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档案培训模式研究

2017-03-30 09:10
浙江档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教学模式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已在国内外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档案岗位培训作为档案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为档案事业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持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创新档案培训方式,武汉市档案局制作《5分钟漫画学档案》系列微课程,并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主动性,提高了档案岗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1 概念界定

1.1 微课程

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首次提出了微课程(Micro Lecture)概念[1]。胡铁生是中国系统地提出微课程概念的第一人,他认为微课程是指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2]。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

1.2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于2007年提出,为的是解决由于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到校的学生学习进度的问题[4]。翻转课堂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重新规划课前、课上、课后的教学安排,通过知识传递、知识内化、知识巩固的颠倒安排实现传统教学中师生角色的翻转。在翻转课堂上,教师不是课程内容的传授者,还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与促进者,学生则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主动参与[5]。

2 档案岗位培训现状

以武汉市为例,近年来全市举办了多期档案岗位培训班,其中2014年共举办岗位培训班12期,共计807人次;2015年举办岗位培训班13期,共计1132人次;2016年共举办岗位培训班20期,共计1604人次,新上岗档案人员参加岗位培训率达100%。目前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培训方式相对单一。现阶段档案岗位培训多为市、区两级档案部门每年固定举办数期档案人员岗位资格培训班,时间多为7天,系全脱产、集中面授学习,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设的课程主要有文书学、档案管理学、科技档案管理学、档案保护技术学、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档案法规与职业道德等;课程使用固定教材,教材更新速度慢,与实际工作相比存在滞后性;教学形式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学员缺乏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

再看参加学习的学员情况。学员普遍存在年龄层次跨度大、工作经历不同、所学专业五花八门、档案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差距极大、对知识的领悟能力有很大不同等不同。虽然近年来培训班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上都有所改变,增加了实践教学、工作场所参观、随堂考试等形式,但因教学对象的不同,教学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笔者建议,可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理念引入档案岗位培训之中,建立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档案培训模式。

3 构建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1 教学设计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教学模式不仅仅是让学生课前观看微课程视频这么简单。我们根据档案岗位培训教学要求,结合武汉市档案局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网络平台等综合情况,设计制作了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档案岗位培训教学模式流程(图1),将微课程制作步骤、翻转课堂教学流程以及教学评估和反馈融为一体,形成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新型教学实践模式。

3.2 教学实践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档案培训模式尚不适宜全面铺开、不适合多门课程同时开展,因此我们选择《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作为试点。该课程内容涵盖工业生产技术档案、基本建设档案、设备食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档案等,教学内容涉及多种科技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以往《科技档案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时间为半天,时间短、知识量大,加之大部分新任档案工作者之前只接触过文书档案,对科技档案缺乏感性认识,更没有实践经验,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3.2.1 微课程制作

图1: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档案培训模式流程

首先,结合武汉市档案局编辑出版的《档案人员上岗必读》,根据教学安排将重点内容分离出来,撰写微课程文字教案。其次,由负责教育培训的老师编写微课程脚本,设计制作了3集《5分钟漫画学档案》系列短片微课程,包括《科技档案整理》《科技档案建设项目类整理(上、下)》。该微课程视频将科技档案管理基本原则与实践操作步骤有机结合起来,1集只讲述1个知识点,内容清晰简明,尽量将抽象问题简单化,并适当加入操作关键点、注意点等提示信息,便于学员把握重点难点。视频以手绘动画的形式展现,每集控制在5到10分钟,力求让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寓教于乐。

3.2.2 课前

课前教师将《5分钟漫画学档案》系列微课程上传武汉档案信息网,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上网自主观看,了解相关知识点,并通过学员QQ群讨论,提出个人学习心得和相关问题。教师通过分析QQ群讨论情况,发现学员的主要问题和学习难点,并获取微课程的初步教学效果。学员在课前阶段进行自主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较大帮助,而且学员之间进行学习组讨论交流能加强学员间的互动,甚至能解决问题,适当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

3.2.3 课中

教师在课堂上不再花大量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结合学员课前学习的情况进行有重点的知识讲授,并根据个人学习特点和进程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学员带着问题听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采用课堂小组讨论、学生提问等方式,重点在强化学习和交流的过程,锻炼学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4 课后

一方面,在课后采用考试的方式检验学员学习的成效;另一方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员对微课程教学的意见、建议、要求等,与学员的学习成绩一同反馈给教师,对微课程设计制作和翻转教学模式进行修改与完善。此外,学员还可以重复观看微课程视频,巩固学习效果,并继续在学员QQ群开展学习心得讨论,学得较好的学员还可以主动解答问题。

3.3 教学总结

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档案岗位培训课程《科技档案管理学》的教学质量。从学习方式来看,不同程度的学员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及特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可以选择多次观看微课程,也可以在讨论组中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实现个性化学习;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师不再是一味灌输知识,学员对档案工作的兴趣大大提高,不再认为档案工作枯燥无味;从考试成绩来看,学员的成绩较以往有所提高,特别是回答问题时不光是直书教材上的答案,还能有自己的感悟;从培训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指导帮助档案工作人员尽快了解掌握工作技能。

4 应用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档案岗位培训教学模式若干建议

第一,各级档案部门特别是基层档案部门可以自行制作符合各地实际期刊、针对性强的教育视频。微课程将学习内容细化,学习的时间短、片段小、媒体多、效率高,具有制作成本低且周期短、投放快等特点,在各级档案部门推广后将进一步推动档案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档案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档案教育微课程制作应注重主题突出、内容浓缩、画面丰富、语言精练。以《5分钟漫画学档案》微课程视频为例,时长每集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0分钟,同时使用大量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视频的资源容量小但画质清晰,易于在移动设备终端流畅播放,因此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到电脑、手机上实现远程学习。

第三,档案部门应建立适应形势发展的教师队伍。传统的档案岗位培训教学内容较多、教学任务繁重,而档案微课程把教学内容碎片化,每集只需讲清一个问题或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功底和知识整合能力,能够将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筛选和提炼,制作成数个适用于网络教学的微课程视频课件,配合优秀的教学方案,对学员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进行掌控和指导。

第四,要建立可靠的学员约束、激励机制。微课程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学生课前要按照教师要求,高质量学习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认真地进行自我评价;课后要保质保量完成自我测试、阶段测试和课后作业。要实现这些目标,就要建立可靠的学员约束、激励机制,因此各级档案部门要出台相应措施,确保档案教育培训制度化、规范化。

第五,完善档案在线教育网络平台。以武汉市档案局为例,现有的武汉档案信息网只能支持“微课程”的在线观看,今后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网络学习平台,内容应以“微课程”视频为主,辅之“微作业练习”“微案例”“微素材”等学习资源,同时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在线答疑、在线测试、在线调查等学习反馈体系。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刘素琴,中小学教育中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刘荔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6(26):106-107.

[5]汪晓东.“翻转课堂”的实践困惑如何应对[N].中国教育报, 2014-04-24(6).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教学模式课程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国羽毛球教练员现状与岗位培训情况研究
中小学教师有效培训的实践探索
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素质与技能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