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都江堰市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7-04-04 11:35付贵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都江堰市油菜种子

付贵明,杨 红

(1.四川省都江堰市农业和林业局,四川 都江堰 61183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试论都江堰市油菜生产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付贵明1,杨 红2*

(1.四川省都江堰市农业和林业局,四川 都江堰 611830;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油菜是都江堰市种植的4大农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育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与提高,都江堰市油菜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产优质“双低”油菜面积逐年扩大,单产突破160kg/667m2大关。但同时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品种“多、杂、乱”现象突出,“双低”油菜品质难以保证,生产成本偏高,产业化程度较低等,成为制约都江堰市油菜生产与发展的因素。针对这些限制因素,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油菜生产;发展;对策;建议

1 优势及成效

1.1 主要优势

1.1.1 生态适宜 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290d,年平均温度15.5℃左右,≧10℃的有效积温为4600℃左右,年降雨量1200mm左右,特别适宜油菜的生长发育。是成都平原油菜优势产区之一。

1.1.2 地位重要 油菜生产适应性广、茬口灵活,具有养地作用,在都江堰以稻田为主体的耕作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既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又可减轻稻田的次生潜育化,提高水稻产量。另外,油菜产业的发展能推动养殖业、养蜂业、观光农业、加工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1.3 技术成熟 都江堰市油菜栽培历史悠久,农民有种植传统,技术熟练;市农林局有一支油菜专业技术推广队伍;周边地区聚集有农业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雄厚,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先进水平。近年来,通过农技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筛选出了一批在我市表现突出的“双低”油菜品种,这些品种也有比较成熟的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规程。

1.1.4 潜力较大 都江堰市油菜生产在扩大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和产品开发方面的潜力很大。一是随着油菜种植效益的逐步提高,一部份低产劣质小麦必将被高产优质的“双低”油菜所代替;二是提高单产有潜力。在都江堰境内,油菜产量极不均衡,高者200kg/667m2以上,低者100kg/667m2以下;三是产品开发有潜力。通过对“双低”油菜籽的油、粕及精深产品的开发,可大幅度提高油菜籽附加值。

1.1.5 观光旅游 油菜花盛开时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都江堰市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拥有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当地充分利用油菜花盛开时亮丽的风景,己成功打造柳街、天马、聚源、崇义、石羊油菜花观赏旅游示范线(点),促进了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拓宽了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

1.1.6 绿色菜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食品的喜爱和兴趣愈越强烈,油菜薹作为绿色蔬菜已成为大众的一种时令佳肴。在冬季蔬菜短缺季节,油菜薹除了摘来作为时令蔬菜供自己食用外,还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卖个好价钱,在不影响油菜籽产量的前提下,可摘油菜薹75~100kg/667m2,增加收入200~300元/667m2。

1.2 主要成效

1.2.1 面积稳步上升 油菜是都江堰市种植的4大作物之一,面积仅次于水稻。近年来,在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其它3大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面积逐年递减的情况下,油菜面积呈现明显增加,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彰显优势。2015年油菜种植面积突破0.879万hm2,较2010年前增加0.2万hm2,大大超过小麦面积,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

1.2.2 生产发展迅速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市引进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821以来,油菜生产达到了长足的发展,油菜产量一举突破100kg/667m2大关,较之前大面积种植的地方性品种(如黄油菜)单产成倍提高。随后,又陆续引进蓉油4号、油研10号、蜀杂七号、中油杂2号、蓉油11号、蓉油18号、油研817、德新油18、中油杂11等,随着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改进与提高,油菜产量水平逐年上升。2015年油菜种植面积0.879万hm2,单产163kg/667m2,总产21503t,与2010年相比,单产提高25.0kg/667m2,增幅达18.1%。

1.2.3 品质改善明显 我市从2000年开始引进双低油菜蜀杂六号、蜀杂七号进行试验示范,2001年发展双低油菜0.12万hm2,之后又陆续引进优质高产“双低”系列品种,如蓉油系列、中油杂系列、油研系列、德油系列等,示范推广面积迅速增长,2004~2007年每年种植“双低”油菜均在0.4万hm2以上,2010年“双低”油菜的种植比例已达到75%以上,近年“双低”油菜的种植面积已达0.73万hm2以上,比例高达80%以上,油菜品质达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品种“多、杂、乱”现象突出

随着种子经营市场的放开,种子生产经营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加速了新成果的转化速度,通过审定的油菜品种日益增多。近年来在我市销售的油菜品种数量多达40~50个,种子市场上油菜品种“多、杂、乱”的现象尤为突出。油菜品种多了之后,既给农民选择品种增加了机会,也给农民应用新种子增加了难度,带来生产隐患,一是增加了农民试验的成本,二是增加了农民生产的风险。有些品种不仅不优质,而且在抗逆性和生育期方面不适宜我市自然条件,农民盲目种植后,会造成减产减收。如2005年度出现的川油24、绿油1号事件,因其抗寒性差,造成减产40%~50%的恶果。

2.2 “双低”油菜质量难以保证

双低油菜是指低芥酸,低硫甙,国家标准是菜油中芥酸含量低于3%,菜饼中硫代葡萄糖甙含量低于30μmol/g饼的油菜品种。符合这2个标准的基本可称为优质油菜。由于种子市场上油菜品种存在“多、杂、乱”的现象,导致油菜生产上普通品种、单低品种和“双低”品种共存,形成混合种植的格局。油菜是常异花授粉的十字花科作物,生长期间极易串花授粉,当年即可导致菜籽品质下降,因而造成虽然种植的是“双低”油菜品种,但生产出的油菜籽难以达到“双低”油菜籽的国家标准。

2.3 生产成本较高

由于我市油菜生产的全过程基本是人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低,油菜从种到收大约需要8~10个工/667m2,仅用工费就占生产成本的60%~70%。且油菜种子价格高,肥料等生产资料投入大,按照全口径计算成本,我市油菜生产效益不高。而加拿大等出口国油菜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用工量不到1个/667m2,劳动力成本很低。

2.4 产业化程度低

我市油菜生产种植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种植,未形成规模化种植格局,目前全市尚未成立一家专门的油菜生产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没有一家涉农企业从事油菜生产规模化种植。总体来看,我市油菜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较低。

2.5 加工粗放

都江堰境内主要以小型榨油机为主,一般规模小,设备陈旧,能耗高,加工工艺与技术落后,产成品等级低,对“双低”概念模糊,菜籽榨油多采用蒸炒预榨浸出法,油脚中部分营养物质被破坏,菜饼饲用价值降低。由于加工企业带动力弱,未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难以有效促进“双低”油菜的开发。

3 对策与建议

3.1 发展思路

树立油菜经济观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油菜技术和产业运作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单产和品质为突破口,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积极推进“双低”油菜区域化布局、标准化栽培、产业化经营。在工作重点上由抓产前、产中向产前、产中、产后整体推进转变;在育种目标上由“双低”转向“双低”、“双高”(高油、高产);在品种布局上加快由普通油菜、单低油菜向“双低”化转变;生产上由混合种植向集中连片区域化布局转变。

3.2 发展目标

通过5年努力,力争都江堰市“双低”、“双高”油菜播种面积达到98%以上,平均产量稳定在160kg/667m2以上,力争向200kg/667m2靠拢,品种芥酸和硫甙含量分别达到国际标准,含油率提高1%~2%。通过提高单产和提高含油率,稳定面积,新增菜籽折油含量。通过打造油菜花观赏旅游示范线(点),挖掘开发油菜薹绿色蔬菜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3.3 技术与措施

3.3.1 强化管理,推进标准化生产

3.3.1.1 实行品种准入制 按照《种子法》的规定,结合我市“三低一多一少”(即气温低、土温低、水温低,雨量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对进入我市的油菜品种必需遵循3条原则:一是高产优质的原则。我市推广的油菜品种高产的标准是产量在200kg/667m2以上,品质上要达到国家双低油菜的质量标准;二是审定的原则。推广的油菜品种必须通过川审或国审,并且我市是在其指定的适宜范围之内;三是试验示范推广的原则。不管是什么品种,要在我市进行示范推广必须经过我市组织的试验示范,经过评估后才能推广。实行种子准入制,没有经过试验示范和品质达不到“双低”标准的种子不得经营。

3.3.1.2 推进标准化生产 要结合都江堰市的区位优势和旅游优势,规划和做好“双低”油菜品种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做到相对集中成片种植,按都江堰“双低”油菜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操作,确保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双低”油菜籽。

3.3.2 加速新品种选育,推进“双低”油菜种子产业化 科研部门要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尽快选育出适宜不同生态类型的高产、高含油率的“双低”油菜新品种。我市农技推广部门要加大对“双低”油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尽快筛选出一批适应我市种植的芥酸、硫甙含量及含油率达到目标要求的新品种。同时,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适应轻型栽培需要,也要筛选出一批适合机械作业的“双低”油菜品种。我市推广部门要加强同科研、生产单位的联合,按照市场机制建立“双低”油菜种子经营实体,推进种子产业化经营,把优质油菜种子产业做强做大。

3.3.3 加强高产保优栽培技术和机械作业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高“双低”油菜生产的科技含量 根据我市特殊的区域生态条件、耕作制度和栽培水平,加快研究制定都江堰油菜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推进油菜标准化生产。同时,针对油菜生产用工多、劳动力成本高的突出问题,加强油菜播种、移栽、收获机械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3.3.4 培植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推进产业化经营 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支持1~2家生产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油脂加工企业,在产区建立原料基地,与农户签订产销订单,生产低芥酸菜籽油、低硫甙饼粕及其它精深加工产品。支持企业与科研单位和种子生产部门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对基地农户实行统一供种、技术服务和订单收购。探索“企业+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和经纪人参与“双低”油菜开发和生产。

3.3.5 加强市场、信息和品质检测体系建设 促进“双低”油菜生产的健康发展。

2017-01-12

付贵明,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30余年,主要研究水稻、川芎栽培技术与推广。*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都江堰市油菜种子
都江堰市:社保服务“贴心暖心”
都江堰市: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充分就业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都江堰市:突出“四心” 强化农民工服务保障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四川省都江堰市友爱学校
桃种子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