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5年国内饲料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概况

2017-03-30 03:44徐国栋
中国动物保健 2017年12期
关键词:饲料原料汇总霉菌

徐国栋

(天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天津 300402)

饲料原料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是困扰畜禽健康养殖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饲料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是业界持续关注的问题,有效避免、降低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含量将极大程度地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和降低疾病发生率,为此,笔者对2013—2015上半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遴选,对符合条件的文献中所载相关数据进行录入、汇总和统计,以期总结出近三年来国内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为畜禽养殖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检索和遴选文献的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3—2015上半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文献,主题是饲料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通过论文所载内容遴选检测方法和结果详实可靠的文献,并依取样检测时间为序对文献分类排序,其中个别未注明取样时间的以收稿时间为假定取样时间;对所载内容重复、数据反复利用的部分文献,酌情选取最初发表的或检测数据较完整的文献。

1.2 原始数据的录入方法

按文献取样时间为序,依次对文献中所载数据进行录入,内容包括:1)检测霉菌毒素种类和检测方法;2)取样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数量;3)检测的样品种类;4)检测的样品数量和检出率。若同篇文献中有同类样品的检测则进行数据合并(如调查者将仔猪饲料、后备母猪饲料进行了分类检测,录入时则依原数据合并为配合饲料);若同篇文献中检测了某种同类毒素则进行合并(黄曲霉毒素B1和B2合并为黄曲霉毒素);检出率精确度录入时依原有文献,录入结果见表1~6。

1.3 原始数据的汇总、统计方法

1.3.1 检测霉菌毒素种类和检测方法的汇总方法将每篇文献中检测的霉菌毒素种类和检测方法逐一计数,例如某篇文献中检测了某种霉菌毒素则计数为1,通过累加最终得到全部文献中检测的霉菌毒素种类和频次、检测方法及其使用频次,其中霉菌毒素种类和检测频次统计结果见表7。

1.3.2 取样地点的汇总方法 将每篇文献中检测样品的来源按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逐一计数,若某篇文献自某省取样则计数为1,若某篇文献所载取样地点的说明较模糊则略去,通过累加最终得到全部文献中的取样地点和频次,结果见表8。

1.3.3 霉菌毒素检出率的分类汇总方法 依不同目的,对表1~6汇总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方法是:1)样品数量的计算。计算公式:同种样品检测量=第1篇所载检测量+第2篇所载检测量+……+第n篇所载检测量,结果见“表9”中的“数量”。(2)同种样品中同种毒素检出率的计算。计算公式是:检出率=(第1篇所载同种样品数×同种毒素检出率+第2篇所载同种样品数×同种毒素检出率+……+第n篇所载同种样品数×同种毒素检出率)/(第1篇所载同种样品检测数+第2篇所载同种样品检测数+……+第n篇所载同种样品数)×100%,结果见“表9”中的“检出率”。(3)同种样品中毒素的总检出率。即在“表9”汇总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对同种样品中所有毒素的检出率进行统计。计算公式是:检出率=(同种样品DON检测数量×检出率+同种样品AFB检测数量×检出率+……+同种样品中FB1检测数量×检出率)/同种样品DON检测数量+同种样品AFB检测数量+……+同种样品FB1检测数量)×100%。结果见“表10:同种样品中毒素总检出率”。(4)同种毒素的总检出率。即在“表9”汇总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对同种霉菌毒素在所有检测样品中的总检出率进行统计。计算公式是:检出率=(同种毒素的配合饲料总检测数×检出率+同种毒素的玉米总检测数×检出率+……+同种毒素的饼粕类总检测数×检出率)/(同种毒素的配合饲料总检测数+同种毒素的玉米总检测数+……+同种毒素的饼粕类总检测数)×100%。统计结果见表10“同种毒素在不同样品中的总检出率”。(5)样品中不同霉菌毒素污染率排序表。即在“表9”统计所得数据的基础上,依不同样品毒素检出率高低进行排序对比,排序结果见“表11”。

2 调查结果

2.1 文献遴选结果

共得到有利用价值的文献20篇,其中取样时间为2013年共12篇、2014年共6篇、2015年共2篇。

2.2 原始数据录入结果

文献中所载可供统计的样品种类共8种: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副产物、小麦及其副产物、麸皮、DDGS(酒槽、干酒槽及可溶物)、饼粕类,汇总的毒素检出率和取样地点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记为“省数”)结果见表1~6。

2.3 原始数据的汇总、统计结果

2.3.1 检测霉菌毒素种类和检测方法的汇总结果文献中记载的霉菌毒素检测种类有6种,依检测频次排序依次是:DON、ZEN、AFB、T-2、FB1、OTA,检测频次见表7。

表1 2013—2015上半年饲料及其原料中DON检测汇总(样品数:份;检出率:%)

文献中记载的检测方法有2种:ELISA法和液相色谱法,除陆晶晶等[11]使用液相色谱法检测检测外,其它检测者主要应用ELISA法检测,检测时的毒素限量标准多以参考国家际准,少数以国家际准结合企业标准进行判定。

2.3.2 取样地点的汇总结果 调查的地点(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王金勇等[3]只记载全国范围内取样、陆晶晶等[12]只记载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取样,但未记载更详细的省(区、市),故略去,此处只对其它18篇文献中记载的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统计,结果见表8。

表2 2013—2015上半年饲料及其原料中ZEN检测汇总(样品数:份;检出率:%)

2.3.3 霉菌毒素检出率的汇总、统计结果 依不同统计目的,对“表1~7”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同种样品中不同霉菌毒素的检出率统计结果见“表9”;同种样品中毒素总检出率和同种毒素在不同样品中的总检出率统计结果见“表10”;样品中不同霉菌毒素污染率排序表结果见“表11”。

表3 2013—2015上半年饲料及其原料中AFB1检测汇总(样品数:份;检出率:%)

3 结论

笔者收集整理了2013—2015上半年间国内20篇文献,对所载43,492份次饲料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进行了合并、统计,结果发现:

1)调查者取样地点源于全国范围但多集中于中南部地区。取样地点几乎涵盖了全国各省份,频次较高的地点多集中在广西、江西、福建、浙江、山东、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广东、四川、云南、安徽、上海等省份(见表8),这些省份气候条件更适于霉菌生长及其毒素产生,因此统计结果更偏重于反映出中南部省份的饲料及原料中毒素产生情况,统计结果可能高于全国实际平均水平。

2)样品中的6种毒素检测频次有差别。调查者多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所检测的毒素种类主要有6类,按检测频次排序分别是:DON、ZEN、AFB、T-2、FB1、OTA,其中DON、ZEN、AFB的检测频次超过50%(见表7),所得相关数据应更具统计意义。

表4 2013—2015上半年饲料及其原料中T-2检测汇总(样品数:份;检出率:%)

3)所有样品中毒素的总检出率较高,不同样品中毒素总检出率均高于50%,有5种毒素在所有样品中的检出率超过50%(见表10,合计1和合计2数据略有差异的原因与计算中数据尾数取舍有关)。全部样品中6种霉菌毒素的总检出率67.99%~67.96%;不同样品中毒素的总检出率均高于50%,排序依次是:DDGS、配合饲料、麸皮、玉米副产物、玉米、饼粕类、小麦副产物、小麦,其中记载DDGS的检测结果的只有2篇文献共计131份样品,更具统计意义的数据尚待完善;样品中检出率超过50%的毒素依次是ZEN、DON、FB1、AFB、T-2(见表10),样品中毒素污染率排序依次是:DON、FB1和T-2、ZEN、AFB(见表11),由此可以推测出国内饲料原料及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种类状况,但应注意的是笔者只想通过排序说明样品中不同种类毒素污染程度存在差别,在生产实践中不能机械地认为排序在前的毒素对畜禽造成的生理损伤高于排序在后的毒素,如AFB1就是剧毒的霉菌毒素。

表5 2013—2015上半年饲料及其原料中FB1检测汇总(样品数:份;检出率:%)

表6 2013—2015上半年饲料及其原料中OTA检测汇总(样品数:份;检出率:%)

表7 霉菌毒素检测种类频次统计表

表9 同种样品中不同霉菌毒素的检出率统计表(样品数量:份;检出率:%)

表10 同种样品中毒素总检出率和同种毒素在不同样品中的总检出率统计表(样品数量:份;检出率:%)

表11 样品中不同霉菌毒素污染率排序表

表8 取样地点频次统计表

霉菌毒素对样品的污染程度受多因素、多环节影响,饲料原料及饲料中霉菌呈点状不均衡增殖,产生的毒素种类多样、产量不一、毒性有强弱,实际污染情况可能很复杂,尽管当前最受养殖业关注的霉菌毒素主要有ZEN、DON、FB1、AFB、T-2和OTA等,但其它霉菌毒素的污染仍不容忽视。“饲料中霉菌毒素无限量”,同种毒素长期存在的累积效应和多种毒素同时存在的叠加效应将对畜禽造成更严重的生理损伤,因此本文只对样品中毒素检出率而非超标率进行了统计,可以看出近年来常规使用的饲料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检出率较高,受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多种毒素同时存在于同一种类饲料原料及饲料是现实,而畜禽优良性能的充分展现、畜禽疾病的有效防控、食品安全中的低毒素残留,无不与霉菌毒素相关,则有效控制、消减进入畜禽“嘴”中的霉菌毒素,将是业界长期面对的现实问题。■

[1] 杜妮.2013年1-6月全国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J],今日养猪业,2013,5:32-43.

[2] 季海霞,苏永腾.2013年1-6月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分析报告[J],饲料广角,2013,15:31-33.

[3] 王金勇,刘颖莉,关舒.2013年1-7月中国玉米及小麦霉菌毒素检测报告[J],中国畜牧杂志,2013,49(18):1-3.

[4] 程传民,柏凡,李云,等.2013年T-2毒素在饲料原料中的污染分布规律[J],饲料与畜牧,2014,6:17-20.

[5] 程传民,柏凡,王宇萍,等.2013年黄曲霉毒素在饲料原料中的污染分布规律[J],饲料工业,2014,17:39-44.

[6] 程传民,柏凡,李云,等.2013年呕吐毒素在饲料原料中的污染分布规律[J],2015,畜牧与兽医,47(5):41-45.

[7] 程传民,柏凡,李云,等.2013年玉米赤霉烯酮在饲料原料中的污染分布规律[J],中国畜牧杂志,2014,50(16):68-73.

[8] 程传民,柏凡,李云,等.2013年赭曲霉毒素A在饲料原料中的的污染分布规律[J],饲料广角,2014,7:34-37.

[9] 杜妮.2013年7~12月全国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及调查报告[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34(2):45-47.

[10] 王政,严敏鸣,张海颖,等.2013年上海浦东地区规模养殖场中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调查[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4,6:53-55.

[11] 陆晶晶,杨大进.2013年中国小麦粉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污染调查[J],卫生研究,2015,44(4):658-660.

[12] 杜妮.2014年我国部分地区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报告[J],猪业科学,2015,32(5):82-84.

[13] 龚阿琼,罗金玲,胡骏鹏.2014年我国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测定与分析[J],中国饲料,2015,7:40-41.

[14] 杨琳芬,饶辉,符金华.南方数省植物饲料原料霉菌毒素调研初探[J],猪业科学,2014,8:81-83.

[15] 刘少文,柏凡,李云,等.我国西南地区猪配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状况-基于102家饲料生产企业样品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2):62-67.

[16] 姚巧粉,李卫娟,徐超,等.云南省饲料原料及饲料霉菌毒素检测情况初报[J],2015,36(8):54-57.

[17] 刘少文,柏凡,李云,等.西南地区猪配合饲料中T-2毒素分布规律的研究[J],饲料研究,2015,15:46-49.

[18] 马惠茹,吉日嘎拉,赵智香,等.巴彦淖尔地区规模化养殖场饲料原料玉米及其副产品中FB11污染调查研究[J],河套学院学报,2015,12(1):92-96.

[19] 季海霞,钱英,黄萃茹,等.2015年1-6月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检测与统计[J],饲料广角,2015:24-27.

[20] 杜妮.2015年上半年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污染及调查报告[J],今日养猪业,2015,7:48-51.

猜你喜欢
饲料原料汇总霉菌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常用缩略语汇总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系统抽样的非常规题汇总
早期霉变纸币霉菌分离与鉴定研究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供应商汇总
供应商汇总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