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

2017-03-29 21:51宫能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经贸实务专业课程

宫能泉

(安徽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应用型本科经贸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

宫能泉

(安徽外国语学院 国际商务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1)

通过分析经贸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和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指出当前经贸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课程间缺乏统筹规划、学时短、课程结构不完整、课程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提出应结合外贸发展形势,调整外语课程设置、构建专业课程群、增设特色选修课或第二课堂培养学生个性.

经贸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群

2010年以来,我国外贸依存度逐步下降,但总量维持在40%以上,依然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主要动力,许多省、市外贸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2015年11月安徽省外贸企业数量达到5636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78家;2016年8月上海自贸区海关注册企业总数达2.4万家,其中1.4万家是自贸区成立后新增的;广州自贸试验区自2015年4月21日挂牌至当年底,新增企业5790家,企业总数达6450家.

外贸企业数量的增加也带动了对外贸人才的需求,然而,针对2016届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显示,经济贸易类岗位就业难度排名第三.资料显示,2010~2012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月收入较低且就业满意度较低的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1]2013年起至今,尽管情况有所改善,但依然是仅次于红牌专业的黄牌专业.对外贸企业和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企业用工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 经贸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经贸专业开设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拓展课以及实践教学.专业核心课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政治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专业基础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单证实务、财务管理、服务贸易、国际经济合作等;实践教学分为课程实验、实习、毕业论文和社会实践等环节.课程设置大体与国内其他高校一致.为了突出应用型本科的特点,学院在课程设置中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主,还开设了单证实务、现代关税与报关、进出口业务实训、海关商品归类等.同时,结合学院特色,设置了较多的英语课程,占总课时的25.8%.

2 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学中,教师们普遍感受到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低,现有课程难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从课程设置角度看,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课程之间缺乏统筹规划

目前学院26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缺乏统筹规划,某些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如,国际贸易实务、关税与报关分别以三个章节的篇幅对国际贸易中的运输、保险、索赔和理赔、不可抗力和仲裁予以说明,而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课程90%的内容都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阐述,同时后者“提单与海运单”也在国贸实务中出现.而国贸实务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贸易术语、支付方式等,也在单证实务、关税与报关、进出口实训等课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教学中,为了保持教学的完整性,所涉课程会形成重复讲解.这不但会降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也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2 课程学时短

作为以外语为办学特色的学院,其专业课课时与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大学相比差距较大.专业课大都为每周2学时,每学期32教学时.这对于理论、专业性较强和难度较大的国际金融、关税与报关、财务管理等课程,课堂上基本都是教师在说,师生互动少,有时甚至连课堂讨论的时间都没有,难以对专业问题展开分析或深入探讨,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个性化发展.

2.3 课程结构还不完整

当前,学院已经开设了不少专业课程,然而经贸专业的特点是涉及面极广,它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宗教、习俗、语言、历史等各方面.因而,现有课程依然存在结构上的缺失.随着跨境电商、人民币加入SDR、“一带一路”、自贸区等经贸领域热门事件的发生,这些课程必然要进行相应完善以实现动态发展.

2.4 课程间逻辑联系不紧密

在经贸专业毕业班开展的外贸业务仿真操作中发现,学生的操作非常被动,每完成一节操作都要询问教师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这显示出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得不熟练.然而,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将外贸业务所涉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课程后,其逻辑联系显得不太紧密了,对于初次进行理论学习的在校生而言,要将所有专业课程串联起来并找到其主线,的确存在一定困难.

3 经贸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建议

3.1 结合外贸发展调整外语课程设置

外贸企业都要与海外客户沟通联络.目前英语在外贸中仍处于主导地位,相应地,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通常要求毕业生具备大学英语六级,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更看重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要求应聘者能直接与外商进行简单的贸易磋商并签订合同.对此,应重视英语和专业课教学的相互配合,让两者形成联动,培养学生在外贸业务中使用英语的习惯.

另一方面,应该注意到,东盟、日本、俄罗斯等一些非英语国家和地区也是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使得用人单位要求的外语不再局限于英语.一项以义乌地区外贸公司和出口生产企业为对象的调查显示,该地区外贸企业对小语种的人才需求量较大,60%的企业对外业务中需要用到阿拉伯语,40%需要用到西班牙语,其他应用频率较高的语种还包括韩语、日语、俄语等.在重庆江北的一次招聘会中,用人单位为法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海外拓展专员岗位开出底薪7000元外加提成的诱人待遇.学院应充分利用拥有的日语、朝鲜语(韩语)、阿拉伯语、德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等教学资源优势,开设一定的非英语语种选修课,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以适应社会需求.

3.2 构建专业课程群

课程群是将内容上密切相关、相承、渗透、互补的几门课程进行整合,获得整体优势.进行课程群建设,可以有效改变当前专业课程存在的重复教学、课程时间短以及课程间联系不紧密等问题.经贸专业可以围绕外贸业务的操作流程,建立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主线的课程群.课程群应将国贸实务、国际经济学、单证实务、运输与保险、关税与报关、市场营销、进出口实训等课程予以统筹规划,形成系统的组织结构,以专题或单元任务的形式展现各专业知识点,并尽量做到有序且不重复.

3.3 增设特色选修课或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的个性

目前经贸专业的课程普遍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对此,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一些做法.由于国外没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里以在美国大学商学院商务专业本科排名第一的南卡罗来纳大学穆尔商学院和第三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为例.它们的课程除了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市场营销等一些传统的经济类必修课程之外,还涉及历史、宗教、政治、行为科学、美术、音乐、戏剧、诗歌等.其中,沃顿商学院在区域研究类课程中,将世界分为拉丁美洲、西欧、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东欧、俄罗斯、中亚、非洲、东亚、中国、日本、朝鲜、南亚、印度等区域,每个区域下又开设许多具体课程.如有关中国的有中国文学、中国国画、中国建筑、当代中国与印度的经济、中国政治等.[2]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商务交际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学院可以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以选修课或第二课堂的形式逐步引入一些特色课程,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4 结语

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经贸专业教学水平,必须对当前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同时也应留意,任何专业课程的改革都需要综合考虑该校的办学目标、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学生知识基础等.安徽外国语学院作为民办高校,基础条件与公办院校存在较大差距,应该结合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做出调整.

〔1〕麦可思研究院,王伯庆,周凌波.就业蓝皮书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27-128.

〔2〕熊季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导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8-9.

G642

A

1673-260X(2017)01-0171-02

2016-09-18

校级项目“应用型本科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Awky2016024)

猜你喜欢
经贸实务专业课程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合作是处理中美经贸摩擦唯一正确选择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ODI实务
F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