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审计、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2017-03-30 02:49刘亚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责任理论

刘亚丽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审计、内部控制关系研究

刘亚丽

(兰州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文章通过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产生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与环境审计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对其影响.研究表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审计密切相关,且内部控制与其呈正相关.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环境审计;内部控制

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大气、交通以及人类的健康,而这仅仅是环境破坏的凤毛菱角,环境的破坏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土壤资源的破坏、水体的污染、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等等,使人们密切关注企业的环境责任.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就是对外披露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目的是报告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状况,让投资者、政府部门等对企业有更多了解.

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

1.1 宏观层面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它是企业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最终目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环境进行管理,而环境管理责任履行的情况如何,企业需要通过对环境信息进行披露,从而来反映环保责任的履行情况.

1.2 信息需求者的角度

受托责任理论更多强调的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责任,这是企业的义务,在很大程度上对环境资源承担管理的责任,体现更多的是委托代理关系,表明信息需求者对环境信息的需要.受托责任理论仅是出于信息需求者的角度,却忽略了环境信息供应方的需求.

决策有用论强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和有用性,也就是环境信息的使用价值和用途,一项客观的决策必须依靠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但是,决策有用论依旧仅是从环境信息的需求角度出发,提出企业应尽量全面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而忽视了对信息提供方的理论解释.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从信息需求者的角度解释了企业为什么要披露环境信息.企业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和责任进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企业作为“社会人”,它的存在是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的,从环境信息需求的角度出发,表明了社会对环境信息的需要,因此企业提供环境信息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环境信息的需要,是反映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但是作为信息的提供方,此理论并不能够很好的提供理论依据.

信息不对称理论主要是从监管的角度解释,是为环境信息需求者提供有用信息.资源供给者与企业经理人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但他们之间信息不对称.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同时,资源供给者希望管理层在实现其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也需要密切关注环境保护,以保证使企业环境绩效最大化.因此,此理论依旧是从单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1.3 信息提供方的角度

自愿披露理论要求企业本身具有主动性和自愿性,强调出于对企业自身的责任、利益方面、未来发展趋势的考虑,企业应当主动、自愿披露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信息,其是出于从信息提供方的角度进行解释.

外部压力理论是企业在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过程中,环境信息披露受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从而使企业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外部压力可分为两类:一是来自于政府的压力,二是来自于社会公众的压力.根据对企业造成的影响来看,前者影响大,是一种硬性的约束,是通过某种法规的形式实现的;后者影响小,是一种软约束,是通过舆论的形式或市场行为实现的,是一种间接的压力.

我从宏观层面、信息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基于宏观层面的解释.受托责任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强调的是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责任,决策有用论则主要是出于环境信息的使用价值和用途角度进行解释,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从监管者的角度出发,但总的来说都是从环境信息的需求方出发的,表明了社会对环境信息的需要,但是却忽视了对环境信息供应方的理论解释.外部压力理论、自愿披露理论是从环境信息供应者的角度进行解释,既有政府法规以及社会公众施加的压力,也包括企业自身的主动性和自愿性,而且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因此,任何一种理论都从自己的视角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进行解释,都有其自身支撑的一方,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理论基础的分析,应该是以上几方面综合的结果.

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环境审计的关系

2.1 为审计部门提供依据

为审计部门提供将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与其财务数据直接结合的依据,审计部门可按照企业披露的实际数据进行技术方面的验证,审计人员通过审阅环境信息,可以将有关的财务数据与实际支出核对,并将技术数据与环保部门核对,或者邀请环保技术专家验证,以此实现财务数据与技术数据的结合.

2.2 将审计部门与管理部门相互结合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成为环境审计与环保部门、管理部门等相互结合的桥梁,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披露环境信息,则像一座把各方结合起来的桥梁,能够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通过将有关企业披露的环境数据分行业汇总,为审计部门提供环境财务数据,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真实的环境保护信息.

2.3 有利于审计部门实现环境知情权

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健全,企业最终会把环境信息的披露作为全部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无疑会要求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环境保护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避免信息不完全带来的决策风险,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优化生态环境.

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

Chan等和Goh&Li的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李志斌(2014)通过一系列实证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呈正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信息披露的质量有关,而与企业所处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并无明显差别,并且这在重污染行业的作用更加显著.乔引花和游璇(2015)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环保法》颁布实施的背景下,以内部控制目标为依据,揭示了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因此,我认为可以总结为:

3.1 两者的目标一致

内部控制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合理保证企业对外提供的各种报告具有可靠性,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信息的不对称,使企业与债权人、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使得企业能够树立起良好形象.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向其他利益相关者展现自身的一些环境保护的措施、保护的程度自己自身环境保护的行为,最终是企业取得绩效的重要途径.从这一点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一致的.

3.2 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关

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风险控制属于核心组成部分.而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行为,遵守包含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保护在内的法律法规是其基本规定.采取高效的内部控制手段能够帮助企业识别和规避各类环境风险.因此,环境信息披露作为企业合法性管理的有效措施,应被及时采取.得出结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相应的环境披露水平也越高.

3.3 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与环境信息披露正相关

2010年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提出对于企业来说应该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环境保护法,如果企业在某一方面发生环境破坏事件,应当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以备能够及时的处理重大事件.并且企业在追求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环境效益,以及对环境保护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的履行更加重视.可见,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有效性越强,会使企业自身能够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能够承担起自身所承担的环保责任,会更主动的对外披露环境信息.

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相关政策文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5〕27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创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工作的通知》中则明确指出地方环保部门应当对企业进行指导并督促企业实施与省级环保部门签订的《自愿继续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协议》,对于企业的环境信息应当自愿、主动的进行披露并定期发布企业环境披露年报.对于要公开的环境信息的内容可以参照《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环发〔2003〕156号).

接着,在《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环发〔2008〕24号)中明确表示省级环保部门要积极主动与证券监管机构协调合作,通过建立环境信息审核机制,按时将与上市公司有关的环境信息通报给相关证券监管机构.强制与自愿是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的两种形式.若由于环境保护有关的情况导致上市公司证券等品种的交易价格发生较大变化,上市公司应该立即披露相关的环境保护信息,作为国家来说也应该大力支持上市公司能够主动、自愿的披露环境信息.

5 结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方面都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标准.笔者认为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制度的完善,应由相关部门牵头,确保信息披露具有强制性,有透明化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同时,环境信息披露如何作用于公司的业绩经营,可以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应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重视,促进企业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提高环境信息披露的水平.对民营企业而言,环境信息披露的提高要通过加强环境信息披露方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把环境保护责任和环境信息披露行为制度化,使之成为一种行为常态,进而促进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

〔1〕奚燕.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03):10-11.

〔2〕唐华,刘子越.基于环境信息披露视角的环境审计研究[J].财会通讯,2013(28):12-14.

〔3〕张素蓉,孙海军.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及环境绩效评价分析——兼评河北钢铁集团环境绩效状况[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2(01):22-27.

〔4〕陈璇,淳伟德.环境绩效、环境信息披露与经济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J].软科学,2010(06):137-140.

〔5〕刘鸿飞.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社会责任声誉和社会责任效益三者的模型初探[J].时代金融,2015(23):290+296.

F205

A

1673-260X(2017)08-0137-02

2017-04-08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责任理论
环境保护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