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原浩气歌

2017-03-30 14:31刘立云
湖海·文学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国摄影家协会麋鹿国美

刘立云

2016年11月4日,第11届摄影金像奖颁奖仪式,在北京郊外风景旖旎的雁栖湖畔举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盐城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杨国美先生,庄重地从中国摄影家协会原副主席于健先生的手中接过的奖杯,随后,并发表了热情洋溢且富有哲理的获奖感言:“麋鹿那‘四不像的神奇形体、多姿多彩的生活情态、特有的文化内涵深深感动了我,让我30年初心不改,用敬畏之心与感激之情抒写着麋鹿传奇。感恩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给了我机遇,为我指明前进方向,从而成就了我的摄影梦。”

中国摄影金像奖由党和国家荣誉表彰机构批准设立,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摄影领域内最高个人成就奖。该奖与茅盾文学奖、电影金鸡奖、戏剧梅花奖、书法兰亭奖、音乐金钟奖等13个文化艺术门类奖齐名。中国摄影金像奖1988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第11届分“纪录类”、“艺术类”、“商业类”3个类型,共产生获奖人数20名。旨在表彰国内摄影界各个领域中所取得突出成就,并拥有良好声誉的摄影家。

杨国美的《雾冬鹿苑》《吉祥神兽》《丛林五月》《春潮涌动》等30多幅麋鹿摄影代表作品,将珍稀动物麋鹿与大自然的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体现了万物生命存在的意义,挖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内涵。因而摘取了第11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艺术类)的桂冠,填补了盐城市获取这一奖项的空白。每年的11月份,应该是庄户人盘点田间收获的时日,而杨国美在这金风浩荡的季节里,不仅收获到的是一份荣誉和一份成就,而且收获到在传播生态文明过程中,实现那特殊意义非凡价值观的无比喜悦。

杨国美与麋鹿结缘,是早在30年前的1986年。那年初,他赴所属盐城市管辖的大丰县,担任县人民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大丰是农业大县,拥有耕地9.21万公顷,农作物以棉花、水稻、玉米、二麦为主,仅棉花产量年逾百万担,是全国产棉大县之一。该县的林业、蚕桑、畜禽、水产、外向农业、生态农业等,都曾在全省和全国夺魁。在杨国美分管全县农业工作期间,大丰农村也从温饱阶段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大丰还拥有112公里的海岸线,淤涨型海涂面积近10万公顷,是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的区域。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块处于原始状态的海涂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之中,作为永久性的保护地。也就在杨国美上任副县长不久后的1986年8月,经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当时国家林业部的共同努力,从英国乌邦寺庄园及7家皇家动物园中挑选了39头麋鹿,无偿送给中国,并在江苏大丰境内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从此,麋鹿结束了百年之久海外飘泊的侨居生涯,终于回到了它们的原生地。杨国美亦因麋鹿的回归,也就责无旁贷地成了麋鹿自然保护区的创建人之一。

说起麋鹿,人们可能感到有些陌生。因其面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俗称“四不像”。它原产于中国,两千多年前,这个物种的家族处于鼎盛时期,由于战火和自然灾害及人为的猎杀,到了19世纪末,仅剩三四百头存于北京南海子清朝皇家猎苑中。此前,国外动物学界并不知晓世界上还有这个物种。1864年,法国传教士戴维尔偶然路过北京南海子,从围墙外的一处土坡上窥到了猎苑内豢养着一群奇特的动物,心中怦然而动。是夜,他用20两文银买通了猎苑的一个守卒,获得一张鹿皮和几根骨头,被送往欧洲。经巴黎自然博物馆博物学家爱德华兹鉴定后得出结论:此物种不仅是从未发现的新物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分属。由此,这个新物种轰动了整个欧洲。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南海子仅存的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掠一空,瓜分到欧洲诸国,从此麋鹿在中国本土绝迹。麋鹿运往欧洲后,因饲养不当及水土不服等多种因素,在逐渐死亡。此时,英国11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全球仅剩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北郊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并繁衍成功。这18头麋鹿便成了当今世界上所有麋鹿的祖先。麋鹿回归中国时,全世界麋鹿总数仅不足2000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世界濒危物种名录》(红皮书)之中。

麋鹿不但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们回归到离别近一个世纪的故土,而其中还蕴含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杨国美说:“百年以前,麋鹿在华夏大地绝了踪影,这是社稷的不幸,民族的悲哀。麋鹿重返祖国,是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同时也是人类生态文明意识日趋提高的体现。”杨国美之所以钟情麋鹿,是一种崇尚大自然和爱国热情的表白。他适时拨开冗杂的政务,去亲近一下清纯的大自然,是一种心情的放飞,是自我情操的陶冶,也是人生中的一大乐趣。为此,他写下了一首名为《绿色使者》的诗歌:“我喜欢绿色,因为绿色充满生机;我追求和谐,因为和谐体味人生;我崇尚自然,因为自然映照本真;我钟情麋鹿,因为麋鹿饱经沧桑;我热爱摄影,因为摄影洞察天地……”

在后来的日子里,只要一有不多的空暇,杨国美提着傻瓜相机,就来到地处黄海之滨的麋鹿保护区,潜伏在灌木丛中或藏匿在狼尾草、芦苇荡里,举起相机捕捉着一个又一个值得永远珍藏的瞬间,初学摄影伊始,他的作品并不为人们称道。但因他的虚心、刻苦和执着,他拍摄的麋鹿逐步开始艺术化。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作品的“精湛度”和“含金量”,他总是向行家不耻下问,细细揣摩其中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苦苦摸索,他的摄影作品逐步形成一幅又一幅精美绝伦的麋鹿在大自然中悠然自得生存的画面,而且艺术力量愈加突出。杨国美的相机也因高端作品的需要,早就让“鸟枪”换成了“大炮”。

杨国美在拍摄麋鹿过程中,经常遇到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顿和苦乏。每每他想抢拍一组理想的镜头,往往要在蛇虫、毒蜱肆虐的杂草里等待六七个钟头。有时竟然一无所获,無功而返。饿了,啃几块携带的干粮;渴了,喝两口凉水。夏日里旷野上空的太阳毒辣得能晒脱掉人身上一层油皮,一整天捱下来,拔下穿着的高统套鞋,里面能倒出积存的汗水。冬天的麋鹿保护区,一望无际茫茫的海涂上无遮无拦,西北风伴着飞雪,呲牙咧嘴恣意地向人扑来。尽管身穿棉衣,但双手却要裸露,因为戴手套按相机快门,拍摄出来的作品总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显示不出精准的艺术魅力。

有一次,杨国美伏在一条港汊边的沼泽地上守候,等了两个多小时,仍毫无结果。偏偏天公又不作美,开始向大地洒落阵阵雨花,正欲返程。此刻,一群约有200多头的麋鹿家族,正浩浩荡荡缓缓地从前方不远处的草丛中向他身边右侧的树林里移动。他的心脏突然激动得狂跳起来。然而,不给脸面的老天爷似乎在故意发难,雨随即越下越大。他不甘心就此放弃这个千日难逢的气势恢弘场面,在没有任何遮雨工具的情况下,他只得脱下上衣,将相机裹起,在倾盆大雨中完成了名为《天籁中的洗礼》这幅摄影作品。该作品发表后,好评如潮,并在国际影展中获奖。

1996年,大豐撤县设市。也许是一种巧合,堪称世界上第一本麋鹿影集《杨国美麋鹿摄影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从此,杨国美多了一个雅号“麋鹿摄影市长”。后来,他所拍摄的麋鹿作品愈来愈多,与麋鹿的情结也愈来愈深,人们干脆称他为“麋鹿市长”。

1997年及1999年,为纪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杨国美的摄影作品《百鹿归乡》《九九归一》分别赠送两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和何厚铧,作品先后被收藏于两个特区的档案馆。

2001年,北京。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百年沧桑、麋鹿回家——杨国美摄影作品展”。中国文联原副主席高运甲,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高帆,原主席徐肖冰,原副主席吕厚民、袁毅平等,亲临现场祝贺。一些世界环境保护的专家们闻讯而来,到展馆观摩,国内外一些知名摄影家亦纷纷致电、致函,表示庆贺。同时,杨国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专题采访。

2002年和2005年,杨国美的麋鹿摄影作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江苏摄影金瞬奖”。翌年,也就是2006年,他的第二本麋鹿摄影作品集《中国麋鹿》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时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邵华为影集写下了“中国麋鹿摄影第一人”的题词。嗣后,他将书赠于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安南先生致函杨国美称叹道:“您对艺术有如此深的造诣和深远影响,表示赞赏……”2008年,杨国美在香港举办“中华神兽·麋鹿”个人摄影展,取得了盛况空前的社会效果。连登良、黄贵权等香港许多著名摄影家前来庆贺,前来欣赏摄影作品的港人为大陆改革开放以来,对生态保护成果的突出而感到由衷的欣慰和自豪。

从政之余,酷爱摄影,杨国美的麋鹿及生态风光作品在国家文化部、林业部(局)、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摄会等部门举办的全国性摄影展获过金、银、铜奖,300多幅作品在62个国家举办的国际摄影展中获金、银、铜奖及勋带奖、优异奖,部分作品曾在世界百余座城市以不同形式亮相,多幅作品被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2015年,他获得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授予的首届“江苏摄影奖”。多年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文汇报》《新华日报》《香港大公报》《北京晚报》《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以及地方卫视、报刊等众多媒体曾先后以“咱们的农民摄影师”、“镜头对准吾乡吾土”、“追求从政从艺和谐统一”、“人类文明的聚焦”、“一位行政官员和一个濒危物种的不解之缘”、“麋鹿市长杨国美”、“摄影家的回归情结”、“杨国美镜头下的麋鹿走向世界”等多篇文章和专题节目,作了详尽的报道。

中国摄影界的泰斗、中国摄影家协会顾问,年已九旬的袁毅平先生曾这样评价杨国美:“他的确是一位不是专业而创作出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摄影家。他作品的成功,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的麋鹿情结。由于他拍摄的作品超越了画面上的实景,而能使人体味到画外之意,这正是艺术意境的美学特征……人的生命价值,体现在运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创造力,为人类文明做出特定的贡献。而他已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保护和发展濒临灭绝的世界珍稀物种——麋鹿,为保卫正在被侵蚀的绿色地球而付出了艰辛的艺术劳动。他所拍摄的数以万计的麋鹿图像,为我国文化宝库增添了新的宝贵的财富。这就是他为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也就是他的生命价值。”

如今,年逾古稀的杨国美先生早已退出他的从政之路,但他对麋鹿的钟爱仍在继续。他经常穿着一身迷彩服,背着照相机,扛着三角架,活跃在黄海之滨的海涂湿地上,去追寻着他那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忆。他说:“我仍将会义无反顾、矢志不渝地继续用镜头记录下更多的麋鹿故事,用人类文明的聚集传递绿色原野中的美,奉献给每一位热爱大自然的人们……”

2016年8月,他的第三部麋鹿摄影集又闪亮推出,影集分“中华神兽麋鹿”和“中华野生麋鹿”上下两册,并冠以一个寓意深刻而又鲜活的名字——《绿缘》。“绿缘”同“绿原”谐音,不难看出作者在绿色原野中与麋鹿结缘后,那种无悔人生的崇高境界和与自然相融的唯美心迹。杨国美表示:“在他有生之年,还将麋鹿的摄影作品拍得再精一些、再深刻一些、再艺术一些,再多一些哲理性。”他视摄影为立命之本,要在方寸天地中穿透出无穷的大自然的生命力量……

这不是杨国美先生的豪言壮语。应该说,这是一曲唱响在茫茫绿原上的浩气之歌。

猜你喜欢
中国摄影家协会麋鹿国美
5000亿元“小目标”国美能否实现?
The Return Of Wolves Has Already Made A Big Difference
旺久多吉
扎堆
张全胜
国美U7:全面屏+三重生物识别
心像视界
陈晓掌舵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