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我国粮食产后损失评估及减损对策

2017-03-31 03:59尹国彬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损失量减损总产量

尹国彬

(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北良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1)

近年我国粮食产后损失评估及减损对策

尹国彬

(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北良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1)

对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损失的相关权威统计数据和公开发表的论文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粮食产后仓储损失、运输损失、加工损失及产后损失总量等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粮食产后减损对策,为粮食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减损政策、推行减损举措提供参考。

粮食;仓储损失;运输损失;加工损失;产后损失总量

节粮爱粮是我国传统美德。近年,我国粮食产后损失调查及减损研究较多,但多针对粮食产后某个环节或为早期成果,对粮食产后整个链条的研究不多,时效性不够。作者对2013年以来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的相关统计数据和论文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对粮食总产量、产后损失总量、仓储损失、运输损失、加工损失、消费损失等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减损对策,以为粮食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减损政策、推行减损举措提供参考,并再次向粮食仓储、运输、加工企业和消费者发出节粮爱粮倡议。

1 近年我国粮食产后损失评估

1.1 评估方法与定义

1.1.1 粮食产后损失

粮食产后损失量=仓储环节损失量+运输环节损失量+加工环节损失量+消费环节损失量。其中: 仓储环节损失量指粮食收获后在农户、粮食仓储企业仓储过程中的损失量; 运输环节损失量指粮食收获后在农户、粮食仓储、运输企业装卸、运输过程中的损失量;加工环节损失量指粮食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量;消费环节损失量指粮食在加工成口粮、饲料及工业产品过程中的损失量。

1.1.2 粮食产后损失率

1.2 评估过程

1.2.1 仓储环节损失

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60 193.84万t[1]。据新华社2013年报道,我国农户存粮约占全国粮食年总产量的一半左右,由于储存设施简陋,缺乏技术指导服务,损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虫霉鼠雀造成损失200亿kg以上。全国粮食企业有近900亿kg仓容属危仓老库,储粮条件差、损失大。这些环节损失损耗逾75亿kg[2]。2013年我国各类粮食企业共收购粮食3 444.5亿kg[3]。

基于以上评估:我国粮食产后仓储环节损失量应不低于275亿kg,粮食产后仓储环节损失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约为4.6%,其中农户存粮损失占比为3.3%,全国储粮企业存粮损失占比为1.3%。另全国储粮企业存粮损失占我国各类粮食企业收购粮食总量的比例为2.2%。

1.2.2 运输环节损失

丁声俊[4]认为,造成粮食运输损失的主要原因是粮食物流方式比较落后,主要以包粮运输为主,散装运输比例约为15%。包粮运输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造成粮食损耗大、物流效率较低、物流成本高。现在每年粮食流通量达到2亿多t,且呈逐年增加态势。另2016年魏祖国、尹国彬等论文显示:我国粮食运输损失量不高于60亿kg,约占粮食总产量的1%[5]。

基于以上评估:我国粮食产后运输环节应损失量不高于60亿kg,占粮食总产量的比例不到1%,占每年粮食流通量的比例不到3.0%。

1.2.3 粮食产后加工环节损失量

据新华社2013年报道,我国每年加工环节浪费的粮食在75亿kg以上。在稻谷加工环节,每增加一道抛光,出米率降低1%,每年损失粮食35亿kg以上;在小麦加工环节,损失率约2%,损失粮食约25亿kg;在食用植物油加工环节,由于过度精炼,每年损失15亿kg以上[2]。2015年我国粮食总需求6 400亿kg以上,总产量为6 214.5亿kg,大概还有200亿kg缺口,接近2 000万t[6]。另据报道:我国粮食总产量和总消费量均是世界第一,目前口粮消费约占30%,饲料用粮约占40%,工业用粮约占20%,种子和新增储备用粮约占5%,损耗浪费等约占5%[7]。

基于以上评估:我国粮食产后加工环节应损失量应远高于75亿kg,约为300亿kg,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约5.0%。

1.2.4 消费环节损失量

国家粮食局发展交流中心2012年11月份调查报告显示[8]:全国粮油消费环节每年浪费原粮4 476.0 万t(含不作榨油用、直接食用的大豆、花生)。

基于以上评估:粮食产后消费环节损失量约447.6亿kg,占粮食总产量的比率约7.5%。

1.3 评估结果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总量=仓储环节损失量+运输环节损失量+加工环节损失量+消费环节损失量=275亿kg+60亿kg+300亿kg+447.6亿kg=1 082.6亿kg;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粮食产后损失总量/粮食总产量×100%=1 082.6÷6 019.384×100%≈18.0%。

2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主要原因

(1)农户存粮设施简陋、技术水平低和先存后卖习惯,致撒漏、虫霉鼠雀现象严重甚至发生坏粮。当前我国许多农户家里仍很少有专用仓储设施,一些地区农民先存后卖现象较为突出,“地趴粮”、“过夏粮”现象较为严重,这类农户因缺乏储粮技术指导和不善管理,粮食撒漏、虫霉鼠雀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坏粮。

(2)部分粮食企业仓储设施破旧和重经营、轻保管现象突出,致保管损耗大甚至发生储粮安全事故。 粮仓储粮正常一年的损耗标准是0.2%,临时罩棚或露天茓囤的损耗会增至0.4%~1%[9],当储粮在储藏过程中发生发热、霉变甚至劣变等现象时,粮食损失会更大。此外,一些粮库重经营、轻管理现象突出,出现因储粮措施不力、管理不善造成粮食储存安全事故,如2013年黑龙江林甸粮库起火,致4万多t粮食过火[10]。据刘阳[11]介绍,真菌及毒素污染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我国每年因霉变造成的粮食产后损失高达2 100万t,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2%,是每年新增粮食产量的4倍多。

(3)包粮运输比重大、散粮运输装卸次数多,致使粮食在装卸、运输过程中损失。虽然我国粮食“四散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散粮运输比例只占到15%左右[12],铁路包粮运输数量仍然很大。包装简陋和包装过度都会造成粮食损失,在拆包、装卸、运输过程中,抛洒以及包装物遗留造成的损失率有时高达5%以上,大大高于散粮集装箱运输(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和散粮专用火车运输的损失。另散粮运输方式如装卸环节较多,也会增加粮食损失。据统计,散粮每装卸一次,约产生1%~3%的损失,现有陆运、水运粮食损失率为0.3%,每年浪费8亿kg左右[13]。

(4)过度加工、加工工艺落后及相关标准阻滞,致使粮食在加工过程中损失。造成粮食加工环节浪费的原因很多,如消费观念误区所致的过度加工等[14]。很多人认为,大米、小麦粉越白越好,越精细越好。粮食加工企业对成品粮过度追求精、细、白,既损失营养又明显降低出品率。2014年中国饲料总产量1.97亿t[15],如此巨大的饲料用粮量,加之我国仍存在的大量中小饲料加工企业,其加工工艺落后,粮食在加工过程中的损失数量可能超过食品用粮、工业用粮。

(5)消费思维和饮食习惯造成的粮食浪费。 当下,仍常见许多地区的宴请、会餐满桌饭菜只吃掉一部分,剩下的饭菜无人打包,变成了猪食。究其原因在于浪费的观念难以转变,“面子”观念根深蒂固,节俭型消费观念尚未形成,餐桌上的铺张浪费陋习难以根除;此外,部分餐饮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希望顾客点的菜越多越好,甚至故意诱导顾客超量点餐,过度消费。

3 我国粮食产后减损对策

(1)加快推进粮食产后集约化储存,建立农村集中存粮点或粮食银行,改善储粮设施条件,科学管理,降低农户储粮损失。

(2)加大农户储粮设施研究投入,开发既适用于农户储粮又能与粮食整个物流链对接的储粮载具,如专用集装箱、集装袋、集装笼等,并通过库存粮食识别代码标识跟踪,以减少粮食装卸次数,实现粮食整个储存运输链储得好、运得便、可溯源。

(3)加快新建粮仓投入和危旧粮仓改造,做好粮食库存量与粮食仓容匹配,科学调运以使粮食合理分布在全国粮食仓储企业中,缓解粮食减库与库存量不匹配问题。

(4)构建粮食仓储企业诚信体系,将粮食仓储管理失职纳入其中,明确因管理失职引起一般粮质劣变时粮食企业诚信降低,发生坏粮或储粮安全事故时粮食企业诚信清零,同时明确相关责任人责任追究制度,以进一步加强粮食仓储过程管理和监督,降低粮食霉变发热及遭受虫霉鼠雀危害等引起的粮食损失,坚决杜绝坏粮或储粮安全事故。

(5)加快建设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从产区农户、基层粮库到销区粮食用户的门到门全程物流配送业务,提高散粮运输数量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减少粮食交易环节,减少包装运输粮食比重。

(6)加紧修订粮食加工相关标准,合理规范粮食加工精度,降低粮食加工过程中的损失。

(7)加大节粮爱粮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曝光粮食浪费陋习,营造浓郁的节粮爱粮正能量。

[1] 国家统计局.关于2013年粮食产量的公告[R/OL].(2013-11-29)[2017-01-0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311/t20131129_475486.html.

[2] 王立彬.国家粮食局局长:损失浪费已经危及粮食安全[EB/OL].(2013-02-18)[2017-01-01].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3-02/18/c_132175118.htm.

[3] 杜海涛.去年粮企购粮6 889亿斤 农民增收430亿元以上[N/OL].(2014-01-17)[2017-01-01].http://shipin.people.com.cn/n/2014/0117/c85914-24145657.html.

[4] 刘 慧.不让粮食浪费在路上[N/OL].(2013-10-18)[2017-01-01].http://paper.ce.cn/jjrb/html/2013-10/18/content_174401.htm.

[5] 魏祖国,尹国彬,邸 坤.我国粮食物流运输损失评估及减损对策[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6(2):55-56.

[6] 陈锡文.2015年中国粮食总需求缺口约2 000万吨[EB/OL].(2016-03-06)[2017-01-01].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603/06/t20160306_9307930.shtmlc_132175118.htm.

[7] 熊志强.人均粮食消费逼近500公斤大关意味着什么?[Z/OL].(2014-01-17)[2017-01-01].http://www.gtzyb.com/pinglun/20120221_3629.shtml.

[8] 国家粮食局发展交流中心.全国部分城镇及乡村粮油消费环节损失浪费情况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粮食经济,2013(z1):47-52.

[9] 孙英威,杨守勇,任会斌,等.粮食“餐前损耗”远超“舌尖上浪费”[EB/OL].(2014-04-25)[2017-01-01].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4-04/25/c_133289298.htm.

[10] 李柏杨.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 4万吨粮食过火[EB/OL].(2013-06-01)[2017-01-0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6-01/4882059.shtml.

[11] 刘 阳.973计划项目“主要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机理及防控基础”启动[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3(3):63.

[12] 张天琪.我国粮食物流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4(4):45.

[13] 杜志雄,郜亮亮.关于减少损耗节约粮食问题的思考[EB/OL].(2014-10-14)[2017-01-01].http://www.ntv.cn/a/20141014/55913.shtml.

[14] 谭 斌,谭洪卓,刘 明,等.我国全谷物食品发展的必要性和挑战[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9(4):4-8.

[15] 农业部畜牧业司.2014年中国饲料总产量1.97亿吨[J].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5(5):70.

(责任编辑:俞兰苓)

Eval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rain loss after 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in China

YIN Guo-bin

(Beiliang Co. Ltd. of China Grain and Logistics Group, Dalian 116001,China)

We reviewed the relevant authoritative statistical data and published results about grain loss in China since 2013, and assessed on grain storage loss, loss of transportation, processing loss and total loss after production, and proposed loss reduction measures,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relevant grai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policies for the loss reduc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grain; storage loss; transportation loss; processing loss;total loss after production

2016-02-05;

2017-02-28

尹国彬(1979-),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粮油储运与保管。

10.7633/j.issn.1003-6202.2017.03.001

TS210

A

1003-6202(2017)03-0001-03

猜你喜欢
损失量减损总产量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开采对矿区天然森林生态系统碳损失量的影响
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取得十项减损共识成果
煤层瓦斯损失量计算方法探讨及其实践*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节粮减损,讲好中国“粮”言
科学减损就等于绿色增产
11月化肥总产量继续下降
关于石嘴山矿区煤层气含量测试中损失量计算的探讨
总产量227.7万吨 山西夏粮再获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