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干预新进展

2017-04-01 16:19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4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耐药科室

甘 园

(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护理干预新进展

甘 园

(上海市同仁医院,上海 200336)

目前多重耐药菌感染是院内感染中比较常见的类型,如何对此种现象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各个医院的关注焦点。护理人员是接触患者最多的人,对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的起着重要作用。多重耐药菌感染是指临床上同一患者同时使用3种及3种以上抗生素,并出现耐药的情况。近年来,不少护理学者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和预防有过很多的研究,本文对多重耐药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综述。

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进展

1 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

1.1 多学科协作,建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

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工作,成立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分管院长担任组长,组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护理部、药剂科、微生物实验室、医务科以及临床科室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组成。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加强对多重耐药菌加强预防知识的宣传,并进行相应的培训,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采集微生物标本及送检,规范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和防护。

1.2 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标准化处理流程

护理部制定组合式控制方案和质量考核标准:各临床科室组建防控小组,建立细节护理小组,挑选有丰富护理工作经验,学历高、语言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小组成员,利用管理工具,如PDCA循环法,提升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处理能力[1],通过PDCA循环方式,对处理流程进行监察,发现护理人员的自身问题,分析原因,重新制定目标和改善护理措施,通过总结失败教训,从而解决新的问题。

1.3 加强培训

护士长应当鼓励管床护士加强书面资料宣教,并且利用早交接班的时机对护士进行手卫生、隔离标识、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处理、医疗废物归置等相关内容进行全面的培训,确保护士落实到位;此外,护士长还应当展开针对性的培训,通过理论学习使其明确相关原理,然后通过现场演示指导护士掌握相关技能;另外护士长还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开展多重耐药院内感染的防控措施理论及操作考核,对于文化水平稍低、交叉感染严重性认识不够的工勤人员还需要增强其消毒隔离意识,在培训工勤人员的同时对其加强健康宣教,使其能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标准。

1.4 实验室检查和危急值管理

微生物实验室加强对临床标本采集的指导,提升标本采集正确性,护士按照标准采集标本,保证采集的标本符合要求。同时,建立健全建立预警机制和危急值报告系统,及时通报临床多重耐药感染。

2 标准预防措施

2.1 对高危人群进行前期预防措施

调查发现,住院期间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例数较多且病原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部位集中在呼吸道和泌尿,长期卧床反复入院治疗、患者的年龄较大、与合住其他重大疾病病房的患者,可能免疫力下降、住院时间较长以及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等;综合考虑可能会导致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在接诊时应当特别注意加强隔离防护,以免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

2.2 标准预防措施

2.1.1 病室安排。尽量安排单人间,如没有单间将同类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且做好床边隔离,控制室内温度22~24℃,湿度60%~65%,室内通风换气2~3次/d,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严格控制将感染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性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2.2.2 物品处置。指导患者家属将其个人物品合理归置,构建良好、安全的医疗环境,并且对医疗器械做好消毒工作,严格按照消毒时间、方法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操作。若在护理和治疗的过程中形成输液管、注射器等医疗废物[2],需要利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将其密封包扎并进行集中处理。对患者的排泄物撒入适量消毒粉,放置2 h后处理干净。生活垃圾也必须喷洒过氧乙酸,并放置2 h后进行清理。

2.2.3 侵袭性治疗操作护理。由于现代医院诊疗技术不断发展,患者各种侵袭性操作,如机械通气、留置胃管、导尿管、中心静脉留置等均可诱发医院感染,且在治疗操作过程中器械污染和交叉感染也是发生多重耐药菌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对该类患者进行导管护理时,一定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科室应做好班次安排,对于负责多重耐药菌感染工作的医护人员应尽量安排同一班次,将所有诊疗操作,尽量安排集中时间段操作。

2.2.4 多重耐药菌的耐药质粒能够在CT、磁共振室等各辅助检查科室的菌株间形成播撒,造成耐药菌株在院内流行。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在外出进行医技检查检查和转运时,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检查科室,仪器设备、诊查床,在该类患者使用后要使用消毒剂进行处理,转运工具在使用后,也要进行相应处置。

2.2.5 手卫生的执行。在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排泄物以及分泌物前后均应当采用七步法洗手,注意使用流动水,并且利用干手纸擦拭。若重症患者的家属探访,也需要经过消毒隔离处理,避免出现交叉感染[3]。

2.2.6 做好警示标识作用。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的病历夹上、床边和病室外做好明确的标识,提醒医务人员落实消毒隔离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交叉感染,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 家属和患者的管理

有研究显示,过分严格地要求患者本人及家属按照预防措施操作可能会导致其产生严重的病耻感,影响心理状态的同时也增加了护患纠纷的发生风险。由此可知,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本人及家属及时实施健康宣教,以期能够疏导其负性心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总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多重耐药菌危害性是比较大的,而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和手段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建立完整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严格执行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做好患者诊疗环境和设备的清洁,做好终末消毒,医疗废物的处理,加强各级人员的培训,及时准确的实验室诊断等。

[1] 王润辉.多部门协作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方法探讨[J].药事管理,2016,16(20):276-277.

[2] 刘兰英,钟 敏.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药前沿,2016,5(6):36-37.

[3] 蒋红蕾.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2016,12:178-179.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

A

ISSN.2096-2479.2017.24.161.02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耐药科室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miR-181a在卵巢癌细胞中对顺铂的耐药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视歧——一位住错科室的患者
折痕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