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2017-03-30 02:49王宇航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王宇航,杨 建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王宇航,杨 建

(安徽工业大学 冶金工程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完善和创新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分析当前工作的挑战,探索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学生党建

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全党同志必须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了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凝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代表了我国意识形态层面的最高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大推进我国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任,因此,宣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高校是首要的实践阵地.面对新形势,在结合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背景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认清高校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新思潮影响下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发扬党在高校群体中的组织与政治优势,传播中国大国风貌和社会正能量,创造性的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党务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作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具体外在表现形式,是全国人民必须培育和弘扬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不仅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的党建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引领,为高校大学生党员树立了正确的价值目标.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我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核与集中表达,为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习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基层党支部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学习探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教育、指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保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高校学生党员应该将个人奋斗目标与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在自己的学业发展、职业规划中融入“文明、核心”的国家理念,主动承担起家庭与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增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意识,把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作为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

“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关于价值的一定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3]价值观作为个体的行为准则,支配着人们认识世界、展现自我和参与社会.大学生价值观更是主宰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言行举止、精神面貌以及对未来的追求和选择,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目标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提出了要求,学生党员更是应该率先垂范.基于此,也为高校学生党建提供了理论和制度建设的基础.

新形势下,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加,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普及,个别党员存在着各种不良社会思潮、错误价值标准等,部分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急功近利,更加注重眼前利益.在当今纷杂的大环境中,如何完善和健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使得高校学生党员能够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自我的要求和行为的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践行值得探讨.

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供了创新

我国的主流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奉行的价值观是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个人对于社会、人民的贡献,提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目前,部分学生党员表现出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漠视,甚至对西方宣扬的价值观充满了向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高校学生党建注进了新鲜血液,“民主、文明、和谐、公正”要求高校学生党建要拓展高校党建理论和实践内容,为广大党员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从“三会一课”到“两学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要求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创新方式方法,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以创新的标准带动学生党员,拓展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借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内容和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来引导学生党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技能,培育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党员.

2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高校辅导员“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4]目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党员不仅数量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而且素质也不断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随着我国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社会的政治环境更加自由,舆论的传播环境更加开放.市场的广阔拓展了民众的视野和认知,但在另一方面也削弱了对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认同感.伴随着思想意识的多元化和价值观的扭曲,部分大学生所表现出了入党动机不纯的现象,其中不仅仅有理想原因,还有由于功利性原因,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生将能够入党作为一个评优的优势性条件.[5]一些学生党员出现了社会责任感淡漠、理想信念缺失、共产主义信念动摇等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健康推进.此外,有一些大学生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迷失了方向,迷失在网络游戏当中,扭曲了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这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2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中的要求,“学生党员的发展应该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6]但在高校学生党员的实际发展过程中,却并未全按统一标准执行.例如,有的支部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能否入党的重要标准,有的老师以社会工作能力作为学生入党的标准,更有甚者凭借自己手中的权利决定学生能否入党,导致党员质量良莠不齐;另外,随着党员数量的增多,老师为了自己的方便,在党员发展过程中,推优自由化、政审过场化、谈话形式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党员队伍的健康发展.

2.3 高校党建对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加入组织后的继续考核的制度不够完善.由于学生党员队伍的壮大,以及党务工作人员的紧缺,更重要的是缺乏行之有效的入党后继续教育机制,对于大学生党员的行为举止没有行之有效的衡量标准.因此,部分学生党员会出现“入党前拼命表现,入党后判若两人”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整个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也在学校党员发展、培养事业中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切实需求,不断创新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机制,研究具有时代特色的党建方法,对于树立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至关重要.

3.1 规范学生党建考核,完善高校学生党建管理

规范高校学生党建,完善高校学生党建管理,就必须制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培养、推优、发展、转正以及转正后监督和考察具体的标准,做到有据可依.首先,在大学生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前提下,对其进行综合考察和评价,确定能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在从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开始,继续考察该生的入党动机.同时在党课培训过程中,在注重培养大学生理论知识同时,注意实践拓展,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严格要求学生,制定考勤、考核制度,对于不遵守的同学从严处理,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予以一定褒奖,在学生中间塑造党员先进的带头作用.

其次,在确定为发展对象前,再次从学生的群众基础、社会工作、学生成绩、思想动态等方面综合评估是否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再次,学生预备党员转正后,制定后续的监督和考察制度,定期给学生党员进行党课教育和党员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党员在日常生活中时刻牢记自身党员身份,保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3.2 注重课堂教育创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高校的党建工作方法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高校教师和党务管理人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应充分利用课堂讲解,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发展目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相结合,注重联系实际介绍党的基本知识和时事政治,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讲解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

改变以往理论学习的单一模式,利用形势政策教育,向学生讲解在国际国内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发挥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党员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现实生活和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联系起来,使理论更加具体化.

3.3 大力开展社会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认知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7]当下的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着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欠缺的现象.为此,应该大力开始社会实践,以实践加深学生党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充分了解国情、磨砺品质、增长才干,真切的体验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人民作出的卓越贡献和不凡成就.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实践包括了暑期实践和专业实践.通过暑期实践,可以培养学生党员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专业实践的环节则可以让学生党员感知社会需求,激励加强专业学习的决心.在此基础上,还应增加学生党员的党员专项实践,通过走访红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品鉴红色书籍,感知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以实践促进理论的认知,促进学生党员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4 积极培育校园文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作为作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应该注意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培育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品质.

首先,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学校可以建设适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文环境,如在进行规划校园道路、宿舍楼时,以敬业路、诚信路、友善楼、奉献楼等命名;在学生食堂和寝室的楼道内张贴宣传标语,标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学生党员履行义务的责任感;在学生党员的宿舍门口,挂牌“学生党员宿舍”,提醒学生党员时刻保持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其次,在高校中积极开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党员活动,如开展优秀学生党员报告团演讲、毕业生文明离校记、迎新党员志愿者、建党节之我想对党说等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的需求、树立学生党员的先锋形象.

〔1〕2016年十八届六中全会会议主要内容和精神要点解读.[DB/OL].http://www.xuexila.com/ news/zhengzhi/1422138.html.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 c_1110528066.html.

〔3〕王涛,戴均.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 (10):7.

〔4〕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 2006-09-01.

〔5〕朱冰.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南方论刊,2009(06):31-32+30.第二十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会见会议代表并讲话[N].人民日报,2012-01-05.

〔6〕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的通知.[DB/OL].http://www.edu.cn/edu/zheng_ce_gs_gui/zheng_ce_wen_jian/ zong_he/201703/t20170315_1498029.shtml.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

G641

A

1673-260X(2017)08-0210-03

2017-05-13

2016年度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辅导员专项)(2016szy003)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