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创新与发展
——基于业财融合视角

2017-03-30 02:49李漫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业财会计工作互联网+

李漫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创新与发展
——基于业财融合视角

李漫

(安徽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促进了管理会计新发展,同时也对作为精细化管理和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如何运用全新的互联网工具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深度融合提出挑战.本文对我国管理会计业财融合所面对的困难和现状进行分析,从业务融合、工具融合、信息融合、人员融合四个角度探讨,总结出企业加强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理论方法,以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

“互联网+”;管理会计;业财融合

1 引言

《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加强业财融合、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作用”作为十三五时期会计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面对“互联网+”对传统管理会计的影响与冲击,企业如何利用新型技术加强“业财融合”,实现精细化管理和价值创造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在分析了管理会计业财融合所面对的困难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业务融合、工具融合、信息融合、人员融合四个角度探讨,总结出企业如何利用随“互联网+”孕育而生的新型技术加强业务财务的深度融合,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

2 相关文献综述

管理会计最初应用于成本管理,直到1911年,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学说使管理会计的职能从单一的成本核算逐步转变为对企业经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与监督;卡普兰与约翰逊(1987)指出管理会计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提出在新的全球竞争条件下,未来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20世纪90年代以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管理会计的职能从单一价值创造转移到如何让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这一期间的学者们开始基于案例进行实践研究,伊特纳和拉克尔在《管理会计的经验研究评价:基于价值的管理观》(2001)一文中介绍了新引入的管理会计技术.成立于1919年的I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协会)一直致力于管理会计工作,对美国和国际管理会计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国内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探索始于上世纪90年代,起初关注点在于目标成本及责任会计,之后逐步延伸到经营预算、业绩计量等领域.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的发展现状也有所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为企业实现业财融合奠定了基础.国内学者对业财融合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探索实施业财融合的必要性,如张瑞君(2012)运用实证分析,验证了财务业务一体化核算模式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刘岳华等(2013)认为一体化已逐渐成为财务管理发挥主导作用的战场.另一方面探索实施业财融合的具体措施,如刘雪松(2014)探讨公司业财融合工作的切入点,助力公司价值创造;马贵兰(2015)从业财融合管理和大数据系统自动对接等角度,搭建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框架.

综合以上文献回顾,“互联网+”经济新常态环境下,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创新研究尚未成熟,管理会计“业财融合”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因此,本文对我国管理会计业财融合所面对的困难和现状分析,提出企业加强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理论方法,以促进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

3 我国管理会计“业财融合”所面临的困难与现状

3.1 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管理目标和工作侧重点不一致

目标一致性是公司制定预算所追求的.但是由于责任中心的划分,一般业务部门被划分为“营收中心”,绩效考核指标为收入,管理部门只对自己部门的收入负责,对所发生的成本并不关心;而对于往往被划分为“成本中心”的财务部门而言,绩效考核指标为成本,因此也更注重成本节约.成本中心的管理者一心想着节流,收入中心的管理者只考虑开源,两者的侧重点不同,致使业务和财务工作不能互相渗透,财务深入业务的管理视角还有待提升.

3.2 业务、财务信息存在天然鸿沟

受传统的财务会计的影响,财务部门注重事后核算,而随着管理会计的引进,会计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由过去的记录价值转变到如今的价值创造与管理,由事后职能定位转变到事前监督管理.但是,在职能转变中,管理会计实现业务财务融合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双方信息无法实现很好的数据对接.往往企业的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相对独立,在信息交流方面实时交互相对困难,因此有必要消除信息孤岛,改变传统的业务财务分离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必须以企业集团为整体,实现信息获取、分析决策、日常控制与管理为一体,最终实现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的目标.

3.3 实现业务财务深度融合的成本相对较高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部门的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已取得巨大成效,为企业带来了精细化管理模式.但是,管理会计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相对较高.实现业务财务深度融合,不仅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资金支持,还需要对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者提出较高的知识储备和实务操作水平的要求.例如,企业需要设置相关部门、对部门职员进行培训、引进先进的业务和财务系统以实现信息实时共享,这一系列的准备都将耗费企业资金,对以业财融合为核心的管理会计工作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目前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多是一些有着雄厚资金支持的企业集团以及有着强大技术支持的通信企业,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海尔集团和中国移动等.

4 “互联网+”环境下完善业财融合的对策建议

4.1 业务融合

传统的业务和财务分离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已不再适用于当前竞争激烈的互联网经济时代,借助互联网的推力实现财务转型、,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是企业谋求发展所必须认识到的.业务财务有机融合,能够有效的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企业信息获取能力、加强日常经营管理控制,进而实现高效的分析决策.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的应用,将企业业务和财务连为一体,其利用一个单一的数据库收集各类相关的数据,并将其输送给所有的软件系统,使得企业整体业务信息的实时共享成为可能,在企业价值链的协助下,可以让生产和分销职能快速应对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变化.但是,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员和时间来建立ERP系统,而且由于不同企业工作的侧重点又有差别,因而所适用的ERP系统可能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企业单纯去使用供应商提供的标准化系统是不可取的,然而花费更多的资金建立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系统又是值得考究的.因此,在追求业务融合时,权衡好成本与效益也是一个核心问题.

4.2 工具融合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导入是吸收渗透结合的过程,在管理会计工具如全面预算、平衡记分卡和作业基础管理等工具的运用时,业务和财务因素都是需要综合考虑的.例如,有效的预算是企业整体合作的结果,在预算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财务与非财务两个方面,并最终落实到绩效考核;平衡计分卡在使用时,企业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建立多元化的战略评估体系,涵盖客户、财务、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综合企业内外部诸多因素,协助企业建立长期优势;作业基础管理着眼于价值链,审视一切与产品相关的作业和流程,综合考虑所有因素,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的管理者只关心产品的生产环节,而忽略价值链上其他的流程.管理会计工具在使用与创新时,管理者需要充分考虑到业务财务层面以实现精细化管理.

4.3 信息融合

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基于信息系统的一体化,业务财务的相关数据处理和信息整合自动化,编制管理会计报告.跨平台操作的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能够有效实现财务、业务数据的融合与互联.借助XBRL技术使得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财务数据统一规范化,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将数据划转为相匹配的文件形式.在XBRL技术的支持下,把财务共享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一个切入点,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利用大数据技术更有效地从复杂的信息群中挖掘高质量、高价值的数据,并为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分析决策等管理会计工作所使用.

4.4 人员融合

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创新融合变革中离不开人的参与,加强业财融合的过程中“人员融合”也是大势所趋.“十三五”期间,国家重视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企业人才的培养也刻不容缓.人员融合是双向的,不仅会计人员具备相应的会计专业技能,熟悉企业的业务运营,而且相关业务人员也要有一定的管理会计知识基础,形成知识交叉,并且双方必须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信息实时共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相关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新型互联网技术.这时,企业财务高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尤为关键,高层的支持能有效促进各部门人员的融合.企业价值是在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企业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交叉和有效融合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更有利于信息的沟通交流,发挥财务共享的作用,最大化企业价值创造的目标.

5 结语

“互联网+”环境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信息发展和商业模式发生转变的现阶段,加强业务财务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致力于价值创造的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可以借助于随互联网孕育而生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但仍需考虑以下因素:我国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的多是一些有着雄厚资金支持的企业集团以及强大技术支持的通信企业,大多数企业“业财深度融合”还尚未成熟,而且不同行业“业财融合”的侧重点也大不相同,亟待进一步的研究.

〔1〕肖祯.业财融合促管理会计变革[N].中国会计报,2016-11-15.

〔2〕刘嘉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探析[J].财经界,2016(8).

〔3〕宋吉峰,刘玉.加强内部控制,构建业财融合新体系[J].中国总会计师2014(134).

〔4〕常飞.浅谈信息化背景下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

〔5〕马韩艳.“互联网+”时代的业财融合思考[J].财经界,2017(3).

〔6〕李闻一,王嘉良,陈桢.基于“业财融合”的一体化管控—中石油湖北销售公司为例[J].财会月刊.2015(28).

〔7〕朱锦亮,陆盛德.基于大数据的通信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应用研究[J].会计之友,2017(2).

〔8〕马贵兰.基于大数据思维的“业财融合”管理会计体系应用:以通信行业为例[J].财会月刊,2015(32).

〔9〕周卫良.“业财双向融合”启示下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探讨[J].会计师,2016(9).

〔10〕马贵兰.从业财融合视角看管理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月刊,2016(35).

F230

A

1673-260X(2017)08-0112-02

2017-04-22

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XSKY1743)

猜你喜欢
业财会计工作互联网+
基于云ERP系统实现业财一体化战略研究
勘察设计企业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国有企业业财融合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发电企业业财融合预算管理模式探讨
谈当前高校会计工作的加强和改进
会计工作现状研究
第四部分 地方会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