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桑”观念探微

2017-04-02 22:23周拉
智富时代 2017年3期
关键词:神灵藏族仪式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从世界各民族民间信仰文化的发展历史看,“洁净”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文化现象,在各民族的信仰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犹太人的经典中记录了大量与“洁净”相关的内容。苏美尔人的法律认为,一个男人和女人发生不合法的性关系将使整个社会变得“不洁”,要经有河神的裁决(《乌尔纳穆法典》lawsofUr-Nammu,第14条)。这一观念也反映在神话当中,涅尔伽勒神(Nergal)受冥界女王埃列什伽勒(Ereshkigal)的诱惑与其私通后变得“不洁”,即使进行了“洁净”也无法消除。巴比伦的巫医(驱魔师)可以把“所有邪恶”用水一起泼掉,他人则要注意避免触碰这水。希腊人认为凶手被限制参与仪式活动,凶杀产生血污,玷污了土地和神灵,必须洁净整个城邦(柏拉图,《法义》873b7)。由此可见“不洁”存在不同形式,有些“不洁”作为凡人无法回避,因其源自认本身(液体和尸体等)。

藏族的“桑”习俗由来已久,作为藏族信仰文化和观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藏族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洁净”观念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信仰观念及生活:洁净是有益的,可以维护物质和精神的秩序,施与人类以生命、健康以及他们所敬重的所有品格;不洁净是邪恶与不洁的力量,它们制造了混乱,引起了死亡和疾病,成为亵渎神灵的蛊惑者。藏族民众的“不洁”信仰观念影响着人们的行动和对于疾病、灾难等缘由的判断。

一、“桑”的原意

“桑”是藏区非常普遍的一种仪式,几乎可以应用于各种场合。在藏语中一般称“bsang”或“bsang gsol”,“煨桑”一词是后来的称谓,是藏语的音译,“桑”( bsang ba)的本意为清洗、消除、驱除、净化等意。在《藏汉佛学字典》中解释为神香、焚香祭祀等。藏传佛教传入西藏后,原来的“桑”被佛教化,出现了藏传佛教中的“bsang mchod”即“煨桑”——给神祭祀物品或食物,有“mchod”(供奉)一词。“桑”仪式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异:佛教时期的“桑”多了一种供养的含义;苯教時期的“桑”更注重净化的作用,没有供养之意。

煨桑原料主要包括:各种有特殊香味的树枝,如柏树枝、松树枝、杜鹃树枝等。这些植物熏出的烟味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桑”的净化功能也是这种烟具有的功能。“bsang mchod”的煨桑原料“桑载” (bsang rdzas),主要为糌粑粉,还可掺进炒焦的青稞粒、茶叶、白糖、水果、青稞麦粒等。煨桑的时一般先焚烧易燃的树枝,根据祭祀对象的喜好加上香柏、松树、帕鲁等,后在其上添加供品、撒净水、“三乳三甜”或青稞酒。“bsang mchod”“煨桑”时向空中抛洒供品,祈祷神灵的胜利、佑助。煨桑者认为被焚烧的供品以烟的形式被神灵享用。在神灵得到供养满足时,人类的诸种愿望也将在神的佑助下得到实现。滚滚的桑烟也是一种讯息,是召唤神的一种媒介,神灵会沿着桑烟来到人间解决人间的诸种俗务。

二、“桑”的净化功能

“桑”的仪式可追溯到赞普时代,从现有的资料中可以求证在赞普时代已经有焚香净化的仪式,是天神下凡时的一种净化与迎神的方式。依苯教史料,迎请神灵前首先要焚香净化周围环境,消除不净和秽气,普通人生活的地方处处有污染。焚香是净化行为,可以消除每个污点、鬼、魔和秽物。苯教经典《普慈注疏》记载聂赤赞普从天界来到人间时,父王道:“天神受命下凡界,人间污浊多瘟疫,雅阿开道走马前,次米保驾在左方,佐米护卫于右侧,驱邪焚香有雅阿,……” i由此可知在聂赤赞普时期,已有焚香驱邪的习俗,焚烧的香料有净化场所的作用,也是一种迎神祭神的方式。虽然现在在藏区煨桑与净化仪式已不同,但在早期桑的主要功能就是净化。

“桑”最初的功能,恰白·次旦平措先生的《论藏族的焚香祭神习俗》一文中认为“煨桑”是由焚香净化的仪式演变而来的,土登尼玛先生的《释“世界公桑”》一文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卡尔梅先生在其《卡尔梅桑丹坚参选集》中认为“桑”有净化和治病的功效。“人们相信在焚烧植物时,所产生的那种烟雾,特别是焚烧杜松枝叶时所产生的烟雾,能够净化污秽……灾祸要用煨桑(即烟雾)来净化。净化仪式中焚烧柏枝所产生的香气是专门敬奉山神的最普通的供品。但供奉所使用的词‘桑与净化仪式使用的词是相同的。” ii土登尼玛先生认为:“最初的焚烧仪式被认为是在出征或狩猎归来时,部落里的老人、妇女在临近部落的地方烧上一堆柏枝和香草等,并不断向出征、狩猎归来者身上洒水以驱除征战或狩猎归来时带来的污秽之气。” iii后来这种净化的仪式慢慢与祭祀神灵结合起来,在战争中与祭祀战神、祈祷战争胜利和部落平安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煨桑以祭祀神灵的隆重仪式。

“桑”这种仪式发展到现在与净化仪式有了很大的区别,净化在藏区现在主要有焚香和撒净水。“桑”中的净化功能主要来源于所焚烧的植物的功能,植物有柏枝、松枝、杜松、杜鹃花枝、艾蒿、石楠、冬青子等。主要用到的煨桑植物有:dgavl dan mkhan pa(甘丹艾蒿),sbaklu(藤萝,一类蔓生植物),shug pa(柏树),还有磨成粉状的甘丹艾蒿和柏树。除了这些芳香植物的枝丫和叶茎外,“还要加进一些紫檀香、白檀香、柯子果、藏红花、甘松等”。这些植物被认为是特定神灵的神树,有专门祭祀神灵的特殊功能。

三、藏族人的“洁净”观念

藏族社会是由一个个“神圣”和“世俗”的二元世界构成的。一些从“外部人”的眼光看来与宗教无关的一些日常生活习俗实际上也受到宗教观念的强烈影响,这一点尤其凸现在“洁净”的观念之中。在宗教信仰领域里有一项普遍的观念:与神圣有关的都是圣洁的,如果违反了宗教对于洁净的分类原则,不利于“来世”的事物则就是污秽不洁的,因而是一种禁忌。藏语中的“grib”是污秽、不洁的之意。在净化仪式中常见的词则是“dme”和“mnol”,为净化这些不洁而进行的仪式叫“桑”,通过“桑”,消除神和人遭到的污秽,以洁净神与人的世界。

四、洁净观念的社会功能

“洁与不洁的区分不是依从人的有意或无意的主观动机,而是依从是否在事实上违背据说是神的禁忌,因此是依从敬神和渎神的区分不洁违背了神的命令,会引起正义神的发怒,从而遭到报复。”随着藏族社会的发展,由民间信仰的洁净观念产生的禁忌、规范等,逐渐演化为民族的宗教伦理。当民间信仰仪式上的禁忌等观念转化、提升为日常伦理之后,在社会中被广大民众所接受而成为一种社会规范,进入了藏族精神文化层面,并发挥对社会事象的解释功能、承载功能、批判功能以及推动作用。

此外,洁净观念出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而这种崇拜源于万物有灵论和对自然的神圣化,因此藏族人注重与自然的关系,可以说,藏族的洁净观念有助于建立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生活方式。

作者简介:周拉(1988—),男,藏族,甘肃省兰州市人,现在西北民族大学,专业:中国史。

注释:

i 恰白·次旦平措.论藏族的焚香祭神习俗[J]. 达瓦次仁,译.中国藏学,1989(4):42,48.

ii卡尔梅桑丹坚参.德康 索南曲杰 英译藏《卡尔梅桑丹坚参选集》 [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358.

iii 周锡银,望潮.《格萨尔王传》与藏族原始烟祭[J].青海社会科学,1998(2):98.

【参考文献】

[1]卡尔梅桑丹坚参.德康 索南曲杰 英译藏《卡尔梅桑丹坚参选集》 [M].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

[2][意]图齐.喜玛拉雅的人与神[M]. 向红笳,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3]恰白·次旦平措.论藏族的焚香祭神习俗[J]. 达瓦次仁,译.中国藏学,1989(4):

猜你喜欢
神灵藏族仪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神灵沟通”的秘语——科尔沁蒙古博神歌艺术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藏族度量衡起源探讨
神灵也是要喝酒的
神灵迷宫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