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攜手 珍惜互信 春節返鄉雜憶

2017-04-04 08:59
台商 2017年2期
关键词:投資大陸台商

千變萬化猴年過,迎得金雞報喜來。雖然2017的月曆早已高掛牆頭,但中國人仍然維持幾千年春節團圓的傳統,每年從農曆臘月起,兩岸直航就進入運輸高峰,一直要到元宵前後台商返回大陸工作崗位,才算是新年真正開始。此時此刻,坐在天津濱海機場新航廈豁亮寬敞的候機大廳裏,眼見人來人往,耳聽鄉音處處,不禁回想九〇年代兩岸民間「解凍」初期的機場景象,過往一點一滴紛紛湧上心頭。

大陸商業環境的變遷

1990年亞洲運動會在北京舉行,我任職的台灣家鄉集團在亞運村之一的五洲大飯店投資美樂台灣餐廳,並首度在汕頭、廈門、福州、北京等地佈點推廣果汁飲料,這是我和大陸近身接觸的開始。還記得當時出差,必須從台北到桃園搭機,再由香港轉機廈門,費時至少一天,有時配合早班機還得提前一天入住香港。當年廈門到福州還沒有高速公路,就算包車最快也得6個小時,因此趕早摸黑、顧不上吃飯都是常有的事。早期內陸貨運以鐵路為主,台灣來的貨物從港口卸載後,必須由公路轉火車先運到各區樞紐,再由貨車分送各地經銷商,不但運程耗時費事,而且遺失破損率高,令人傷透腦筋。我通常和經銷商在福州會面商定價格、數量、付款方式,安排發貨細節,接著飛往北京或汕頭探訪市場尋覓商機,最後再飛香港轉機回台,10天出差倒有5天在路上。而當時大陸省會城市直飛香港的航班不多,飛機誤點也是常事,遇上年節假期一票難求,就只能在機場將就一夜等待臨時機位。由於南來北往的臺商都在香港啟德機場過渡,我和許多台商朋友常在候機室不期而遇,大家各有必須奔赴的遠方,離家在外孤身拚搏的艱辛和無奈就不必多說,只能用一杯咖啡互相問好、彼此打氣,然後拍拍肩膀各自上路。當時內地經濟尚在起步階段,交通、生活條件相對落後,還記得1991年我從福州前往南昌,搭的是軍用螺旋槳飛機,機艙內只有20幾張鋁製有網孔的小椅子,飛行航程顛簸讓人提心吊膽不說,光是一個半小時持續不斷的引擎噪音以及機身的巨大震動就足以讓人頭昏耳鳴、雙腿麻木,下機還要好半天才能恢復。如今大陸的航空機隊品質俱優,又有稱霸世界的高鐵,從福州走高速公路到廈門只要3個小時、搭高鐵到北京只要8小時,即使橫跨中國大陸2250公里從上海到昆明的高鐵也只要11個小時,還有方便快捷的互聯網支付,商業環境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貨進大陸也要中轉,我們的產品從基隆或高雄裝箱後先運到香港,必須重新卸載再轉運廈門或汕頭。由於進口報批手續繁瑣,更因當時大陸缺乏外匯無法開立信用狀,只能採貨到付款方式,但銀行轉賬曠日費時,各地經銷商多數直接付現取貨。而當時最大面額的人民幣是10元,每次數百萬元的貨款由6、7個會計一起點算就要耗費3、4天,還得租用酒店套房來專門存放這些紙幣,並委請軍警朋友看守。而兩岸金融不通往來,只能用以貨易貨的方式透過香港貿易公司居中操作,資金運作週期長、風險高,匯兌損失更是難免。1993年以後我的事業重心逐漸轉到房地產,並長期投資天津。1994年元月大陸突然宣佈取消雙重匯率制度,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官方匯率由5.7大幅調整為 8.7,等於一夜間投資資金損失過半,如今想來仍是驚心動魄!

「三通」助力兩岸發展

2008年12月兩岸開始直接通航、通商、通郵,由於天津市也是兩岸「三通」海運、航空的重要樞紐。正式「三通」的第一天,天津電視台特別直播此一歷史盛事,我以全國台企聯監事長的身份出席受訪,談起兩岸由於戰爭及意識形態阻擾,交流中斷近60年,以致親人音信阻隔、經貿無法正常往來,心中既是激動也有萬千感慨。迄今兩岸客運包機航點已增加到將近30個,每週固定航班超過600架次,海運開放港口也有74個,不但增進雙方理解,彼此在經濟和各種領域的合作也更為密切。

撫今追昔,這一路走來兩岸關係的演變,對於中華民族發展、文化傳續都具有重要意義。而台商親眼見證大陸改革開放20多年來各種建設突飛猛進,也親身受益於兩岸更開放、更便利的交流,對台海目前寒風陣陣、暗潮洶湧格外感覺冰涼刺骨。回憶2002年蔣孝嚴先生率先提出「大陸台商春節返鄉專案」,次年兩岸春節包機首度經停香港飛往兩岸,2005年更首度不需經停香港,那年天津返鄉台商一早分乘兩輛大巴士由天津華钜酒店直奔北京轉搭直飛桃園的包機,一路上大家共用早餐歡欣不已,此刻想來心情仍然非常溫暖。走過早期荒蕪和誤解的年代,我們深知和平互信來之不易,也對此特別珍惜,堅信只有兩岸攜手,世界才會更寬廣。「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期望金雞年兩岸能有更開闊、更平安、更發展的氣象,大家共同開創更精彩的未來。

猜你喜欢
投資大陸台商
去年賭業外來投資430億
冰之大陆
帮助红尾鸢回家
江丙坤對大陸台商的期待
2017年4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7年3月投资人质押式回购结算面额统计
2017年1月投资人持有债券面额统计
積極進取 敢於嘗試 台灣青年靠什麼在大陸發展
兩岸最快訊息傳遞管道 台商雜誌滿十三年 建立四地商業交易平台 同一刊號同步發行
台商會長齊聚台北挺國民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