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几点意见

2017-03-29 21:51徐娟秀郑蓓媛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甘肃经济带景区

徐娟秀,郑蓓媛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文化旅游业创新发展的几点意见

徐娟秀,郑蓓媛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各省市都在抓住这个机遇发展旅游业,甘肃地处一带一路战略的黄金地段,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旅游发展优势.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借助自身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开路,旅游唱戏,带动甘肃经济发展.笔者通过实地考察,深入分析甘肃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从景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旅游合作,旅游营销等几个方面对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出创造性的建议.

“一带一路”战略;文化旅游业;现状;创新

2015年6月8日,李佐教授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对重点设施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时这样谈到,“一带一路”的旅游与合作,将成为未来新型的国际旅游示范带,也将成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阐述了一带一路旅游发展的应对方式:要深入了解和研究自身文化;正确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方式并突出特色;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走出国门融入世界.甘肃应该适机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带动走进沿线文化旅游业大合作、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发展文化旅游业具备一定的基础优势:

第一,区位资源优势.“丝绸之路”甘肃段因其东连中原地区、西接中亚、北通蒙古草原、南通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历史上是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的核心路段.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沿线烽燧、城址、驿站、渡口、关隘、墓葬、寺塔、石窟等文化遗址遍布.汉晋简牍、敦煌文书、金石碑刻、壁画造像等出土文献和艺术品内涵极为丰富.可以说,甘肃境内处处沉积着“丝路文化”,甘肃文化也就是“宗教文化”、“长城文化”、“石窟文化”.

第二,生态发展优势.丝绸之路要道在甘肃境内的相对固定与甘肃历史上特殊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甘肃境内生态环境多样化,有敦煌的沙漠,酒泉的戈壁,张掖的湿地,甘南的草原,陇南的森林,沿线的河流、植被、山地等决定线路走向的诸多自然元素,也承载着促进生态文明发展的特殊价值.

第三,发展政策优势.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甘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发展的西北六省(包括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之一,“一带一路”中提出的互联互通、区域合作、论坛展会、交流学习,为甘肃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思路.2015年4月甘肃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出台《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2016年4月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编制了《甘肃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实施方案》.

1 现阶段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困境

第一,体制管理方面.旅游管理体制不健全,甘肃省旅游资源多头管理、景区建设滞后,随着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旅游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权益保护意识增强,加强对旅游市场的规范、监督、检查,优化旅游环境、提高旅游及旅游服务质量、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就成为目前旅游行业管理的主要任务及其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比如在天水麦积山景区内,商业化现象比较严重,违章乱建普遍存在,许多农家乐建筑、商业建筑、管理建筑、宗教建筑等都带有很大的随意性,不符合文物保护方面的有关法规,后期又集体拆除,造成资金严重浪费.甘肃旅游服务理念还较低、旅游安全存在隐患和旅游市场秩序不规范,在旅游投诉方面不能很好地落实.

第二,景区智慧旅游服务设施建设落后,大部分旅游景点,旅游配套设施欠缺,加快智慧旅游服务系统的建设,特别是语音导览系统建设,自助停车场,自助售票系统,游客网络咨询中心,景区无线网络建设等.我省大部分景区所采用的语音导览系统都是电子讲解器,需要租借,只能一人使用,而新兴的景区语音在线免费导览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微信平台,以及高德地图语音导航轻松完成,更加智能方便,可以在甘肃各大景区建设推广.2016年1月5日,山丹大佛寺景区及各景点语音讲解已全部调试录制完毕,景区语音在线免费讲解系统全面上线.

酒嘉地区的魏晋壁画墓群,地处戈壁,游客群体有限,主要为一些相关的考古科研群体.这一类景点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向游客展示,如博物馆,电子影音等.南昌滕王阁就采用立体投影技术来向游人展示滕王阁的建筑价值,所采用的建筑技术和风格,让游客更加深刻的了解滕王阁和当时的建筑艺术,达到很好的效果.

第三,产品资源方面.旅游文化产品多样,但旅游景点较为分散,城市旅游发展不平衡.甘肃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可是文化旅游产品种类多样,主要以敦煌石窟文化旅游产品,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产品,天水伏羲文化旅游产品,甘南藏族民俗风情旅游产品,夏河拉卜楞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庆阳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为主.3A级以上景点主要分布在天水、平凉、敦煌、嘉峪关.2016年“五一”假日期间,全省共接待游客828.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2%和24.7%.①全省四家5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分别为天水麦积山20.3万人次、平凉崆峒山10.35万人次、敦煌鸣沙山月牙泉1.98万人次、嘉峪关关城1.1万人次.②省内其他重点景区接待游客情况为:永靖黄河三峡28万人次、临潭冶力关4.2万人次、张掖丹霞地质公园3.87万人次、景泰黄河石林3.63万人次、敦煌莫高窟1.07万人次.③陇南、平凉、武威等地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却因交通或者时间的原因,旅游收入排名靠后.

2 “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第一,推进文化旅游大景区建设,加强旅游景区硬件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品牌文化旅游产品甘肃具有丝绸之路黄金段特殊的区位和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了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助推向西开放,省旅游局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方案,以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层次,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品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旅游黄金段.2015年4月甘肃省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出台《甘肃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大景区总体规划纲要》,计划到2020年建成20个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的大景区,形成精品丝路线、黄河风情线、华夏寻根线、民族风情线、中医药养生线、红色旅游线等6条主题品牌线路.

景区建设并不是把景区造好就行了,要加强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建设程度是景区服务理念的体现,特别是人性化的服务.有几点需要改善:(1)强化景区标识.很多景区内交通比较混乱,标识不清楚,进出口没有分开,进入景区的游客和游览结束准备出去的游客混在一起,行为不方便,造成冲突.(2)提高景区内工作人员危机处理能力,在旺季时很多景区不控制人流,也不能很好地疏散人群,导致游客滞留.(3)要提高景区基础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我国的景区配套服务设施基本以最低标准建设,如卫生间,休息室,景区内道路,韩国、日本对于卫生间的设计,如蹲位和坐位,残疾人卫生间,折叠婴儿座椅,化妆间,卫生纸,洗手液,擦手纸,保洁人员的配备,都已经达到4星以上标准了.我国甚至没有一个景区可以做到这样,普遍现象是卫生间数量少,蹲位有限,臭气熏天,没有设置婴儿座椅,我国著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宏村自然村,只有公共卫生间4个,在旅游旺季时卫生间不够用,打扫不及时,经常有卫生间关门情况.(4)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一带一路战略下,简化入境手续后,无疑会有大量外国游客进入中国旅游,在推进入境文化旅游方面,应针对外来文化旅游消费需求,结合本省资源开发、拓展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利用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开发、整合非物质文化旅游项目,形成新的产业链.(5)完善现有文化旅游线路的服务功能.特别要铺设多语言智能终端、无线网络建设、导游和服务人员专项外语培训,提升现有线路的智慧服务和外语服务水平,.国际旅游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文字和货币,但是我们发现韩国所有的旅游景点、购物场所都会有中文翻译,服务人员都可以灵活使用汉语交流,所以大大促进了中国人去韩国旅游.据统计,依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数据,2014年中国大陆赴韩游客人数高达612万,比2013年上涨41.6%.

总之,景区管理和建设,要与世界接轨,真的是需要从小事做起来.

第二,加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和高铁的建设.大大改善交通条件,促进东部发达地区到西部旅游,提高旅游的便利性和舒适性.2014年7月,新开行了兰州至敦煌的旅游专列,成为敦煌旅游首选的高品质列车.同年12月兰新高铁全线通车,丝绸之路旅游正式进入高铁时代.甘肃将加快兰州至宝鸡段、兰州至成都段、兰州至重庆段高铁建设,打通西部至东部地区旅游快速通道.2016年4月甘肃省交通运输厅编制了《甘肃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甘肃省将于2016年底建设景区连接道路1136公里,建设资金约306亿元,年底5A级景区将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通.

第三,促进国内各省市区域旅游合作,加强跨境旅游合作.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黄金地段,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地段的带动作用,加强跨省区、跨国合作,积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首先,与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和国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进行旅游合作,推动国内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业发展.其次,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合作旅游,以点到面,从线到片,从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2015年6月15日我省举办第五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甘肃省旅游局为配合节会举办推出《丝绸之路自驾游护照》《外国留学生甘肃旅游景区优惠卡》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游客,联合西安、西宁、银川、乌鲁木齐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城市联盟,搭建工作平台,推动“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业的交流与合作.

第四,甘肃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实施针对性的市场巧妙营销和强力营销,打出文化这张名片.制作出版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推介的图书、音像制品,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博客等传播平台,大力宣传“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建设,吸引国内外游客关注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旅游圈旅游.特别是要通过针对旅游中间商的销售推广,邀请旅游中间商代表及旅游者代表参加精品旅游线路的体验和推广,提出宝贵意见,帮助宣传产品特色,发挥口碑效应,树立甘肃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品质,挖掘丝路文化旅游精华.

注 释:

①③http://finance.gansudaily.com.cn/system/2016/05/06/016 048825.shtml.

② http://news.163.com/16/0505/06/BM9H8E5300014AEE.html.

〔1〕吴正光.对贵州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J].贵州文史丛刊,1989(2):104-105.

〔2〕郭丽华.略论“文化旅游”[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10):85-86.

〔3〕程晓丽,祝亚雯.安徽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9):161-165.

〔4〕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3(1):169-172.

F592.7

A

1673-260X(2017)01-0061-02

2016-08-03

猜你喜欢
甘肃经济带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摘牌』
“摘牌”
甘肃卷
某景区留念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