和老师、父母一起诵经典诗文,让孩子们在离校后能满载行囊,优雅地走向远方。在国学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遵循这样的三步教学环节:诵读经文—理解释义—自省践行。

2.一首硬笔好字,乐在其中

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为书法练习课,我校把书法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个办学特色进行重点培植,并在各科教学中全方位渗透书法教育,激发学生的书法兴趣,提高学生的书法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立字立人”为理念、以“写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为宗旨,确立“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促艺、以字益美、以字健身、书法育人”的书法教育指导思想,通过抓课程落实、抓课堂教学,实行学生写字质量“三个一”动态管理,即日常作业每日一评,书法作业每周一评,期末检测考核每学期一评,以及加强教育科研等方式,全面深化硬笔书法特色教育。教师每个学期进行考核定级。

3.一项健身技能,乐此不疲

围绕“一根绳子,练就一身健康体魄”为发展宗旨,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验工作的通知》精神,我校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实际,确立学期训练目标,勾勒三年发展规划,加强年段学生的训练工作,开展全校性的比赛活动,以赛促练,以练促学。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把跳绳纳入课程,期末检测考核每一个孩子的体育成绩。

4.一门兴趣爱好,乐趣无穷

开设篮球、足球、跆拳道、武术、拉丁舞、民族舞、形体美乐、剪纸、科技制作、小主持人、合唱、乒乓球、逻辑思维训练、巧记字母等社团活动,挖掘学生在语言艺术、数学逻辑、美术创作、体育运动、音乐表演等方面的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展现个性搭建平台。

特色学校的创建是一项复杂而深入的工作,牵涉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乃至细枝末节,需要决心、耐心、用心、细心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我校已经下定决心,准备耐心、用心、细心地开展此项工作。我校秉承乐行教育精神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实践中快乐自主、涵养德行,使我们教育工作能有效开展,更好地成就我们学校的特色。

参考文献:

[1]吴举宏.基础教育中特色学校建设之悖论[J].当代教育科学,2016(1).

[2]吴宗权,郭雪芹.走出特色学校建设误区[J].今日教育,2011(6).

猜你喜欢
特色学校特色学校
特色种植促增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学校推介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