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雾霾口罩市场的思考

2017-03-30 08:31王钰涵姜钰杭
中国市场 2017年8期
关键词:政府监管技术标准

王钰涵+姜钰杭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突出及雾霾天气的增多,防雾霾口罩现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虽然政府出台两部防雾霾口罩相关技术标准,但由于时间短,口罩市场质量不一,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消费者获得的科普知识和信息较少,因此,政府应加强监管,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科普知识。

[关键词]防雾霾口罩;技术标准;政府监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8.175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环境污染问题越发突出,直接明显地表现为雾霾天气不断增多、扩散范围不断增大。以北京为例,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198天,占全年天数的54%,发生重污染天数为39天,占全年天数的11%;同时,雾霾的范围已扩至全国,2016年12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省共23个城市,均已发布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措施,2017年元月初,全国31个城市仍维持重污染红色预警。众所周知,雾霾天气不仅影响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而且干扰着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人体健康问题带来严重的危害;雾霾颗粒物本身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并且又是污染物的载体,对于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最为严重,对于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也有不同程度的危害。由于导致雾霾及环境污染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成本与代价,也有治理问题滞后甚至不到位等问题存在,总体来看,我国的雾霾问题不可能在一两年之内完全根治,因此,如何应对雾霾天气也成为目前我国新常态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2我国防雾霾口罩市场的总体情况

雾霾天气情况下,佩戴口罩成为人们户外的首选,特别是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防雾霾口罩由于其既经济又实惠而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2.1政府出台两项技术标准规范,加强市场监管

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关注环境的治理及人们的健康问题,也对防雾霾口罩出台相关技术规范,加强市场监管。2016年3月1日,由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提出,由我国安全防护用品行业专家、防护口罩生产企业及相关科研部门组成的起草委员会共同制定完成,并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备案的《PM2.5防护口罩》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个向社会公开的、可以有效防护雾霾危害的口罩标准,新标准不仅参照国际的同行做法,严格区分了工业用和民用防雾霾口罩,同时又能基于中国国情,将雾霾PM2.5防护融入新的规范;按照新标准生产的产品,口罩的过滤效率至少要达到90%,吸气阻力不超过150Pa,泄漏率在8%以下,同时也将在包装上印刷“PM2.5防护口罩”标识和“F90”“F95”等防护级别标记,这也是由国家认证的正品防雾霾口罩的标注。2016年11月1日,另一把“标尺”也横空出世,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GB/T32610-201)国家推荐性标准正式实施,标准也对细颗粒物的防护效果和佩戴的安全性能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口罩防护效果分为四个级别,同时规定了口罩不能使用再生原料等。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出台,可以有效指导企业生产和社会第三方的检测,有利于改变市场上口罩质量鱼龙混杂、质量低劣的现状,也给予消费者对于该产品质量足够的信任度。与此同时,各级政府也加强对防雾霾口罩市场的监管,各地质监、执法等部门也开展执法大检查,呼吁消费者提供线索,加大对不法商贩惩罚的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2.2市场需求较大,产品质量存在风险

我国民用防雾霾口罩标准出台时间较晚,长期以来,由于市场上没有防雾霾口罩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少数厂家借鉴工业用及医学用口罩标准,包括工业用防尘口罩《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医学用的《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10)和《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而大部分厂家生产的防雾霾口罩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检测机构也是自行选择标准,导致市场上产品无法达到日用防护的效果,也使得不利于日常使用的工业防护性口罩被滥用,多数佩戴者头晕恶心,甚至跌倒划伤等问题。2016年出台技术标准由于时间较短,目前市场上防雾霾口罩仍存在重大质量隐患。据《苏州日报》报道,江苏省质监局近日发布的一份口罩风险监测行动质量分析报告指出,在160批次自电商平台及省内部分生产企业,价格在1元至47.8元不等的且标称有防雾霾、防颗粒物、防PM2.5等功能性口罩样品中,有99批次存在质量问题,问题发现率为61.9%,呼吸阻力、泄漏率等指标不过关是此次抽检发现的主要问题;同时,有关专家提示,应对重度污染过滤效率应大于90%,而在这批样品中,有78批次的过滤效率并没有达到企业标明的标准要求,更是没有达到《日常防护型口罩技术规范》(GB/T32610—2016)要求,这部分数量占总抽样数的48.8%。《新京报》近日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知电”实验室合作,对市场上常见的26款成人口罩和14款儿童口罩进行检测,主要检测口罩样品对颗粒污染物的过滤效果。实验结果显示,26款成人口罩中,其中5成左右的口罩过滤效果一般,不少口罩面部贴合度稍差,造成鼻部漏气、防护效果差。同时,儿童防雾霾口罩实验结果显示,14款儿童口罩中,约80%的抗雾霾儿童口罩都达不到宣称的效果。另外,据统计,在2013年之前,国内生产口罩的企业约500家,包括工业口罩、医用口罩和民用口罩生产企业;随着雾霾的频繁光顾,需求数量不断攀升,目前国内生产口罩的企业已经接近1000家,数量翻了一倍,每年全国生产的口罩约6亿只。这数量巨大的背后,质量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

2.3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不足,存在观望心理

由于口罩市场长期没有行业协会、没有技术标准,又由于该市场井喷式的需求,使得其他行业的厂商也进入该行业。我国出台两部技术标准规范:一个是团体标准;另一个是推荐性标准,而团体标准侧重于提高行业竞争力,推荐性国家标准侧重于市场的基本保障,都不具有强制性,企业可以自主决定是否采用,即使不遵循此类标准,也不承担经济或法律方面的责任,这样就必然导致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强,尤其对于部分急功近利的企业更是如此。由于标准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部分企业也存在观望的心态,想看看市场上通行的除国家标准以外的团体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哪一个更加为市场和政府认可。在美国、新加坡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由于拥有严格的日常防护类口罩产品标准及较高的技术,凭借高质量,美标、欧标、新加坡标准的民用口罩颇受中国消费者的喜欢。与发达國家相比,我国防雾霾口罩生产及检验技术落后,对于防护性口罩来说,过滤效率、泄漏率以及呼吸阻力等都是关键性指标。目前市场上口罩的材质主要包括棉布、无纺布、活性炭等,各种材质的呼吸阻力大小不一、阻止颗粒的作用差异也较大;口罩与脸部贴合是否严实,也决定其是否很好阻挡粉尘和细颗粒物,因此,各种材质的选择及形状的设计,直接影响口罩的过滤效率、泄漏率及呼吸阻力,如何提高相关的技术,加强防雾霾口罩材质的开发与研制,在保证舒适度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侧漏率等,都是目前企业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2.4科普宣传较少,消费者市场上选择恐慌

目前社会上对于防雾霾口罩的科普宣传工作开展得较少,消费者普遍缺少基本的常识,包括对于口罩过滤效率、呼吸阻力及口罩是否贴脸、佩戴的舒适度等的了解。市面上标注“防雾霾”、“防PM2.5”的口罩五花八门,品牌众多,一些机构甚至网上推出十大品牌,并且价格悬殊,从几毛钱到几百元不等,由于缺少权威部门的相关指导,消费者存在选择恐慌,甚至选择受到误导,而假冒伪劣口罩不仅影响优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也为消费者的健康问题带来巨大隐患。

3应对口罩市场的主要对策

3.1强化政府的监管

由于已有的两部标准是推荐性标准(GB/T)和团体标准(T/××),都不具有强制性,政府尽快出台强制性的国家标准(GB),提高该行业的入行门槛,有效遏制该行业的恶性竞争,有效预防并解决产品的市场过剩问题。同时,政府要强化监管,规范行业乱象,坚决淘汰那些山寨、伪劣产品,促进市场规范化发展,严厉打击不法商贩,以保护守法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3.2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应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包括口罩材质的研发、口罩与人脸型的贴合度设计与创新等,以保障过滤效率的提高、呼吸阻力的降低、泄漏率的降低等,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儿童口罩的防护效果,在此基础上,推广普及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

3.3加强科普知识的宣传

借助“互联网+”,社会各部门应进一步加強关于防雾霾口罩相关知识的普及,包括口罩的分类和标准、针对不同人群口罩的选择,口罩的佩戴方法,同时提醒消费者购买时,务必要通过正规渠道,注意产品外包装上标识标注是否清晰,是否包括生产商名称和地址、规格型号、相关标准认证、防护效果级别、执行标准编号、推荐使用时间等基本信息,使消费者可以更好地进行选择,最大限度地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肖欣.防霾口罩抽检六成不合格[N].苏州人民日报,2017-01-06.

[2]孙竞.防霾口罩市场的“一团迷雾”何时解开?[EB/OL].(2016-11-15).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n1/2016/1115/c1007-28870136.html.

[3]李婷婷.实测防雾霾口罩,五成效果一般[N].新京报,2016-12-16.

[4]防雾霾产品,政府应给指导[EB/OL].(2014-04-28).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40428/ArticelA09003FM.htm20.

猜你喜欢
政府监管技术标准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关于网约车法律规制的思考
公共服务外包该“放”什么,“管”什么
广州市小产权房的现状与出路研究
环保投入、政府监管与大气污染防治
促进国外技术标准消化吸收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