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式中美医学交流

2017-04-04 15:53林艳丰
关键词:医科大学校友医学

林艳丰

中国医疗卫生历经了几十年的波折和探索,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正在根据实际走具有自己特色之路。针对中国医疗改革背景下如何切实可行地釆用中外先进经验,并把它转变为可实施的方案,需要更多更广泛的对外交流,尤其是落地式交流。落地式交流指的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在充分结合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先进观念的导入与局部试行调整。落地式交流是针对具体项目量身定制方案,强调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其具体方式包括微网交流、电信会议、现场面对面的交流和指导(包括讲座、手术示范、直接指导和现场培训)等等。

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有志学子远渡重洋走出国门。他们在世界许多先进国家包括美国的名校求学、工作。在不同的临床医学领域,身处国外的华人医学科学家或医生学习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的做出了突出成绩。这些原来毕业于中国的海外医生和国内医生之间,因为共同的血脉和信念使他们紧紧地凝聚在一起,凭着爱心在促进中国医疗改革的交流过程中积极地奉献着。他们的积极参与促进,以及提出的许多重要的建议正在受到广泛欢迎。现笔者主要介绍福建医科大学美国校友会的电子医学交流部和在美的其他校友与国内医学同仁如何进行医学交流、积极合作以促进中美医学交流。

一、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临床落地式交流

福建医科大学美国校友会(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Alumni,英文简称为“AAFMUA”,计算机互联网域名:www.fjmufriends.com)成立于2000年1月,为非政治性和非赢利性的组织。AAFMUA自成立起,即积极开展美国福建医科大学校友与母校以及福建省各医疗机构的多层次的广泛的医学基础、临床以及科研的交流和合作,十几年如一日,硕果累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了更方便地与国内校友和医疗界进行学术交流,2015年5月AAFMUA成立了电子医学交流部,创建了“福建医科大学美国校友会-北美临床进修群(微信群聊)”,依托功能强大、便捷的计算机互联网社交平台,以丰富的内容、科学的态度、平等热情的精神吸引了众多校友积极参加。微信群目前已经发展成3个“公共的医学群”及13个“医学专业群”。国内外校友们和国内的众多医生不仅保持日常活跃的病例讨论、问题解答、国内外学术活动和学习进修信息的交流,而且还有计划地进行了相关专业最领先学术领域的“网络大查房”。通过互联网,以微信等形式将落地式交流落到实处。

(一)开展“网络大查房”介绍先进医疗经验

“网络大查房”是AAFMUA最具特色的医学交流形式之一。目前,笔者和同事们共完成了40次以福建医科大学校友为主、中美其他特邀医生嘉宾150余人参与的多主题学术活动,内容包括全科、心内科、老年科、肿瘤科、呼吸科、肝病科、肾内科和泌尿外科等,且每次大查房的内容都经关小明教授整理审核后在《中国医学论坛报》等发表,现已发表文章80余篇。“网络大查房”专家云集,观点碰撞,许多主题让人们念念不忘,使参与者受益匪浅。比如,精彩话题之一的“世界肝炎日,再话乙肝疫苗接种”(发表于《中国医学论坛报》2016年7月28日E2~E3版),强调了预防肝癌从预防肝炎开始,讨论了乙肝疫苗的普及和降低慢性乙肝及肝癌的发病率的关系,针对性地回答了关于乙肝疫苗接种的问题,介绍了美国的乙肝免疫策略。再比如,2016年初的“山东疫苗事件”引起了中国公众的广泛关注。针对此事件,“网络大查房”及时推出应景话题“有关疫苗接种”,就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进行回顾和分享,要点包括疫苗接种的常见误区,怎样与对接种疫苗感到犹豫的家长交谈,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力检测和再接种计划,预防接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预防,无效疫苗和“毒性”疫苗,以及美国疫苗安全的监管及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等等。通过中美医生的密切交流,深入讨论问题的所在和相应的对策,并向国内学者介绍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方法。

(二)创建“TAVR”专论群加强专业交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在中国以及全世界都是医疗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已经成为治疗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新选择。2016年5月底,福建医科大学校友郑景生医生回国参加“第十届东方心脏年会”了解到,当时国内只有几家大医院开展此项技术且全国只有500多例,而在美国已有5万多例的经验。郑医生返回美国后,马上与AAFMUA电子医学交流部联系,探讨如何搭建一个微信平台,以更有效更迅速的方式与国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共同切磋TAVR技术。经过努力,2017年2月,AAFMUA电子医学交流部的微网平台创建了TAVR专论群,并举办了第一次“TAVR的临床应用”中美联合大查房。在2月份大查房的交流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应邀主持了活动,美国新泽西州心外微创专家Dr.Rehman(美国著名的TAVR和微创手术及机器人辅助手术专家)、美国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郑景生医生、美国西雅图瑞典医疗中心心脏介入张明医生、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和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心内科欧加福医生(福建医科大学校友)等做了精彩的演讲,国内外5 000多名医生积极参与了讨论,此平台立刻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此外,讨论的内容也及时发表在《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循环”(2017年3月1日),为TAVR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目前,TAVR在国际上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正向精细化发展。近来的文献显示,许多研究都是针对TAVR的技术细节或者特定的临床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而不是从总体上观察技术的效果、死亡率及并发症等。因此,今年4月22日,为了解决TAVR的技术细节或者特定的临床问题,电子医学交流部组织由郑景生医生和欧加福医生牵头,台北市振兴医院心脏内科主任、台湾阳明大学医学院医学系内科学科教授殷伟贤医生指导,邀请中美心血管专家参与的“TAVR应用实战病例讨论系列”。在交流中,Dr.Rehman和郑景生医生提出了一个完美结合TAVR及微创手术治疗主动脉狭窄合并左房黏液瘤的复杂案例,郑景生医生和欧加福医生共同主持和主讲了“TAVR应用实战病例讨论1”,其中最重要的是演示了如何藉由心脏内外科的配合,以病人的意愿与安全为核心考量,运用最前沿的尖端技术解决病人问题的过程。中美医疗界的许多医生积极参与了讨论,尤其是美国西雅图瑞典医疗中心心脏介入张明医生、武汉协和医院心外科陈澍教授、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外科赵鸿教授提供了外科观点的讨论内容,对内科医师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更加彰显了有经验的外科医师参与的心脏团队合作在经皮瓣膜置换决策中的重要性。“实战病例讨论”针对实际病例进行讨论,吸引了美国、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等地医学专家学者参加,这样的选题和讨论不仅使海内外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交流经验、相互学习,而且通过实例使他们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达到了落地式交流的目的。因此,我们于2017年8月又完成了“TAVR应用实战病例讨论2”,持续推动落地式交流的发展。

(三)与其他华人医生社团合作促进中美医学交流

美国有许多华裔医学社团,他们在中美医学交流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AAFMUA积极开展与这些医学社团的合作,促进落地式交流全面发展。

美国华裔血液及肿瘤专家协会(Chinese American Hematologist and Oncologist Network,CAHON)是目前美国最大的华人肿瘤及血液病专家协会,会员绝大多数拥有医学博士和生物学博士双学位并获得美国职业认证或职业准入资格,他们研究领域广泛、临床经验丰富,并有多位在癌症研究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终生会员,其中有福建医科大学校友陈列平、黄夷伍、潘明桂等。2016年9月,AAFMUA和CAHON合作举办了“微信医学大查房”,讲座内容是“肝癌TACE治疗和晚期肝癌治疗进展”,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维竹医生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郑雷医生主讲,讲座取得很好的效果,受到两个学会医生们的好评;10月,在“CAHON微信群”(CAHON VGR)进行讲座,主题是“胰腺癌的外科处理和内科治疗”,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黄鹤光医生和美国宾州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孙伟劲医生主讲。这次联合大查房同时向“1,2,3 AAFMUA-福医北美临床进修群,9 AAFMUA肿瘤内科专业群”转播。此后,AAFMUA和CAHON联合举办了“头颈鳞癌的内科、外科和放射治疗”“结肠癌的外科处理和药物抗癌治疗”“肺癌的靶向和免疫治疗”“白血病的治疗进展”“卵巢癌诊疗最新进展”等12次大查房。这些和肿瘤相关学科的合作大查房已分别在AAFMUA专业群和CAHON VGR之间交替进行。从去年至今,已经完成了绝大多数实体器官肿瘤和血液肿瘤的讲座,接下来将进行有组织的多学科参予、更能直接指导实践的病例讨论。此外,AAFMUA与CAHON的合作已直接为提高福建省肿瘤科医生的毕业后再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也必将提高对福建省癌症患者的诊治水平。除此之外,AAFMUA电子医学交流部还与其他华人医生社团保持着交流和联系,包括由福建医科大学校友关小明教授领军的“中美妇产医院医春藤”、福建医科大学校友郭伟医生创建并现任主席的“美医诺博集团”等等,共同为实现中美医学的落地式交流而努力。

二、通过互访开展形式多样的落地式交流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医生通过进修访学、学术活动等“走出去”学习先进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水平,他们的敬业精神及强烈的求知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专家学者到国内讲学访问,他们在对口专业部门开展学术交流,帮助国内专业人员了解和学习当今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其中就有许多来自美国的专家学者。AAFMUA根据这一趋势,积极联合在美的其他华裔组织凭借在美国医疗领域的人脉和资源优势开展落地式中美医学交流。

(一)积极开展培训讲学活动

美国在医学方面有许多全球最新的医疗理念和技术,在美国的许多华裔医务工作者凭着几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他们正怀着一颗爱心积极参与到国内的医疗改革和医学发展之中。2016年 5月,应葛均波院士及徐亚为主任的邀请,郑景生医生同美国华裔心脏协会(Chines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CNAHA)的多位华裔心脏专科医生一同前往上海,参加第一届中美心血管规范培训以及“第十届东方心脏年会”。在中美医学同仁的协调和努力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联合CNAHA在该院心脏中心成立全国首家“中美联合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中心”。中心依据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的先进理念和标准对国内专科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每月定期举办中美心血管专科医师疑难病例讨论会、中美联合查房等活动;培训实行导师制,在美国著名医学院校安排导师对参加培训学员进行一对一的临床科研指导,定期选派学员赴美国心血管专科医院进行进修交流等。该中心的专科医师培训融汇了中美两国特色与优势,将进一步提升国内专科医师的国际化程度。2017年5月,郑景生医生再一次同CNAHA的30多位华裔心脏专科医生一同前往上海,参加由同济大学医学院和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二届中美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高峰论坛”,并开展中美医师联合大查房。经过一年密切交流和专科培训,结合目前上海十一院的中英文教学查房,参加培训学员的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5月底,郑景生医生又应邀参加了“第十一届东方心脏年会”,并做了两场有关TAVR的学术报告;会议刚结束,他又风尘仆仆地赶到福建省立医院心研所做了一场TAVR专题报告。与国内同行进行落地式无间隙的医学交流可以很好地取长补短,减少文化隔阂,提高医师培训的国际化程度。再比如,福建医科大学校友黄夷伍医生长期在美国从事癌症和血液病专科的临床诊治、科研和教学。在美国,黄夷伍医生不仅积极促进AAFMUA与CAHON的合作,还协助和接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来美国学习进修,同时他自己也多次回国,在福建医科大学和北京协和医院等单位进行讲学交流。他认为,对于中美两国的临床医学交流,行动比说教更重要。这充分体现了落地式交流的实质内涵。

黄建宏医生曾在福建医科大学附附属第一医院外科工作,现是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麻醉医学副教授、增强术后康复项目倡导人、阿诺德帕尔默医疗中心麻醉科研究部主任。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手术室应急手册》、哈佛大学《手术室危机处理清单》及美国《儿科危机事件处理卡》主译和主要推广者。目前这3本手册已得到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的强力推荐。为提高国内医护人员处理危机事件的认识和能力,黄建宏医生多次回国亲自参加手册的应用推广,与当地医院密切配合、参与指导有关的演练。2017年5月,北京佑安医院手术麻醉科成功举办了“手术室应急手册的应用及模拟演练研讨会”,会议同时纳入丰台区继续教育项目,黄建宏医生受邀做了专题学术讲座并参与指导有关的演练。此次精彩的学习和演练,使参会人员对团队协作处理手术室应急事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将应急手册整合入临床实践和培训中,提高国内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应急手册”的使用也得到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的支持,两大协会的主任委员分别为《手术室应急手册》应用写了推荐信,鼓励广大麻醉医生积极参与多学科的模拟演练,使用《手术室应急手册》处理危机,从而提高病人安全。为了方便广大医务人员的需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官方网站“中华麻醉在线”开设了《手术室应急手册》下载专页供大家免费下载,“中华麻醉在线”同时收集播放各地开展演练的视频,进一步帮助大家学习如何使用应急手册。

(二)积极开展落地式交流指导工作

随着落地式交流的深人,AAFMUA成员更多地参与中国医院相关专业领域的现场指导、手术演示以及紧急抢救的模拟,同时还利用AAFMUA 平台进行个人或者小组间的合作。

关小明医生是福建医科大学校友,现为美国贝勒医学院和德州儿童医院妇产科副教授、贝勒医学院微创妇科专业主任、本托总医院妇科主任、美国贝勒医学院妇产科中国全球化促进会主任,2012年获得美国妇产科协会(ACOG)优秀教师奖。关小明医生不仅是AAFMUA电子医学交流部的创建人之一,而且是“中美妇产微网”的创始人。关小明医生对妇产科的理论及实践造诣极深,尤其在微创妇科领域出类拔萃。作为美国妇科腔镜协会(AAGL)微创妇科专科培训地的总负责人,他不仅定期对贝勒医学院住院医生进行微创手术的培训,同时也培养了无数从国内前来进修学习的医生。关小明医生多次在国际及国内妇科腔镜大会上演示及现场表演传统及机器人单孔腹腔镜手术,并且传递单孔腹腔镜手术操作技巧。2017年4月,关小明医生作为大会主席在广州召开“第一届国际妇科经自然腔道手术”大会,同时举办了中美NOTES(经阴道腹腔镜手术)“西点将才”培训班;在本次大会及培训班上,关小明医生详解单孔腹腔镜技术的“单洞雅韵”,真正传道授业解惑,促进国内越来越多的微创医生开展这项手术技术,促使单孔腹腔镜在国内的逐渐推广和普及。关小明医生经常受邀回国交流,为使国内同仁更快更好更多地实现知识体系更新和业务能力提高,他提出了“广普式继续教育”,并于2015年8月与一批年富力强、学有成就的专业同仁开创了“中美妇产医院医春藤”微信群。此微网涉及母胎医学、妇科肿瘤、不孕与妇科内分泌、妇科微创、妇儿保健、住院医师培训和妇产科护士等多个领域,成员覆盖海外、台港澳地区、AAGL会员、国内大部分省份的近上万名妇产科医生、数百名志愿服务者。短短2年的时间,从线上到线下,立足公益、学术交流,开展了病例讨论、外文文献分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妇科热点问题专题讨论等多方面的学术活动。关小明医生“传单孔,点将才,依约传道,絮语勤点拨;创微网,蔓春藤,公益讲课,技术遍神州”。2017年5月2日,《健康报》首页发表了“用心做事单孔腔镜走天下,热心公益医春藤蔓惠众人——关小明教授专访”。由于关小明教授的突出贡献,2017年8月获得中国妇产科最高荣誉“妇产科好医生——林巧稚杯”。

再比如,黄建宏医生除了参与指导有关手术室危机处理手册解读,还多次应邀回国具体指导交流。比如,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模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急救、中山市人民医院模拟过敏性哮喘的急救、中山市东升医院模拟羊水栓塞的急救、中山市板芙医院模拟胆心反射致心脏骤停的急救、中山市黄埔人民医院模拟局麻药中毒的急救等等。同时,许多在美校友还积极著书立说,将在海外的工作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笔者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附一医院的谢党赐医生等共同主编了《美国医生是如何看病的》,书中将美国医疗制度的利弊、对美国医疗制度的看法以及我们多年行医的经验和体会通过一篇篇文章的形式予以表达,其目的是为了帮助国内的住院医生规培和把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来诊治疾病的理念与国内的同行切磋,希望书中内容对国内基层医生能有一定的帮助和借鉴。此外,许多在美校友和国内校友积极开展横向联系共同撰写医学文章。比如,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潘业医生和美国德州休斯敦许旭东医生以及笔者一起合作撰写文章“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 2015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节译”(发表在2016年4月的《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的杨婷医生、沈建箴医生和CAHON 的刘德龙医生、李子海医生共同撰写文章“2017年急性白血病最新进展”(发表在2017年10月《中国医学论坛报》)等等。

三、落地式中美临床医学交流的前景

随着现代电子科技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交流功能越来越强大而且是超地域的。网络上的信息尤其是经验,不仅使年轻的医生容易学习,重要的是使医疗决策者比如医院的院长、医疗集团的CEO甚至是高层的医疗决策者都可以看到。在网上交流中,不仅可以是各专业学科、临床医学的交流,也可以是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等方面的讨论和交流,这将为逐渐完善中国的医疗法规起促进作用。经过几年的努力,中美临床医学交流已很有成果,但是还需要努力。

(一)提高微网授课技术和内容

微网授课是个“现代云端”上的医学专业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中美医疗不同的理念可以得到充分的沟通,美国医疗的经验和先进医疗技术可以便捷地交流、顺应中国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的需求。目前,中国医生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和便捷程度差异极大,这给微网授课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微网授课技术能让更广大的基层医生受益。因此,继续开拓关小明医生推崇的“广普式”继续教育的想法,需要把微网课程内容推得更广更深更实用,同时要求微网授课内容要更切合实际。

(二)加强与更多的美国协会组织的合作

福建医科大学的校友行医足迹遍及全美。许多校友在不同的临床医学专业领域及所相关的团体和协会都非常活跃并且担任着重要的职务。AAFMUA电子医学交流部除了与CAHON的广泛交流合作以外,还与其他华人医生社团保持着交流和联系,其中包括“中美妇产医院医春藤”“社区儿童家庭医疗”“美医诺博集团”等等。这些联系已经成为AAFMUA与美国医学界,以及通过美国校友与母校及其教学医院医生的联系纽带和沟通桥梁。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以后的合作。同时,我们将本着友好互利的态度与其他更多的美国华人医生团队进行交流和合作。

(三)协调中美医学界各方合作

要有组织地和国内医师协会、专业学术机构和医院进行更协调的合作,比如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成立的全国首家“中美联合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中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取长补短,减少文化隔阂,提高医师培训的国际化程度,从而使更多的国内医师掌握与国际前沿同步的诊疗技术。笔者认为此方式更现实和高效,可能是将来的主要方向。

(四)采取符合国内实际的交流方式

校友会将与母校和国内相关机构积极配合,以问题为导向,从点到面,稳扎稳打,逐步推广。比如,校友郭伟医生领军的“美医诺博集团”从向国内同行介绍什么是真正的美国家庭全科医生出发,进一步介绍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家庭全科医生。目前,“美医诺博集团”已与国内多个院校的全科医学培训基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密切的联系,开展了多次的中美互访与学术交流活动。此外,“美医诺博集团”在《中国医学论坛报》的协助下每年在北京举办一次“与美国家庭医生面对面”的中美家庭全科医生座谈会,实现了线上线下中美家庭全科医生面对面的沟通,等等。

猜你喜欢
医科大学校友医学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校友风采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校友风采
医科大学总医院