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及研究

2017-04-03 00:22
关键词:脑病循证缺血性

陈 慧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的效果及研究

陈 慧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500)

目的循证护理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5例。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法,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运用循证护理法,并观察和对比两组患儿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中总有效率是93.33%,常规组中总有效率是73.33%,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对比中,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3.33%,而常规组则是66.67%,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中能够取得显著的效果,值得应用与推广。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是新生儿在围生期出现窒息情况,从而导致了新生儿脑部发生缺氧缺血性的损伤问题[1]。这种疾病在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对新生儿发生死亡以及致残等问题。通过临床研究表明,新生儿中发生这种疾病,需要及时地接受治疗,同时采用有效的护理方式干预,能够促进患儿较快康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将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15例,实验组男10例,女5例,平均孕周(40.02±0.38)周,其中轻度患儿8例,中度患儿5例,重度患儿2例;常规组中男9例,女6例,平均孕周(40.10±0.40)周,其中轻度患儿5例,中度患儿8例,重度患儿2例。两组患儿的孕周、性别以及病情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常规组运用的是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循证护理方法,具体方法如下:①制定护理计划,医院儿科中需要成立循证小组,并由护士长作为带领人,负责搜集我院患儿信息和产妇资料等情况,并对患儿的情况进行整理与评估,然后根据医院现有的资源而制定出有效的护理计划;②贯彻护理计划,护理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儿的血糖、血压、呼吸、血脂以及心率[2],并保证患儿处于一个较为舒适性的体位中,提升患儿的呼吸通畅性;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加强和家长的沟通,促进家长提升自己对疾病知识的掌握能力,缓解家长的紧张以及焦虑情绪等,同时能够赢得家长支持,促进护理工作顺利开展;③刺激干预,护理人员需要在患儿的病房中播放一些悠扬、轻柔性的音乐,这能够对患儿听觉带来一定的刺激,此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在患儿病房中悬挂不同颜色的气球,这能够对患儿的视角产生一定的刺激性,防止患儿出现听力以及视角障碍等后遗症;④护理评估与总结,通过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方式,护理人员需要注意其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把护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其他护理人员、医师等进行讨论,同时借鉴他人的成功方法,及时总结护理经验[3],不断提升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两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进行分析。其中显效是患儿所出现脑水肿、意识障碍以及肌张力异常等症状基本消失;而有效则是患儿意识障碍、脑水肿以及肌张力异常症状明显改善,仍未完全消失;无效是患儿依然存在意识障碍、脑水肿和肌张力异常症状或者是出现加剧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满意度情况则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收集,分成满意、较为满意和不满意三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中患儿的显效是10例(66.67%),有效是4例(26.67%),无效1例(0.40%),总有效率是93.33%;常规组中患儿的显效为8例(53.33%),有效为3例(20.00%),无效4例(26.67%),总有效率是73.33%,通过比较可知,两组患儿的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中满意为11例(73.33%),较为满意为3例(20.00%),不满意为1例(4.00%),满意度是93.33%;常规组中满意5例(33.33%),较为满意为5例(33.33%),不满意为5例(26.67%),满意度是66.67%,实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新生儿中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较为常见,并且这种疾病对新生儿产生较大的危害性,如没有及时救治,极有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死亡、致残等情况[4]。此外,在接受治疗之后,还需要加强护理,这可以帮助患儿有效恢复健康。护理人员采用循证护理的方式,能够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有效帮助新生儿恢复健康,同时对缓解家长的不良情绪也具有重要的价值[5]。

在此次研究中,通过实验组和常规组进行比较可知,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式,得到的总有效率是93.33%,而常规组通过一般的护理方式,得到的总有效率是73.33%,显然,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的满意度是93.33%,常规组的满意度是66.67%,家长满意度的对比可知,实验组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运用循证护理能够获得显著的效果,促进患儿恢复健康,同时也提升了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此护理方式值得临床运用和广泛推广。

[1] 刘明珍.循证护理在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4):1915-1916.

[2] 吕 婧,田瑞华,李秋云,等.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6):9-10.

[3] 陈峥峥.循证护理在新生儿游泳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医药前沿,2016,6(27):258-259.

[4] 岳彩芹.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0):265-265,266.

[5] 覃敏捷.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20-121.

本文编辑:赵小龙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04.95.02

猜你喜欢
脑病循证缺血性
《循证护理》稿约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邯郸市中医院脑病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