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2017-04-04 11:35白晓琦单会霖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切花病株侵染

白晓琦,苏 庆,单会霖,罗 玲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四川 西昌615000)

香石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白晓琦,苏 庆,单会霖,罗 玲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农科所,四川 西昌615000)

于2014~2016年对香石竹种苗和切花的病虫害种类、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基本查清了香石竹上主要有病害 8种、虫害 4种,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香石竹;病虫害;防治

香石竹(Dianthuscaryophyllus L.)又名康乃馨,原产于西西里岛、南欧、北美、西亚等地中海沿岸区域,是石竹科、石竹属的宿根性草本植物,是世界上产量最大、应用最普遍的切花之一。凉山州每年生产香石竹种苗 2000多万苗,主要外销昆明,切花种植约20hm2,是凉山州最主要的花卉种苗和切花生产品种。为了促进凉山州香石竹生产更好、更快地发展,笔者于2014~2016年对香石竹上主要病虫害种类、发生发展规律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1 香石竹病害种类及症状

1.1 香石竹灰霉病

1.1.1 症状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花瓣和花蕾上,有时也侵染嫩茎、幼叶,花瓣在芽中或开放后均可染病。感病的花朵最初是从花瓣边缘开始出现淡褐色水渍状,随后若干花瓣被灰色菌丝生长而纠缠在一起,如果气候温暖潮湿,花瓣腐烂干枯,但干枯后可在花柄上残留很长时间而不脱落。花蕾受害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形斑块,发软变腐,整朵花不能开放,最后变褐干枯。空气湿度大时,感病的花瓣、花蕾上会产生一层灰色的霉状物。

1.1.2 发病规律 当气温20℃左右、湿度很大时,此病发生严重,是温室、大棚种植香石竹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来说,塑料薄膜棚比玻璃房发病重,扦插苗比组培苗发病重,黄花比红花香石竹发病重。

1.2 香石竹叶斑病

1.2.1 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叶部,严重时茎、花、蕾上都可发生。病害始发于叶片下部,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圆斑,逐渐扩大为近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的大斑,后变紫褐色,病斑中央慢慢枯死,变成灰白色。整个叶片扭曲、枯死倒挂于茎上。该病侵染花时,常在花梗和苞片上造成危害,苞片上病斑多时,花不能开放或出现畸形。

1.2.2 发病规律 通过气流及水传播,从气孔、伤口或直接侵入,潜育期10~60d,大棚和温室栽培周年都可发病,露地栽培在4~10月均可发病。

1.3 香石竹锈病

1.3.1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茎部,萼片上也可见。初侵染时在叶子背面产生像针尖大小的白点,2~4d后在叶子正面有一个圆形的小孢突起,小孢表面有一层白黄色的膜,3d后,小孢变为黑色,再过2d病斑慢慢扩大,能明显看到叶面上有一些锈粉,病斑发展为一条带状,病斑上有一层黑色的短毛,用手触摸叶片有锈孢子掉落。

1.3.2 发病规律 该菌为转主寄生,能借风力、水等传播到其它部位或其它植株。冬孢子越冬,侵染大戟属植物并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再侵染香石竹,夏孢子可通过气流传播,多次侵染香石竹。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1.4 香石竹黑斑病

1.4.1 症状 该病菌为害叶、茎、蕾和花,以叶片最常见。发病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初产生淡绿色到紫色水渍状小圆斑,并逐渐扩大为圆形、半圆形或长椭圆形斑点,有时几个病斑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大斑块,使整片叶变黄,扭曲干枯倒挂在茎干面不脱落。后期病斑中央变为灰白色,边缘褐色,有些香石竹病斑上产生紫色环带。茎干感病多发生在节间或摘芽产生的伤口部位,病斑灰褐色,形状不规则,最初只限于茎皮层组织及茎干的一边,以后扩散绕茎干一周时,病斑以上部位枯死,并呈褐色干腐。花蕾和花瓣上病斑呈椭圆形,水渍状,黑褐色。在天气潮湿环境条件下时,叶、茎、蕾和花的发病部位都会出现黑色霉层,即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1.4.2 发病规律 黑斑病菌在有病的插条和土壤的病残体上越冬,靠气流、雨水传播,从气孔和伤口侵入,也可从表皮直接侵入。病菌生长发育适宜温度为25~30℃,病害从3月下旬到初冬均可发生,温室中全年都可发病。露地栽培比温室栽培发病重,品种间存在感病差异,大花、宽叶、草体柔软的品种比花小、叶细长、草体挺硬的发病严重。

1.5 香石竹叶脉斑驳病

1.5.1 症状 这种病害发生较普遍,通常不显症,但有些品种植株会出现不明显的花叶,幼叶表现系统性褪绿斑,叶脉上产生暗绿色斑点,老叶症状不明显。感病植株生长迟缓,花朵小而少,花瓣上形成碎色,尤其在红色大花品种上特别严重,冬季叶片往往出现隐症现象。

1.5.2 发病规律 该病可由汁液传播,也可由昆虫桃蚜进行非持久性传播,在园艺操作过程中如摘芽、剪枝、切花等,都可能通过工具和手指传播病毒。

1.6 香石竹丝核菌茎枯病

1.6.1 症状 该病主要侵害植株根颈部位,染病后植株迅速干枯死亡。病菌侵染幼苗近土表的根颈处,初期出现褐色或黑褐色斑,逐渐扩展到周边,幼苗基部腐烂、缢缩、造成倒伏。茎基较老化的幼苗受害,近土表的皮层腐烂发粘,病菌由木质部达髓部,阻碍输导组织输送水分和养分,病株叶片呈苍白色,萎蔫下垂,最后整株枯死。

1.6.2 发病规律 该病菌腐生性很强,在土壤中尤其是在土壤中的病株残体上存活时间长。立枯丝核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4~28℃,温度稍低时为害较重。病菌具有靠近土表能活跃生长的倾向性,所以土壤带菌是最重要的侵染来源。病菌可借雨水、灌溉水传播,从植株伤口或脆弱的易感染组织侵入,因此,插条是最易受侵染的。

1.7 香石竹镰刀菌枯萎病

1.7.1 症状 该病主要为害植株根颈,是一种维管束的病害,造成植株枯萎死亡。最初症状为地上部梢端生长缓慢,下部叶片褪绿变黄,茎节间变褐色稍收缩。植株往往一侧受到侵害,发病面叶片失去光泽、变软、下垂枯萎,茎节干枯并出现纵向裂缝,病株出现扭曲状,最后全株枯萎。解剖病茎时,可以看到维管束中变褐的条纹,从根部一直扩展到茎的最上部。潮湿环境下,有时在病茎下部会产生粉红色粘状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1.7.2 发病规律 该病菌存活在病株和土壤中,采自病株上的繁殖插条,是病菌的重要来源。带菌土壤在耕作过程中因移植也可传播病害,病菌从植株根际、根颈处直接侵入或伤口侵入。幼嫩植株比老化成株更易感病;较高温度而又潮湿的环境,病害扩展迅速;氮肥过多,植株柔嫩,发病严重;品种之间抗性有所不同,红色花品种抗病性较强,粉色花品种较易感病。

1.8 香石竹细菌性枯萎病

1.8.1 症状 该病菌侵染植株顶端或某些枝条,发生突然枯萎是本病的重要特征。有时枯萎发生于植株一侧的1个或几个枝条上,有时则整株枯萎。幼苗感染会引起向一边扭曲、畸形。病株地上部分的茎、叶缺少生机,从灰绿到黄白色,最后变褐干枯。枯萎植株根系变软腐烂,维管束变褐,拔起病株时,大部分根留在土中,靠近土表的茎皮层发软、剥落后可见木质部变色、触之发粘。病株节与节之间有时形成裂缝,在炎热、潮湿的天气,从裂缝中分泌大量脓液,此即为本病的病原细菌。若将病茎的横切断面置于玻璃试管的无菌水中,可看到透明的无菌水逐渐变成白色浑浊细菌液。

1.8.2 发病规律 该病随病残根在土壤中存活,温度在5~46℃ 范围都能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30~33℃。病菌从根茎伤口侵入,当温度和相对湿度都高时,病害发生扩展最快。施肥、浇水过量及老化苗移植后,发病最重。

2 香石竹虫害种类及症状

2.1 蓟马

主在为害叶、花。若、成虫用锉吸式口器锉破寄主表面细胞吸取汁液,造成被害幼叶卷褶,老叶产生灰白色斑点,花受害后花瓣褐色,枯死。

2.2 蚜虫

多在嫩叶处危害,以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组织内吸食汁液,致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卷曲畸形,花蕾被害后不能正常发育。蚜虫是多种香石竹病毒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蚜虫大量侵入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使田间带病植株大量增加,导致春秋季发生量大。

2.3 叶螨

主要是二斑叶螨和朱砂叶螨,发生在叶片和苞片上, 以为害叶片为主,多在植株叶片的正反两面取食,严重时也危害花蕾。螨的为害是以锐利的口针刺入叶片组织,取食栅栏组织细胞的叶绿素和细胞液,造成叶绿素减少,叶片失绿、增厚,抑制了光合作用的进行,使植物营养恶化;并且由于刺破表面,使植株水分蒸发加快,影响植株的水分平衡。因此被螨危害的叶片呈青铜色,植株萎蔫。此外,螨危害的叶片表面常有螨所吐的丝网。

2.4 潜叶蝇

以幼虫潜入寄主叶片表皮下取食,曲折穿行,形成不规则的白色线状隧道,破坏植物的叶绿素和叶肉细胞,导致光合作用被削弱,使植株发育不良,造成减产。

3 综合防治技术

3.1 选择健康无病的优良种苗

种苗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切花质量。香石竹种植户一定要从生产香石竹的专业种苗公司购买优良种苗,最好不要自繁自育。而专业的香石竹种苗公司通常采用扦插法,采取插条作繁殖材料时,一定从健康、粗壮、无病害的母株上采条,母株最多只能用一年,必须更换,否则种苗品质下降,从而导致切花品质下降,病害严重。

3.2 栽培技术防治

3.2.1 肥水管理 在浇水方面,有条件的棚室应采用滴灌,以减少水分和叶片的接触,尽量不要把水淋到叶片上。病害高发季节要注意空气湿度的调节,灌水时要选择晴天的上午,以便及时降低棚内的湿度,减少病菌传播。肥料方面注意氮、磷、钾肥的比例要合理,大量使用氮肥会促使植物幼叶生长过快,往往导致病害的发生。

3.2.2 土壤消毒和土地轮作 定植前深翻土层,改良土壤,并进行土壤消毒,于种植前10d,可采用40%的甲醛液按每100kg对水1kg的比例浇地,并覆盖薄膜7d左右,揭膜后反复翻挖几次排除异味即可。

3.2.3 植株的合理定植及环境的改善 定植的密度也影响到病害的发生,因为合理的密度有利于植株间的通风和光合作用,提高切花的产量和质量。定植采用10cm×10cm的网格,定植密度是10cm×20cm,栽1行空1行,为了防止倒伏,拉3~4层尼龙网。

3.2.4 日常管理 在日常管理中,发现病叶要及时摘除销毁,注意不要让病孢子掉落,摘下来的病叶要用塑料袋装好统一进行处理。

3.3 化学防治

香石竹定植后,初期植株生长较弱,应密切注意植株茎叶病虫害发生情况,定期喷保护性杀菌、杀虫剂。如发现病株,应连根带土挖除,并对周围土壤用75%五氯硝基苯进行消毒,然后用退菌特500倍液浇灌株穴。每5~7d用百菌清水剂1000倍液、多菌灵1500倍液、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代森锌1000倍液等杀菌剂轮换喷用。发现螨类为害,施用20%螨死净2500倍液防治;发现蓟马,用2.8%毕芬宁乳剂1000倍液防治;蚜虫用20%的杀灭菊酯5000倍液防治;利用有翅成蚜和潜叶蝇对黄色的趋性,用涂有不干性粘液的胶的黄板诱杀或用25%吡虫啉喷雾防治。

猜你喜欢
切花病株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番茄髓部坏死病空间分布格局与参数特征应用研究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切花生产技术
日光温室条件下切花非洲菊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辽西剑兰切花生产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