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背景下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理论回顾

2017-03-30 18:04陈凤琦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

陈凤琦

摘 要:对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理论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将混合所有制与职业经理人相关理论结合起来,对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混合所有制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理论;企业家理论;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经理人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3.043

在我國,企业理论与企业家理论(包括职业经理人理论)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要素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内容性质也在发生变化。既适应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又符合基本经济制度要求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应运而生,并引起了一批学者的关注。而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极为重大,也是研究的重点。遗憾的是,国内将混合所有制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相结合的研究还非常稀缺。本文根据这一研究趋势,对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理论进行简要梳理,并将二者结合,为国内学者进行混合所有制企业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古典企业理论与古典企业家理论

古典型企业是指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企业,对于古典企业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将企业看作完全理性的、谋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单元。但这并不是真正的企业理论,它没有回答企业的本质、运行方式等基本问题(简兆权,2000)。对经营企业的企业主,理查德·坎蒂隆(1755)将他们称为“企业家”。古典主义阶段,经济学者如坎蒂隆(1755)和萨伊(1845)等主要研究了企业家的职能。在以马克思为代表的资本模式下,认为企业家是人格化的资本,或者说是一定资本的所有者。进入到新古典主义阶段,马歇尔(1920)、奈特(1921)、熊彼特(Joseph 1934)等则侧重于对企业家特质的研究。

2 企业治理与现代企业家理论

随着古典企业的发展,原来的企业主已无足够的能力和知识管理庞大的企业,他们需要从外部聘请经理人协助自己,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开始逐渐分离。对现代企业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伯利和米恩斯(1932)的“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命题。而后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标志着现代企业理论的正式开创。此后,学者们不断拓展,衍生出很多学说。如“委托——代理理论”(R. Wilson,1969;M. Spence & R. Zeckhavser,1971)、产权理论(Armen Alchian & Harold Demsetz,1972)、所有权结构模型(Sanford J. Grossman & Oliver Hart,1986)等。以上的几个理论可以归为企业的契约理论(张维迎,1994),这些理论的共同缺陷是它们遵循的是资本所有权逻辑,强调股东利益至上,忽视作为社会经济组织的生产特性(杨继国,2004)。针对传统的企业理论的缺陷,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一些“互补性”的理论,如多重代理理论(Joseph E. Stiglitz,1999)、“进入权”理论(R. Rajan & L. Zingales,1998,2000,2001)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T. Donaldosn & L. E. Preston,1995;M. M. Blair,1995)等。随着这些理论的发展,人们认识将资本仅仅看作“物质资本”是狭隘的,在现代新型企业中,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金融资本、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新资本”理论,此时的所有权已不是物质资本所有权而是“新资本”的所有权(杨继国,2004)。

以上理论,不论是从科斯发展的传统企业理论还是而来还是反对其的互补性理论实际上都是在解决“委托——代理冲突”这一问题。然而,20世纪末,LLSV(R. La Porta,F. Lopez-de-Salines,A. Shleifer & R. W. Vishny,1997,1998,2002)的一系列文章形成了公司治理研究的新范式——LLSV范式。其研究重点是控制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代理问题。如今,学界对公司治理研究的重心也已从“委托——代理冲突”转向这种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委托冲突”(彭维刚,2011)。

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学者越来越多的从企业家研究开始转向职业经理人的研究。它最早由萨伊(1845)提出。之后的学者如马克斯·韦伯(1924)、钱德勒(1977)等认为,管理者必须要通过考试才能获得任职资格,并通过培训教育才能上岗。他们并不享有企业的所有权,只是被企业聘用,通过为企业服务而获得薪金等劳动报酬(Max Weber,1924)。彼得·德鲁克(1996)认为,职业经理是能够发起变革、设计变革和组织变革的人,其特点是折旧快,是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

3 混合所有制企业与职业经理人理论

广义上说,混合所有制并不是新鲜事物。若按国内一些学者把“混合所有制经济”与西方“混合经济”相等同的观点来看,则可追溯至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理论。对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一些学者认为股份制将是混合所有制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朱光华,2004;刘崇献,2014)。在具体的混合所有制推行路径方面,厉以宁(2014)认为在我国推行混合所有制要从国有企业走向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企业控股和参股混合所有制、大力发展员工持股等方面进行。此外,还有学者探讨了国有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的现状与措施(黄群慧,2014;黄速建,2014)。对于混合所有制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学者们也进行了评价。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提高国企经营效率,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经经济持续增长(厉以宁,2014);二是推动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完善和发挥,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提供环境基础和制度保障(荣兆梓,2014;胡颖、刘少波,2005);三是可以解决企业所有权分散与经营权集中的问题(万华炜,2007),股权多元化后,经营决策权的集中能带来更高的效率;四是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促使政企分开,帮助政府转变自身职能(厉以宁,2014)。

国内关于职业经理人的研究,严格来说是从改革开放开始的,是从研究企业家逐步转向研究职业经理人。首先,有学者意识到了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的区别与联系,研究了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角色的区分问题(毛蕴诗,2001)。而后,王珺(2002)分析了国有企业经理人的角色转换问题,并首次将经理划分为官员型经理和企业家型经理。王珺所提的企業家经理虽然和职业经理人有一定的区别,但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国企的管理者向职业经理人的转变以及企业中的高管团队向职业经理层发展的必然趋势。李新春(2003)在研究家族企业引入经理人时提出了“折中治理”模式,即家族和经理人共同拥有企业的控制权。储小平(2006)对中国民营企业的研究表明,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是影响企业是否能有效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赵曙明(2012,2014)还总结出民营企业家的三种继任模式:内部继任模式、职业经理人模式和团队继任模式。

4 研究展望

未来,不仅国有企业要加快改革步伐,推进股权多元化,大型民营企业、家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也必须引入其他参与者,如职业经理人、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并保证他们的剩余索取权。在这里,我们不仅要注意传统管理中“委托——代理冲突”的解决,还要注重大股东尤其是国有股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委托——委托冲突”的解决。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混合所有制的发展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是具有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混合所有制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解决如何实现产权(股权)多元化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而职业经理人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度结构中必定发挥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产权(股权)多元化、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也为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创造条件。从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上看,未来混合所有制企业将成为市场中的主导力量,发挥主流作用;职业经理人会成为中国经营者阶层的主导力量,发挥主流作用。因此,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势必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混合所有制的发展既是促进现有问题的解决,也是在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学者们应当注意这一新型企业形态给我们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参考文献

[1]Berle, Adolf A. and Means, Gardiner C.The Modern Corporation and Private Property[M].London:Macmillan,1932.

[2]La Porta, R.,F.Lopez-de-Salines,A. Shleifer and R. W. Vishny.Legal Determinants of External Finance[M]. Journal of Finance,1997,53(1):1131-1150.

[3]Rajan, Raghuram G.,Zingales, Luigi.The Governance of the New Enterprise[R].NBER working paper No.7958,October,2000.

[4]Rajan, Raghuram G.,Zingales, Luigi.The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Revolution on the Nature of Firms[R].NBER working paper No. 8177,March,2001.

[5]张维迎.西方企业理论的演进与最新发展[J].经济研究,1994,(11):70-81.

[6]厉以宁.中国道路与混合所有制经济[J].中国市场,2014,(23):3-11.

[7]荣兆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视角的国有经济改革新问题[J].经济纵横,2014,(9):71-74.

[8]杨继国,安增军.企业理论的演进逻辑及其发展方向[J].中国工业经济,2004,(7):91-97.

[9]李新春,苏琦.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成长[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10]朱光华.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新定位、新亮点[J].南开学报,2004,(1):3-5.

[11]储小平,王宣喻.职业经理人的成长与民营企业的发展[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12]王珺.企业经理角色转换中的激励制度研究[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2.

[13]刘崇献.混合所有制的内涵及实施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4,(7):52-58.

[14]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经济改革重大任务[J].中国工业经济,2014,(9):5-24.

[15]黄速建.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J].经济管理,2014,36(7):1-10.

猜你喜欢
职业经理人混改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促进企业资本优化
探索国企“混改”的有效途径
我国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研究
贵州茅台三季度业绩无惊喜 “混改”只是“噱头”
股权结构变革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