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仪式观视域下弹幕网站发展初探

2017-03-31 14:20万琰
新媒体研究 2017年4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万琰

摘 要 从传播的仪式观视角,分析弹幕网站的发展现状,认为弹幕网站的内容传播具有鲜明的仪式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用户群体的建构以及文化认同。

关键词 弹幕网站;传播仪式观;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4-0090-02

“弹幕”一词最早为军事用语,指炮火射击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在2006年日本弹幕网站niconico建立后,中国大陆于2008年、2009年相继出现以AcFun(以下简称A站)、bilibili(以下简称B站)为首的弹幕式视频分享网站。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与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弹幕”与“弹幕网站”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2014年8月,爱奇艺开启弹幕功能。随后乐视、搜狐等国内主流视频网站纷纷加入到了这场“弹幕”热潮中来。

目前已发表在国内学术期刊上,与本文所指“弹幕”相关的学术论文共计94篇[1],且研究角度多集中在亚文化与受众分析等领域,如《透视弹幕网站与弹幕族:一个青年亚文化的视角》《对弹幕视频网站受众的主动性分析——以AcFun和bilibli为例》等。以传播学视角分析弹幕的论文如《媒介融合视角下的“弹幕”传播》《大众传播游戏理论视角下的弹幕视频研究》等多从弹幕传播特点、效果等角度展开分析,在传播的仪式观与文化认同领域则较为空白。因此本文以传播的仪式观为视角,力图分析弹幕网站的存在根基与发展现状。

1 弹幕网站的仪式化传播

1975年凯瑞在《传播的文化研究取向》一文中首次引入“仪式”的概念,并认为“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仰的表征”①。因此从传播“仪式观”的角度来看,传播的目的不在于信息内容与传递,而是通过信息的共享实现对群体的认同、建构与维系。

冈田斗司夫在其《御宅族入门》一书中称御宅族[2]是“对于主流文化以外的亚文化具有高度关心,并拥有高度的情报收集与分析能力,站在文化发展前线上的急先锋”。以B站为例,无論是集合复杂丰富资料以制作视频的up主(即B站视频投稿者),还是弹幕中的解疑答惑的“科普君”,以及以直播游戏为代表的自制产品,都鲜明的显现出该群体“狂热与整合分析”共存的矛盾特征。亚文化群体是以系统化的文化符号、话语、形象和解释框架作为建构文化身份的基本要素,从而实现文化身份认同和“风格”的树立的,因此弹幕作为ACG群体“风格”的体现,既带有强烈的二次元属性(与动漫、游戏等虚构作品相关),又涉足多领域,包罗万象,呈现“暗语”和“符号化”的特点。

伯明翰学派认为“亚文化风格不仅是阶级身份的表达,也是文化认同的表述,它依赖于某些特定形态的知识与习俗”[3]。ACG群体关注的内容以动漫游戏等二次元为主,兼顾历史、化学、科技等多方领域,从而产生的弹幕内容自然与主流大众文化有别,显露出“窄众”特色。

因此B站的传播是具有鲜明“仪式化”特色的,它对于国内ACG群体而言就是一个通过共享信息实现群体身份认同、构建与维系的平台,而带有独特“风格”的弹幕既是同质化身份的“确认”,又是互动交流的有效工具。

B站使用者之所以在有视频观看需要的时候会首选弹幕网站,原因并不是资源的内容、质量或弹幕的趣味性,而是弹幕视频所带来的陪伴感与“仪式化”的集体共鸣。“还有几个小伙伴在陪我观看请举起你们的双手”“前面的红字你不是一个人”等弹幕内容就体现出这种“虚拟部落式”的观影特点。网站使用者正是通过这种“陪伴”与“共享”“将自我身份同至少另外某些身份相融合”以建构群体身份,从而实现“信息获取”向“仪式参与”的转变。

文化群体常常通过反复“确认”的形式来巩固、强化共有的价值观、群体归属感与满足感,而B站的大多数使用者所共同具有的“高忠诚度”则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3至5分钟的“泡面番”(指时间较短的动画)或某些“鬼畜”视频(通过视频或音频剪辑,用频率极高的重复画面或声音组合而成的、同步率极高的一类视频)的弹幕中经常可以看到“每日下饭必备”“一天不看我就浑身难受”等内容的出现。在某些热门视频的弹幕中我们也常会发现“N周目打卡”“存活打卡”“完结打卡撒花”等一类的词语。“打卡”原为考勤之意,但在此类弹幕中则变为一种观看的“证明”。它的大量使用,甚至引发“刷屏”现象的出现,展现出网站使用者是通过不断确认的方式来认同风格与文化身份,维系群体共同感。

就B站使用者而言,这种反复“确认”的观看行为已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参与和体验,以一种带有仪式性的“文化表演”方式[4]实现了互动与共享,并完成了群体内部对于文化身份的建构、认同与强化,同时也形成了其作为亚文化有别于其他文化族群的风格。

在实现风格与文化身份的确立后,亚文化群体也会为保持自身的独特性而采取适当的措施。B站“屏蔽游客弹幕”“屏蔽关键字”“举报不良弹幕”等弹幕设置功能一定程度来说就是通过保证其弹幕“质量”以实现对同质化群体的维系。“高门槛”进入使B站得以在各弹幕网站中脱颖而出,长时间保持较为独特的亚文化风格,而带有口号性、确认性的弹幕内容则是群体内部不断自我巩固、强化共同价值观与文化身份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确立—建构—强化”的循环。

2 “传统型”与“新近型”弹幕网站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目前主流媒体网站的弹幕功能纷纷上线,因此在本部分笔者对“弹幕网站”这个概念重新界定,分为以A、B站等弹幕网站为首的“传统型”和以搜狐、爱奇艺等主流媒体网站为首的“新近型”。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和智能手机终端的迅速发展,“传统型”弹幕网站也走向了“全面发展”的道路。以B站为例,2009年(那时还叫作mikufans)其板块只有动画、音乐、游戏、娱乐、文章、论坛六个部分,而如今文章与论坛板块已被时代淘汰,直播、科技、舞蹈、电影、电视剧等新内容取而代之,并辅助B站走上了“网红”道路,迅速进入公众视野。B站内容版块的不断扩张也推动了其使用者的“转型”,由原本较为单一的ACG群体逐渐拓展为以ACG为核心,多元文化群体共存。但此多元群体与普罗大众还是有极大区别的,可以说它们是ACG群体多元文化身份的延伸,抑或是能够与ACG群体和谐相融的“新兴派”。“传统型”弹幕网站为减少服务器和带宽的开销,服务器往往只存储弹幕而不是视频资源,这就导致视频来源以及正版版权的问题逐步显现,国内主流视频网站却愈加无法忍受“传统型”弹幕网站的“分流”行为。

在此背景下国内主流视频网站纷纷引进“弹幕”模式试图与“传统型”弹幕网站相抗衡,一批“新近型”弹幕网站由此产生。但不论是早在2012年由土豆网设立、主打弹幕功能的“豆泡”,还是爱奇艺、搜狐等国内视频网站“大户”,其弹幕功能虽然在调动用户互动方面确有成效,但总体呈现出不温不火的态势,影响度上始终无法与B站等“传统型”弹幕网站比肩。

造成“新近型”弹幕网站弹幕不温不火的原因首先在于共通语境的缺失。对于网站使用者而言,弹幕的数量与质量俨然成为“观感”的重要评判标准。表象上“新近型”弹幕网站弹幕质量较低,无法产生话题度。但深层次而言这更是缺乏共通语境,不具有文化群体性与仪式感的结果。赫迪伯格认为“风格的形成、展现与巩固的过程,同时也是群体文化身份认同得以再现、建构与强化的过程”②。ACG群体异于大众的文化身份与独特“风格”互为表里,并主要以弹幕和自制视频作为其外化表现。以B站为例,不论是充斥着如“空耳”“弹幕护体”“新技能get√”等大量“暗语”和符号的弹幕内容,还是与ACG等御宅文化具有高相关度的视频内容,在“外人”眼里无疑都是晦涩而不明其意的,但却造就了B站具有封闭性的拟态环境和作为亚文化存在不可缺少的共通语境。反观“新近型”弹幕网站,“低门槛”意味着使用者的大众化,共同身份的缺失使其不具有文化群体性。因此可以说“新近型”弹幕网站的传播依旧停留在讯息“传递”层面,被引入大众媒介的弹幕只空余其形式,日渐式微的确认、交流、共享功能自然无法带来群体共鸣的“仪式感”。群体性与仪式感的缺失带来的是弹幕内容散、乱、杂与无“风格”,共通语境就更是无从

说起了。

此外,由于大众对于弹幕的认识还是抱有新奇、尝试的心态,“新近型”弹幕网站弹幕中存在大量如“嗯”“哦”等无意义弹幕,相比之下,“傳统型”弹幕网站对其拥有规范而成体系的管理。严格的会员考核制度不仅维系了亚文化群体的身份认同,更保障了弹幕的品质。与此同时“传统型”弹幕网站还存在弹幕礼仪的约束和较为完善的审核举报机制。以B站为例,网站首页的帮助中心涵盖了使用此网站的方法与要求,其中的弹幕发送一栏就详细分为屏蔽与举报、禁言与误封、弹幕礼仪相关等[4]。这意味着不论是投稿的up主还是发送弹幕的使用者都要严格按照网站规则行动,否则将有禁言、封号等一系列惩罚措施。

另一大原因在于没有意识到引入弹幕的行为,实际上是亚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碰撞。大众的态度除了上文提到新奇、尝试以及“出名”之外,还存在相当规模的“不理解”。不论是视频网站使用者,还是弹幕电影观看者,许多人都提到了“弹幕过于遮挡视频内容”这一点,并认为动感的弹幕干扰正常的视频观看。而在B站等“传统型”弹幕网站上,反而出现众人追捧、推崇弹幕“厚度”,热门视频的弹幕数量惊人,往往存在大量刷屏现象,有甚者会出现利用高级弹幕等技术发送与视频内容无关的图案、文言文、广告、英语文本以实现故意遮挡的情况,但却也恰好以“仪式化”的方式暗合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

此外,“传统型”弹幕网站仪式化的传播赋予了弹幕“神圣”的色彩,成为与主流文化相抗衡的武器。亚文化群体对主流媒介本身就具有抵触心理,且“亚文化所代表的反对霸权的挑战并不是直接由亚文化产生,更确切地说,它是间接地表现在风格之中,即符号层面”[5]。因此“新近型”弹幕网站的弹幕在亚文化群体眼里便成为了“画虎不成反类犬”的“亵渎”,自然出现了ACG群体不使用“新近型”弹幕网站、大众读不懂弹幕网站内容的“知沟”现象。

3 总结

在《亚文化——风格的意义》一书中,赫伯迪格认为“从对抗到缓和,从抵抗到收编”是所有亚文化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在伯明翰学派的观点中,“亚文化风格被转化为大众消费品和日用品后,难免失去抵抗力”。由此分析弹幕网站的弹幕热潮,弹幕电影、弹幕营销等现象的出现,便是主流文化以商品的方式,将原本属于亚文化“风格”的弹幕转换为商品大量生产销售。而媒体大肆报道弹幕网站侵权、官司缠身则是试图以意识形态的方法,通过引发道德恐慌、舆论声讨的方式将亚文化贴上“标签”,从而实现真正矛盾关系的转移,以“重新界定”削弱其抵抗力。

“收编”或许是弹幕网站发展不可避免的结果,但它并不意味着自身亚文化“风格”的彻底消失。只要弹幕网站在“扩张”的同时“不忘本”,在视频与弹幕上“保质保量”,适当的“收编”也是其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百度百科.御宅原指热衷且博精于动漫及电脑游戏的人,而现在一般泛指热衷于某种次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深入了解的人。

②B站相关页面网址:http://www.bilibili.com/html/help.html.

参考文献

[1]詹姆斯·W·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7-11.

[2]胡疆锋,陆道夫.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6(4):87-92.

[3]车淼洁.杜威、格尔茨对凯瑞传播仪式观的影响——解读《作为文化的传播》[J].东南传播,2011(10):61-63.

[4]迪克·赫迪伯格.亚文化·风格的意义[M].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5]胡疆锋.意识形态 媒体 商品——亚文化的收编方式[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1):158-159.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