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肺炎诊断价值分析

2017-04-03 00:22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

叶 勤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肺炎诊断价值分析

叶 勤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

目的探讨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患有急性肺炎(肺炎组),另外41例为非急性肺炎感染(感染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4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对比三组患者的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肺炎组患者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可采用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这三项指标来诊断急性肺炎症状,可达到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诊断价值较大。

急性肺炎;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

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类型,若救治不及时便会引发严重的肺炎症状,将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重大威胁[1]。由于临床诊断难度大需采取多种检验学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目前主要是采取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这三项检验学指标来进行诊断。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对急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准确率,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82例与同期健康体检的患者41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采用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等三项检验学指标可对急性肺炎作出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所收治的患者8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患者41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家属均告知本次研究的内容及过程,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患有急性肺炎的患者(肺炎组)共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50~75岁,平均年龄(60.4±4.9)岁;非急性肺炎感染患者(感染组)共41例,男19例,女22例;年龄51~74岁,平均年龄(61.9±3.9)岁;健康体检患者(对照组)共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53~73岁,平均年龄(60.9±4.5)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三组患者均于入院时采集手指末梢血液45 μL。25 μL进行血常规检查,血沉与C-反应蛋白各取10 μL进行测量。所有仪器设备、试剂与操作均依据相关说明书要求及实验室操作规程进行。

1.3 评价指标

白细胞总数范围以(4.0~10.0)×109/L为正常,中性粒细胞以百分比范围以(60%±10)为正常,血沉范围以0~10 mm/h为正常,C-反应蛋白以≤10 mg/L为正常[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分别对三组患者采取了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测量后,其具体结果如下:①肺炎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7.68±3.57)×109/L,中性粒细胞(78.14±9.44)%;血沉(18.78±14.68)mm;C-反应蛋白(3.99±6.55)mg/L。②感染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5.46±2.14)×109/L,中性粒细胞(57.88±8.78)%;血沉(15.69±13.25)mm;C-反应蛋白(0.68±0.56)mg/L。③对照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5.36±1.99)×109/L,中性粒细胞(55.65±3.77)%;血沉(6.8±10.57)mm;C-反应蛋白(0.12±0.18)mg/L。其中肺炎组患者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等血常规治疗,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与感染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通常老年人在病发急性肺炎后,主要以呼吸困难、发热、咳嗽等症状为主,听诊可闻及肺部有湿罗音。但在临床上也有部分患者症状并不显著,而若是仅凭医生个人经验,而不辅之以检验学指标,便很有可能会导致误诊、漏诊情况的出现,致使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3]。

实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白细胞总数检测与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和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密切关联。一旦患者机体发生细菌性感染后,白细胞总数将会显著增大,然而这一指标也不具有唯一确定性,同时也会受到生理状况与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性粒细胞是人体自行灭杀病原微生物的一种细胞组织,作为具有吞噬病原体能力的一种细胞,一旦其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便往往预示着病原体出现了感染情况。血沉是一类较为有效的炎症反应指标,在增多时有可能表明机体中出现了感染症状,严重者甚至还有可能是组织病变坏死或恶性肿瘤情况。C-反应蛋白作为一类急性期蛋白,主要具有防御价值,可较为确切的体现出疾病的出现与发展情况[4]。

在本次研究中肺炎组患者的白细胞走那个数、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在出现急性肺炎症状时这四项指标将显著升高。而感染组患者的血沉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组间差异明显,表明这两项检验学指标在患儿出现非肺炎感染症状之时也会有所升高,据此可将之作为老年患病的重要参考指标内容。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采用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这三项指标来诊断老年急性肺炎症状,可达到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率,诊断价值较大。

[1] 许 坤,赵弘卿,冯金萍,吕 蕾,朱湘芸.血浆C反应蛋白、血沉及D-二聚体水平用于老年肺炎的诊断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9(17):1876-1878.

[2] 凌 勇.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水平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4):174-175.

[3] 郁秀莉,何元兵,夏 宇,王 晶,齐曼古力·吾守尔.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3,35(2):190-193.

[4] 陆丽婷.C反应蛋白在急性肺炎中的诊断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1,46(6):752-753.

本文编辑:刘欣悦

R725.6

B

ISSN.2096-2479.2017.04.173.01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粒细胞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血常规解读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Graves病药物治疗致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