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展示性评价”优化历史生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2017-03-31 17:19卫永杰��
关键词:生本课堂思考实践

卫永杰��

摘要:随着我校生本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传统的课堂评价机制已日益暴露出自身的弱点,对生本课堂的开展及学生自身潜能的开发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生本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展示性评价”既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还评价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融评价与学习为一体,是落实“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本文试从当前生本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对“展示性评价”在中学历史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作一浅略的分析,并形成自己的思考,抛砖引玉,以期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借鉴。

关键词:展示性评价;生本课堂;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23-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诸多学校都在推行课程改革,力图促使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及学习方式,代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体现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近年来,我校也在推行生本教育改革,虽有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对生本课堂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呆板,致使生本课堂改革步履维艰,且出现了种种困惑。笔者对“展示性评价”这一新的课堂评价方式进行了认识、探究,其内涵是指“通过学生自己给出问题的过程与答案和展示的各种作品来判断和评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学习展示性评价的核心是允许被评估者以各种合适的方式向公众展示他们的实力和对课程的理解。在认识、探究的同时,把它运用于生本课堂实践,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与探索,对于“展示性评价”如何优化生本课堂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与意见。

一、生本课堂的现状分析

“生本教育”,是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课堂的主要呈现形式为小组合作、探究,对课前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的情况进行课上施“教”。它是一种面向素质教育的授课方式,通过这种的课堂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独角戏”的“独白”角色,学生在平等、开放自主、合作、创新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但随着生本教育课堂改革的不断开展,诸多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

其一是课堂讨论过于自由化:教师为突出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完全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自己则站在讲臺上或袖手旁观,对各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情况一概不理,甚至无法控制课堂秩序。

其二是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化: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热闹”与“花哨”,开展合作形式,而使我们看到的却是变了味的合作与讨论。

其三是教师角色趋于平庸化:有些教师误认为生本课堂,教师要少讲,尽量不讲,教师少讲的课才是“好课”。所以就出现了教师在课堂中“怕讲”的现象,教师应有的主导地位变为“平庸”地位。

其四是问题探究趋于虚假化:有些教师在学生展示完课前探究成果后,布置一点所谓的探究的问题,只不过是点缀一下,摆摆样子,最终还是老师宣布正确答案,草草收场;教师不注重学生对探究问题思维的过程,却追求结果,不能抓住探究问题的有效时机,使学生自己思维的过程没有机会得以呈现。

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赘述。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暴露,使学校曾经热闹一时的生本教育课堂改革开始降温,有的老师甚至放弃,回归老路。

二、对生本课堂教学与“发展性评价”关系的认识

现代教学论和评价论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在一步步或明或隐、或大或小的评价活动基础上展开的。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和保障机制。

不可否认的是生本课堂改革之所以暴露了诸多问题,致使有的老师甚至打“退堂鼓”,一个主要的因素是对课堂的评价依然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和内容难免过于单一和简单,其弊端之一在于没能正确认识课堂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本身当作目的与终结。在这种评价体制下,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在关心最终的分数,而忽视学习的过程。

作为展示性评价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堂展示性评价,一改以往课堂仅仅发挥教学功能、重视教学功能的单一局面,赋予课堂评价的功能,在评价的同时促进教学。以往课堂教学的情形是教师在演“独角戏”,教师关心的是教学方案和计划的完成,而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课堂展示性评价提供了课堂这个最大的表现舞台,使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成为可能。课堂展示性评价既评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还评价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融评价与学习为一体。而这些评价理念与生本课堂所体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学生的创新、分析等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是吻合的。可以说展示性评价是落实“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方法。

三、用展示性评价优化历史生本课堂的实践

课堂展示性评价的主要模式主要有这样几种:1.以评促学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2.随堂自评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3.苏格拉底研讨法式(即班级参与和集体讨论的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4.贴近生活的游戏式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5.小组合作表演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不同的课型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模式,下面以以评促学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为例进行探讨。

课例: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八单元:《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针对高中历史教材中知识体系比较清晰,重点知识容易突破的课型的生本课堂教学,我会经常采用以评促学的课堂展示性评价模式,《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就属于这样的课型。我把它的步骤分为这样几块:“课前准备,以评督学——课堂展示,以评促学——综合反馈,以评延学”。

1.课前准备,以评督学

课前探究:

探究一:查阅资料,了解推动欧洲走向联合的因素及影响。

探究二:通过预习教材,梳理日本崛起的因素。

探究三:查阅资料了解不结盟运动的概况。

发一张评价表供学生在课外实践时备用,可以是个人调查用的自评表,也可以是小组合作用的互评表。如:

当学生拿着这些带有要求的评价表时,就会在课外自觉、主动地去完成课前布置收集相关内容的任务,从而达到以评督学的目标。评价表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作课堂交流之用,自主或互评的等级可作单元总评时的参考。

2.课堂展示,以评促学

(1)走向联合的欧洲。教师给出问题:在中世纪就有统一欧洲的思想,历史上,拿破仑、希特勒都曾试图用武力完成统一,结果都失败了。从二战至今,欧洲却高度统一了,你认为欧洲统一的原因是什么?过程、影响怎样?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前探究情况及查找的欧洲走向联合相应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以小组为单位,把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通过实物投影呈现,由小组代表进行解释,并且提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困惑及问题。

小组课前探究成果展示后,其他学生小组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点拨,使问题得以解决,并最终得出结论,各小组给出展示小组的评价及分值,并由组长写出评分依据。

节外生枝:课堂展示小组提出了疑问“英国为什么最初没有加入欧共体?”等生成性问题,教师发动了其他小组同学帮忙,进行解决。

对于“节外生枝”的小组可以另行加分,以调动其积极性。

(2)触类旁通:①日本的崛起;②不结盟运动;③中国的振兴可以借鉴;④走向联合的欧洲的教学设计程序来解决。

……

(3)小结深化:学生针对本节课所学,分组讨论,各小组根据教材,结合课前预习,及对教材的感知整体能力,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推荐代表发言,教师和其他小组一起进行点评,最终达成共识。

教学效果: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性学习,在展示中相互评价。这一方面能有利于学生把课前准备的内容在课堂中进行展示性交流,另一方面能够促进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3.综合反馈,以评延学

拓展提升:

教师用投影展示20世纪60~80年代世界政治力量的变化情况。

探究问题:

①你认为成为世界大国具备哪些条件?

②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是“好”还是“不好”?它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组内探究,组间争论互评,各抒己见,得出结论。

教学效果:

通过课堂展示及在展示过程中激励性评价的恰当运用,能综合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无形中找到持续学习的动力,即以评延学。当学生们学习动力产生时,作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教师,可以乘胜追击,设计拓展提升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但可以使问题适时得到解决,而且也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喜悦。当然,教师也要适时引导,更要综合恰当评价。在展示过程中的学生交互式評价需要学生相互之间的比较,从中找到各自在学习上存在的优点及缺点,在学生间的互相评价中,在师生间的合作评价中,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提高了学习要求,从而达到了以评延学的目标。

四、展示性评价优化历史生本课堂的效果追踪

经过一段时间的用展示性评价运用生本课堂的实践,课堂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

1.讨论不再过分“自由”

因为在布置讨论任务时,教师就提出要求,各小组将讨论的成果将进行展示,并且对每组有量化考核,有了这个激励机制,使各小组每位成员都能认真对待,积极讨论,献计献策,勇于发言,就怕本小组的成果会落后于其他小组。

2.合作不再流于形式

正因为课堂中有了展示成果这一环节,各小组间有了竞争,促使各小组成员群策群力,互相合作,力争把小组的讨论成果效益最大化。有时教师还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几个小组间的合作,这样使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进一步增强。

3.教师地位不再平庸

在展示性评价引进课堂后,学生小组对成果进行展示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进行点评,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对成果中的靓点及时鼓励,同时也能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再“缩手缩脚”,而是有的放矢。

4.探究问题不再虚假

通过展示性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有了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这样使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也就更加强烈。同时教师会更加相信学生,会把更多的问题抛给学生探究,探究的成果也比较显著。因此,课堂中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不会成为一种点缀。

诚然,还有许多改观的地方,如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表述条理清晰,信心十足;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精神有所提升等等。

五、基于课堂展示性评价实践的思考

1.教师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

在生本课堂中实施课堂展示性评价之初,学生一般不会很好地评价自己和同伴,可能要更多地依赖教师的评价。在这个阶段,有无教师的指导效果就会不同。教师评价的意义在于激励和校正学生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学会评价活动的方式方法。学生个人评价基本入门后可开始进行集体评价。集体评价的意义在于从集体的舆论中形成和确立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教师要让学生首先看到同学的优点和进步,切忌让学生以“法官”、“裁判员”、“审判官”的角色自居,把别人评得体无完肤,或明哲保身、不说真话。

教师评价、集体评价是形成学生自我评价(独立评价)的基础,刚开始时让学生独立评价有一定的难度,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以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

2.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相辅相成

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各有其学科特点,我们要针对不同课型、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在不同的课型中,既可以采用小组评价,也可以采用自我评价。

3.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并举

在生本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可以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进行定性评价,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行性进行量化测评。定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作为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存在的价值,定性评价揭示了被评估者最生动、最全面的一面,能使评估者发现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内容。量化评价由于具有客观、精确性、标准化、易操作等特点,一直以来备受推崇,是传统评价采用的主要方法,在课堂展示性评价中,我们倡导以定性评价为主,同时,也可根据需要适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量化评价,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综上述,通过对展示性评价这一机制的运用可以优化生本课堂,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学生小组间的展示性评价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创新和质疑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展示性评价”这种评价机制运用于生本课堂仍存在着若干限制,例如教材的内容及难易程度,可能不利于“展示性评价”的进行,或是测验的实施无法真实反映学习情形等。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与多种评价体系相结合,积极地探索和创新,真正现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10(12).

[2]徐学福等著.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5).

[3]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生本课堂思考实践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