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的“三色”文明之歌

2017-03-31 22:06王开成
现代企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汉阴三色汉阴县

王开成

丁酉二月,初春时节,在这个乍寒乍暖的日子里,记者走进秦巴山间的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调研、采访生态文明与精神文明、县域经济等融合发展的先进事迹。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过去的安康市汉阴县是“农业”的大县,“工业”的小县,“生态”的无名县。而今,安康市汉阴县用“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战略布局,不丢“黄色文明”,不弃“黑色文明”,聚力建设“绿色文明”,走人与自然、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先进县、省级生态县等多项荣誉称号。

黄黑绿三色文明催生出“1533”富民蓝图

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介绍,近几年来,汉阴县撸起袖子加油干,倾力实施“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即1533)布局,深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汉阴县“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建设是怎么样的富民奔小康蓝图?周永鑫做了解释:

“一城”指汉阴县城,我们将围绕城镇功能,加快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公共服务设施与产品的配套力度,建设美丽新汉阴。

“五园”是指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物流园区、三沈文化产业园和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

汉阴县有着近7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近2万亩的工业园区,处于“中国硒谷”的心脏区域,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和享誉国际的文化大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故里,也拥有着全国第一座开放式的生态移民博物馆—凤堰古梯田。2017年汉阴县将继续增加投资,提升农业园区和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全面启动物流园区、三沈文化产业园和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集工业、农业、文化、旅游、物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县区。

“三带”是指月河川道城镇经济带、汉江生态旅游经济带和北部山林经济带。

通过一城五园三带的建设,增加投资,提升汉阴县追赶超越的能力。

“三产”是指富硒食品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

围绕三个产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和政府支持的力度,使三个产业的增长保障全县经济总量10%以上的增长速度。

农业文明:追赶超越奔小康的“桥头堡”

汉阴县立足农业文明,产业突出“优、绿、新”三字为主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仅2016年全年完成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272元。

主打富硒品牌:“公司+”订单农业火了。目前,汉阴县以生产的富硒精炼菜油品牌为突破口,建立油菜标准化种植示范园,成立农业合作社,带动示范园周边的农户加入,走“公司+合作社+X”的产业发展之路。仅仅油菜产业就有6个油菜协会3万多名会员,油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7万亩,油料总产3.02万吨。这标志着汉阴县依靠“公司+合作社+X”定单农业做大油菜产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样,富硒蔬菜产业也走“公司+合作社+X”的发展模式,实施龙头、品牌带动战略,发展设施蔬菜1000亩,蔬菜复种11.87万亩,产蔬菜19.28万吨,产食用菌9000吨;发展富硒莲藕种植6000亩,魔芋基地5160亩,全县魔芋种植面积达1.72万亩,培育高级魔芋示范园3个。

依托富硒茶叶品牌,新发展茶园0.6万亩,低改0.5万亩,产茶980吨,实现产值1.7亿元。发展林药、林菜、林下魔芋等林下种植4.1万亩,林下养殖91万头(只)。据了解,汉阴县种植富硒粮食38.44万亩,总产10.64万吨;发展富硒水稻5600亩;出栏富硒猪牛羊50.24万头(只),出栏富硒家禽146万(只),肉类总产3.54万吨,禽蛋产量 0.79万吨。富硒新产业模式,让渔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引进台湾泥鳅夏花苗种50万尾;斑点叉尾鮰夏花10万尾,实现水产养殖面积9885亩,水产品产量达5500吨。还建设了市级水利园区3个。

高效循环农业:让现代特色农业园红了

汉阴县以环境承载为前提,遵循生态规律准则,大力发展循环产业,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列入“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布局,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生态循環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循环开发、区域循环发展,让一批节能减排重大农技项目和“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茶”、“稻鸭共育”、“废料循环利用模式”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促汉阴县畜牧、茶叶、蔬菜、魔芋、林果、渔业等产业快速发展。

2016年新启动建设颐品庄园、尚典养殖等6个现代农业园区,全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数量达47个;其中已建成省级5个,市级16个,县级20个。园区流转土地14350亩,建设面积达1.4万亩;全县园区累计达到9.73万亩,总产值达11.85亿元。同时,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144个,家庭农场317个。大力示范推广农机现代化,已在漩涡、平梁、涧池等镇建成水稻、油料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4000亩,合作社托管示范1000亩,玉米机械化播种基地300亩。特色农业园的建设,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120人,园区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9500元,同比增收4100元;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9亿元。

心养休闲农业:“油菜花节+”让游客笑了。走进汉阴县月河川道,远远望去,只见田地里、山坡上的油菜花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开得娇艳。金黄色的油菜花,在微风的拂动下起伏荡漾,引得蜜蜂、蝴蝶流连其间,游客们不停的用手机、相机抓拍下一个个精彩瞬间。油菜花、蜜蜂、蝴蝶、游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图画。

近年来,汉阴县立足“生态旅游与农业产业、生态旅游与山水生态文明等融合发展”为核心,创设出了“油菜花+”的生态旅游融合模式,谱写出生态文明汉阴新乐章。汉阴县“油菜花节+”利用五大系列活动和10多万亩盛开的油菜花,让“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油菜花节只是季节性的融合发展,汉阴县还开发了凤堰古梯田、龙寨沟、两合崖、大木坝森林公园、凤凰山庄、三沈纪念馆、观音河水库等多处融天、水、山、人浑然一体的自然景观。这些景观注重集采摘果蔬、鱼塘垂钓、吃农家土菜、捎富硒特产、赏田园风光于一体,一年四季为游客提供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空间、环境。

2016年汉阴县全年接待美丽乡村游和森林旅游21万人次,推进了农林观光旅游的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实现各类收入2.3亿元。

工业文明:“新工业+”让物质财富潜力无限

没有工业化,也就没有工业文明;迄今为止,工业文明是最富活力和创造性的文明。汉阴县如何加快工业文明建设呢?聚力打造“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战略中的“月河工业园”,让全县工业经济实现新提升。月河工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180公顷,走“新工业+”模式。其中,现代仓储物流区规划面积188.2公顷,主要用于发展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工业园区相配套的仓储物流业、服务业;新型建材聚集区规划面积780公顷,重点发展陶瓷产业、页岩(陶土)新型建材产业;富硒农副产品加工聚集区规划面积211.8公顷,主要依托汉阴丰富的富硒资源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优势,重点开发建设富硒食品、食用油、魔芋食品系列开发等富硒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和农副产品仓储物流业。

长期以来,汉阴县始终突出“工业强县”这个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扩大规模工业总量:——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34.1亿元,是2010年的4.9倍;五年新增规模企业34户,规模企业达到68户,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46户;工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以月河工业集中区为平台,按照“土地集约、要素集中、产业集群”的思路,统征收储土地2700余亩,持续加快水电路讯和园区标准化厂房、公租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园区聚集效应凸显,入驻工业企业181户,从业人员达到7615人。月河工业集中区被省政府命名为陕南循环发展示范园区,汉阴县荣获省政府陕南循环发展贡献奖。

汉阴委副书记县长刘飞霞介绍,十三五期间,汉阴县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月河工业集中区为平台,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加强对主导产业接环补链,提升存量、优选增量,形成集群化、聚集化、链条化的产业格局: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投入,聚力园区建设,提升承载能力,完善园区路、水、电、讯、气等配套设施,完成月河园区三纵一环、军坝园区4号路和小街园区内环路等重点道路建设,开工建设新型装备孵化器及相关配套用房,启动建设园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及其相关配套附属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吸纳能力,吸引企业入驻。加快政府服务企业理念转变,按照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的原则,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效快捷服务。鼓励企业成立“新工业+”产销联盟,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形成有机协作的产业链条。规范政府扶持政策,对产业发展贡献突出的优质企业、纳税大户进行适当奖补,及时公布国家产业政策及金融信息,引导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发展,定期召开银企、政企座谈会,有针对性的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促进银企对接。

实施标准、品牌战略,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研究中心合作,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地域品牌,实现由产品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充分发挥汉阴县丰富的富硒资源及旅游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做好原料-企业-市场的对接,以工业快速发展带动农业和旅游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工业产值达到 280 亿元,全县打造出10个年产值达10亿元、纳税达千万的明星企业。

绿色文明:走出“生态+” 跨越发展新路子

汉阴县立足“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生态绿色汉阴,实现林兴民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汉阴县干部黄舟山、陈甲刚、祝小康介绍了汉阴县走“生态+” 跨越发展新路子的典型经验:

唱红“增绿”歌,造林蓄足生态发展底蕴。县绿化委员会积极倡导,“巾帼林”、“状元林”、“青年林”“紫薇苑”等造林新形式引领全民植树,各镇积极组织,全县参加义务植树人次达17.5万人次,植树65万株。据统计,近年来全县业主造林面积达1.7万亩,三分天下已占其一。

汉阴县通过“山体造林规模化、景区绿化色彩化、汉江綠化景观化、长廊绿化层次化、村(下转第42页)(上接第39页)镇绿化生态化、节点绿化网格”六化进程,推行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投入资金110余万元,实施景区、镇村、社区重要节点绿化22处,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29%,人均公共绿地由3.45平方米增加到10.9平方米。优美环境攒动了幸福人居。

唱响“护绿”歌,依法保护森林“生态红线”

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在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的同时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江河流域土壤流失量大幅减少。林农“把山当田耕、把树当菜种”,看好自家山,护好自家林,杜绝了盗砍盗伐现象,林木得到了有效保护,全县已确权到户的林地达100%。

汉阴县双管齐下抓好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开展森林防火平安县专项整治活动,森林防火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秦东联防先进;长期有效开展枯死松树、柑橘大食蝇、胡蜂等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调查监测面积135.29万亩,监测覆盖率100%,短期预报准确率达到96.3%。

目前,汉阴县提出了林地最低保有量达到145万亩的“生态红线”并规划实施。银杏、中华纹母、朱鹮等濒危动植物生存区域得到保护,建立了观音河湿地保护区和龙垭青泥河朱鹮栖息区。如今,到青泥河去看朱鹮,与“吉祥鸟”来一次亲密接触,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一大乐事。

唱好“营绿”歌,林产业撬动绿色经济腾飞。青山常在,后继有“林”。如何实现青山绿水也是金山银山?汉阴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拨动绿色发展旋律。汉阴县人大主任、原常务副县长孙勇强调,既要促进发展,又要保护生态,二者的结合点就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生态经济,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汉阴县利用木屑、桑枝等林间废物生产食药用菌,是汉阴县农民脱贫致富的又一个新兴项目,已发展林下食用菌栽种值5000亩,引入食用菌生产园区3个,年产食用菌2700万袋,食用菌产业总产值1.3亿元。来汉阴做调研的西安四医大专家教授笑言:可居无房行无车,不可食无菌!

观音河镇青年业主陈世波,认准油茶发展路子,建立新星农林园区,2014年初建油茶1000亩,杜仲1000亩,如今又再建油茶园1000亩。杜仲500亩,规划和龙垭油茶产业示范园联接,打造“汉阴月北油茶万亩产业示范带”。他信心满满的说:“我要借助汉阴的青山绿水,实现我的金山梦”。

汉阴县全县15个林业园区核心区达2.78万亩,完成投资1.535亿元, 实现产值1.3亿元。为园区农户人均收入贡献2200元,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精品示范园和技术辐射基地。

汉阴县依托凤堰古梯田、龙寨沟、龙岗公园、两河崖等景点,发展农家乐350家,茶旅观光休闲园16家,培植了20家旅游特色商店、50家富硒汉阴特色美食店。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又一增长极。据统计,全县发展林农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组织39家,培育职业林农36户,林禽、林畜、林药、林桑等林下种植达10万亩,林下养殖畜、禽30.2万头(只、羽),绿色循环发展的山林经济初见成效,林业总产值年增长20%,农民年增收1200元。

周永鑫:2017创国家森林城市,升华生态文明。谈起生态文明建设,汉阴县委书记周永鑫有说不完的话题。他说,2017汉阴县多措并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举措一:做活水文化,山水相连,人水相依。启动月河的综合治理,通过生态修复和污染的有效治理,确保一江清水供北京。月河是长江支流汉江的北岸支流,沿河人口比较密集、生产活动比较多,生态环境遭到一些破坏,现将全面的启动修复工作。让水的生态体系得到全面恢复,就是沿整个月河,包括汉江,全面提升污水处理水平,让流经汉江的水能够达标,使出境的水质达到Ⅱ类标准,保证一江清水供北京。

举措二:绿化惠民,还林富民,打造森林汉阴。加大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工作,讓汉阴县绿色更加丰满。

围绕一核一江一河一带(一核:城关中心城区和涧池、平梁、蒲溪、双乳等集镇;一江:汉江;一水:月河;一带:铁路、316国道、G65高速路沿线带)的总体布局,大力开展县城绿化、乡村美化、荒山封育等行动,实现“荒山荒地全绿化、村庄道路林荫化、沟渠河岸林网化、城市乡镇园林化”。10余条公路主次干道的绿化提质,绿化“裸露山地”歼灭战,贯穿“创新、绿色、生态、共享、和谐”五大发展理念,实现山水城林相融、城乡生态一体、人文景观和谐、生态经济共赢。

滨河世纪花园、凤凰国际小区、滨河花园、高速路口花园等30余个公园、小区的新建与改建,40余家单位、小区成功创建省、市、县级园林式小区,形成“一城森林拥月河,满目青翠映汉阴”的景观。

2017年,继续主打核桃、富硒茶、油茶、森林旅游、食用菌、蚕桑六大品牌,力争实现林业总产值5亿元。

2017年,“生态+”释放“创森”的叠加效应,让“一城五园三带三产业”战略持续发力,追赶超越,全民富裕奔小康。

举措三:依法科学治理污染,让氧吧实至名归。为彻底扭转大气环境污染的被动不利局面,还汉阴山川清新秀美,让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幸福的生产生活,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首要的民生工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任务。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围绕“调结构、优布局、强监管”主线,采取“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烧、增绿”等措施,实行政府主管、环保牵头、各镇各部门落实、企业治理、公众参与的办法,让全县空气质量提升。

新的一年,全县人民团结一心,携手追赶超越,让汉阴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天更蓝,水更秀,让天然氧吧实至名归。新的蓝图在汉阴正在描绘,一个个新的奇迹在秦巴山区三色汉阴正在创造……

猜你喜欢
汉阴三色汉阴县
借力“三色”文化,打造“琼花”印记
迈进另一个阶段的三色激光强作 BenQ(明基)i985L
乡村振兴,贵在因地制宜——陕西汉阴县凤堰古梯田景区“赋能”群众美好生活
陕西汉阴县黄龙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探讨
汉阴老人
体验与想像——殖民地朝鲜京城帝大知识分子的“三人三色”北京体验
我的家乡
村子+村子,增收拓“眼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资源联享”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