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木里藏族自治县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7-04-04 11:35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木里草场牲畜

王 建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农牧局草原站,四川 木里 615800)

浅析木里藏族自治县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王 建

(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农牧局草原站,四川 木里 615800)

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好我县的草地资源,从而更好地发展草原畜牧业已成为当前亟待研究思考的实际问题。本文通过对木里县现阶段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关论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促进草原畜牧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木里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1 前言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是四川省凉山州的主要牧业县和国家重点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13246km2,居凉山州县域面积第一位。全县辖29个乡(镇),9个国营牧场,113个行政村,总人口13.83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5321万人。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半农半牧县[1]。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同时草地资源也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根据草地资源调查,全县共有天然草地面积37.5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132.47万hm2的28.3%,此外尚有林下草地18.27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0.27万hm2,两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2%,是凉山州草原大县之一[2]。在当今畜牧业逐渐从传统的饲养方式逐步转变为半舍饲、舍饲的今天,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天然草原的退化、鼠虫害的危害、沙化等因素,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保护好现有的草地资源的同时更好的发展我县的畜牧业,是我们亟待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 木里县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2.1 天然草场现状

全县共有天然草地面积37.59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28.3%,此外尚有林下草地18.27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0.27万hm2,两者占全县土地面积的42%。全县草地共分为9个类,13个组,35个型,在各草地类型中,主要以高寒灌丛草地面积最大,为27.27万hm2,占天然草地面积的72%。虽然我县草地面积大,但是生产力较低,全县草地中无一级草场,二级草场仅占0.95%,四级草场占2.5%,五级草场占12.99%,六级草场占2.74%,而产草量最低的七级草场则占80.75%。目前,全县“三化”草场面积达25.98万hm2,占天然草地面积的70.9%。其中沙化面积0.31万hm2,鼠虫害面积23.33万hm2,其他退化面积2.33万hm2,草原生态及其脆弱。

2.2 畜牧业发展现状

根据县农牧部门的2016年统计数据显示,本年末大牲畜存栏156456头,其中牛类存栏119980头,牦牛53050头,马25588匹。羊类存栏217940只,其中山羊177450只,绵羊40490只。牲畜牛出栏数 13307 头,山羊73440只,绵羊 17865 只。肉类总产量11082t,其中牛肉2834t,羊肉1657t[3]。

2.3 草原工程项目建设情况

2.3.1 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 木里县自2004年实施了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在2004~2015年,我县完成了下达的工程项目建设任务22.67万hm2。其中禁牧6.8万hm2,休牧15.87万hm2;草场补播5.8万hm2。项目建设分布于我县的28个乡镇、9个牧场。通过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建设,使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产草量明显提高,“三化”草原植被得到恢复,人为破坏草原的行为得到有效制止。项目区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资源合理配置,天然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立起人与资源、环境之间协调统一的良性生态系统,初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西部开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与发展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3.2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及省级配套项目、现代草原畜牧业建设项目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2010年10月12日,国务院第128次常务会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建设兵团,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4]。2011~2015年为该项目第一轮实施期,据统计在该项目实施期间,农牧民的“三项”补助资金每年达2216.2万元,到目前为止完成第一个5年计划,共兑现资金11081万元;全县共计采购发放优良草种58.105万kg,每年建植一年生人工草地6800hm2(每667m2补贴10元的草种),共补贴更新多年生人工草地0.24万hm2(每667m2一次性补贴50元的草种),完成目标任务的100%。现已经全面完成了2011~2015年项目建设任务,并已于2016年启动了新一轮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项目规划实施期为2016~2020年。

2011~2016年省级配套项目、现代化草原畜牧业项目、草牧业试点项目以及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项目在牲畜棚圈及暖棚项目建设中共下达资金1833.6万元,累计建设棚圈、暖棚面积达74080m2;在户营打贮草基地建设项目中下达资金112.5万元,共完成了户营打贮草基地建设0.21万hm2;在牲畜改良点建设项目中下达资金40万元,在我县共完成了8个牲畜改良点建设。在人工草地建设、天然草原改良、巷道圈建设等其他建设项目中下达资金共494万元,完成了1个133.33hm2的标准化草场建设、天然草原改良0.33万hm2和666.67hm2的人工草地建植项目、 6个巷道圈的建设任务。全部项目建设共下达资金2480.1万元。

通过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及省级配套项目、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牧户的牲畜饲养质量,动态掌握草原生态现状及生产力,有利于减少牲畜对天然草原的依赖程度,减轻天然草原承载压力,促进草畜动态平衡和草原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增强天然草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固碳储氮等多种生态功能;将大幅度增强饲草生产能力,提高饲养牲畜品质,增加农牧民收入;同时配套实施户营打贮草基地建设、牲畜品种改良及牲畜棚圈示范建设项目,开展人工种草和牲畜改良,改善农牧民生产条件,提高牧民抗灾保畜能力,促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高了饲养牲畜质量,有利于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有利于维护民族地区团结和社会稳定。加强草原固定点监测,能动态掌握草原生态现状及草原生产力,为科学建设、保护、利用草原提供有力依据。

3 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草地退化明显,草原生态脆弱

传统粗放落后的生产方式下,缺乏对草场必要的建设改造,长期的超载放牧、鼠虫危害导致草场退化、沙化、荒漠化严重,不仅制约着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对草原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

3.2 生产方式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传统的放牧方式和畜牧业生产方式未得到更本性的转变。生产方式守旧,农牧民主要通过增加牲畜饲养数量来提高经济收入,而不是通过提高畜产品的质量来提高收入。导致草场出现超载现象,农牧民却盲目地增加饲养量、存栏量,导致草原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传统的畜牧业发展方式不仅不能满足市场经济环境发展的要求,而且对草原的生态环境发展也极为不利。

3.3 畜牧业生产投入不足

因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料供给、草原建设改造等工程的基础薄弱,运行机制不活,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生产的需要。

3.4 品质老化,畜群结构不合理

牲畜品种绝大多数是在粗放式的放牧下自然繁育而成。品种得不到更新,导致牲畜的体况和生产性能较差,对牧草的转化率低。虽然我县畜牧部门已开展引种、人工授精等工作,但因该项工作启动晚,农牧民文化水平低等因素,制约了品种改良工作的推动。同时,畜群的结构也不是很合理,畜群中大小牲畜的比例以及种公畜与适龄母畜的比例也不协调。

4 草原畜牧业发展对策及建议

4.1 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草原畜牧业要不断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对畜群、畜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不能一味地追求牧畜数量而忽略了质量,要以畜产品质量及效益的提升为发展目标,坚持生态畜牧业的发展路线,合理控制天然草原的载畜量。重点发展现代牧业产业体系,建设节水灌溉草场,提高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应用草原畜牧业资源,做到综合开发、循环利用,促使草原畜牧业向着区域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4.2 加大宣传力度,转变农牧民思想观点

应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宣传工作的力度,加大在所在区域农牧民草原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提高农牧民对草原保护和建设的认识。进一步落实天然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明确天然草地的保护、利用、管理等法定权利与义务,禁止乱垦乱荒,改变粗放的利用方式,减轻草场载畜负荷,大力推进舍饲圈养,提高草地的生产潜力。

4.3 加大草原保护建设的治理力度

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持续性的、长期性的过程,需要政府部门牵头,组织草原农牧民联合起来,制定一个长远的、系统性的草原生态治理规划,加强对退牧还草、鼠虫害防治、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管理,并保证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与贯彻,避免其流于形式。此外,还要加大草原生态补偿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加快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促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建设。

4.4 加大草原畜牧业基础建设

草原畜牧业发展对自然环境因素的依赖性较强,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牧民需要承担较大的生产经营风险,因此要加强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才能提高畜牧生产中的防灾抗灾能力,从而促进畜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以提高农牧民的抗灾能力。牧业生产草业先行,在保护、利用、改造、建设好天然草地的同时,大力发展人工种草,以草产业为基础,积极探讨适合我县的优质牧草品种,改变人工种草品种的单一性,采用粮草轮作、林草结合、果草结合等多种种植方式,科学有效地利用冬闲地、退耕还林还草地等土地资源,建立优质高产的人工种植牧草地,推动草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在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致力于改变粗放型经营方式,注重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加大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状况,使草原畜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木里草场牲畜
祁连草场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zokor genus Eospalax(Mammalia, Rodentia, Spalacidae) inferred from wholegenome analyses, with description of a new species endemic to Hengduan Mountains
以沙为墨指尖画梦
生态木里 绿色未来
交换牲畜
防火保安全我们在行动木里县第一国有林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新草场有多远
雪峰下的草场
农药毒死牲畜 为何诸多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