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猪蓝耳病及其防控

2017-04-04 08:14李金峰山东省菏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74020
山东畜牧兽医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死胎耳病母猪

李金峰 (山东省菏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4020)



浅谈猪蓝耳病及其防控

李金峰 (山东省菏泽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4020)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俗称猪蓝耳病,已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临床表现为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死产死胎等),感染病毒的猪传染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给养猪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养猪业危害极大。根据我市养殖情况,在此将猪蓝耳病的特点与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防控。

1 病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该病毒有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粒子呈卵圆形,对乙醚和氯仿敏感。PRRS在宿主体外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病毒在-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37 ℃保存48h;56 ℃保存45min,56℃以上完全失去感染力。对酸碱度依赖性强,在pH值6.5~7.5之间相对稳定,高于或低于5.0时,感染力很快消失。

2 流行特点

猪蓝耳病易感动物为猪,不论年龄性别都易感染,尤以怀孕母猪和仔猪易感。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饲养密度过大、卫生条件差、气候恶劣、管理不善、消毒防疫不健全等均就发病原因。本病传播速度快,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带病猪与健康猪同圈饲养、大范围调匀更易使病源传播。

3 临床症状

(1)怀孕母猪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嗜眠,后期发生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和产弱仔等症状,2~3周后母猪开始康复,再次配种时受精率可降低50%,发情推迟。(2)公猪厌食、嗜眠、发热、呼吸异常、精液质量下降、数量减少、活力低。(3)仔猪呼吸困难,流鼻涕,体温升高,有时可见呕吐、腹泻。四肢划动,平衡失调,多发生关节炎。病死率可达50%~60%。(4)肥育猪出现一周左右厌食、体温升高,呼吸加快,精神不安,发育迟缓,发生慢性肺炎,如有继发感染(如嗜血杆菌)时可使死亡率增高。(5)发病数日后少数猪的耳尖、外阴部、腹部、四肢末端及口鼻皮肤发绀,呈蓝紫色。(6)猪感染本病后1~2周可出现血清抗体,能持续1年左右,可用血清学检测进行确诊,应注意与有类似症状的疫病的鉴别。

4 病理变化

4.1 肺脏病变 胸腔积液,液体清亮而透明,肺脏出血、水肿,有局限性间质性肺炎或有肝变病灶(暗红色)。肺的损伤开始于感染后的第2天,在第7天可波及整个肺叶。肺泡壁增厚。

4.2 淋巴结变化 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出血肿大,切面似大理石样病变。

4.3 肾脏变化 肾脏呈土黄色,肾表面、肾实质及肾盂有出血斑点。

4.4 其他器官变化 脾脏和脑膜可见出血与淤血变化。大肠黏膜呈现片状出血、坏死、有纤维素渗出物附着。

5 综合防控措施

一旦发现疫情,应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报后技术人员速到现场,采取相应的措施:(1)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体,及时通过深埋、焚烧等无害化方法处理死胎、死猪,严格控制病猪的流动,防止疫情扩散蔓延。(2)开展紧急免疫工作:目前疫苗的种类很多,一定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建议。商品猪23~25日龄时,免疫一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种母猪除此之外,还要在配种前免疫1次;种公猪每隔6个月还要免疫1次。在免疫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疫苗,要规范免疫操作,并做好各项消毒工作。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紧急免疫。新购进的生猪要及时补免,确保免疫效果。(3)积极做好对症治疗:目前猪蓝耳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可对症治疗的方法减少损失。在兽医的指导下,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类药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4)加强养猪场(户)的饲养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实行带猪体消毒,保持饲养用具的清洁,减小饲养密度。经过通风、降温,以改善猪舍环境。调整日粮,对病猪饲喂高能量饲料、青绿饲料,提高维生素含量、注意氨基酸平衡。

(2017–07–16)

S858.28

B

1007-1733(2017)11-0039-01

猜你喜欢
死胎耳病母猪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猪蓝耳病的防控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中国减少死胎速度仅次于荷兰
死胎的国际研究进展
一例母猪子宫脱出的整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