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障碍早期和其中药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7-03-31 06:37王健飞武嫣斐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1期
关键词:糖尿病前期中医药

王健飞++武嫣斐

[摘要] 糖代谢障碍贯彻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糖尿病前期患者同样存在糖代谢障碍。将近5年内传统医学工作者对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研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分析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期进一步将中药对糖尿病前期的研究推上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前期开拓更为远大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糖代谢障碍;糖尿病前期;中医药;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94-03

研究表明,全世界大于18周岁的成年人中,截止到2014年糖尿病的发生率已经高达9%,约150万人的死亡原因直接归咎于这种疾病。此外,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预计,21世纪30年代,糖尿病的致死率将凌驾于百病之首[1-2]。2型糖尿病与正常状态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状态叫做糖尿病前期,这个阶段虽然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是存在着机体糖代谢障碍,2型糖尿病的起病过程大部分都要经过此阶段。糖尿病前期血糖升高,但没有达到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标准,它是与高血压、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密切相关的一种病理状态[3]。糖尿病前期是可以通过药物或(和)健康教育改善甚至逆转的一种状态,对这个阶段进行干预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同时可以降低高血糖状态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作者参考近5年国内医学界采用传统中医药方法对糖尿病前期患者临床干预的研究,分别从脏腑论治、气血论治进行归纳总结,为中医药对糖尿病前期的临床干预提供理论参考。

1 糖尿病前期概念的演变

糖代谢障碍贯穿于糖尿病的整个病程,在糖代谢障碍早期,也就是糖尿病前期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可以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随着人们对亚健康状态的重视,近代涌现了一大批祖国传统医学工作者对糖尿病前期的研究,其中以吕仁和[4]先生的论著最为详尽,将糖尿病前期与传统医学的“脾瘅、消渴”联系起来。相比目前世界公认的糖尿病前期的定义[5],《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上将“饮水不多、能食和便溏症状同时出现、口渴,或者四肢乏力、饮食减少、脉滑、苔白腻、头重昏蒙以及舌淡”概括为糖尿病前期的证候,藉此以中医理论作为指导,从临床症状上去对前驱期糖尿病进行干预。

2 糖代谢障碍早期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大部分医家将糖尿病前期归于“脾瘅、消瘅、消渴”的范畴,认为其病机多为阴虚、气虚,病位在肺、脾、肾、肝。气虚、阴虚影响机体气血津液疏布、代谢,或气虚失运,影响机体消化功能,进而影响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或郁而化火,灼伤阴液,脉络遇阻,进而发展为“脾瘅、消渴”。结合《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概括的主证候,临床还多见饮水量增加、精力欠佳、食后腹胀、大便不成形、手脚心热,少寐易醒等微小证候。治疗也多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滋阴清热、益气活血等方法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改善临床症状。与西方医学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措施相比,中医药具有综合改善机体各个系统的生理功能的优势,有更可靠、更有效的临床疗效。

2.1 从中医脏腑理论论治

脾为运化水谷精微,脾气不足时,运化无力,这些营养物质会向下流注,随小便排除,因此小便味甘。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肌肉筋骨失去水谷精微的濡养,形体会日渐消瘦。闫冬雪等[6]采用健脾益气養阴的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较对照组理想。陈文才[7]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各项评价糖耐量受损的临床指标较前好转。刘云雅等[8]认为中药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的生理功能,进而缓解胰岛素抵抗。罗关靖等[9]采用降糖调体汤对prediabetes进行干预,治疗前后餐后2 h静脉血糖、空腹静脉血糖有显著下降(P<0.05)。杨青松等[10]的临床研究中治疗组中各项评价糖耐量异常的生化指标明显好转。

肝有调节气机的作用,能够使人心情舒畅,反之,人的情绪变化也会影响肝的生理功能。长期抑郁或者暴怒会使气机郁滞或者上逆,转而为热,热则伤津液,发为消渴。祝继英[11]总结出疏肝健脾法可以显著改善机体的糖代谢功能,进而可以有效延缓或(和)逆转糖尿病前期这一状态。董瑞红[12]的研究表明疏肝健脾的方法对糖耐量异常的患者有效率达96.75%。王咏梅[13]的研究表明使用疏肝健脾方进行干预的糖耐量异常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林永杰等[14]根据土木同调的理论,采用附子理中丸合并逍遥丸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干预,观察组治疗前后评价糖耐量异常的指标变化优于对照组。安良毅等[15]分析机体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理论基础是脾胃气滞,进而出现食滞,加重机体胰岛素抵抗的内在因素是肝失疏泄,用中药越鞠丸对糖耐量异常患者干预后,治疗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降低。

肾为根本,藏精气,孕育元阴元阳。现代人们不知道保中持守,不节制房事,日久则阴亏,虚火内生,上燔心肺,中灼脾胃,进而出现消渴的症状,这些早在《备急千金要方·消渴》记载。王溪曼等[16]联合用药方式对阴虚型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糖耐量异常状况有所改善。倪青[17]对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干预,观察治疗后评价糖耐量异常的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中医证候也较治疗前明显好转,而且可以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状态。李小可等[18]发现肾气丸类方对改善糖耐量异常状态有着显著疗效。解晓静[19]的观察组中药治疗后FPG和2 hPG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中医临床证候明显好转。

2.2 从中医气血理论论治

清代唐容川认为气血瘀滞,则气机不畅,不能输布水汽,转为消渴,又叫做血渴,其《血证论》:“瘀血在里则口渴。”赵志敏[20]采用益气活血的方法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观察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值均明显降低,接近正常值。汪德芬等[21]的临床研究表明活血通络的方法可以降低糖耐量受损患者的整体血糖水平。于涛等[22]用益气活血的方法,观察组患者不仅血压得以控制,血糖水平也较前好转。李化萍等[23]认为益气活血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糖耐量异常患者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3 对中医药研究进展的个人感悟及展望

目前国内中医各家对糖尿病前期的病机的认识还在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认知,但基本病位在肝、脾、肾,和气血关系密切。万阳[24]通过对近些年中医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研究得出结论:目前的治疗方案大多从气虚、阴虚、湿热、虚实夹杂、两实并重等方面进行干预。诸多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前期是一个可逆的状态,可以通过中药调理预防其进展为糖尿病。

但是目前这种意识并没有普及开来,对糖尿病前期的健康教育方面仍有欠缺;糖尿病前期的筛查也没有规范起来,大部分人缺乏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往往是在体检或者重大疾病住院就诊时才发现糖耐量异常或者糖尿病;国内的研究大部分是医师对自己临床经验的总结,临床研究的样本容量极限性很显著,涉及的仅仅是自己医院的患者;中药药材没有规范统一,随着市场化的推进,更多的企业在药材的采摘和炮制方面存在不规范的行为。目前传统医学受到西方医学的冲击,中医药的发展存在瓶颈,我们不仅要充分利用中医药丰厚的经验总结,更要积极汲取西方医学的优势。临床试验中不仅要看重疗效,更应该从分子水平、基因水平去研究中药改善糖耐量受损的机制,以便为中药降糖提供更多安全有效的硬实力。总之,中医药是祖国的瑰宝,我们应该继承、传承、发扬光大,让更多人民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WHO.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Z].2010.

[2] Mathers C D, Loncar D. Projections of global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from 2002 to 2030[J].Plos Medicine, 2006, 3(11):e442.

[3] Barr EL, Zimmet PZ, Welborn TA, et al. Risk of cardiovascular and all-cause mortality in individual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 and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M].Circulation,2007:116-157.

[4] 吕仁和. 消渴病(糖尿病)的分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06, 4(2):18-19.

[5] Iii J R G, Alberti K G M M, Davidson M B, et al. The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02, 72(4):1337-1338.

[6] 闫冬雪, 杨振华, 李艳颖,等.参芪降糖颗粒干预糖耐量减低临床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786-787.

[7] 陈文才. 加味六君子汤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2):292-293.

[8] 刘云雅, 叶文平, 张捷. 健脾化湿方治疗糖尿病前期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 25(5):79-80.

[9] 罗关靖, 刘文华. 降糖调体汤治疗耐糖量异常59例[J]. 实用中医藥杂志, 2014, 30(1):23.

[10] 杨青松, 王青. 自拟黄桑降糖散治疗糖尿病前期68例的临床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18):70-71.

[11] 祝继英, 秦佰焰, 王明贤,等. 疏肝健脾方治疗糖尿病前期46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4, 20(14):188-192.

[12] 董瑞红. 疏肝健脾化痰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12):128-129.

[13] 王咏梅. 探析疏肝健脾方治疗糖尿病前期的可行性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8):51.

[14] 林永杰, 谢欣颖. 土木同调法防治IFG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 14(6):62-64.

[15] 安良毅, 韦海涛, 张相珍,等.越鞠丸口服用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治未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5(4):429-431.

[16] 王溪曼, 冯真. 六味地黄丸联合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预效果观察[J]. 医药论坛杂志, 2011(9):171-172.

[17] 倪青, 张效科, 崔娜. 芪药消渴胶囊干预2型糖尿病前期患者76例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32(12):1628-1631.

[18] 李小可, 周义浪, 赵丹丹,等. 肾气丸类方干预糖尿病前期与早期糖尿病血糖漂移的理论与应用分析[J]. 世界中医药, 2015(5):793-797.

[19] 解晓静, 邢兆宏. 知柏地黄丸合血府逐瘀胶囊对糖尿病前期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15(2):40-42.

[20] 赵志敏. 复方鬼箭羽制剂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患者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药, 2012, 34(23):3658-3659.

[21] 汪德芬, 裴瑞霞, 冯琳,等. 降糖通脉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4(12):1588-1590.

[22] 于涛, 杨海玉, 李筱颖,等. 益气活血法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前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 31(3):348-352.

[23] 李化萍, 梁晓春, 田国庆,等. 中药益气生津活血胶囊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转归影响的研究[J]. 北京中医药, 2013, 32(1):49-51.

[24] 万阳, 徐俊彩, 赵峰,等.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候及症状的文献分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1):105-107.

(收稿日期:2016-08-12)

猜你喜欢
糖尿病前期中医药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两会聚焦:中医药战“疫”收获何种启示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降糖丸治疗糖尿病前期(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探析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的干预效果
化痰活血法干预糖尿病前期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