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至周家家风家训分析

2017-03-30 07:04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周家家风家族

程 莉

(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东至周家家风家训分析

程 莉

(池州学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安徽池州 247000)

安徽东至周氏家族是近代名门望族之一。由周馥开始连续五代,才俊辈出,其中有封疆大吏、著名实业家、文物收藏家、各类专家学者等等。周家人才济济得益于周家良好的家风养成及家训的遵守。周家家风注重培养道德、重视教育、力勤正业及朴素节约。百年家族长兴不衰,数百子弟,绝少纨绔。研究这个家族的家风家训有助于给我们提供精神的滋养,以及对一个更具有道德与人才的社会憧憬。

东至;周氏家族;家风;家训

传统中国社会家族本位思维浓厚,重血缘亲族。往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同时刑法严酷,也会一人犯法,株连九族。故世家名门都注重家风的养成、家训的遵守,以督促子弟事业有成,光宗耀祖,也为防范子弟败家惹祸,宗族遭殃。然“富不过三代”似乎是中国式家族难逃的宿命,不过近代东至周氏家族却成为一个特例。这个家族由周馥开府,传承了五代不颓,如今已是第六代。他们中有政界显要、民族实业家、建筑设计专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佛教史研究专家、戏曲史研究专家、表演艺术家、作家等。他们工作在各行各业,分布于海内海外。人才济济,集于一门;数百子弟,绝少纨绔。本文试从周家的家风家训入手来分析这一盛况。

1 做人先立德

1.1 培心地,积阴功,怯隐恶

周馥晚年续修宗谱,把“培心地”列为家训第一条。“心为一身之主,为一家之主。培心地即培养家本也。人生世间,百物受用有尽,惟此善根受用无尽。故曰:耕尧田者有水患,耕汤田者有旱忧,耕心田者岁丰收,无忧无虑。盖家之兴衰久长系于一心。人生求福以培养心地为先。心地若坏,百事皆坏,无可指望矣!”[1]对于“积阴功”,周馥告诫子孙,“非必广施厚赉”,而是心里“时存利人利物之心”,此心就是好心,是“阴功”,“后来必邀福泽,近则及于己身,远则及于子孙。譬之树木,然枝叶虽未蕃而根本已培,则暢茂条达,自莫能遏”[1]。“隐恶”,周馥说是“念虑之间常存盘算人家之心,虽未得利,此心已坏”,“将来祸殃必至”[1]。

周馥一生经历太平天国、甲午战败及庚子事变等重大事件,25岁入李鸿章幕,66岁才升迁山东巡抚,71岁卸任两广总督,85岁寿终正寝。一生宦途虽小有坎坷,但并没有大起大落,最终功德圆满。其子周学熙创办北洋企业集团,经历晚清、北洋、南京国民政府、抗日战争,犹能确保家族企业的存在。周叔弢继续经营企业,直到走上社会主义改造之路。有德者才能走得远。一个家族在动荡局势下能保持经久不衰,忠厚的家风奠定了基础。

祖父周乐鸣深刻地影响着周馥。周乐鸣“途中见荆棘瓦石,辄手拾去之”,周馥不解,祖父答曰“恐人误踏伤足”;见有虫蚁不践,曰“此亦生命也”[2]5619。于此细微之处,足见心地善良。父亲周光德常年在袁家山给王某打理油坊,后东家病故。其族人曰:“周某,义士也。今王某父子皆死,仅遗孤寡,周若去,难自存矣!”[2]5622王氏族人拜托周光德,继续为王家打理生意,劳苦十余年,直到王家后人长大成人。

苏州杀降之后,在青旸镇俘虏太平军千余名,本受命杀一半,周馥很不赞同,当夜找了十余个理发匠,将广西籍太平军杀了30余人,其余皆剃发,各给米一斗遣散。另有数百降卒本应归周馥讯办,但被“某营官尽杀无遗,幼童亦被戮”,周馥很是痛恨,后来这位营官“遭恶报死”[2]5567。周馥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集录大量的警语格言,告诫子孙“心苟不正,才虽过人,果何取哉?”[2]5542

周家几代人皆以忠厚慈善著称。周馥、周学熙、周志俊三代在家乡和华北都捐款支持地方建设及救济、赈灾事宜。周学熙分家产后,所余的大部分都捐作善举,不许子孙擅自动用。同时要求子女把每年收入的一部分用于慈善事业。为防止中国文化典籍外流,周叔弢以个人资金收集了很多文化精品,新中国成立后,他陆续将这些典籍全部捐献给国家。为周家赢得了广泛声誉,周家人也迅速投入到新社会的建设中。

1.2 端家范,谨言语,慎举动

周家上辈经营商业,有屋十余楹,有田百余亩,可称小康之家。但因为友人担保,友人贩茶折本而自卖田产为之偿债,又经商失火而家业颓败。周乐鸣习举业将应试,却因饥困改营他业。周家几代单传,子孙不旺,故周馥异常受宠,他6岁才断乳。

周乐鸣虽钟爱孙子而不溺爱,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周乐鸣每见长者经过,必起立向前数步,拱手相迎。远望官员经过,必端容肃立。不背后说人过失,终身不侮辱人。待人无疾言厉色,处家则无一戏语。发现周馥一言一动有放肆处,必痛责。周馥与邻家儿童争闹,即使周馥无错,周乐鸣必向邻家道歉或赠以食物。周馥不平,祖父说“彼无礼,尔何不远之?乃与人诟争,尔即有礼亦大不是”[2]5619。引古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教之。因被人欺骗耗财数千,家人怨他,他说:“当时我未料及也,恶在彼不在我,可勿论矣!”[2]5619宁受人欺而不欺人一毫。日子艰苦也不求人不借贷,茹苦自甘。以浅俗诗歌教周馥“身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周馥秉承祖父的教诲,把“端家范,谨言语,慎举动”写入宗谱家风,要长辈做好表率,教出好子孙,防止家族遭殃。

2 注重教育

2.1 从自己做起

周乐鸣虽然未能参加科举,但不忘读书,到60多岁,还每日朗诵一篇。八岁前周馥的开蒙是他负责。“日落后不许外出,祖父篝灯课读。凡四书中易解文义,四五岁时皆能通晓。六七岁时凡乡塾中书皆读遍矣”[2]5648。八岁入塾,白天塾师教课,晚上还是祖父指导。周馥一生未尝一日废学,且著述颇多,“其在官纂《通商约章教务纪略》《治水述要》《东征日记》《海军章程》凡若干卷。自餘公牍机要者,悉取裁内心,不假他手。晚喜读易及儒先学案”[2]67。后著有《易理汇参》《负暄闲语》《诗文集》《奏议》等。周馥对儿子周学熙、周学涵也严格要求,他们幼时读书,吃住在私塾,没有仆役,自己打扫书室。

周家代代注重读书,还各有著述。周馥文集《周悫慎公全集》,是洋洋大著。周学海钻研医学,著《周氏医学丛书》。周学铭主编《建德县志》。周学熙著有《周止庵先生自叙年谱》《止庵诗存》。周达发表了大量数学著作,他还主编《邮乘》杂志,发表《华邮图鉴》。周志辅著有《京戏近百年琐记》、《五十年来北平戏剧史料》。周志俊出国考察写下了《瀛寰小记》。周叔迦是佛教史专家,著有《中国佛教史》等很多专著。周一良、周珏良、周艮良、周杲良、周以良、周与良、周仲铮、周煦良、周叔贞、周小鹃等都有著述或译作。

周氏家族成员的著述立说不仅继承了家族文风,弘扬了中国文化,也激励着周家后代子孙勤于学习,勇于开创的精神风貌。

2.2 督学后辈

周馥晚年,把自己一生读书做人做事的心得总结,写下《负暄闲语》,要求诸孙当作遗训随时参悟。周学熙晚年,辞去一切公司职务,专心于后辈的教育。周学熙订下家规:支下子孙,无论贫富,必须读书。不读书则是罪人,到时家产耗尽,“方思及‘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之语,不已晚乎!”[3]周叔迦是周学熙晚年教育子女成功的例子,因其投资商业失败,周学熙责令他潜心研究佛经,最后成为著名的佛学家。

周学熙亲力亲为,制定《周孝友堂家塾幼学课程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以他常年管理公司的严谨对上课的出勤率、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统计,并实行相关的奖励,以鼓励后辈。还制定了作息表,每天早晨六点起床,十点就寝。对于成家和工作繁忙子弟,即使事情再多,必须有一定时间看书。

周氏私塾教育重视传统文化。周学熙认为即使子孙不到学堂读书,只要终身研习某项学问,也有事可做。周家是洋务世家,能跟进时代步伐。家族教育重视外语、商学、法律、算学、测绘等课程。常聘请外国人担任家庭教师,也让子弟出国学习。如周志俊就曾到美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商业函授学校学习。

3 力勤正业

3.1 勤于职事,为国为民

“士”为四民之首,通过科举考试获得功名乃至官职是社会正途。祖父周乐鸣因家境困难,而周馥因为太平天国战乱都未能如愿,不无遗憾。之后周馥走上幕僚的道路,最终以66岁高龄升任封疆大吏。经历战乱,侥幸求生,周馥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我任司道日,遇有易于国于民之事,莫不勇往图之。未尝一日偷安。每当利害未明时,先为大府画策。凡用人用财及取益防损诸事,无不条具以陈。甚有非职任内所筦攝者,但求与公有益,劳怨赔累皆所不辞”[2]5526。周馥曾在曾国藩、马新贻、张树声、李鸿章手下任职,都获得了信任。而任职于李鸿章幕府最久。李鸿章评价周馥:“用心极细,虑事最精,且廉正有魄力,非时人所能及也”[2]5527。任山东巡抚及两江总督时,遇外人要挟,“从未尝轻许一稍损国体稍拂民心之事,亦从未予外人以藉口之端”[2]5529。

周馥录格言“做官想到去之日,做人想到死之日,更当留一二好事与人间”以警醒子孙。周学熙是周馥第四子,周家从事现代工业、银行业是周学熙的功劳。他早年科举考试屡屡失败,最后另谋他路,反而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他创办了以北洋集团为核心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有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煤矿公司、京师自来水公司、华新纺织公司、中国实业银行、耀华玻璃公司等十多家企业,资本总额超过4000万元,属于周氏投资约占2/5份额[4],是当时中国大型的民族资本企业集团之一。周学熙所创办的这些企业,规模宏大,门类繁多,构成了当时我国华北民族工业的主体,促进了华北从农业经济向近代工业经济的转型。周学熙资本集团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盛时期,仅启新、华新、开滦三大企业职工总数超过五万余人[5]。于国于民方面,周学熙都传承着父亲的教诲,他对华北经济的现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3.2 建设自身,各有所成

周馥高度赞扬“豫人王制军懿德官声颇好,死后不留一钱与其子。后其子孙皆诚谨能自立”[2]5548。他说:“恨不能师其法,薄遗资产与尔等。若不能自食其力,转瞬即见贫困,坠入穷滥小人一流矣!”[2]5549周馥告诫子孙,勤读书,有幸出仕,不要在意官职大小。若以文笔为业或经营农商诸事,总要做人忠实,做事有恒心。

南京国民政府上台后,对北洋之人与事实行控制。周家失去政治靠山,从政从商都受阻碍。周家子弟虽富贵而不纨绔,在教育界开出了灿烂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

第四代中,周一良是著名历史学家,周珏良是英语界著名学者,周艮良是天津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周杲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神经学系教授,周以良是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周治良是北京建筑设计院副院长,周珣良是铁道部教育处干部,周与良是南开大学生物系教授,周耦良是高中英语教师,周景良是中科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周震良是电机工程师、教授,周煦良是翻译家及文艺评论家,周炜良是爱因斯坦得意门生,任霍普金斯大学数学系教授。周叔昭是作家,周叔娴是律师及诗人,周岱良是骨科大夫,周榘良是甘肃省建筑设计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周绍良是作家、红学研究专家,周骥良是作家,周之良曾任北师大党委书记,周容良是天津财经学院副教授,周秉良是俄语、德语译审,周嗣良美国航空航天工程学硕士和机械工程学博士,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火箭专家。

第五代中周启昆南京金陵大学毕业,新西兰生物学家。周启成复旦大学毕业,庄子思想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周启乾南开大学毕业,天津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长。周启登北京大学毕业,乌尔都语研究专家。周启晋北京农业大学毕业,曾任澳门先达国际集团总裁。周琪华是盲人歌唱家,国家二级独唱演员。周启博清华大学毕业,著名教育家。周启朋北京大学毕业,外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启鸣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博士,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教授。周启宏,著名企业家,现任阿根廷Ambassador Fueguina S.A.董事长。周全北京大学毕业,现任德国GFK集团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第六代中周全英国剑桥大学及澳洲新威尔士大学毕业,现任教于澳门大学教育学院。周北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周北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周游剑桥大学法学硕士,现在澳洲做法律工作。

周家人才济济,蔚为大观,令人景仰。

4 简朴为美,杜绝浪费

周馥幼时家道中落,艰难求生,养成简朴之风。1906年任两江总督的周馥曾留给读书于江南水师学堂的周作人“朴素、诚恳”的印象,“可以说在五十年间所见新旧官吏中,没有一个及得他来,……这在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大概是不会得有的”[6]。他任两江总督后,废除前任总督时期每天中午给总督开一桌包括鱼翅、燕窝等名贵菜肴的酒席。他劝谕子孙:“富贵之家苟能世守敦厚,不忘贫贱素风,则后世虽微,尚不遽至大败”[2]5565。周学熙继承家风,在任开平矿局上海分局监察期间,每月收入60元,只开销10元,余下50元寄回家。年积月累,为以后周家投资于实业作了准备。“设当年不知撙节,稍事侈糜,后日纵有机缘,亦无从营运”[7]。他任民国财政总长时,依然穿着朴素。他言传身教,告诫子孙“治家之法,应以勤俭为本。望吾子孙笃守素风,勿忘此训”[7]。周馥、周学熙父子为官均较清廉,不妄取,能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说情感方面的朴素,周学熙是周家楷模。他一生对妻子刘温卿相爱有加,始终如一,不娶妾,在富贵之家,实属可贵。周叔弢同样是“律己甚严”,对嫖赌鸦片丝毫不沾。对于子弟也严加管教,周学熙要求好玩的周志辅改过自新,严责不读书好玩耍还要增加月费的周明松、周栋良无耻、无志,“此等子弟决不能姑息。以我辛苦节省之钱,供其游惰挥霍之用,是折其福”[8]。在周家几代人的努力下,周家后代保持了家风,成为近代著名家族。

5 总结

家风家训是古老中国的文化瑰宝,今天的家庭教育依然能从中汲取营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孩提时代是良好个性、品德操守及勤劳勇敢等特征的形成时期,对个人的成功、家庭的和谐及国家富强与政治清明都有重要的意义。东至周氏家族由布衣到豪门,子孙绵延,人才辈出,开创了五代不衰的神话,堪称家族教育成功的典范。周氏家族对国家经济、教育、民生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成功的大家族中也是屈指可数。促成这个家族的繁荣既有历史的际遇,更有其自身的长处。良好家风的教育是保其长久的基本原因。由此联想到我国的独生子女现象,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分宠爱以致于抛弃中国传统的优良家风,在学生当中正凸显这种弊端,也影响着未来的社会风气。今日中国高度提倡良好家风教育,但不可连带加强家族主义思维。家族主义是农业社会的幽灵,重血缘轻集体,在政治上的体现就是裙带关系、化公为私、以权谋私现象难以克服。现代化是人的现代化,由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实质是要去家族化,而明确个人与国家之间严谨的责权利关系,并由法制来维护。从长时段看来,高尚的道德、优良的作风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但短期来说,是放弃了个人的某些私利和享受,实不易坚守。应以公民教育、法治教育补充道德熏陶以培养个体的自尊自律。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从一个纯洁的幼小心灵发展成社会之害,是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失败,是个人与国家双方的损失。故从教育入手,防微杜渐,培养良好风气是社会重要使命。

[1]周馥.安徽建德县纸坑山周氏宗谱:第二卷[O].宣统二年(1910).

[2]周馥.秋浦周尚书(玉山)全集[M]//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九辑.台北: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

[3]周学熙.周学熙家语:卷上[G]//近代史资料:总77号,1990:181.

[4]宓汝成.《周学熙传》序[J].天津社会科学.1991(2):81-82.

[5]程莉.皖籍实业家周学熙与近代华北社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108-112.

[6]周一良.郊叟曝言[M].北京: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139-140.

[7]周小鹃.周学熙传记汇编[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18.

[8]周学熙.周学熙家语:卷下[G]//近代史资料:总78号,1991:81.

[责任编辑:胡程]

An Analysis of Zhou Fu’s Family Background and Family Tradition in Dongzhi

Cheng Li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istorical Culture,Chizhou University,Chizhou,Anhui 247000)

Zhou Fu’s family in Dongzhi,Anhu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families in Modern China.Many talents appear one after another in five successive generations from Zhou Fu,among whom are commanders of border-provinces,industrialists,antiquarians,specialists and scholars.The galaxy of talents benefited from Family’s tradition and precept including morality,education,hardwork and simplicity.Zhou Fu’s Family is prosperous for one hundred years.The research of the family’s tradition and precept will offer us spiritual nutrition and help us have a clear vision of the society of morality and talents.

Dongzhi;Zhoufu Family;Family Tradition;Family Precept

D649

A

1674-1102(2017)04-0015-04

2017-06-12

程莉(1969—),女,安徽池州人,池州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0.13420/j.cnki.jczu.2017.04.003

猜你喜欢
周家家风家族
杵坨
勤劳节俭传家风
周家生
周家生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家风伴我成长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别样家风,别样精彩——教你轻轻松松写“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