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真的无力吗

2017-03-30 17:47邓莉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效益高等教育

邓莉

摘 要:当前,在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叹“知识无力”,质疑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与此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在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通过分析OECD国家的最新数据,研究OECD国家高等教育的效益,研究认为高等教育非常“有力”:在OECD国家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率越高、收入越高、未来收入提升空间越大,高等教育总收益显著高于总成本。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效益显著且仍将继续增长。

关键词:高等教育;效益;OECD国家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7)01-0114-07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主要驱动力。最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很多学子提供了大量机会,尤其为农村学子改变自身的命运提供了选择。然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不再稀有,再加上受教育成本不断升高、大学生就业环境恶劣、起薪不高,高学历未能及时换来高回报,接受高等教育者的优势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明显,高等教育因此遭到社会的否定和质疑,有学者甚至质疑大学扩招,认为大学扩招“本身大错特错” [1 ]。特别是,“在城市中国越来越步入知识社会和开放社会的当下,乡土中国的‘读书无用论思潮日益凸显” [2 ]。不仅在农村,在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读书无用论”也重新泛起,很多人产生了“知识无力感”,对“知识改变命運”的信念开始动摇。在当今世界,知识是否还具有改变命运的力量,接受高等教育到底值不值,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到底是否合理?本文基于OECD国家的大规模数据,分析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就业优势、收入优势以及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来了解OECD国家高等教育的效益,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率越高

就业机会是人们投资高等教育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根据OECD最新数据所绘制的图1显示,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受教育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就业率越高。受过高等教育(包括2~3年短期高等教育、本科生教育、硕士生教育、博士生教育)者的就业率为84%;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post-secondary non-tertiary education,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大学预科、高中后职业培训)者的就业率少10个百分点,为74%,在波兰,二者相差20个百分点;而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的就业率只有56%,与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就业率相差28个百分点,尤其在波兰和斯洛伐克,二者相差46个百分点。

而在所有就业的25~64岁人群中,受过高等教育者中的全职工作者为74%,而只受过高中教育者中的全职工作者为71%,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中的全职工作者只有64% [3 ]。可见,受过高等教育者更多的是从事全职工作,而未受过高等教育者有相当一部分人从事兼职工作。同时,未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失业风险也更高。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的失业率高达12.4%,赋闲在家率高达36%;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者的失业率降为7.3%,赋闲在家率为20%;而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失业率只有4.9%,赋闲在家率只有12% [4 ]。

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学历越高,就业率越高。根据OECD最新数据所绘制的图2显示,受过短期高等教育者、学士学位持有者、硕士学位持有者、博士学位持有者的就业率依次升高,分别为80%、82%、87%、91%。在过去十多年里,OECD国家为推动经济、创新和科学发展,大力支持博士生和博士后培养,博士学位持有者数量不断增长,但即使在经济低迷时期,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率仍比其他水平的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率更高,尤其是在希腊、波兰、土耳其,二者之间的就业率差异尤为显著,超过了15个百分点。除了卢森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低于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以及奥地利、法国、墨西哥博士毕业生和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相差不大以外,其他国家的博士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硕士就业率,尤其是希腊,超过了12个百分点。而且,经济危机更进一步拉大了受教育程度低和受教育程度高两大群体之间的就业率差距,未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就业困难、失业风险加大。无论经济是否景气,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就业优势都非常明显。

二、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

收入优势是人们投资高等教育的另一个主要考虑因素之一。过去二十年里,OECD国家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而且这种情况还将持续。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在一生中,68%的年轻人会接受高等教育,59%的年轻人会接受本科生教育,23%的年轻人会接受硕士生教育(波兰达到了42%),2.3%的年轻人会接受博士生教育(德国和瑞士达到了5%) [4 ]。但到目前为止,在OECD国家中,并没有出现任何影响高等教育文凭价值的“膨胀”迹象,高等教育扩张并未破坏高等教育文凭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价值,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收入仍然不断增加。只有在匈牙利和新西兰,高等教育完成率的快速增加才带来收入溢价的略微下降。

根据OECD最新数据所绘制的图3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月收入明显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月收入,而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硕士或博士学位持有者的月收入明显高于学士学位持有者和只受过短期高等教育者的月收入。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月收入大约是只受过高中教育者月收入的1.6倍,大约是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月收入的两倍。而硕士或博士学位持有者的月收入大约是只受过高中教育者收入的两倍,学士学位持有者的月收入大约比只受过高中教育者的月收入多48%,受过短期高等教育者的月收入则仅比只受过高中教育者的月收入多20%。尤其在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匈牙利和墨西哥,受过高等教育者比未受过高等教育者能获得的回报高得多,其月收入是仅受过高中教育者的2倍以上,而在巴西和智利,硕士或博士学位持有者的月收入是只受过高中教育者月收入的4倍以上。在墨西哥、智利、巴西、卢森堡和哥伦比亚,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的月收入最低,其收入比只受过高中教育者的月收入至少低32%。图3还显示,受过高等教育者与只受过高中教育者之间的收入差异比只受过高中教育者与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之间的收入差异更显著。这说明,接受高等教育,会显著提高收入,而接受硕士生教育或博士生教育,收入会更高。

即使在经济危机时期,在OECD国家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收入溢价仍然保持稳定,在经济最严峻的情况下也处于最优势的防护地位。经济危机不仅拉大了受教育程度低和受教育程度高两大群体之间的就业率差距,而且拉大了这两大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尤其是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所受的影响最严重。在2008年,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收入比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者的收入高出53%。在2012年,尽管仍处于经济危机期间,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收入溢价还是有略微增加,增加至55%。在2008年,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的收入比受过高中教育者的收入少22%,到2012年,该收入劣势增加到24% [5 ]。

OECD国家的经济依赖于高技能人才,高技能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中更能受到青睐,而学历通常被用来衡量人力资本和个人的技能水平,因而,拥有高等教育文凭增加了就业的可能性。根据OECD成人技能调查,虽然基本的技能不只是单靠学校教育就能获得,但学校教育对培养个人的基本技能熟练度具有最重要的作用:受教育程度低的群体往往在读写和计算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成人的技能越强,收入越高;技能越差,收入越低。但数据表明,学历比技能的收入优势更明显:高水平的受教育程度比高水平的读写熟练度对收入能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6 ]。而且,在就业率和收入方面,相对于接受职业高等教育者,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者的优势更明显。

三、受教育程度越高,未来收入提升空间越大

在OECD国家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收入优势还体现在,随着时间推移,受过高等教育者的相对收入会不断提高并获得更多其他的社会效益。根据OECD最新数据所绘制的图4显示,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收入优势在短时间内或短短几年内并不明显,但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大,而与之相反,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的收入往往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的年长职员是只受过高中教育年长职员收入的70%,这一比例在年轻职员中是80%,它们之间相差10个百分点(即相对于受过高中教育的年长和年轻职员,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的年长和年轻职员之间的收入差异),而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职员和年长职员之间的收入相差35个百分点。可见,在OECD国家(除了爱尔兰)受过高等教育的职员中,年长职员的相对收入显著高于年轻职员,即随着年龄增大,受过高等教育者的相对收入会持续显著提高;而在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的职员中,年长职员与年轻职员相比,收入处于劣势,即随着年龄增大,相对收入越低。

从图4中我们还可看到,除了英国、丹麦、瑞典、芬兰、挪威、斯洛伐克和德国,其他国家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职员的相对收入劣势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不过这种劣势的加大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职员的收入优势的增加那么明显,这表明对于年长职员来说,接受高等教育是获得更高收入的主要因素。可以说,在OECD国家中,高等教育是人在晚年获得更高收入的最佳保证。平均来看,收入不仅会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而且这种增加在年龄越大的受过高等教育工作者中更加明显。可见,高等教育的长期经济收益非常显著。

四、高等教育的总收益显著高于总成本

高等教育的私人和公共成本与收益无疑是衡量高等教育效益最显要、最直接的方法。为了计算受过高等教育者相对于只受过高中教育者的收益回报,OECD采取的方法是用个体投资高等教育的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即纯收益,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来表示。净现值是对完成高等教育的个人在整个职业生涯所能获得的纯经济收益的估算,在当前用金钱加以衡量。OECD对私人净现值和公共净现值都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社会,高等教育的总收益显著高于总成本,而且受过高等教育者的纯收益明显高于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者的纯收益。

为了有效估算高等教育的效益,OECD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针对每个接受高等教育者,私人总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即学费,间接成本包括更高的收入所得税、社会保障金、由于延遲进入劳动力市场所损失的收益、更少的社会津贴(如住房津贴、家庭津贴、补充的社会福利)。私人总收益包括总收入、失业可能性更小(以货币形式换算)。公共总成本包括在校学习令政府损失的税收(收入所得税与社会保障金);教育的公共经费开支,主要包括直接经费(教师工资、校舍建设开支、购买课本等)和公共部门对个人的补助(生活补贴、奖学金、企业培训等)。公共总收益包括更高的税收和社会保障金,由于个体获得更高的收入,公共部门无需向其提供补助而节省的费用。

根据OECD最新数据所绘制的图5显示,在OECD国家中,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的私人净现值显著高于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个体的私人净现值,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的私人总收益高于私人总成本。平均来看,与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的个体相比,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的私人总收益非常可观,约为26.7万美元,私人总成本约为5.4万美元,私人总收益是私人总成本的4倍,私人净现值约为21.3万美元(男性约25.8万美元,女性约16.8万美元)。但与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的个体相比,不同国家之间的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的私人净现值差异明显,私人净现值最高的前五位国家是智利、卢森堡、美国、波兰和葡萄牙,智利超过了40万美元,卢森堡和美国超过了37万美元,波兰超过了30万美元,另外,还有葡萄牙、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超过OECD平均值,均在22万美元以上。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个体要获得高等教育文凭大约要花费5.4万美元,其中花费最高的两个国家是日本与荷兰,都超过了10万美元,其次是美国,约为8.7万美元,但即便如此,其私人总收益也远高于私人总成本。

高等教育不仅能为个人带来高额收益回报,而且通过更高的税收收入和社会贡献,也能产生很大的公共收益。根据OECD最新数据所绘制的图6显示,在OECD国家中,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的公共净现值也明显高于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个体的公共净现值,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的公共总收益明显高于公共总成本。平均来看,与只受过高中或中学后非高等教育的个体相比,受过高等教育个体的公共总收益约为16.2万美元,公共总成本约为5.4万美元,公共总收益约是公共总成本的3倍,公共净现值约为10.9万美元(男性约14.4万美元,女性约7.4万美元)。公共净现值最高的前五个国家是卢森堡、斯洛文尼亚、美国、匈牙利与荷兰,其中卢森堡高达24.8万美元,其他四国分别为20.9万美元、18.8万美元、16.1万美元、15.4万美元,另外还有葡萄牙、日本、奥地利、意大利和澳大利亚超过了OECD平均值。鉴于工资是造成高等教育收益回报的主要因素,从图6可看出,在工资收入差距不大的国家(尤其是新西兰以及北欧国家如爱沙尼亚、瑞士和挪威等国),高等教育的收益回报相对较低。

不同高等教育程度的收益也不同。根据OECD对澳大利亚、加拿大、芬兰、意大利、新西兰和挪威六国的数据调查显示(如图7),硕士或博士学位持有者的私人和公共纯收益高于学士学位持有者,而学士学位持有者的私人和公共纯收益高于只受过短期高等教育者。在这六国中,平均来看,受过高等教育者的私人和公共净现值分别为12.5万美元、9.6万美元。而在这一受过高等教育者的群体中,硕士或博士学位持有者的私人和公共净现值最高,分别为21.7万美元、16.3万美元,学士学位持有者的私人和公共净现值次之,分别为12.2万美元、8万美元,而只受过短期高等教育者的私人和公共净现值分别只有4.4万美元、3.4万美元。硕士或博士学位持有者的私人和公共净现值分别是学士学位持有者的近两倍,是只受过短期高等教育者的近五倍。

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收入期望是个人投资高等教育、推迟消费的强大动力,而社会通过社会福利项目公共支出的减少以及从受过高等教育群体进入劳动力市场所带来的税收收入来获得收益。总之,在OECD国家中,高等教育不仅对个人而且对社会都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即便当经济危机出现时,受过高等教育者的私人和公共纯收益都要高于只受过高中教育者,而且在受过高等教育群体中,学历越高,私人和公共纯收益越高。

除了经济效益,OECD还从健康状况、政治效能感、参与志愿活动和人际信任四个维度调查了不同受教育程度者的情况,这四个维度也是衡量个人幸福、国家安康的主要指标。调查数据表明,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与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65%)和只受过高中教育者(79%)相比,受过高等教育者中健康状况良好者的比例(88%)分别高出23和9个百分点。公民的社会参与、政治效能感和人际信任状况良好,对于国家的社会凝聚力、社会和谐、政治民主的保持具有重要作用。在OECD国家中,平均来看,在只受过高中以下教育者、只受过高中教育者和受过高等教育者三大群体中,每月参与志愿活动者的比例分别为13%、18%和23%;认为在政府中有发言权的比例分别为23%、30%和43%;信任他人的比例分别为14%、18%和30% [7 ]。这些比例,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在OECD国家中,与未受过高等教育者相比,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寿命更长、健康状况更为良好、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参与社会活动更多、政治兴趣更浓、政治参与度更高、对制度和人际关系更加信任。这些高等教育的效益不仅有利于个人发展、个人幸福,也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政治民主的重要保障。

五、高等教育效益显著对我国的启示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OECD国家的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目前,在OECD国家,高中文凭是人们成功进入劳动力市场和融入社会的最低资质。尽管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针对接受过高中程度的职业教育者比受过高等教育者的基本技能水平低的情况,OECD国家也正在努力采取措施确保他们继续接受高等教育。即使在适龄人口有所下降的国家,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持续扩大。很多OECD国家例如美国、英国、法国和丹麦,都制定了新的目标提高国民的受教育程度 [8 ]。“获得中学以上的学位或证书不再是少数精英人才获得机遇的途径,更确切地说,它是新经济时代求职就业的必要条件。” [9 ]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是跻身中产阶级最明晰的通道。在1990年,美国是全世界25~34岁拥有四年制本科学历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如今排到了第12位,奥巴马为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定了一个新的目标,即到2020年,美国要重登世界第一,成为大學毕业生比例最高的国家 [9 ]。

但OECD从多个维度收集的数据表明,高等教育扩张并未引起“膨胀”,与未受过高等教育者相比,受过高等教育者尤其是受过硕士或博士教育者的就业率更高、收入优势更明显,高等教育的总收益远高于总成本。没有任何一个OECD国家,只受过高中教育群体能够赚取与受过高等教育群体一样高的工资,而且两者的差距还在逐年增加。在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中,有部分人最初在找工作时比较困难,在刚毕业时起薪不高,但从长期来看,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其收入优势要远高于未受过高等教育者,长期经济优势非常可观,即便在经济低迷的局势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而且,除了经济效益,高等教育还有利于个人和国家福祉,具有其他社会效益。基于对高等教育力量的充分认识,政策制定者能更好地应对不同的社会挑战 [10 ]。

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扩招,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0% [11 ],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根据OECD的调查数据显示,到2015年,在OECD国家25~64岁人群中,受过高等教育者的比例平均为36%,其中加拿大、俄罗斯和日本达到了50%以上,而我国只有10% [4 ];在OECD国家中,人在一生中,首次高等教育完成率为49%,本科生教育完成率、硕士生教育完成率、博士生教育完成率分别为38%、18%、1.7%,而相对应的比例我国只有23%、22%、2%、0.2%,而OECD国家的短期高等教育完成率为11%,我国为25% [4 ]。可见,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与OECD国家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市场对拥有更高或更专业技能的人才有强烈的需求。而学校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只要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仍然以知识为基础,即使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增加,受过高等教育者的社会竞争力仍会处于有利地位,高等教育的效益仍将继续增长。因此,在我国,一方面个人和家庭应该理性看待所谓的“文凭贬值”、“学历泡沫”,认真权衡高等教育的成本和收益,以长远眼光看待高等教育的效益。另一方面,国家应该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更多地分担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成本,并完善助学贷款制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使其所培养的人才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匹配度更高;保障更公平的社会竞争,让知识的价值得到社会应有的承认。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中国的两个拐点[EB/OL].[2015-01-19].http://learning.sohu.com/s2015/gdjy/.

[2]李 涛,邬志辉.“乡土中国”中的新“读书无用论”——基于社会分层视角下的雍村调查[J].探索与争鸣,2015(6):79-84.

[3]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4:OECD Indicators[R].Paris:OECD Publishing,2014:102.

[4]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6:OECD Indicators[R].Paris:OECD Publishing,2016:92-93,318,37,68.

[5]OECD. What Are the Earnings Advantages from Education? Education Indicators in Focus 27[R].Paris:OECD Publishing,2014:3.

[6]OECD. The Survey of Adult Skills:Readers Companion,Second Edition,OECD Skills Studies[R].Paris:OECD Publishing,2016:Annex 3.

[7]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5:OECD Indicators[R].Paris:OECD Publishing,2015:154-157.

[8]Stéphan Vincent-Lancrin. What is the Impact of Demography on Higher Education Systems? A Forward-Looking Approach for OECD Countries[Z]//In OECD,Higher Education to 2030(Vol. 1):Demography. Paris:OECD Publishing,2008:12.

[9]The White House. Higher Education[EB/OL].[2016-09-10]. https://www.whitehouse.gov/issues/education/higher-education/.

[10]OECD. What Are the Social Benefits of Education? Education Indicators in Focus 10[R].Paris:OECD Publishing,2013:1.

[11]教育部.2015年全國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6-07-07].http://www.edu.cn/zhong_guo_jiao_yu/zong_ he/zong_he_news/201607/t20160707_1427216_1.shtml.

猜你喜欢
效益高等教育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