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维酮碘溶液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2017-03-31 06:16赵婷婷邵晓磊马翀宋振华王宇齐长明
中国奶牛 2017年3期
关键词:乳头隐性乳房

赵婷婷,邵晓磊,马翀,宋振华,王宇,齐长明

(1.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76;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193)

聚维酮碘溶液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赵婷婷1,邵晓磊1,马翀1,宋振华1,王宇1,齐长明2

(1.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0076;2.中国农业大学,北京 100193)

奶牛乳头药浴液对杀灭乳头孔皮肤细菌、预防新发乳房感染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本试验选取饲养环境一致,年龄、胎次及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牛60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头。试验组用配制的聚维酮碘溶液作为挤后药浴液,对照组用市售的碘制剂作为挤后药浴液,比较两种药浴液对乳头孔皮肤细菌的杀灭情况及对隐性和临床型乳房炎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聚维酮碘溶液对奶牛乳头孔皮肤细菌杀灭效果和对环境性病原引起的新发乳房炎的预防效果与对照组药浴液无显著差异,而对于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略好于对照组。

乳头药浴液;聚维酮碘溶液;乳房炎;预防效果

近年来,挤奶前后应用乳头药浴液来降低病原微生物引起泌乳牛乳房感染几率的做法已非常普遍,尤其挤后药浴在预防新发乳房感染方面的作用已有大量报道[1~3]。目前市售的挤后药浴液有碘制剂、氯制剂和生物酶制剂等[4],其中碘制剂是主流产品。碘制剂通过不断释放游离碘,氧化细菌细胞浆的活性基因,并与蛋白质氨基结合,使病原机体有机物分解或丧失功能,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消毒药物,对传染性乳房炎病原,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控制十分有效[5,6]。本研究参照2003年NMC委员会修订的挤后药浴液评价方案中的方案3“对比实验性乳头药浴液制剂与已知有效的市售产品对自然条件下新发乳房感染的控制效果”进行试验[7],旨在验证聚维酮碘溶液的杀菌效力及对奶牛乳房炎的预防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浴液

聚维酮碘溶液(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规格:5%(以聚维酮碘计),本试验定为A液。市售碘制剂产品,规格:2%(以有效碘成分计),本试验定为B液。A、B两液均按药浴液说明配制,确保浓度准确。

1.2 试验动物

为方便试验的实施及对比,本试验在北京南郊某牛场进行。该牛场使用利拉伐管道挤奶设备挤奶。选取饲养环境及运动场条件一致,年龄、胎次、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成年泌乳牛60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过程中两组牛分别标记,避免混淆。

1.3 试验设计

1.3.1 挤奶操作流程

两组牛挤奶操作流程均采用“两次药浴,纸巾干擦”流程。挤前药浴使用同种市售的某药浴液,且作用时间不低于30s。试验组用配制好的A液作为挤后药浴液,对照组用配制好的B液作为挤后药浴液。整个试验为期3个月。

1.3.2 试验前样品采集

于试验开始的第一天第一班(早班)挤奶前,在两组奶牛乳头孔皮肤采取样品,记为试验前样品。方法为:用灭菌棉拭子擦拭乳头孔,每乳头擦三次,将每头牛擦后的4个棉拭子保存在装有10mL生理盐水的灭菌试管内,送至化验室进行平板菌落计数。之后每隔30d按上述方法取样一次,分别记为试验后第一、二、三个月样品。

1.3.3 新发临床型乳房炎奶样采集

试验过程中,如发现乳房或乳汁异常者,均视为新发乳房炎。无菌采集乳房炎奶样,加入防腐剂后送至化验室,运用Pathoproof Mastitis系统进行荧光定量PCR病原学检测。

1.3.4 乳中体细胞数测定

每月测定一次,由牛场采集奶样,标记牛号后送至北京奶牛中心DHI实验室检测乳中体细胞数。

1.3.5 隐性乳房炎检测

每月测定一次。采用CMT法测定每头牛的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

1.3.6 试验结果统计

统计每头牛试验开始前一个月及试验开始后每个月的每个乳区乳头孔皮肤细菌数、乳中体细胞数、隐性乳房炎和临床型乳房炎发病情况,并做生物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种药浴液的奶牛乳房炎预防效果。

2 结果与分析

在整个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有两头牛因其他疾病淘汰,所以对试验结果进行生物统计学分析时两组均为28头牛。

2.1 乳头孔皮肤细菌数对比

用灭菌棉拭子擦拭乳头孔皮肤采样,并不能保证将全部细菌擦拭下来,但擦拭下来的细菌数可代表乳头孔皮肤的细菌情况。本试验固定采样人员,将系统随机误差降至最低。试验前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每个乳区乳头孔皮肤细菌数统计结果见表1和图1。

表1 试验前后乳头孔皮肤细菌数统计结果 单位:万个/mL

图1 试验前后乳头孔皮肤细菌数对比图

由表1和图1可以看出,试验开始前试验组每个乳区乳头孔皮肤细菌数为0.51万个/mL,对照组为0.75万个/mL,差异不显著。试验后第一个月和第三个月两组细菌数差异不显著,试验后第二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细菌数差异极显著,试验组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试验后三个月的数据,试验组每个乳区乳头孔皮肤的细菌数平均为2.07万个/mL,对照组为2.64万个/mL,二者差异不显著。说明聚维酮碘溶液对乳头皮肤细菌的杀灭效果与市售的碘制剂产品相比,无显著差异。另外,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两组奶牛乳头孔皮肤细菌数均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本次试验期为5~7月份,正值夏季,气候多雨潮湿。虽然温暖的气候下碘制剂能释放出更多的游离碘,能更容易杀死病原菌,但在此环境下,细菌的生长速度也更快[8]。

2.2 乳体细胞数对比

根据每月DHI检测报告中的乳体细胞数(SCC)结果,剔除无效数据后,试验前后两组牛每月体细胞数结果见表2和图2。

表2 试验前后体细胞数统计结果 单位:万个/mL

表3 试验前后CMT法检测的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 单位:%

图2 试验前后体细胞数对比图

试验前试验组的SCC为19.75万个/mL,对照组为17.78万个/mL,二者差异不显著,且均低于20万个/ mL,根据NRC技术资料视为乳房健康牛群。试验后除第一个月试验组奶牛SCC为8.77万个/mL,显著低于对照组19.32万个/mL外,其余两个月差异均不显著。综合试验后三个月的SCC,试验组平均SCC为16.90万个/ mL,对照组为17.03万个/mL,二者差异不显著。

2.3 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对比

图3 试验前后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对比

由表3和图3可以看出,试验前,试验组牛隐性乳房炎比例为21.07%,对照组为22.31%,二者差异不显著。试验后除第三个月两组牛隐性乳房炎比例无显著差异外,第一、第二个月试验组隐性乳房炎比例均低于对照组,说明试验组乳头药浴液对预防隐性乳房炎的效果略好于对照组药浴液。

2.4 新发临床型乳房炎情况对比

根据试验设计,采集新发临床型乳房炎的样品,采用qPCR方法检测病原菌。本次试验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只有两头奶牛出现临床型乳房炎症状。经qPCR检测,两组的病原菌均为环境性病原—大肠杆菌和/或葡萄球菌属。其中NMC推荐的参考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无检出,说明试验组乳头药浴液预防环境性病原引起的新发乳房感染的效果与对照组药浴液无差异,而对于传染性病原引起新发乳房感染的效果无法确切证实。

3 结论

根据本次试验结果,试验组的药浴液-聚维酮碘溶液对奶牛乳头孔皮肤细菌杀灭效果、对环境性病原引起的新发乳房炎的预防效果与对照组药浴液无显著差异,而对于隐性乳房炎的预防效果略好于对照组。

[1] C. Foret, H. Agüero,P. Janowicz. Efficacy of two barrier Iodine teat dips under natural exposure condition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6, 89:2279-2285.

[2] 冯军科,马宏磊,邵晓磊,等.挤前药浴与挤后药浴对乳头的灭菌效果观察[J].中国奶牛,2011,4:53-55.

[3] S. C. Nickerson, J. L. WattsA, R. L. Boddie, et al. Evaluation of 0.5% and 1% Iodophor Teat Dips on Commercial Dairies[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1986,69:1693-1698.

[4] Oura LY, Fox LK, Warf CC, et al. Efficacy of two acidified chlorite postmilking teat disinfectants with sodium dodecylbenzene sulfonic acid on prevention of contagious mastitis using an experimental challenge protocol[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2,85(1):252-257.

[5] 方雪强.奶牛场乳头药浴液的选择[J].中国奶牛,2014,9:48-50.

[6] 杨澜,张国生,黄缨,等.不同乳头药浴液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J].中国乳业,2015,159:53-56.

[7] S.C.Nickerson,A.Saxon,L.K.Fox,et al.Recommended protocols for evaluating efficacy of postmilking teat germicides[A].NMC Annual Meeting Proceedings,2004,379-399.

[8] C. J. Foret,C. Corbellini,S. Young, et al. Efficacy of two Iodine teat dips based on reduction of naturally occurring new intramammary infections[J].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5, 88:426-432.

S858.23

A

1004-4264(2017)03-0033-03

10.19305/j.cnki.11-3009/s.2017.03.010

2016-08-17

赵婷婷(1986-),女,河北人,硕士,研究方向为兽医药理学

齐长明(1953-),男,河北人,教授,博导。

猜你喜欢
乳头隐性乳房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浅识人乳头瘤病毒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乳头凹陷还是早矫正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