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新型城镇化与旅游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017-03-31 16:59彭海燕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相关性分析新型城镇化旅游业

彭海燕

摘要: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内在质量与内涵的全面提升,与旅游业结合成为其中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梳理重庆市2000-2014年城镇化和旅游相关数据,从人口转移、经济发展、公共事业与环境三方面选择12个指标,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分析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与旅游收入总额的相关性间,得出二者的线性回归模型及相关关系,提出旅游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旅游业;相关性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

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也进入起点低、进程快的发展过程。2003年7月“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被提出后,走一条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了学者关注、探索的热点。新型城镇化被认为是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注重农民利益的保护,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有“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驱使人口向城市聚集,发展旅游业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种方式,甚至有学者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旅游城镇化可能是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型城镇化途径。

本文以重慶市为例,构建重庆市新型城镇化综合指标体系,收集《重庆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城镇化和国内旅游收入相关数据,运用SPSS20.0探讨新型城镇化和旅游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

二、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

(一)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口城镇化,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就业人数的增长能够反映人口集聚、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变的总体趋势。经济发展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也是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经济动力指标。城镇的公共基础建设、人居环境是城镇居民生活的基础条件,影响城镇的承载力和生活舒适性。

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主要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其中主要指标法是选择一个或多个最具表征意义、能反映问题且便于统计的指标来描述某地城镇化所达到的水平。[1]主要包括人口比重指标、城镇用地比重指标、恩格尔系数、城镇化与工业化和非农业化之间的相关关系等指标来衡量新型城镇化水平。但城镇人口比重可能受行政区划变更的影响,非农人口比重可能包含众多临时受雇的农业人口,其他指标也存在片面性,得出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可能有偏差。对此曾志伟等[2]、徐林、曹红华[3]以及王曙光、王靖宇[4]等分别以各省市为例,把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改善等进行综合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评价区域的城镇化水平。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人口转移、经济发展、公共事业与环境三个维度作为一级指标,再选取城市人口比重、城镇就业人数、地区GDP、地方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地方公共服务支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员数、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等12个二级指标来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专家建议来确定指标权重,选取重庆市相关数据来综合评定2000-2014年重庆市的城镇化水平。

(二)数据标准化处理

因各指标数据单位不一致,为消除单位差异,以2014年数据为基准对各年份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模型为:

Cij=qij/Mj

模型中的Cij为第i年j指标的标准化分值,qij为第i年j指标的原始数据,Mj为j指标2014年的数据值。

经过数据标准化处理后,结合每个指标的权重,采用多因素评价法构建综合评价模型,模型如下:

Ui=∑CijAj*100%

其中,Ui为第i年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Cij为第i年j指标的标准化分值,Aj为j指标的权重,Ui值越大,说明第i年的综合城镇化水平越高。

三、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一)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以旅游收入总额为自变量(X),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结果为因变量(Y),建立回归方程,运用SPSS20.0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二者是否具有线性关系。

回归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991,趋近于1,说明自变量(X)与因变量(Y)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回归方程常量为22.439,系数为0.720,可得回归方程为:Y=0.72X+22.439。R2=0.959,趋近于1,回归方程代表性很大,回归方程误差较小。查询F检验临界值表:F0.10(1,13)=3.14,F0.05(1,13)=4.67,F0.01(1,13)=9.07。实际计算出的F值为300.539,大于以上取值,因此样本相关系数显著异于0,样本数据能反映自变量(X)和因变量(Y)的真实相关性。

(二)新型城镇化一级指标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上述线性回归方程初步判定两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此选择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一步证明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的存在及程度。结果表明,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与旅游收入总额间的相关系数为0.979,二者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双侧显著性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1,表明随着旅游收入总额的增加,重庆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也随之提高。一方面,旅游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为重庆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财力支持。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渐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的人居环境,能够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和保障,提高旅游地的旅游服务质量。

(三)新型城镇化二级指标与旅游业发展相关性分析

由上可知重庆市旅游业的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以下对新型城镇化水平各项二级指标和旅游收入总额进行逐一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1。

分析结果显示旅游收入总额与新型城镇化的各项二级指标都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考虑到各项指标间相互影响的因素,需要以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为控制变量,对12个二级指标与旅游收入总额做偏相关分析,以便控制各指标间的相互影响。

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城镇人口比重、城镇就业人数、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与旅游收入总额呈负相关关系,这与重庆市的地形有很大的关系。重庆为山城,地形地势复杂,自然景观丰富多样,发展的旅游产品类型以观光旅游为主,这类依托于自然资源的旅游产品,地域分布广,地形地势复杂,客观上不利于人口集聚,不利于城镇人口比重和城镇就业人数的增加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城镇人均居住面积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的增长缓慢。但随着重庆市被列入新型城镇化试点名单,以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得到迅速发展,旅游形式的多样化和旅游点乡村的逐渐城镇化,上述的负相关关系也将逐渐发展成正相关关系。此外,地区GDP与旅游收入总额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剩余的二级指标与旅游收入总额存在中度正相关关系,说明城镇化的经济因素和基础设施服务与旅游业发展关系紧密,但过去及现在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还不足,有待加强。

四、建议

(一)因地制宜推动旅游城镇化发展

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待开发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人口比重较大的三峡库区和民族地区发展旅游是较好的选择。当地旅游主管部门可综合评估当地的旅游资源,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内涵和价值,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前提下,增加旅游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由旅游发展带动就业,吸引农业人口向城镇聚集,逐渐转变人们生产方式。要注意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和乡镇土地,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风俗和生态环境,避免破坏性开发。

(二)增加资源投入,改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

投入资源不仅包括财政资金投入,也包括人才、信息等资源的投入。资金投入增多,可改善当地基础设施条件;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教育人才等的投入可以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居民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一方面改善乡镇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也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改善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增加当地的旅游吸引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博宇,谢奉军,黄新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3(8):72-76.

[2] 曾志伟,汤放华,易纯,宁启蒙.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評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3):1-4.

[3] 徐林,曹红华.从测度到引导:新型城镇化的“星系”模型及其评价体系[J].公共管理学报,2014.1(1):65-74.

[4] 王曙光,王靖宇.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2015.12:164-170.

猜你喜欢
相关性分析新型城镇化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