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的倔强和困惑

2017-04-04 08:58林枫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3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小时候中考

林枫

每个孩子性格不会一样,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都说从小看大,三岁看老。或有道理。

我儿子小时候做事很专注,手脚还不利落时,有一段迷上了玩围棋子,把棋子一个个塞到易拉罐里。他那时候手脚的控制力还不怎么好,看上去很笨拙,一个个塞,等塞满了,就很高兴,倒出来,重新来过。一玩一上午。当时我们看着也挺高兴的,一个是孩子能有这种专注力很难得,估计将来是个研究型的性格,再一个带孩子这件事也变得比较容易,扔给他个东西,他能翻来覆去地玩很久。不过后来发现,和这个“专注”对应的的是“倔强”。

赶上个倔强的孩子有时候真挺为难。

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回新学期开学,老师让同学都列一列暑假期间读过什么书,学校让统计。因为是放假前布置过的,老师希望孩子们多写一点,也不好明说,但是那些暗示即便是孩子,也都听懂了。好多孩子看过的没看过的,写了一大串,我儿子却不肯撒谎,只列真读过的。儿子觉得读书又不是给别人读的,多写几本无非是想让老师表扬,其实谁都知道那些受表扬的都是在撒谎,和他们谈点那些书里的事,他们都不知道,还不够丢人的呢!他就不肯。这是我初次有印象,他有点犟的地方。

第二次觉得他有点倔强是因为给老师送书。有一回吃饭的时候,闲聊天,孩子无意中说起,快教师节了,班里的同学都给老师送礼,送书什么的,我们当时正开书店,也不缺这些东西,就告诉他,我们准备一点让他带给老师。孩子坚决不肯。爷爷疼孙子,就想趁着送孩子上学的机会,给老师带点书。儿子仍不肯,还威胁说,要是那样,就再也不去上学了,出门就跑,反正爷爷也追不上。全家人看他这么坚决,也就罢了。不过对这孩子的倔强有了一些感受。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是看得出来,他对随大流给老师表“孝心”这事很有看法,不认同。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不知怎的,他的美术书找不到了,老师就不干了:别的书怎么都有,就是美术书找不到了?找不到是吧,那以后上我的课,你就站着,直到找到为止。

孩子回家找过美术书,翻箱倒柜地找,这事我有印象,我们还帮他找过,没找着,不知道丢在哪儿了。后来见他不再提这事了,也没什么异常,也是我们粗心,就没在意。儿子此后再没提这事,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事情会这样,从此以后,儿子上美术课就得站着,一站站了一学期。后来还是一次大扫除,在老师教桌的抽屉洞里发现了他的美术书,不知怎么给塞到了里面,也许是有人故意所为,就是想捉弄捉弄他;也许就是偶然事件、无心之举。这个不好妄自揣度。

后来我们知道了这事,心里有些不忿,很想去找他校长评评理,孩子课本找不到了,固然不对,但是课本出现在教桌的抽屉洞里,这显然不是他自己干的,把别人的错误让他来承担结果,不是太合适,至少对孩子变相体罚总是不妥。

儿子坚决不让,说:“站着就站着呗,后来她让我坐,我也不坐,我就站着。不就是站着吗?有什么了不起?”

听他说话似乎并没有伤及心灵,我们也就罢了,没去找。

儿子还说:“你要是找了校长,以后还不知道她得找什么茬口治我呢!”

那件事让我觉得孩子虽然小,但是好像也挺明白事的,心想让他自己摔打摔打也好,知道学校是个小社会,一切要好自为之。但是我们忽略了应当及时给孩子做一些心理上的疏导,结果后来这个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上初中,孩子和数学老师不知道怎么地弄顶了,孩子上了犟,数学就不好好学了,这回上犟可就出了麻烦了。孩子的数学忽然变得很差,等学期终了成绩单下来,我们也觉得不可思议。幸亏下一学期换了个数学老师,我们交流了一下,她告诉我说,这孩子智力很高,但是脾气有点倔,不过也该好好补补课了,要不然中考就会很麻烦。

我们这才知道是他的性格惹的事。这种事我倒是不陌生,男孩子小时候有时候会有些莫名其妙,毕竟心智还不成熟,会好恶分明,其实可能也没多少道理。我上初二那年,就和我的数学老师犯了拧,其实也没什么具体事,我就是不喜欢她的说话方式,一听她说话就烦,结果也一度数学成绩出问题。

我和儿子交流了一下,表示理解,但是也小小利用了一下他的虚荣心,马上就快中考了,你们这么多同学,人家到了高中还是同学,就你考不进来,以后还怎么一起玩?丢不丢人?你学习又不是给老师学的,你得补数学。儿子想通了,恶补了一段数学,中考总算没遇到麻烦。

但这种性格不大好变。有时候和孩子交流一下,听他说说学校里的事基本和外面的社会也没什么两样。有些考核,学生成绩和老师奖金是挂钩的,这种情况下,老师会暗示学生们互相抄一抄,老师不会管。他不肯作弊,老师反而不喜欢他,因为弄不好这会往下拉分。为了你多拿点钱,我们就必须作弊吗?孩子问得我没法回答。

还有一回,他在老师办公室里,见到一个老师在办公室里破口大骂,其实就为了一点小事,和另外的老师出现了点矛盾。儿子觉得,刚刚还满口思想呀道德的,这会儿怎么就这样了?实在是看不大上。我真不知道怎么和孩子说。按说不肯作弊是好品质,心口如一也是好品质,但是和我们的社会现实差得有点远,社会上就是这样的风气,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到底该是哪头的?

儿子说这些事,最初我还不太信,后来有一件事让我知道他说的是真的。

高中畢业那年会考,因为有高考在,会考其实多是走过场,学生早就分了文理科,但是会考却是每门都考。学校不愿耽误学生们的时间,因为高考升学率才是重要的指标。所以各个学校都去弄标准答案。结果考生物的时候出了问题,考卷和答案顺序有差异,儿子不肯抄答案,坚持自己做,结果全年级只有他和几个同学及格,其他人全都不及格,全是抄答案抄的。

这件事对我震动挺大,我把孩子从小交给学校,希望看到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每个孩子心智会有不同,学习成绩自然也会有差异,但是至少应该是一个诚实、善良、与人为善的人,不能在人格上矮化,从小就学得世故、钻营,这好吗?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教育结果。可回头一想,一个诚实善良,不会讨好、钻营的人,到了社会上又会怎样呢?可能会处处碰壁。

教孩子做一个正直的人,还是做一个世故的人?这还真是个问题。

如今儿子到了结婚的年纪,目前没什么成就,从世俗的角度讲,也算不上“成功人士”,似乎没大有正面性很强的说服力。但是在我眼中,儿子却是一个没丧失思考能力的年轻人,也不太有随波逐流的态度。确实,儿子是一个有研究能力的人,这在他小时候已经显露无疑,也有研究性的书稿出版社催着出,可他自己有自己的安排和打算,也算是有定力。据他自己说,这些都不是学校教育带给他的。这话也许有些偏颇,但他至今仍然认为学校和社会已经没有区别了,学校怎么可能是世外桃源呢?孩子们虽然小,可是也未必没有自己的看法。一个社会整体的氛围,最终也会在学校显现出来。

做家长的该如何引导孩子呢?真是两难。好多人相信“树大自直”,可是我一直有些担心,一个从小就被扭曲的心灵,大了能直到哪去?

当我们心中的道义和现实利益的考量剧烈冲突的时候,当孩子们长大后终将面临心灵底线的拷问的时候,他小时候我们曾经秉持的态度是不是也会影响到他的决断呢?家长该不该推诿自己的责任呢?

可是我们怎么办?谁来告诉我们?

(如果你也有相关体验,或有你自己的办法,请写出来给我们,期待你的分享。)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小时候中考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小时候
好想回到小时候
小时候,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垂直平分线,中考怎样考?
迟到
我的数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