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罗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7-04-02 21:34万玉良
智富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霸权主义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4)

【摘 要】门罗主义是美国拉美政策的理论基石,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之一。门罗主义从诞生到今天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虽然其内涵和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是其霸权主义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门罗主义已经成为美国对外侵略、扩张以及建立全球霸权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从门罗主义产生的背景、原因出发,探讨门罗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门罗主义;霸权主义;美国外交政策

一、门罗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原因

(一)门罗主义背后的思想渊源

美国人在价值观上有强烈的“天定命运”和“上帝选择”的宗教信仰,这种价值观在美国政治上就反映为美国是世界的“救世主”,“拯救万民于苦海是美国应负的道义责任”,进而成为美国后世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

此外,由于美洲在地理上与欧亚非的隔绝状态,并且深受欧洲殖民主义的剥削和压迫,而又未有足够的实力與之抗衡,所以在很早美利坚民族就有“孤立主义”思想。这种孤立主义思想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就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指导思想之一。同时,扩张主义作为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经典要义,在美国最初的开拓者和统治阶级上也有深刻的体现,一旦有利可图,资本家和奴隶主那种内在的扩张欲望便会被激发出来,所以这种思想自然而然会在政治上有所反映。

不管是“上帝选择”“天定命运”还是“孤立主义”“扩张主义”都是美利坚民族在与世隔离的美洲大陆长期发展的结果,这种思想和价值观念自然会影响到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自然也会在统治阶级的政治理念中有所体现;门罗主义正是这种思想的土壤里孕育而生的种子。

(二)“门罗主义”产生的经济因素

十九世纪初,美国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北方的纺织、造船、冶金等工业不断发展,急需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欧洲由于工业化程度已经超过美国,所以美国只有把目标放在拉丁美洲。拉丁美洲是一个广阔的自由市场,又是美国赚取硬币(金、银)以平衡国际贸易收支的主要来源,因此加强向拉丁美洲进行贸易扩张的呼声不断高涨。美国南部的种植园经济也有很大的发展,而这些都依赖大量的土地进行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南部奴隶主对于占有新的土地和奴隶市场来扩展奴隶制经济,具有很大的野心,因此疯狂向外扩张土地是种植园奴隶主的不二选择。门罗主义的产生正是资产阶级和奴隶主的经济利益在国家政策中的表现。

(三)门罗主义产生时的国际环境

十九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殖民地独立革命运动。美国政府在拉丁美洲奉行“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中立政策,两面取利。i同时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发展,改变了整个国际格局,各方势力纷纷行动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国际环境。美国害怕欧洲国家借机重新瓜分拉丁美洲,自己由于实力不够无法与欧洲列强争夺,因此必须尽早采取措施。

综上所述,门罗主义的产生是在美国价值观基础上对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的发展和延伸;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资本主义经济和种植园经济发展的结果,同时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欧洲列强的干涉倾向等为门罗主义的出台产生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门罗主义的内容及发展过程

(一)门罗主义的主要内容

《门罗宣言》是时任美国总统门罗在1823年12月2日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的。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原则:“一是欧美大陆相互隔绝,即‘美洲体系原则;二是美国不介入欧洲事务,欧洲也不能干涉美洲,即互不干涉原则;三是除现有的殖民地外欧洲各国不得再将美洲大陆视为殖民对象,即不许殖民原则”。

首先,“美洲体系原则”将欧美的政治制度根本对立起来,将原先“美国的孤立”扩大成为“美洲的孤立”。这一原则实际上是将美洲纳入到美国的势力范围内,形成与欧洲对峙的局面;其次,“互不干涉”原则的内容是:“如任何欧洲国家为了压迫它们或以任何其他方式控制它们命运而进行的任何干涉,我们只能认为是对美国的不友好的表现” ii从中可以看到,这只对欧洲做出了约束,而美国承担的义务仅仅是保证不干涉美洲既有的殖民地和欧洲事务,而对于美国在独立国家的做法只字不提,这给日后美国对拉美实行霸权主义留下了余地;再者,不许殖民原则。这是美国出于实力不济无法和欧洲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明智之举,这对于自身在美洲的扩张和实力的集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在门罗主义的三原则中,不仅反映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强烈向外扩张的特征,而且集中反映了成长中的美国资产阶级贪婪、狡诈、虚伪的阶级本质。iii门罗主义的实质就是在美国自身实力还不足以抗衡欧洲列强的情况下,根据国际形势审时度势地打着反对殖民的民主旗号,进行势力范围的争夺,阻止欧洲国家在拉美的扩张,为自己在拉美的扩张留下充足空间的外交理念。

(二)门罗主义发展的历程

门罗总统在发表门罗宣言后并未在国际上受到重视,经过后来形势的发展才不断被美国统治阶级接纳并付诸实践。

1895年,在英属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的纠纷问题上,美国当时的国务卿奥尔良声称:“美国今天在本大陆实际上拥有最高权力,在其干预范围内的种种问题上,它的命令就是法律。” iv美国巧妙的将America解释为美国而不是美洲,原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变成了“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奥尔良解释赤裸裸地将门罗主义作为推行霸权主义的理论依据。

1904年,西奥多·罗斯福在多米尼加问题上对门罗主义的干预政策进行了新的诠释。“在西半球仅美国得以行事一般干预权”“···在西半球美国坚守的门罗主义,可能迫使美国不论多么不情愿,仍不得不对恶名昭彰的暴行或无能,行使其国际警察权。” v西奥多·罗斯福的“大棒政策”其实是门罗主义的继承和延伸,他把门罗主义禁止欧洲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原意改为美国在必要时可以“警察”身份直接进行干涉。

在罗斯福之后继任美国总统的塔夫脱,提出所谓“金元外交”的政策。实际上,“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正是美国为实现独霸拉美的两种基本手法。即使是后来的“睦邻政策”也是如此,同时这一外交政策还极具迷惑性,为美国向拉丁美洲进行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战之后,杜鲁门总统发表了杜鲁门宣言。“杜鲁门主义”实质可以看成“门罗主义”的扩充版。门罗主义的对象是美洲对欧洲,杜鲁门主义则是“西方阵营”对抗“东方阵营”。杜鲁门主义是二战后新时期的霸权主义的“完美体现”。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杜鲁门主义”成功运用的范例。

由此可以看出,门罗主义并不是门罗宣言发表后就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门罗主义体现了美国霸权主义的萌芽,此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就再也没有脱离霸权主义这一核心要义。

三、门罗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门罗主义在发表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产生直接的作用,但如后来史学家的评论,“门罗主义之所以重要,并非在于它做了什么,而在于它發展的结果”。vi其言辞中的灵活性和迂回性,以及霸权主义萌芽,为美国后世的外交政策奠定了主调和基础,成为美国后世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孤立主义、门罗主义、杜鲁门主义等等都有内在的一脉相承性。

虽然门罗总统的国情咨文早已经放进了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但门罗主义的原则仍然是当今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指导思想。现在名目众多的“区域合作”“集体安全”“共同防御”等外交术语,其实质仍然是门罗主义所蕴含的霸权主义的新体现。美国国家利益至上,甚至可以凌驾于它国主权至上,这是美国政策的核心;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会放弃行动自由。美国这一赤裸裸的霸权行径已经为许多国家所唾弃,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当今世界各地的反美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在那些受到美国“门罗主义”影响最深的中东、拉美地区。

门罗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最大最深远的影响就在于霸权主义思想,美国至今仍在奉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是这也导致美国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美国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的恶行也越来越力不从心。随着全球多极化的发展和一系列地区组织和集团的建立,美国随心所欲地在全球称王称霸愈来愈困难,因而以门罗主义为指导,以维护美国全球霸权主义为目标的美国外交政策必须进行适应新形势的调整才行。

作者简介:万玉良(1991—),男,汉族,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在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研究方向:大国关系与国际安全。注释:

i 罗荣渠,《门罗主义的起源和实质》,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ii 张友伦,《美国通史》(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01.P138.

iii 罗荣渠,《门罗主义的起源和实质》,历史研究,1963年,第6期.

iv 坎贝尔,《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1865-1900》纽约,1965,P200.

v 艾捷尔著,赵一凡,郭国良译,《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海南出版社,2000.

vi S F比米斯著,《美国外交史》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P228.

猜你喜欢
霸权主义
“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的比较研究
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理念超越霸权主义的三重逻辑
美国挑起对华贸易摩擦的背后
浅谈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课堂教学应警惕教师的“霸权主义”
“握拳而立”
韩国媒体眼中的中国霸权形象
从科索沃战争看超级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