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输记分系统设计

2017-03-30 18:55任璐李文石钱敏
科技与创新 2016年22期

任璐+李文石+钱敏

摘 要:无线记分系统的设计分为发送端和接收端两部分。发送端控制程序通过RS232串口通信发送比分数据到单片机控制的下位机,并经由nRF24L01无线射频模块的天线发送数据;接收端通过单片机控制的无线射频模块天线接收数据,并使用8段LED数码管显示记分情况。系统的整体设计包括硬件电路、软件程序设计;发送端上位机界面程序采用VB6.0设计,发送端下位机和接收端单片机程序采用C51。给出了软件设计流程图、硬件实物运行现场图。测试表明,系统运行性能良好。

关键词:无线计分系统;单片机控制;nRF24L01;后台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74.2;TN9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22.005

体育比赛深受人们喜爱,比赛记分是比赛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于大型比赛采用昂贵的大型电子记分系统,大部分中小型球赛依旧采用传统人工翻牌的记分模式。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设计了一款轻巧的便携型式电子无线遥控记分系统,成本相对低廉。该系统采用NORDIC公司的nRF24L01无线通信收发芯片和STC公司的STC89C52RC单片机。系统的硬件电路简单,电路制作费用低 。经过多次实验测试,系统的工作性能稳定,效果良好,可以广泛运用于中小型球类比赛。

1 系统总体方案

该无线遥控记分系统由发送端、接收端两部分组成;发送端由上、下位机两部分组成;下位机由触摸按键、LED显示数码管、nRF24L01射频发送模块和MCU核心处理单元构成;上位机采用PC,通过普通9针RS232串口与下位机通信;接收端由nRF24L01射频接收模块、MCU核心处理单元、LED显示数码管组成。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 系统硬件设计

发送端下位机硬件系统包括主控制单元我国、射频收发模块、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显示单元、串口通信单元(包括电平转换模块)、电源模块等。接收端包括主控制单元、射频收发模块、晶振电路、复位电路、显示单元、电源模块等。下面介绍主要部分电路的设计。

2.1 核心处理单元

核心处理单元采用STC公司生产的低功耗、高性能、超强抗干扰的微控制器STC89C52RC。基于CMOS工艺,携有8 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与80C51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能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度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

STC89C52RC单片机内部资源丰富,系统设计过程时充分利

———————————————————————————

用了这一特性,将其作为主控芯片,没有增加过多外设。单片机的I/O端口具体资源利用情况为:P1口及中断与nRF24L01射频收发模块相连接,控制信息的发送/接收;P0口与数码管的段选线连接,控制显示的字段;P2端口与数码管的位选线相连接,控制显示数字的位;P3.0口(Rxd)与MAX232芯片的T2 OUT引脚相连;P3.1口(Txd)与MAX232芯片的T2 IN引脚相连接。P3.0和P3.1两端口作为PC机和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口,负责两机之间信息传输的桥梁。软件部分是单片机对nRF24L01读/写控制使之读出当前的比分值,并实现与PC机的通信。

PC机的串口是RS-232电平,单片机的串口是TTL电平,为了使其能够进行通信,使用集成芯片MAX 232进行电平转换。

2.2 射频模块

nRF24L01是单片射频收发芯片,工作于2.4~2.5 GHz ISM频段。低功耗工作电压为1.9~3.6 V。工作温度范围较大,可在-40~80 ℃内正常工作。nRF24L01配外置天线,无阻挡传输距离50~100 m,配PCB内置天线,无阻挡传输距离为20~50 m。该芯片有125个通讯通道,可满足多点通讯和调频需要。无线收发器包括频率发生器、增强型Shock BurstTM模式控制器、功率放大器、晶体振荡器、调制器、解调器。输出功率、频道选择和协议的设置可以通过SPI接口进行设置。空中数据传输率最高可达2 Mb/s,有自动应答和自动再发射功能。通过对相应寄存器的写入和读出来完成对芯片的控制,比如实现nRF24L01相应寄存器的初始化工作、识别处理数据的收发情况,并确保在数据传输中不发生数据丢包现象等。

PCB 布线的质量对射频性能有很大影响,一个差的PCB板设计可能导致丢包,甚至可能导致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nRF24L01的射频PCB板设计及其周边元件包括匹配网络等可以从Nordic下载。此外,使用至少两层板(包括一个地层)。nRF24L01的直流供电电源应尽可能靠近芯片的 VDD 引脚,并经高质量的RF电容去耦;最好用一个大电容 (比如4.7 uF的钽电容)并联一个小电容;nRF24L01的供电电源必须经过很好的滤波,并与数字供电电源分离。

PCB板避免使用长的电源走线,所有元器件的地、VDD及去耦电容应尽可能地靠近nRF24L01芯片。如果在PCB 板的顶层有铺铜“地”,VSS应直接与铺铜面连接;如果在PCB板的底层有铺铜“地”,则应该在离VSS脚尽可能近的地方放置过孔连接。每个VSS最少應有一个过孔,所有数字信号线和控制信号线都不能与晶振和电源线距离过近。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413983008Y)

2.3 四位LED数码管显示

显示部分是一个四位8段LED数码管。8段数码管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封装在一起组成“8”字形,引线在元件内部已连接完成,只引出各个笔段和公共电极。其工作环境范围宽泛,可达-40~75 ℃;寿命长,正常情况下可超过80 000 h。数码管外壳采用阻燃PC塑料制作,强度高、抗冲击、抗老化、防紫外线、防尘、防潮。

8段数码管可以通过专用驱动芯片控制,可满足各种复杂工程需求。为了点亮数码管,可以选择静态驱动方式或动态驱动方式。

在本系统中,数码管采用动态驱动方式。该方式中,四位数码管的段选线相应的并联在一起,由一个8位I/O端口控制,形成了段选线的多路复用。而位选线分别由相应的I/O线控制,实现了各位的分时选通。

2.4 触摸按键

本设计中发送端下位机上设置了几个按钮,可作为直接计分数据的发送开关,用于测试和手持式控制。此时,不需要使用上位机。由于本系统中所需按键数较少,因此,采用弹性小按键作为触摸按键,直接用I/O端口线构成单个按键电路,接口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按键输入采用低电平有效工作模式。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发送端下位机/接收端C51软件设计

发送端下位机/接收端C51程序设计包含微控制器的初始化、对nRF24L01的访问和对四位8段数码管的控制。根据系统的硬件设计,需要对nRF24L01模块和数码管显示模块进行硬件资源的配置和定义。

nRF24L01模式是由PWR_UP、CE和PRIM_RX三个引脚定义的,根据系统的需要来配置其工作状态。在配置时,需要分别根据三个引脚的不同状态配置不同模式。以下仅列出部分硬件资源。

单片机数据发送流程为:①将接收机的地址(RX_ADDR)和要发送的数据(TX_DATA)写入nRF24L01;②配置寄存器(CONFIG寄存器)的工作模式,使其处于发送模式后,通过微控制器将CE拉高,时长至少10 μs;③读取状态寄存器STATUS内的内容;④判断发送完成标志位是否被置位;⑤清空标志位和数据缓冲,nRF24L01进入空闲状态。

单片机数据接受流程为:①将本机的地址和要接收的数据写入nRF24L01;②配置CONFIG寄存器,使其切换为接收模式,然后将CE拉高,时长至少130 μs;③判断接收完成标志位是否被置位;④清空标志位;⑤读取数据缓存区内的数据;⑥清空数据缓冲,此后nRF24L01进入任意模式。

对于数码管显示模块程序而言,出于节省I/O口、减小功耗的考虑,数码管显示采用动态扫描方式,P2.0~P2.3作为位选信号的输出端,P0.0~P0.7作为段选信号输出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和二极管的余晖效应达到显示效果,具体如下:

3.2 发送端上位机主控界面VB软件设计

为了方便进行一体化控制,比如计分数据存储、多场次计分等,本系统设计了后台PC上位机主控制界面程序,采用VB6进行程序设计。上位机和下位机之间采用通用RS232串口进行数据通信。程序控制界面设计如图2所示。

后台主控制程序VB初始化程序如下:

4 结束语

本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完成了计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包括整机设计、下位机底层硬件和软件设计,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目标,系统实物图如图3所示。图中列出了发送端上位机(PC控制台界面)、下位机(图中所示为发送端)、串口连接线和接收端。

系统充分利用了STC89C52RC单片机微型化、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和nRF24L01可较远距离传输信息等优点,节省了电力和人力成本。该系统可根据赛制要求更改,以适用于不同的竞赛场合。

参考文献

[1]李贺,程祥,曾令国.基于nRF24L01芯片的近程无线通信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4(15).

[2]丛林,杨凯,胡文东,等.基于nRF24L01和STM32L152RD超低功耗无线通信系统[J].电视技术,2013(17).

[3]谢明明,陈学岗,陈常婷.基于nRF24L01+的數据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3(20).

[4]荚庆,王代华,张志杰.基于nRF24L01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08(07).

[5]时志云,王代华,张志杰.基于nRF24L01和PICl6F877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8(01).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