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淮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防控对策

2017-03-31 01:12王慧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赤霉病花期田间

王慧华

(河南省淮阳县植保站 河南 淮阳 466700)

2016年淮阳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防控对策

王慧华

(河南省淮阳县植保站 河南 淮阳 466700)

近年来,小麦赤霉病在淮阳县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特别是2012年曾造成严重流行。通过普查2016年淮阳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和发生特点,重点分析了气候条件对该病的影响,并以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小麦赤霉病;发生;防控

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耕作制度、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呈明显加重趋势。特别是2012年曾在淮阳县严重流行,局部晚治漏治地块危害严重。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情况、特点及发生原因,特别是分析气候条件对该病的影响,为以后更准确的预测预报及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淮阳县植保站特组织全体技术人员于2016年5月10~20日对全县小麦赤霉病分不同品种、不同类型麦田进行了大面积普查。结果如下:

1 普查结果

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33万亩,赤霉病病田率达90%以上,品种以周麦系列、矮抗58、漯麦系列等发病较重。发病面积按病穗率分级,分别为:病穗率1%以下占75万亩,病穗率1%~5%占42万亩,病穗率5%~10%占9.5万亩,病穗率10%~20%占4万亩,病穗率20%以上占2.5万亩。平均病穗率4.5%,高者达80%,平均病情指数3.4。一般造成产量损失为3%左右,严重地块达50%以上。发生危害程度略低于2012年,但高于常年。同时针对试验点、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区、农民大田及未预防田进行了病穗率调查,分析评估了赤霉病防控效果。试验示范点在抽穗扬花期和灌浆初期分别用多菌灵或戊唑醇预防及补治,施药2次、1次以及未施药的效果对比如表1。农民大田防治施用药剂不尽相同(如表1),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上述调查分析数据表明,对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必须抓住抽穗扬花期预防的关键时期实行大面积专业化统一防治,才能提高防控效果。

表1 小麦赤霉病防控效果调查表

2 发生原因分析

2.1 田间菌源充足。近年来,小麦—玉米种植模式秸秆还田面积加大,大量玉米秸秆等病残体残留于麦田之中,为病菌越冬和春季繁衍提供了理想载体,田间菌源充足。据县植保站4月15日~21日调查,田间玉米秸秆平均带菌率35.3%,高者达70%,且赤霉病菌子囊壳发育进度成熟指数较高,县植保站4月20日镜检带菌玉米秸秆根茬子囊壳发育进度成熟指数已达3级,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与大部分小麦抽穗扬花期高度吻合。

2.2 主栽品种抗病性差。淮阳县小麦主栽品种为周麦系列、漯麦系列、矮抗58等,普遍易感、高感赤霉病,具备赤霉病大范围集中侵染的基础条件。

2.3 气候条件适宜。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性病害,在感病品种、菌源具备的前提下,小麦抽穗扬花至灌浆期间的雨日、雨量、气温决定其流行程度。去年4月中下旬(15~16日、19~20日、25~26日)普降了3~4次降雨,27~29日又多雾霾天气,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量多、田间湿度大、温度适宜,气候条件对赤霉病的发生流行非常有利,因此,今年赤霉病发生相对较重。特别是没有预防或预防失利的田块,病穗率显著增高,发病严重。另外,农村缺乏劳动力,施药技术落后、方法不当,农民群众重虫轻病的防治习惯及缺乏大中型植保施药机械等,也严重影响了防治效率和效果。

3 防控对策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防控时效性强,可防不可治,一旦流行,无法挽救。因此,赤霉病的防治要必须坚持实行“以防为主,主动出击,见花打药”的防治策略,抓住小麦抽穗扬花期预防的最佳时机,选择内吸性、渗透性、耐雨水冲刷性较好和持效期较长的药剂,如戊唑醇、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咪鲜胺等,用药量要足,喷液量要大,积极开展防治;同时结合“一喷三防”将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科学配伍、混合用药,预防和防治小麦赤霉病、锈病、白粉病、穗蚜及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害;并要根据抽穗扬花期天气情况及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用药1~2次。为切实提高防控效率和效果,要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行大面积统一喷药,预防赤霉病暴发流行,最大程度减少病虫危害损失,确保小麦生产安全。

猜你喜欢
赤霉病花期田间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田间地头“惠”果农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容颜盛放,花期未至香谢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