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字归音理论在复审评分过程中的运用

2017-04-02 00:19曾文光
关键词:韵尾字头吐字

曾文光

(山西大同大学语言文字办公室,山西 大同 037009)

吐字归音理论在复审评分过程中的运用

曾文光

(山西大同大学语言文字办公室,山西 大同 037009)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复审过程中,复审员依据吐字归音理论,将单音节音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准确感知和把握应试者在字头、字腹、字尾的语音表现,以提高复审评分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单音节;吐字;归音;复审评分

有关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问题研究,如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和特点、评分细则、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的学理依据等,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对于普通话水平测试人工复审这一重要环节的分析研究却不多。笔者就吐字归音理论在复审评分工作中的运用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吐字归音理论在普通话水平复审评分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复审有一种常见现象,应试人有些语音错误和缺陷难以完全用汉语拼音或国际音标描述说明,面对这种情况,复审员往往以自己的语感作为依据对应试人的语音进行感知和评判,故“只能意会难以言说”的语感常常会在复审过程中被提及和运用。

从静态角度分析,吐字归音理论将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的单音节音程过程,分解为出字、立字、归音三个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的发音要领、发音要求和发音特点做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描述和说明,便于理解,易于掌握。在实际的单音节字词复审过程中,复审员对应出字、立字、归音三个不同阶段的发音要领、发音要求和发音特点,对单音节字词的听觉感受从模糊宏观变得精确微观,听辨就有了切入点,判断就有了立足点,评分就有了落脚点。

从动态角度分析,吐字归音理论将单音节字词统一为唇、齿、舌协调配合,出字、立字、归音三阶段承启转合一体化的动态过程,并对这一动态过程的衔接变化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刻画,可感性强,在复审过程中便于操作。复审员可将听审重点连续起来,音程动态一体化,综合整体地感知和把握字音的变化过程,有利于提高评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个音节的音程很短,大约在三分之一秒之内就会结束。在这一瞬间,复审员如何判定应试人对这个音节的读音是正确、缺陷还是错误,仅靠直觉的感受,模糊的印象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不可靠的。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单音节字词复审评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经过长期大量的复审实践,笔者认为,复审员可依据汉字音节结构的特点和吐字归音理论,将很短的单音节音程分为出字、立字、归音相对独立又瞬间相连的三个阶段,按照字头是否咬得快而准,字腹吐得是否稳而长,字尾收得是否清而短的发音要求,在每一个阶段确立听审重点,锁定听审目标,精确感知和及时捕捉应试者在字头、字腹、字尾的语音表现,集中精力,专注于应试人吐字归音承启转接、瞬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找准给分点或扣分点,快速辨别,准确记录,即时判断,这是决定复审评分准确性和合理性的关键。

二、吐字归音理论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复审评分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出字阶段复审评分 出字阶段是指声母(包括韵头)的发音过程。要求声母发音部位准确,出字“叼住弹出”。“叼住”,指声母的成阻和持阻阶段,即咬字阶段。要求咬字清晰,成阻的肌肉要有一定的紧张度,阻气有力,蓄气充足;“弹出”是指声母的除阻阶段,即吐字阶段。要求吐字干脆利落且有一定力度,不能拖泥带水。

对照吐字归音理论的要求,应试人在出字阶段常会出现以下读音错误和缺陷:

1.如果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错误,读音错误就不可避免。例如f h相混,n l相混和平翘舌音相混,都属于此类,在此不多赘述。

2.出字时在听感上不够结实饱满有力,语音存有缺陷。例如:舌尖前音z c s含混不清,舌尖后音zh ch sh r似翘非翘,舌尖中音d t n l松懈沉滞。之所以如此,是由于在出字阶段咬字不够有力,成阻和持阻时舌体肌肉不够紧张,缺乏力度,阻气不足,舌尖着力点不够精准所致。

在变电站运行维护的过程中,需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更好的进行风险控制,保证可以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具体风险维护措施为:

3.舌面音j、q、x带有“尖音”的色彩。究其原因在于舌的力量没有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纵线上,舌尖后部和舌面前部同时与硬腭接触,致使满口用力,这样尖音现象出现就不可避免。

4.舌根音g k h口腔后部没有充分打开,明显靠前,导致蓄气不足,吐发无力。

5.双唇音b p m由于双唇闭合力度不足,气流较弱,送气无力。

6.成阻用力过大,持阻时间过长,叼弹不够轻快连贯,音节读音在听感上迟滞僵硬,机械拙涩,语音缺陷明显。

7.割裂声母与韵头,字头不完整,致使韵头和声母的结合不够紧密,唇形控制不到位,圆唇度不够,使发音过程不协调,不连贯。这种情况在合口呼与撮口呼中表现尤为明显。合口呼出字的口形要求声母与韵头u相拼成字头。如:“gui”字头为“gu”、“huan”字字头为“hu”,发音时双唇微合力在满口。撮口呼出字的口形要求声母与韵头ü相拼成字头。如:“quan”字头为“qü”、“juan”字字头“jü”、“xuan”字,字头为“xü”、“xue学”字字头为“xü”等;撮口呼发音时双唇撮起,用力在双唇。对于韵头,在发音时应与声母贴近,字音尚未发出就已经依据韵头元音的特点,控制好唇形,使字音迅速过渡到字腹,并调整为韵腹的唇形,使整个发音过程更加协调。

8.韵头丢失,字头不完整,音节读音错误。由于韵头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表示韵母发音的起点,在出字阶段声母与韵头一气呵成,合而为一,但又不同于无韵头音节,若丢失韵头,语音就会出现错误。例如:duan错读为dan,tuan错读为tan,dui错读为dei,tui错读为tei,nuan错读为nan,luan错读为lan,guang错读为gang,kuang错读为kang,huang错读为hang,zhuang错读为 zhang,chuang错读为chang,shuang错读为shang,luo错读为lo,kuo错读为ko。

(二)立字阶段复审评分 立字是指韵腹的发音过程。韵腹是韵母中的主要元音,是韵母发音的关键,其发音特点是最响亮,开口度最大,肌肉最紧张,泛音共鸣最丰富。依据吐字归音理论,立字阶段要求拉开立起。“拉开”,是指在字头弹出后迅速打开口腔,随着字腹的到来而拉开到适当的程度,肌肉紧张,要有力度,有竖着拉开的感觉,在听感上清晰明亮有力;“立起”是指字音随上腭的提起而“立起来”,发音要占据足够的时间,使其响亮圆润,在听感上饱满充实且有力度,使字腹在听感上突显出来,字音清晰、圆润、自然。

对照吐字归音理论要求,应试人在立字阶段常会出现以下读音错误和缺陷:

1.立字阶段口腔没有充分拉开立起,在复韵母的音节中,韵腹力度和响度不明显,声音扁平,拉不开,立不住,字音在听感上不饱满,不圆润,缺陷较为明显。依据吐字归音理论要求,在立字阶段,前响复韵母发音时注意突出前边的韵腹,待字腹饱满发出后迅速向字尾收音;中响复韵母发音时注意韵头一出即转向字腹,待字腹饱满发出后快速转向字尾收音;后响复韵母发音时注意韵头一出即转向字腹,待字腹饱满发出后字尾收音。

2.单元音a为字腹时,开口度不够,字音的饱满程度明显不足,比如,把“ma na la ga ka ha da fa ta da ”等 近似读成“me ne le ge ke he de fe te de”。

3.宽窄复韵母相混,语音出现错误或明显缺陷。普通话有6组宽窄相对的复韵母:ai-ei ao-ou ia-ie ua-uo iao-iou uai-uei.其中 ai ao ia ua iao uai为宽复韵母,ei ou ie uo iou uei为窄复韵母,两者韵腹在舌位高低和开口度大小方面有明显差异,当把窄复韵母读为宽复韵母,或把宽复韵母读为窄复韵母,或把两者差异缩小模糊,语音就会出现错误或明显缺陷。例如:耐心与内心、牌价与陪嫁、战败与战备、埋头与眉头、小麦与小妹、分派与分配、难买与南美等出现相混和替代现象。另外,鼻韵母ian、uan,因字腹前后的两个元音口腔开口度都较窄,容易把字腹带窄,拉不开,立不起来,也会出现与前面相类似缺陷和错误。例如:憋与边、瞥与篇、灭与面、接与尖、且与浅、些与先、约与渊、绝与卷、缺与圈、学与旋等也会出现相混和替代现象。

4.韵腹元音的舌位比普通话有序地抬高,形成一个阶梯式的错位。如:ai-ei-i。相应地就会发生将mai错读为mei,将mei错读为mi类似这样的错误。

5.由于发音部位不够准确,应试人把非鼻化元音和鼻韵母误读为鼻化元音,语音出现错误或明显缺陷。非鼻化元音的发音要点是软腭始终上升,堵住气流的鼻腔通道,否则气流同时从鼻腔和口腔中泄出,发出的元音就成了鼻化元音;鼻韵母发音时,先发元音,由元音的发音状态向鼻辅音的发音状态过渡,出现鼻音,但不除阻,闭塞而止。否则鼻腔与口腔同时有气流呼出,就会形成鼻化音。

(三)归音阶段复审评分 归音是指韵尾的发音过程。这时字尾处于口腔由开渐闭、肌肉由紧渐松的阶段,因而归音时发音要到位弱收,趋向鲜明,干净利索,既不可“拖泥带水留尾巴”,也不可“唇舌不到家”。归音的过程是力渐松、气渐弱、口渐闭、声渐止的过程,与出字、立字比较,掌握起来难度更大。故更容易在字音上出现缺陷甚至错误。

1.语音训练时矫枉过正,与发音的生理规律相悖,将字尾收得过紧过重,听感上别扭生硬,做作不自然。如过分强调鼻音韵尾-n、-ng,使其过分夸张、过分延长,导致读音缺陷或读音错误。

2.归音不到位,过程不完整,忽略处在减弱的字尾,韵尾似有似无,导致复韵母尾音脱落丢失。把复韵母读作近似的单韵母,如“ai、ao”近似读成了“a”,“ei”近似读成了“e”,“ou”近似读成了“o”。

3.在归音时,唇形的圆展直接影响读音的准确性。在听审时,通过应试者字音感知其归音时唇形是否准确到位。韵尾i,嘴唇微展,唇形扁平,例如音节tai,声母t与韵腹a相拼“ta”立字,在韵尾的一刹那间以i的口型完成收音;韵尾u或o,嘴唇聚拢,唇形微圆,例如音节chao,声母zh和韵腹a音“zha”立字,在韵尾的一刹那间o的口型完成收音,音节liu,声母l和韵腹i音“li”立字,在韵尾的一刹那间u的口型完成收音。

4.在归音时,舌位的前后直接影响读音的准确性。在听审时,通过应试者字音感知其归音时舌位是否准确到位,舌位的动程是否有鲜明的去向,韵尾鼻辅音是否成阻到位。n舌尖必须抵到上齿背,ng舌根要隆起并抵到软硬腭相交的地方。将韵尾收入鼻腔,形成共鸣。

5.无韵尾的音节归音时控制口型、唇形,保持到发音结束。若其间口型和唇形发生变化,语音就会出现缺陷或错误。

[1]刘照雄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王渝光,杨瑞鲲,李洪平著.语言信息处理与普通话水平测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4]高廉平主编.口语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The Application of Articulation Theory in Review Scoring

ZENG Wen-guang
(Language and Writing Office,Shanxi Datong University,Datong Shanxi,037009)

In the review work of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by dividing on the basis of articulation theory the monosyllable interval into three stages of articulating initials,Chinese vowels and endings,the reviewer can precisely perceive and grasp the candidate’s phonetic performance in articulating head character,belly character and ending character.The accuracy and rationality of the review work is therefore improved.

monosyllable;articulating initials;articulating endings;review scoring

H018.1

A

1674-0882(2017)06-0104-03

2017-07-14

曾文光(1964-),女,山西大同人,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文字和中外教育史。

〔责任编辑 赵晓洁〕

猜你喜欢
韵尾字头吐字
第十讲 竹字头、草字头的写法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连降两个月 太原猪肉价格重回“2”字头
“家”字的写法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论汉藏语言高元音的类型与共性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
仡佬语-n、-ŋ、-i韵尾的发展演变
“央字头”告了“央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