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开科传》评点研究

2017-03-30 21:43李冬冬
北方文学·下旬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举

李冬冬

摘要:本文從才子佳人小说《女开科传》的评点文字入手,深入解读并将其评点概括为肯定了小说教化的社会功用,提倡小说的虚构性,强调情节的安排要疏略得当以及注重小说人物的个性化这四个特点。

关键词:《女开科传》;科举;小说评点

《女开科传》岐山左臣编,江表蠡庵评,其作者和评点者皆不可考,但较新颖的内容和丰富的批评文字,让这篇小说不流于一般的才子佳人小说,其主旨亦不再局限于爱情的悲欢离合而有了更深的社会思考。因评点者通常是受朋友和书坊主所托,所以《女开科传》的批评文字中也有诸如“逸史于每回必有穷神极变”世之小说没有能与之匹敌这类溢美之词。但此外,蠡庵对该小说的批评多是中肯的,既有对小说内容的思考,对社会的感叹,对书中人物、感情的评论,还有对形式技巧的赏析等,其批评主要可以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肯定小说教化的社会功用。

蠡庵在《女开科传引》中,就首先否定了小说为小道,他认为《女开科传》“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明呼之为说之小者,未必遂无当于大道也。”在《跋》中,他提出如果仅以“小说”即“小道”来评价此文,是阅读者不善读也。他对此书的评价很高,认为此书不仅写的出色,而且能起到社会教化的功能,且在《引》中,蠡庵就表明自己对艳俗小说的坚决反对态度,认为这类“固生平所自矢不为矣”。小说作者和批评者虽为下层文人,但他们都希冀在匡国济世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所以在第五回的回评中,蠡庵明确指出劝诫教化才是小说的追求,以“春秋之旨”来要求小说,是要像圣贤看齐,标榜小说教化社会的功用。此话一出,可见蠡庵实际上也是在提高小说的价值与地位。

其次,提倡小说的虚构性。

蠡庵在评点《女开科传》时,认为小说既有写实的一面,同时,虚构亦具有重要的意义。他在《引》中,明确说到“兹说半出传闻,因演其事”,说明该说是在传闻的基础上演绎而成,明确肯定小说虚构的存在。蠡庵对小说虚构的认同主要体现在承认神异故事对小说的救急之用,认可虚构情节在小说中起到的独特作用。他在第十回回评中说,在“势穷理极,十分无可挽回”时,小说作者借助天、梦和鬼神来使情节柳暗花明,并点出优秀的小说皆借助此法取得了成功:“《西游》之观音菩萨也,《水浒》之闪出兵马也,皆小说金蝉之计。”所以,对于小说中关于倚妆、文娟、弱芳三位女子落水后的梦境与奇遇,蠡庵有着极高的评价,他认为“此等异想,非常思之所及也。逸史其殆笔有智珠者耶,善于造梦者耶。”可见,评点者认为善用梦进行虚构,是小说的极大亮点。

再者,强调情节的安排要疏略得当。

蠡庵在第十一回回评中,就小说文本的紧密与疏漏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提出:“疏密不在字句,而在神情,不在词华,而在肯綮也。”他对小说结构有了较清晰的认识,认为情节安排要详略得当、松弛有度。他以小说为例,认为作者只是始终为余丽卿与倚妆两人作缘,而通过余丽卿带出梁、张,倚妆带出娟、幻。指出小说的的主线乃是余丽卿与倚妆的离合悲欢,叙述了两人历经千难万险才得以团圆,而对于余丽卿的两位朋友用笔甚少,只写了科考成功后与佳人团圆一节。同时,小说只写了余丽卿与倚妆困难重重的遭遇,以之想见另两对有情人团圆的艰难。这样的情节安排,蠡庵认为是疏略得当的,他还对此种手法在小说中的运用进行了总结:“惟能于此紧密,故不妨于彼疏漏。正疏乃所以为紧,漏乃所以为密。此非如椽手笔,安能有此伎俩。”

最后,注重小说人物的个性化。

评点者蠡庵在《跋》中,对小说中出现的人物的特点有着一针见血的评价:“至装腔之孪童,设骗之阇黎,狠毒之讼师,多事之丐婆,拼命之驿丞。”对人物进行点评,是小说评点中常见的现象,蠡庵将书中塑造的小人物的突出特点一一指出,可见其对人物描写个性化是有所体察的。此外,蠡庵还指出人物语言要与人物身份相合,要“各靠自己唇舌,各骋自己说话”,要使人物言行一致,经得起推敲,做到“可使人捉摸得着,推探得来”(第七回回评)。 蠡庵还在评点中注重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他在第七回回评中将讼师性格的多样复杂仔细进行了分析:“倏而装腔,高抬身价;倏而?就凑合心苗;倏而老实,能使圣贤认为同类;倏而脱空,又使鬼神莫知其化。从古描画讼师,无此一回痛快。”评点者极力赞扬作者,将一位讼师刻画的如此特别,将人物性格从多个层面进行展现,从而使描写的人物摆脱了类型化,具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

所以,在第十二回回评中,蠡庵总结其小说的评价标准为:“况乎立说贵于新异,而新不吊诡,在于动情,而情非淫艳,在于借此傲彼,而云过不留,风行无迹,在于劝世励俗。”点明标新立异是小说的追求,情真动人是小说的生命,而劝世励俗则是小说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岐山左臣.女开科传·古本小说集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汪孝海.《女开科传》回后评语辑录[J].文献,1990(4).

[3]汪孝海.《女开科传》成书时间及版本梓行考略[J].明清小说研究,1991(3).

猜你喜欢
科举
“科举”
明清福建螺洲科举兴盛原因探析
论戴名世序跋与科举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综述
明代科举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从《聊斋?叶生》解读蒲松龄四十不灭的科考幻想
宋代诗歌中的金华书写
南戏中的科举程式
清末学堂奖励实官探究
宋代官员回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