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特征及传承研究

2017-03-30 02:49张立平孙大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满族体育项目传统

张立平,孙大太

(1.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四平市体育局,吉林 四平 136000)

体育研究

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特征及传承研究

张立平1,孙大太2

(1.吉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四平 136000;2.四平市体育局,吉林 四平 136000)

本研究以弘扬优秀的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出发点,分析整理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特征,传承方式及其特点,分析总结出满族传统体育在现代传承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围绕在时代变化带来的文化冲击、缺乏规范、后继子孙对传统文化内涵缺乏认识等问题.

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满族文化

满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发源于史称“白山黑水”的东北地区,目前吉林省是满族的主要聚居省份之一.源于满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项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集健身祛病、养生保健、游戏娱乐于一体,并处处张显着满族人民乐观、向上、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已成为满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1 满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1.1 满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民族性

满族体育项目中大多具有典型的狩猎民族特征.历史上,满族长期从事狩猎这种生活,生产方式也使满族形成了一种自主竞争的强势心理,能征善战,精于骑射,成为了本民族标志性的特征,精湛的骑射技能,更是本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本,因此,清朝皇帝对此十分重视,将“国语骑射”作为其基本国策之一.此外,如赛威呼,珍珠球,赛雪橇,赛马等都充分体现了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中渔猎民族的特点.

1.2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地域性

满族历史上,一向居住在东北,气候寒冷,一到冬天便处处冰天雪地,于是形成了满族特有的冰雪体育文化.如冰嬉,抽冰嘎,踢行头,雪地走,放雪坡等都体现出了满族冰雪体育文化的特点.

1.3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生产实用性

“劳动与生产是体育起源的直接动因和条件.”①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突现着生活、生产实用性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如射柳,《金史》记载,满族先民女真人自皇家兴起,每逢端午及重九,都举行骑马射柳和骑马击球活动.

满族的射柳习俗源于满族先人对天的崇拜,是祭天祈雨的一种形式,又发展成为骑射的一部分.射柳,是将削去一块皮的细柳枝作为靶子,勇士骑马飞奔,用箭射中被削处,使其折断,并飞奔过去,接住断落部分,即为获胜.满族入关后,射柳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围场射猎,这对精猎技艺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此时不仅只有固定物,还出现了移动靶.

1.4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兼容性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与其极强的文化融合性是分不开的.满族建国初非常重视本民族习俗的传承,从努尔哈赤到康熙无不强调保持本民族特色.但入主中原后,随着满汉民族的不断融合,导致满汉文化的融合.如满族传统的冰嬉活动,进入北京后,传统的活动方式越来越成为帝王们的一种观赏娱乐,不了满足帝后及外藩观赏的需要,便吸收了汉族文化中武术、杂技等艺术形式,创造出了冰上燕子点水、洞宾背剑、青龙回头等高难的动作,使冰嬉表演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世世代代延续下来.再如吴式太极拳也是满族人吴鉴泉吸收了太极拳开拓者杨露蝉所教拳法基础上创编的一套功底纯厚、架子紧凑、动作细巧、松净自然又蕴涵着开阔舒展、独具特殊风格的拳法,今已成为满族武术文化的一部分.②

2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传承

2.1 教育形式的传承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狩猎时期的生产和生产实践,有的是小孩子们自己模仿大人的生活和生产方式所做的一种游戏.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形成了这些传统体育活动的原型.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儿童们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尝试着、验证着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技能和经验,体会着当大人的那种威严与责任感,在这种教育形式下,不仅对儿童的社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使诸如:老鹞抓小鸡、过家家、掉手帕、滑冰车、弹弓、抓嘎拉哈、翻绳等这些形式灵活、易于儿童接受的传统体育活动可以留传至今.

2.2 军事体育对竞技体育的传承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具有明显竞技性特征的体育项目如射箭、滑冰,主要发展于满族征战的需要,完善于民族壮大与民族融合时期,极具民族特色.

满族军事体育项目主要产生于清朝时期,用于八旗军队的军事训练.如摔跤,满语称“布库”,相斗赌力之意,这一体育活动在满族军队中十分盛行.皇太极时,军队中经常进行相扑活动,古文《清野史大观》中记载:用“布库诸戏以习武事”.并在与善摔跤的蒙古族进行比赛时积极吸取蒙古跤的特点,使其技法形式得到不断的丰富.

满族入关后,聪明的康熙皇帝,正是用“布库”这一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做掩护,智擒霸臣螯拜,使京稷内外一时布库疯行,民众也纷纷以摔跤锻炼身体、娱乐消遣.直至清末,老北京城的跤场仍随处可见,其所定规则,与近代中国式摔跤的规则几近一致.

2.3 民众娱乐形式的传承

满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也是随着其生产、劳动而产生的,它们将某些特有的劳动形式,稍做改动后便成了劳作之余的娱乐消遣.如珍珠球,满语称“尼楚赫”是满族人们在捕捞渔虾及采集珍珠之余结合生产劳动时的方式方法,进行的一项游戏活动,如今已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且已被很多省市自治区引入大、中、小学校体育教材之中.又如赛威呼(满族是“独木船”的意思),把几个同时控制一只独木舟时喊着号子,协调一致、默契配合的劳动场面,变成一种娱乐,生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室内游戏中的抓嘎拉哈和翻线绳也极具代表性.东北地区冰霜期长,寒冷的天气制约着人们的室外活动,特别是对于妇女和小孩子来说,要长期“窝居”在室内,于是聪慧的满族先民便利用手边的针头线脑创造了“翻线绳”游戏.目前这一游戏形式仍有许多小孩子在玩.而抓嘎拉哈在通化地区的山村中也十分常见.

2.4 与艺术结合的传承形式

满族民间的秧歌舞,踩高跷是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活动的代表,人们在唢呐、笙、锣、鼓、锸等民乐伴奏下,翩翩起舞.

这种源于满族传统的鞑子秧歌,又结合了玛克坤、莽式舞、萨满舞特点而形成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身体活动方式,已经遍布了东北的街头巷尾、村间地头.秧歌主要以肢体语言与舞彩带(扇子或手绢)相结合,伴有熟练的脚步,给人以兴奋和快乐,踩上高跷表演更给人以惊叹和赞扬.满族秧歌把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融合为一体,通过独特的形式,强烈的动感,美妙的乐声,色彩缤纷的民族服饰,让人们领略了浓郁的满族风情,再如,表演性极强的二贵摔跤、舞中幡都是满族人们非常喜爱的娱乐项目,如今在艺术表演的舞台上也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3 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现代传承的特点

3.1 不同项目的传承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不平衡性

就目前吉林省广泛开展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中,以冰雪项目、珍珠球、赛威呼为例,这三个项目都存有厚实的历史根基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就其开展范围和社会重视程度上却存在的不平衡.冰雪项目的发展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而珍珠球和赛威呼却正在淡出群众的视野,只有在学校的运动场上,或民运会的赛场上才得以一见.最具代表性的伊通,这个拥有全国唯一的专为珍珠球设计和命名的体育馆的满族镇,每当举行珍珠球比赛时,各参赛队伍,也都在进行临时编建,搞突击,应付性训练.

3.2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中,经济意向明显高于文化意向

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传承过程中,主要关注点明显倾向于项目的经济价值和经济开发前景,这与项目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是一致的.如具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已经成为东北旅游业的招牌,因此冰雪项目的开发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在旅游区周围,年轻人对经济开发项目的热衷尤为突出.

4 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传承的困境

4.1 时代变迁对人们观念的冲击使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凸显落后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发源于满族先民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其传统文化在物质层面的表现与现代化的器材、设施相比却是相形见绌.但是在文化核心的精神层面上,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中那种开朗、自强、勇敢、机智、包容和富于挑战的民族精神,却是推动民族发展的中间力量.因此,如何顺利削弱现代体育文化的中心主义和霸权主义,扭转满族传统体育文化凸显的落后局面,已经成为吉林省人民乃至全国人民急需关注的事情.

4.2 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形式以民间传承为主,传承的过程缺乏规范性

从目前开展的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统计中可以看出,在所列举的近50个项目中,只有已成为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滑冰有规范的比赛规则外,其余的所有项目均没有统一的规则和相应的对项目的管理办法.拿珍珠球运动来说,这一项目已经成为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但其规则在一次一次不断的修订过程中却越来越失去其本质特色而逐渐倾向于篮球运动.我们都知道,民间文化的传承体系本身就存在着极大的随意性,比较脆弱.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与普及,加上许多人为的因素,各种文化的民间传承体系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再缺乏严格的规范性监管机制,有效推动其民族文化的发展,则极有可能造成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遗失直至消亡,这对于中华民族的绚丽文化将是一笔巨大的损失.

4.3 在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传承中,后继子孙对传统文化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

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所以经久不衰,其原因就在于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得到民族大众的认同.满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所蕴涵的满族先民对生活的乐观、对自然的和谐、对困难的大无畏以及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培养的艰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都是满族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体现,生动地再现了满族的时代风貌,是满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髓.因此,只有当这一文化内涵真正为后继子孙所接受时,满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真正得到传承.

注 释:

①郝勤.体育史[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

②黄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 2008(9):40.

〔1〕田祖国,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发展研究[J].体文化导刊,2003(4).

〔2〕陈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何途径[J].体育文化导刊,2002(5).

〔3〕颜下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和保护[J].体育文化导刊,2004(9).

G812.6

A

1673-260X(2017)08-0158-02

2017-04-11

吉林省满族传统体育项目研究,吉林省教育厅项目(2015-【151】)

猜你喜欢
满族体育项目传统
传承满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新宾满族歌舞音乐创作及时空表述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的教育作用
改成汉族的满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