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深度调整背景下俄、欧、亚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研究

2017-03-30 17:32张爱民
中国市场 2017年8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全球化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2016年,全球经济局势延续动荡,美国之外的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依旧缺乏亮点,步履维艰。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同处欧亚板块的俄罗斯、欧洲和亚洲必须有所担当,通过理性思维和系统谋划彻底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携手构建起既有助于打破现实困局,又能面向未来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这种新的伙伴关系兼有以下特性:既是促进世界经济共荣的合作伙伴,也是参与全球市场角逐的竞争对手;既是合作政策的共同制定者,也是经济活动的平等参与者;既是共同利益的分享者,也是相应责任的承担者;既是当前经济困局的破解者,也是长远共同利益的捍卫者。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危机;战略伙伴关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8.031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世界各国间的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尤其是在经历了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后,各国都意识到不论持有怎样的意识形态,不论正处于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阶段,不论自然资源富集还是贫乏,都必须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不仅关乎每一个国家自身的发展,也是构建世界新秩序的需要。自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局势延续动荡,除了美国之外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依旧缺乏亮点,风险事件频发。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的当下,作为占有全球陆地面积的36.2%,拥有世界70%的居民,2014年占全球GDP比重达到54.63%(总计超过42万亿)的俄罗斯、欧洲和亚洲,虽然在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做出了积极的应对,也为全球经济平稳复苏贡献了不少力量,但就三者拥有的资源和经济实力而言,潜力还远未激发出来,更不用说将三者整合起来后可能带来的整体效应。事实上,俄、欧、亚具有天然的合作优势,三方不仅疆土相连,具有经济互动的地缘优势,而且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如欧洲不仅是全球最大经济体,也是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拥有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加工制造业;俄罗斯则是世界领土最大、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是唯一实现资源完全供给的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是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亚洲近年经济的加速崛起已成为21世纪以来最重要的世界经济事件之一,既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也是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在当前世界经济低迷,复苏艰难曲折的宏观背景下,俄、欧、亚三方应该有所担当,通过理性思维和系统谋划增强互信,彻底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构建起直面现实,引导未来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为加快世界经济复苏和繁荣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1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带来的新变化

1.1全球经济格局出现巨大调整

全球经济格局最突出的变化是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20世纪末,世界经济增量中发达经济体的贡献率高达80%,而新兴经济体只有20%。2014年后这种关系发生逆转,新兴经济体对经济增量的贡献率提升到80%,而发达国家降为20%。经济存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兴经济体由20世纪末占世界经济总存量的40%提升到60%,而发达国家则降到40%。經济贡献的变化导致经济地位的调整,曾经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组织随之悄悄发生变化,最突出的改变是曾经全部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G7)逐渐被新的国际平台——20国集团组织(G20)所取代,G20的诞生彰显了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升了新兴国家在制定世界经济发展规则中的话语权。

1.2世界经济出现分化,发展失衡继续拉大

金融危机爆发导致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国际贸易失衡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贸易摩擦增加,主要经济体不断出台贸易和投资限制措施,怀疑全球化的声音不断出现。2015年全球实施的贸易限制措施数量为736个,较2014年增加了50%,是此期间实施的促进自由贸易措施的3倍。2016年前四个月实施了150个,而此前每年前四个月的这一数值仅在50~100个。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报告预测,2016年全球贸易增速预计仅为2.8%,可能连续5年低于3%,已陷入三十多年来增速最糟糕的时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影响:作为金融危机爆发源头的美国经济温和复苏,已成为所有国家中经济最为抢眼,复苏最为强劲的地区。欧洲虽呈现止跌企稳迹象,但失业率仍在高位徘徊,内外需求不足依然是影响欧洲经济的重要因素。英国脱欧对欧洲资本市场一体化、贸易协定谈判、金融机构等带来冲击,并将进一步拖累欧洲经济的发展。日本经济虽然平稳恢复,但增长前景并不乐观,通胀停滞,消费支出疲弱依然困扰着日本经济向好的步伐。2016年经济增速较快的亚洲也饱受全球经济低迷带来的冲击,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不仅依然繁重,同时还面临全球经济低迷、出口形势严峻、国际资本流出等困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经济恢复高速增长可能性不大。尤其是对一些高度依赖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国家,形势更加严峻,问题更加突出。

1.3各国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加深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起两个显著变化:一是各国防止风险、加强合作的意识明显上升,国际社会增加了防范金融风险、加强监测预警、整合监管框架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二是各国抱团取暖、共克时艰的区域合作不断加强。各种双边、多边自贸区谈判建设成为各方扩大贸易、提振经济、创造就业的重要抓手,几乎所有重要经济体都在启动或深化自贸区安排,为推动地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1]继2009年美国宣布参与《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后,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和越南12个国家在奥克兰正式签署了《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协议。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即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更加深入的对接和优势互补。除了这些大的协议和倡议,其他一些地区性的经贸合作协议也不断出台。

2俄罗斯、欧洲和亚洲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各自特征

欧洲和亚洲拥有占全球陆地面积36.2%的广袤土地,居住着超过世界70%的居民。2014年,欧亚GDP达到424832.43亿美元,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54.63%,总量超过其他五大洲之和,是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历史上看,欧洲和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地带,是人类最早、最先进文明的发祥地。只是近代随着海洋经济的兴起,尤其是“二战”后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疏远了欧亚间的关系。这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不论是作为发达经济体代表的欧洲,还是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的俄罗斯,抑或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亚洲都未能幸免,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困境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渴求,迫使俄罗斯、欧洲和亚洲重新思考和定位彼此关系,为构建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与此同时,三方在自然资源、产业分工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事实上的互补性,在地域空间上的便利性也使新的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成为可能。

2.1俄罗斯

俄罗斯经济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国土广袤,资源丰富。版图是国家战略能力的物质基础。[2]俄罗斯作为世界版图面积最大的国家,拥有1700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世界最大储量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已经探明的资源储量价值约为30万亿美元,约占世界资源总量的21%,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实现资源自给的国家。从探明储量来看,俄罗斯各类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都相当高,石油为35年,天然气为81年,煤为60~180年,铁矿石为42年,铜、镍、钼为40年,钨为37年,锌为18年,铅为15年,黄金为37年,磷酸盐为52年,钾盐为112年。俄罗斯拥有世界1/5的木材储量和2.1亿公顷的农业用地。其次,经济结构单一,高度依赖自然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在支持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其经济结构单一的现实困境,其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资源开采、建筑、军工、商业等少数领域。俄罗斯近十年的工业增长率一直低于GDP的增长率,资源依赖型特征明显。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俄罗斯出口总量中有75%为石油和天然气,能源资源贡献了俄罗斯政府50%的预算收入。在全球经济疲软,能源和大宗矿产资源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下,过度依赖能源等原材料出口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尤其是随着全球石油价格直线下跌,正在将俄罗斯经济推向“严冬”。2013年至今,卢布对美元已经贬值超过60%。2015年,俄罗斯的GDP萎缩了3.7%,通胀率接近13%。因此,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俄罗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由资源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转变,通过构建完善的经济体系,摆脱对能源和资源的过度依赖。最后,人口问题日益突出。俄罗斯既是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人口数量负增长。最近二十多年俄罗斯人口一直呈现负增长,总数从1992年的1.48亿人下降到2016年的1.44亿人。人口数量的下降不仅导致劳动力数量下降,也导致国内消费疲软,经济活力不足。其次是老龄化严重。2013年,俄罗斯一些地区老年人口比例已经接近28%,老龄化趋势成为劳动力人数减少的另一重要原因。再次是人口分布不均。人口最密的莫斯科市和莫斯科州平均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近400人,而在人口密度最小的楚克奇自治专区人口的平均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01人。最后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衡。最新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俄罗斯男女比例为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人和7700多万人,整整相差1000万人,如果考虑到空间分布,男女比例失衡的矛盾就更加突出。人口问题的凸显直接导致国家经济衰退、国际竞争力下降、繁荣程度锐减。尤其是在经历了乌克兰危机、西方经济制裁和国际油价行业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后,如果经济环境和受制裁的局面得不到改观,不建立起新形势下的新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能摆脱资源型经济的束缚,俄罗斯将不仅面临国内经济的难题,其政局的稳定和现代化前景也将受到影响。[3]

2.2欧洲

欧洲虽然是五大洲中面积最小的,但人口密度较大,其人口总数仅次于亚洲和非洲。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欧洲不仅拥有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和农业机械化程度,而且是目前人类生活水平、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指数较高的地区之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欧洲曾一度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在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随着美国的兴起,欧洲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渐下降,但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总体来看,欧洲既是典型的高收入低增长经济体,也是世界最大的贸易经济体,还是世界能源和原材料的主要输入地。美欧是传统盟友,双方拥有相似的价值观,对很多国际问题的看法较一致。[4]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经济遭受严重冲击,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塞浦路斯先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英国公投脱欧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对欧洲经济造成的深远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目前,欧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速放缓,各国经济发展失衡,不同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持续扩大,欧洲新兴市场暗藏的债务风险可能随时爆发。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创新力不足,失业率高企也是影响欧洲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

2.3亚洲

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超过世界60%的人口生活在这里。亚洲也是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最大的一個洲,既有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像老挝、尼泊尔这样的落后国家,既有马来西亚这样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国家,也有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快速发展的新兴国家。亚洲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亚洲经济同样遭受巨大冲击,从股市动荡、楼市下滑,到流动性趋紧,市场信心受挫,实体经济萎靡。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和蔓延,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摩擦日益加剧,亚洲国家面临的外部需求不断减少。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进一步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施加影响,使得许多出口导向型企业生产不足,产能过剩,大量工人失业。其中,以资源或初级产品出口型为主的国家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

3增强互信、求同存异,构建共赢的新型战略合作关系

不论从各自的现实需求还是未来的发展需要,三方应在以下关系中达成共识。

3.1三方既是促进经济共荣的合作伙伴,也是参与全球市场角逐的竞争对手

合作需要三方摒弃冷战思维,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心态拓展合作空间,通过增强互信提升合作层次,通过创新合作方式扩大合作范围。良好的合作总是以互相尊重和互惠共赢为前提,以更好更快做大蛋糕为途径,以每一参与方都能从中受益为目的。竞争则是指各参与方在平等、透明的游戏规则下,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竞争的目的是鼓励创新,提升效率。随着冷战的结束,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已经成为各国和地区工作的中心,国际经贸活动已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题。合作与竞争相互交织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符合各参与方自身的利益。尽管俄罗斯、欧洲和亚洲在一系列问题上依然存在分歧和矛盾,但同样存在大量共同的战略利益,只有通过更加广泛的合作,建立起更加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才可能达成共同的战略利益。

3.2三方既是合作规则的共同制定者,也是经济活动的平等参与者

三方合作涉及多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利益诉求的国家,合作的前提是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以互惠共赢为前提,任何违背他方意愿、无视他方文化习俗,肆意侵害他方利益的政策和协议不仅很难签订,即使勉强签订了也难以长久执行。历史的经验一再证明,任何否认和漠视他国文化差异和核心利益的合作不仅难以真正消除隔阂,还可能在合作中引发思想上的误解和行为上的对立。如果合作政策的建立以牺牲某一方的利益为代价,合作的基础就会削弱,一旦参与方的实力发生变化就会衍生出许多变数,从而影响未来的合作。因此,由参与方共同制定合作规则不仅是参与方权力的体现,也是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保障。同时,多方共同制定的规则能够考虑每一个参与方的利益,有助于形成稳定的预期,从而起到规范和引导各参与方行动的作用。

3.3三方既是共同利益的分享者,也是相应责任的承担者

合作的目的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增加经济总量做大蛋糕,让每一个参与方享受合作带来的红利,在发展中实现共赢;二是提升国家单独抵御风险的能力。国家间的合作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既涉及利益的分享,也包含责任的担当。如同硬币的两面,总是相伴而行。趋利避害是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既可能促成合作,也可能破坏合作。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在合作之初通过明确的制度将各参与方的权利与责任界定清楚,将权利与义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只有在制度的框架下形成稳定的投入和收获、利益和责任、风险和收益预期,才能构建起长期稳固的伙伴关系,为更深层次的合作奠定基础。

3.4三方既是现实困境的解决者,也是长远利益的捍卫者

纵观人类历史,不同国家间的合作既有基于各自长远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有为了缓解现实矛盾的理智选择。不论是基于什么目的,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现实往往为这种合作提供了历史性的契机。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时代的进步总是引起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过去由一个地区或国家就能生产的产品现在往往需要更多的国家参与,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经济体系之外而独善其身,合作共赢已成为每个经济体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也为不同国家在更广阔的时空合作创造了条件。俄罗斯、欧洲和亚洲作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必须妥善处理好现实与未来,本国与他国的关系。

构建三方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是各国面对全球经济低迷,恢复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突破冷战思维,构建欧亚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经济和谐发展的需要。危中有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为俄、欧、亚的深入合作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只要各国秉承互相尊重,坚持求同存异、互惠共赢的原则,完全有可能在占据世界最大面积的欧亚板块建立起和谐共荣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姜跃春.世界经济新变化与中国面临的挑战[J].国际问题研究,2014(1):115-125.

[2]张文木.俄罗斯国家兴衰规律及其对中国的影響[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3):14-29.

[3]田春生.全球秩序演变对俄罗斯经济的新威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5):64-69.

[4]孙丹.欧盟在美欧对俄罗斯新一轮经济制裁中的角色分析——以能源贸易为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5):109.

[作者简介]张爱民,男,经济学博士,讲师,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全球化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从何而来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