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空间概念的日汉对比研究

2017-03-30 20:38张瑜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方位静态汉语言

张瑜

摘要:日语与汉语同属于汉字文化圈,日汉语言中存在诸多同形词,对于学习日语的汉语母语者既有利处亦有弊处。本文从空间基本概念与隐喻拓展义两个方面,对日汉方位词“上”在表示静态关系时的对应关系与非对应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上;空间基本概念;隐喻

一、引言

日语与汉语同属于汉字文化圈,因此日汉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形词,这对于学习日语的汉语母语者来说,既有诸多有利之处也有许多弊端。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方位名词“上”即为其典型例子。汉语母语者在表达时常常会出现“床の上から本を拾い上げる”①这样的“上”过度使用现象。

蓝纯(1999)将汉语方位名词“上”与“下”分为表示“静态关系”与表示“动态关系”两大类。据Langacker(1987)认知语法理论,意象图示主要由动体(trajector,TR)、陆标(Landmark,LM)和路径(PATH)三部分组成。当PATH为零时,所标示关系即为静态关系。如下例所示:

(1)月亮高高地挂在树梢上。

(2)报纸上放着一支笔。

(上例及图示参照 蓝纯(1999))

如上图所示,静态关系中不存在路径(PATH)。并且静态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静态非接触关系与静态接触关系。

蓝纯(1999)中指出动体(TR)所经过的路径(PATH)非零时,方位名词“上”表示的为动态关系。如下例所示:

(14)我们爬上了山顶。

(15)气温上升到38度。

(上例及图示参照 蓝纯(1999))

但是汉语中表示动态的方位名词“上”一般是和日语动词“上がる·上げる·のぼる”或“持ち上げる·拾い上げる·立ち上がる”这样的动词相对应。不在本文所探究的日汉语言中方位名词即空间名词“上”的对比范围,故在此不做为考察对象。本文仅对表示静态关系“上”的空间基本概念和隐喻拓展义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日汉语言中“上”的语义异同之处,以解决汉语母语者在表达中常出现的误用现象。

二、“上”的空间基本概念

本章节将依据蓝纯(1999)的分类,对静态非接触“上”与静态接触“上”的空间基本概念进行对比研究。

张麟声(2011)中对日语与汉语中表示静态关系“上”的空间基本概念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指出“表示上下关系,且不紧密接触”即表示静态非接触关系时,日语与汉语的“上”语义是基本对应的。比如:“鴎がひらひらと紙屑の様に水の上を飛んでいる”,翻译成汉语为“海鸥像白色的纸屑似的轻快自如地在水面上翻飞着”,都是可以使用“上”表示方位的。但张麟声(2011)同时也指出“表示上下關系,且紧密接触”即表示静态接触时,日语与汉语有诸多异同之处。比如:

(3)本を机の上に置いてください。

(4)床(から/*の上から)本を拾い上げる。

(参照 张麟声(2011:14)

(3)(4)翻译为汉语时都是必须使用“上”来表明方位关系的,但是在日语中却不尽然。张麟声(2011)将日语的使用规则归纳为:当以人体所存在的地板或地面等平面为起点时,不能使用“の上”。张麟声的该观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汉语母语者在这种情况下的“の上”的过度使用问题。但是,当人体所存在的地板或地面等平面不做为起点时,日语也常常不使用“上”,比如在汉语中“坐在沙发上”“坐在秋千上”之类的表达翻译成日语时,不可译成“ソファー/ぶらんこの上に座っている”。因此在这方面引发了诸多疑点,本文通过下例试做分析:

(5)ぎゅっと抱きしめると、小さく頷き、静かに畳に横たわった。(ヤング·カップル江戸へ行く)

(6)磯野の人たちは、畳の上に布団をしいて眠るといった純和風のスタイルを崩さない。

(サザエさんの秘密)

(7)明け方ベッドに倒れ込み、正体不明で眠りに落ちた。(バレエに恋して五十年)

(8)電話のコードを抜いて、一人でベッドの上にうずくまるようにしてすごし、夜が明けると、荷物をまとめて、田舎に帰ることにした。(耳すます部屋)

(9)夫人のほうはまだ息があったので、床の上に放っておくわけにはゆきませんでした。(暗号と名探偵)

由(5)~(9)例可以看出“畳、ベッド、床”这样的表示人体存在的平面名词后面,即可使用也可不使用“の上”,使用“の上”具有强调的作用,强调“人/物”所存在的平面。

同时通过分析发现能否使用“の上”与后面的谓语部分动词、格助词有着密切的关联。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表示人体存在的平面名词后面是否能接“の上”和谓语动词前的格助词是有所关联的,谓语动词前的格助词为“から”时,多为表示动作的起点,因此很难与“の上”一起使用。这一点印证了张麟声(2011)中的观点。

另外,表示人体存在的平面名词是否能与“の上”一起使用,和谓语部分的动词也是有所关联的。

(10)加賀谷は足を折って体に引きつけ、椅子の上に体を縮めた。(ゴミの定理)

(11)目を見張るほど人間が変わったようによく笑い、よく話し、椅子の上に立ってふざけたりと、前の学校ではしなかったことを、ようこは大いにしてみた。

(わたしから「私」へ)

(12)*彼は椅子の上に座っている。

(13)*彼は椅子の上に腰を下ろした。

如上例所示,当谓语部分的动词为“座る·腰を下ろす”等与“椅子”为固定搭配的动词时,不能使用“の上”。但是如果为“体を縮める·立つ·胡坐をかく”等并非为“椅子”的固定搭配动词时,可以使用“の上”以明确方位。

由上述可知,在表示存在于物体表面之上的静态关系时汉语必须使用“上”,

但是日语却并非如此。如表2所示:

除上述之外,在表示静态接触关系时,日汉语言中的方位名词“上”还有以下不同之处。如下例所示:

(14)墙上挂着一张地图。(*壁の上には地図が一枚掛けてある。)

(15)天花板上趴着一只壁虎。(*天井の上に一匹のヤモリが留まっている。)

由上例可见,汉语中的“上”不仅可以表示物体表面的上方位置,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方位关系,但日语并非如此。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在汉语中A~F所示的方位关系都可以用“上”来表示,但是在日语中只有A、D、F情况下可以用“の上”。

三、“上”的空间隐喻拓展义

所谓空间隐喻就是把那些“相对简单的、在我们的日常身体体验中不断重复出现的结构,如某种空间方位或关系:上-下、前-后、部分-整体、中心-边缘(Lakoff 1987)”凭借想象力从空间始原域(source domain)投射到非空间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籍以理解和描写各种非空间结构和概念(韩玉强 刘宾 2007)。本章节通过进一步分析日汉语言中表示静态关系的方位名词“上”,发现其所投射的目标域及所产生的隐喻义,有着诸多相似与不同之处,如表3、表4所示。

如表3所示,因日语中的汉字“上”来源于中国,所以其语义也受到了古汉语的影响,不仅在空间基本概念上与汉语有相似之处,在空间隐喻义方面也因人类共性及古汉语文化的影响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是如表4所示也有诸多的不同之处,比如在表示“时间在前”时,汉语能够使用“上”来表示,但是日语却使用“前、先”表示④。另外,汉语中的“上”还可以跟在名词后面表示具体或抽象物的存在范圍,比如“电视上、心上”,而日语中却没有该隐喻义。同时日语中也存在汉语“上”不具有的隐喻义,比如表示“年龄”时,汉语中的“他比我大三岁”在日语中表示为“彼は私より三つ年が上だ”。

四、结语

中日两国同属于汉字文化圈,从古至今汉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中日两国的汉字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因素也就造成汉日语言中有着诸多的“同形近义”、“同形异义”词语。因此汉语母语者在学习日语时如何辨析这些词语与汉语的对应与不对应关系,如何避免母语的负迁移现象,是解决日语学习中误用现象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文从“空间基本概念”与“隐喻拓展义”两个方面对日汉语言中表示方位的同形近义词“上”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数据库的语料分析得知日汉语言中的“上”在表示静态关系时,既有诸多对应之处,也有不对应之处。比如汉语中有“墙上挂着一张地图”与“放在心上”“脸上有黑痣”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日语中是不可以使用“上”的,这也是汉语母语者容易出现误用之处。

注释:

①参照张麟声(2011)

②表1中的语料数据来自KOTONOHA「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语料库

③☆表示不使用“の上”

④日语在表示时间在前时多用“前、先”来表示,但是受古汉语的影响仍保留一些汉语词汇如“上旬”这样的使用“上”的表达方法。

参考文献:

[1]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4).

[2]Lakoff,G.1987.Women,Fire,and Dangerous Ting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韩玉强,刘宾.汉语空间隐喻时间中的“前”、“后”认知[J].修辞学习,2007(4).

[4]张麟声.中国学习者常见误用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方位静态汉语言
初探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
现代汉语言变化与社会生活关系
猜猜他是谁
基于HTML5静态网页设计
分布式系统负载均衡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脉络
汉语言文学学习策略浅谈
Word Fun
试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要性及策略
练思维:看图学方位
方位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