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记承天寺夜游》的三重思想意蕴

2017-04-03 17:16沈思妍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空明

沈思妍

苏轼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散文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记承天寺夜游》[1]是其散文中随笔类的代表作,也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的精讲课文。文章虽然短小,但思想意蕴丰富。文中豁达乐观的主人公形象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从主人公的形象塑造上表达了主题的三重内涵,也是当时作者苏轼心境的具体反映。

一、仕途坎坷中的樂观闲适之情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北宋文学大家的身份是我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但他的仕途却是坎坷的,有因才华招人嫉妒被排挤陷害,也有因其政治观念保守即不支持王安石变法而遭贬。本文就是他在元丰二年因不支持新法而被支持新法的党派网罗罪名入狱,即“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途中所作。虽说表面上只是贬官,但实则是被限制了很多权力,相当于流放,这对于壮志满怀的苏轼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然而,在贬谪的困境中,苏轼的心境是旷达闲适的。

文章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交代了时间与事件,向我们平淡叙述了苏轼去寻张怀民的前因后果,第二部分则是描写苏张二人夜游散步时所见之景并继而借景抒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当时仕途失意,遭人陷害被贬流放偏僻之地[2],但却能在一个小小的承天寺中看到如此空明的景色,足以见出其是一个拥有旷达乐观的性格的人,这也就是我们要分析的思想意蕴的一个方面。在初冬的夜晚,看到月色悄悄入户,一个“欣然”可见作者看见美景的欣喜之情,本就是被流放至此荒远之地,但是作者却能在凄冷的深夜欣然出门赏景寻求赏景的乐趣,可见其内心对于自己遭遇的并不挂怀。作者寻来好友一起夜游承天寺,通过“积水空明”来比喻当晚月光之皎洁透亮,呈现的是一幅静态的月光图;“藻荇交横”来比喻冬夜风中摇曳茂密的竹柏,同时也显示了当晚月亮的明亮,赋予了月光一种灵动的生机。若不是内心的旷达,又岂能见到如此动静结合的美景?文章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两个连问、一句感叹,作者以闲人自居,表达自己闲然自适的心境[3],展现旷达的情怀,一个“但”字也暗写出了作者对于世人追名逐利而辜负良辰美景的现状的悲哀。同时“月”与“竹”这两个意象也是作者高洁人格的写照。

二、北宋政治打击下的伤感心境

然而在我们看来,这最后的问句和感慨倒也凸显了文章主题思想的悲观一面。为何苏轼会发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的连问?这不仅仅只是因为他对于所见的美丽空明的月夜竹柏之景,但却无人懂得欣赏的痛心。他更想表达的是他自知在仕途上已经不能有大的成就,他就犹如那空明之景,因为有别的人和物在吸引着众人,所以在这个时代的任何地方自己都不能得到重视,空有满腔抱负但却无处可施。所以文章末尾两个连问,慨叹自己虽有才能实干,但却无人懂得欣赏的悲观心境。“闲人”二字进一步理解则是深一层次表现了他对于不能报效国家的无奈与自嘲,空有一腔报国之志,怎奈朝廷却不给他机会。“如吾两人者耳”,这样一个“世人皆醉我独醒”的犀利评价,可以看出苏轼对于当时世俗之人的人生价值观是很不赞同的,想到自己和张怀民因为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被小人排挤,所以表面上虽然极尽在描写一个似乎是旷达闲适的主人公形象,但实际上内心也有无法言说的伤感与悲哀。毕竟他曾是意气风发,豪情壮志,希望仕途顺利并成就功业的,而御史李定等人策划的“乌台诗案”却让这些成为了泡影。此情此景之下,想起自己遭遇的这些时,苏轼虽极力隐藏内心的伤感,但还是从字里行间能体会到作者内心的压抑之情。

三、作者暗藏于心的坚定意志

虽然苏轼在文章最后道出他认为当今世人追名逐利忘记美景,可他对于仕途也有着自己的执念,只因如今他仕途的不顺,所以才能在这样的夜晚看到此中美景。他性格中的这一面,从文章开头也有所体现,当解衣欲睡之际作者看到月光悄悄地进入时,内心深处对于自己仕途的不顺和寂寞之情瞬间被激发,所以即使寒夜仍然出门去赏景。作者需要知音来共赏美景,分担被贬的压抑痛苦,他所慨叹的“如吾两人者耳”指的绝不是那些追名逐利之人,从他对于朋友的选择上也能看出他内心的执着。“庭下如积水空明”等句,表达了苏轼顽强的个性,即便是被贬和失意也不忘记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不改变正直的性格,也要活出真实的自我,这是让我们今天的读者钦佩的地方。

总之,这篇随笔是苏文的代表之一,主要是为了表现作者对于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之下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感伤与坚定等情感,使得文章内涵更加丰富。其词《定风波》慨叹:“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也是苏轼人生态度的写照。今天,我们大学生重读这些随笔和词作文字,仍能感知到其豪迈坚强的人生态度,感受其逆境中仍要奋起的可贵精神。因此,这些美文值得我们认真研读和体会。

参考文献:

[1]洪宗礼.语文教学参考书[M].南京:凤凰传媒出版集团,2012.

[2]林语堂.苏东坡传[M].杭州:浙江出版联合集团,2012.

[3]陈振鹏,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记承天寺夜游承天寺空明
“欣然”与“积水”背后的生命超越
江岚诗词二首
宁夏承天寺重建年代考——以韦陀殿所见铭文为据
硬坛新秀
澄澈与空明的玄想
《记承天寺夜游》文体确定的反思——兼与《小石潭记》相比较
信手“闲文”注“闲人”——《记承天寺夜游》教学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