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药监总局通报的飞行检查案例分析对药品研制现场核查关注点的启发

2017-04-03 09:44北京市药品审评中心100061马书章赵杨王旖旎焦立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20期
关键词:核查批号药品

北京市药品审评中心(100061)马书章 赵杨 王旖旎 焦立功

(接9月下)

要求“为保证色谱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色谱数据工作站需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国家总局《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 年第 117 号)明确提出自查的内容包括“(一)核对锁定的数据库与原始数据一致性,统计分析以及总结报告数据与原始记录及数据库的一致性;数据锁定后是否有修改以及修改说明等。(二)生物样本分析测试仪器(如 HPLC、LC-MS/MS)等主要的试验仪器设备运行和维护、数据管理软件稽查模块的安装及其运行等”。

2 规范性问题

2.1 研究记录不规范 从所统计的通报案例分析,记录不规范情形主要表现在:批生产记录中未记录物料的批号或编号、生产企业或供应商,根据批生产记录不能追溯物料的来源和流向;关键原料药仅对经销商进行现场审计,未对生产商进行审计;所使用菌种的复苏、扩增、储存均无可追溯记录;送货清单及增值税发票中均未标注物料批号,相互之间缺乏关联性和可追溯性;批记录和工艺规程不一致;验证批次不足,验证参数覆盖不全,工艺验证考察指标不全面;企业无对照品、标准品领用记录;对照药材溶液无配制记录,无批号或编号,无有效期,也未按规定存放,且无流向和使用记录;不能提供检验用的滴定液的配制记录;分析仪器管理混乱,部分仪器缺少使用记录;质控实验室检验设备使用记录不规范不完整。

2.2 质量控制不规范 在通报的案例中,质量控制方面的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企业选择性地采用仪器内保存的工作对照品图谱比对作为检验结果进行判定;检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精密仪器多人共用登录密码,未设置登录用户及权限,缺乏审计追踪等功能,无法确保图谱、数据的完整性;个别企业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象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站操作员的界面可以任意改动工作站时间;电子实验数据未进行备份;企业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不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要求;未按规定储存药品;仓库门窗户无法关闭,环境脏乱,无温湿度控制设施和照明设施。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药品研发机构的质量管理规范,研发机构未纳入日常监管范畴。由于研发机构重视研究结果,对研究过程控制关注较少,管理大多较混乱,研发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责任心及试验研究水平参差不齐,未能形成完善的体系对药品研究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上述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及其质量控制全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在研发机构的研发过程中更为突出和普遍。这其中尤其值得重视的是,研发机构应该加强对研究数据完整性的管理,关注数据稽查轨迹,完善审计追踪功能,对计算机化分析仪器设置分级操作权限账户,严格授权管理制度,定期对电子数据进行备份。

2015年8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要求全面启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国家总局积极落实改革意见,提出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做实药品注册现场检查工作,严格药品上市前的现场核查,对试验过程、检验记录、数据资料等结果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认,保证申报资料与现场核查一致,试验数据与生产参数一致,试验结论和核查结果一致。通过现场核查确保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为后续的技术审评、行政审批奠定基础。希望本文能为提高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核查批号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一种JTIDS 信号批号的离线合批方法
关于设计保证系统适航独立核查的思考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营造林核查应用研究
医学科技期刊中药品生产批号标注探析
中药材批号划分与质量管理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逾六千家政府网站关停整改核查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